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单元学习总结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56018 上传时间:2020-10-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91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单元学习总结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单元学习总结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单元学习总结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单元学习总结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学习总结单元学习总结 1关于“冷战”政策的有关认识 二战结束后,美苏战时合作关系迅速转变为对抗关系。这种对抗,主要是意识形态的对抗。 1946 年,丘吉尔访问美国,在富尔敦发表了以“铁幕”一词闻名的反苏反共演说,主张遏制 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首先发出了“冷战”的信号。1947 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 会宣读咨文,声称希腊和土耳其正面临着“极权主义”的威胁。他说,“美国的政策必须是 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他要求国会向它们提供援助, 这就是所谓的“杜鲁门主义”。它既是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也是对苏联发动全面 “冷战”的宣言书, 又是“冷战”全面

2、开始的标志。 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 是指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杜鲁门主义的提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大 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等都是“冷战”的表现。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冷战”是因为:战 后凭着强大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企图称霸世界。但美国认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 营是它实现霸权的障碍,可美国又不敢贸然越过战时美苏划定的势力范围的界限,于是就对 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加以扶植与控制,并力求控制广大的“中间地带”,即亚、非、拉美国家; 采取了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与此同时,对亚洲实施“热战”政策,美国 先后先动了侵略朝鲜、侵略越南的战争。直到 20 世纪

3、90 年代初,柏林墙推倒、铁幕打开、 两极格局崩溃,“冷战”结束。 2关于美苏争霸的实质和教训 实质:是美苏推行全球霸权主义政策,争夺世界霸权,推行强权政治。 教训:(1)美苏长期争霸,造成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严重威胁,是世界长期不 得安宁的根源,世界人民应永远坚持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损人又害己。美苏争霸,不仅给许多国家的人民带来灾难,而且两国 为进行军备竞赛,都投入巨额军费开支,影响了两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3)美苏争霸,使人类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但双方都不敢轻易动武,两极格局对峙近半个 世纪,这充分说明高科技具有巨大的威力。 1比较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制的异同 对象 类别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制 形成过程 一战结束后三四年内形成 二战接近尾声至战争结束后不久形成 性质 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帝国 主义性质 具有反法西斯的性质, 实行民主政治以 及大国称霸的性质 主要国家 英法在欧洲、美日在亚太地区的斗争 美苏在全球各地的角逐 主要矛盾 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影响 时间相对较短(20 年的休战), 范围相对 较小(在局部地区) 时间相对较长(达半世纪之久),范围相 对较广(在全球各地) 瓦解 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二战的爆发 与扩大 美苏争霸后期, 苏东剧变, 苏联

5、一极坍 塌 相同点 都是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国际关系新格局;都是大国间军事和经济实力对比 和相互妥协的产物;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内容体现了大战前后各大国力 量对比的消长变化, 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 破坏 2美苏争霸的阶段特征及其重大史实 阶段 时间 双方首脑 特征 史实 第 一 阶 段 20 世纪 50 年代中 期至 60 年代初 肯尼迪、赫鲁 晓夫 既缓和又紧张 缓和:苏签订对奥 和约 ;苏承认联邦德 国;赫鲁晓夫访美。 紧张:柏林墙的修筑; 古巴导弹危机 第 二 阶 段 20 世纪 60 年代中 期至 70 年代末 尼克松、勃列 日涅夫 苏处于攻势, 美处于守

6、势 苏:对欧洲采取“缓 和”战略;在亚洲、 非洲进行扩张活动 美:从越南撤军,实现 中美关系正常化 第 三 阶 段 20 世纪 80 年代 里根、戈尔巴 乔夫 美对苏采取强 硬政策,苏进 行全面收缩 苏:从阿富汗撤军; 放松对东欧控制; 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 美:以小规模的局部 战争打击亲苏力量; 实施“星球大战计划” 例题 (2015 课标全国,47) 材料 早在 1910 年,俄国科学家就发现了放射性现象。1941 年 4 月,苏联驻纽约的情报机 构向国内报告,西方最著名的物理学家正在讨论铀具有的巨大军事意义。其后苏联著名物理 学家库尔恰托夫被任命为发展核计划的学术负责人。1943 年 4

7、月,来自全苏的著名专家开始 了研制工作。 1945 年 8 月,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决议,着手研制原子武器,以打破美国的垄断。斯大 林对库尔恰托夫说:“请说出您需要的一切帮助,您不会遭到拒绝的。”苏联部长会议成立 了直属部长会议的管理总局负责研制工作。 参加这项工作的人员达数十万之多。一位参与者写到:“我们能够团结一致,首先是给 我们提供了相当优越的科学工作条件。其次,是内心的感觉,即击败法西斯德国后,我们同 最强大敌人的对抗仍没有结束。”1949 年 8 月,苏联第一枚原子弹试爆成功。 摘编自俄亚 维 菲利波夫俄罗斯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制定和实施原子武器研制计划的背景

8、。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原子武器研制成功的条件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积极 作用。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1)根据材料中的“西方最著名的物 理学家正在讨论铀具有的巨大军事意义”“着手研制原子武器,以打破美国的垄断”“即击 败法西斯德国后,我们同最强大敌人的对抗仍没有结束”等信息并结合教材内容概括归纳。 (2)第一小问“条件”根据材料中的“来自全苏的著名专家开始了研制工作”“苏联部长会 议成立了直属部长会议的管理总局负责研制工作”等归纳;第二小问“积极作用”应联系教 材内容关于“冷战”的积极影响加以分析。 (1)背景:西方国家正在制定和实施原子武器研制

9、计划。 美国垄断原子武器。 美苏冷战继续。 (2)积极作用:有利于打破美国的核垄断。 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稳定,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 1第(1)问考生答的较好,能根据材料信息准确的归纳。但未结合所学归纳。 2第(2)问审题不仔细,漏掉了条件这一小问。第二小问回答较全面。 答案 (1)西方制定并实施发展原子武器计划; 战争后期盟国内部矛盾显现; 美国垄断原子弹; “冷战”氛围逐渐加强,危机意识强烈。 (2)条件:具有相关科学研究基础;国家高度重视,设有专门领导和研究机构;举全国之力研 制。积极作用: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核战争的发生;巩固了苏联和社会 主义阵营的地位,有利于世界格局的稳

10、定。 题型特征 (1)限定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样的消极影响,有何积极影响,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影响, 对世界、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 (2)宽泛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作用如何等。(需要一分为二地分析消极影响和 积极影响或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 解题技巧 (1)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政治影响,主要是从是否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是否影响了政治势力的消长、是否有利于 社会的稳定、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等方面回答。 经济影响,主要从是否促进经济的发展、是否开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否促进了经济理 论及经济的变革、是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11、、是否使经济结构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是否 促进了国内外经济的交流、是否增强了国力、是否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是否提高了人民的生 活水平等方面回答。 思想文化影响,主要从是否冲击了传统思想或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否宣传了进步思想、 是否促进了思想解放、是否提出了新的理论等方面回答。 国际关系影响:主要从是否影响到两国关系(促进友好合作或加深矛盾)、是否引起国际政 治格局的变动、是否影响地区或世界的和平、是否影响其他国家的发展等方面回答。 (2)现实影响和深远影响 现实影响是指对当时产生的直接作用,表现为目的或动机实现的影响,等同于直接影响。 深远影响是指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影响的时代性、历史趋势(如生产力的发展、社 会发展趋势等)。 (3)主观影响和客观影响 主观影响,可从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经验等方面思考。 客观影响,可从自然或社会环境(形势)、经济现状、政治现状、(生产力)科技等方面思考。 注:当试题没作特别规定时要一分为二地分析事件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其主要依 据是是否促进社会发展、历史进步。要分清主次影响,即以积极影响为主还是以消极影响 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岳麓版 >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