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 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54581 上传时间:2020-09-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9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4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 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5.4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 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5.4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 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四节第四节 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 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特点及意义。2.理解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 方式。 一、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特点和意义 1海洋可利用空间及特点 可利用空间 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空间利用缺点 海上 气象状况和海水运动多变 技术_, 资金投 入大、风险大 海中 海水_、海冰破坏性大 海底 黑暗、_、低温、缺氧 2.海洋空间开发的优点:空间广阔,便于_;地价便宜,不需搬迁人口;海底 _能好,海中温度、压力比较稳定。 3开发的意义:缓解沿海地区_矛盾,开发海洋资源,拓展人类生存空间。 二、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1主要领域:交通运输、生产

2、、_、通讯、_和文化娱乐等。 2海洋交通与通讯 (1)海洋运输的要素:_、运输船舶和海上航道。 (2)优点:吨位大、_、续航能力强。 (3)变化:从海面向海底和海洋上空拓展,如建造_、海底管道、_ 以及铺设海底光缆等。 3围海填海造陆 (1)概念 围海造陆:利用 将一片海域与海洋隔 开,并将堤内海水排出,形成封闭陆地 填海陆造:在沿岸浅海水域,通过堆积砂石、泥 土和废料建造陆地 (2)其他形式:_、海上城市、_、海上工厂、海上作业平台等。 三、海底储藏 1海底空间特点:广阔、水温较低、_变化平缓,远离居民区,_。 2适宜存放物品:易燃易爆的危险品,易霉变、易腐烂的_。 思考 1为什么说海洋空间

3、开发利用具有高技术难度、高资金投入和高风险的特点? 2海洋运输成本较高,基本不受天气影响。你认为呢? 3我国沿海地区,尤其是沿海城市地区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与日俱增,故我国应当建海上城 市,为何我国目前尚无海上城市? 探究点 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 探究活动 香港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有著名的天然良港,结合图文信息,回答问题。 (1)香港建港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地平坡缓 B岛多浪小 C滩阔岸直 D河多沙厚 (2)填海造陆对香港的影响有( ) A港区行船更加通畅 B经济活动远离了海岸 C海洋生态得以维护 D利于沿海功能区布局 (3)在填海造陆过程中,将面临哪些不利条件? (4)如果在香港设计一座海底

4、仓库,该仓库有哪些优点? (5)香港开发海洋空间有何意义? 反思归纳 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 (1)海洋空间开发利用主要方式的比较 要素或形式 利用空间 优点 发展趋势 意义 交通与 通讯 海港码头、运输 船舶、海上航道 海洋上、海 底、海面 连续性、广阔 性 大型化、专业 化、大吨位、 速度快、强续 航 扩大了活动 的范围 围海填海 造陆 围海造陆、填海 造陆 浅海 人工岛、海上 人工码头、 工 厂和作业平 台 扩大了居住 和生产空间 海底储藏 废弃物处理场 海底 广阔、 温度低 且变化平稳、 远离居民区、 缺氧 海底仓库 扩大物品的 储藏空间 (2)围海造陆可能出现哪些问题 围海造陆改变了原有

5、的海洋环境和海岸环境,使一些海洋生物失去了栖息地,濒临灭绝,使 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受到威胁;围海造陆使下垫面性质发生改变等。总之,围海造陆使局部地 区整体环境发生根本改变,并有可能使整体环境出现退化,影响人类的生存发展。 迁移应用 下图是“某海湾围海造陆前后的对比图”。指出围填海前后的变化,并就其中 一项变化,说明其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3 题。 1与陆地空间相比,海洋空间所特有的缺点是( ) A黑暗 B低温 C缺氧 D海冰破坏 2与陆地空间相比,海洋空间所具有的优点是( ) A能显示先进的技术 B资金投入大,风险高 C地价便宜,搬

6、迁人口少 D隐蔽性好 3下列海洋的空间利用方式属于对海底空间利用的是( ) A海底钻井平台 B海水淡化工厂 C潜艇 D石油储存罐 海上交通是人类对海洋空间利用的最早方式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45 题。 4下列地理事物不属于海洋运输要素的是( ) A码头 B船舶 C航道 D定位系统 5下列地理事物不属于近代才出现的海洋交通与通讯方式的是( ) A海底光缆 B海底隧道 C远洋航行 D海底管道 6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低地之国”荷兰 1/4 的土地在海平面以下。据统计,荷兰围海造陆总面积超过 7 000 平方千米,大约相当于国土面积的 1/5。须德海湾是一个伸入陆地的海湾,湾内岸线长

7、达 300 千米,湾口宽仅 30 千米。1932 年,荷兰人修筑宽 90 米,高出海面 7 米的拦海大堤, 把须德海湾与北海隔开,不仅根除了风暴潮对沿海低地的侵害,而且拓展了陆地面积,造就 了一个大型淡水湖艾瑟尔湖。 材料二 须德海围海造陆工程示意图。 (1)荷兰花费大量的资金大面积围海造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目前,荷兰又将围垦的一些低地“退陆还海”,主要原因是什么? (3)荷兰等欧洲国家积极推进京都议定书的签订,为什么? 答案精析答案精析 自主学习区 腐蚀性强 高压 难度大 立体利用 隐蔽性 人地 居住 储藏 海港码头 速度快 海底隧道 跨海大桥 堤坝 人工岛 海上人工码头 温度 缺氧

8、 食 品 思考 1 海上活动要抵御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和海水的运动, 深海活动要适应黑暗、 高压、 低温、 缺氧的环境。此外,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性大,对工程设备材料和结构有严格的要 求。因此,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难度大、资金投资大、风险大。 2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由于海上气象复杂多变,且航道宽窄、海水深度变化较大,因此海 运属于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的运输方式。海洋运输具有的优点是量大、成本低,适合各种笨 重大宗货物作远距离运输;缺点是速度慢,运输易腐食品需要辅助设备,航行受天气影响较 大。 3海上城市的建设难度和资金需求量都远高于围海、填海造陆,海上城市的建设对工程设 备材料和结构有严格的要

9、求,目前我国建设海上城市的技术还达不到。 互动探究区 探究点 探究活动 (1)B (2)D (3)抵御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和海水的运动; 腐蚀性强的海水。 (4) 地价便宜、搬迁费用低;隐蔽性好;温度适中,压力稳定。 (5)缓解沿海地区人地矛盾, 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拓展生存空间。 迁移应用 围填海前后的变化:湿地消失、山林被破坏、海滩消失、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 地、海湾消失等。 负面影响及对策: 湿地消失负面影响:影响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繁殖和鸟类栖息。 对策:在新生土地上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可建设人工湿地和水域。 山林被破坏负面影响:填海采石场破坏山林景观,诱发岩坡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对策

10、:对岩坡进行生态恢复,结合工程措施,防治崩塌、滑坡灾害。 海滩消失负面影响:造成海滩旅游资源破坏。 对策:利用新增围海大堤和土地资源,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可营造人工湖泊和人工沙滩。 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负面影响:大堤容易造成排水不畅、诱发次生盐碱(渍)化。 对策:开挖人工湖泊、降低水位以及加强围填海区抗洪排涝能力等。 海湾消失负面影响:海湾渔业和养殖业迁出,影响渔民的生产生活。 对策:应通过合理的补偿安置,解决该区域渔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解析 该题以“围海造陆”的对比为切入点,综合考查学生读图、析图、解图,知识迁移、 拓展分析的能力。细致读图,是充分解题的关键;对比两图,变化是:后一幅图中,森

11、林减 少、湿地消失、山体坡度增大、山坡植被覆盖率下降等。 自我检测区 1D 2.D 3.D 该题组主要考查海洋空间的环境特点和利用方式。第 1 题,陆地的两极 地区在极夜期间也有黑暗和低温现象,陆地上海拔高处也存在缺氧现象。第 2 题,海洋中目 前尚无常住人口,不存在人口的搬迁。第 3 题,海底钻井平台开发的资源虽然在海底,但属 于“海上作业平台”。 4D 5.C 该题组主要考查海洋交通与通讯对海洋空间的利用。第 4 题,海洋运输包括海 港码头、运输船舶和海上航道等要素。第 5 题,远洋航行早在几百年前就已实现。 6(1)荷兰地少人多,人地矛盾突出,围海造陆不仅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同时还可 增加生存空间。 (2)荷兰地势低平,围海造陆往往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海水入侵、土地盐渍化等生态环 境问题。 (3)积极推进京都议定书签订的主要目的是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 趋势。 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 荷兰等国地势低平, 海平面上升将淹没大量的国土。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围海造陆的原因及危害。荷兰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围海造陆不当 会造成一系列的生态和环境问题;积极推进京都议定书签订的主要目的是限制二氧化碳 的排放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地理 > 人教版 > 选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