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湖南湘江新区是国家在中部地区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位于湘江西岸,包括长沙市岳麓区、望城 区和宁乡县部分区域,面积 490 平方公里。如图为湘江新区范围和产业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 1-3 题。 湘江新区( ) A. 界线是模糊的 B. 内部发展方向相同 C. 具有一定的特色 D. 与周边地区气候特征不同 2. 湖南湘江新区是国家在中部地区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位于湘江西岸,包括长沙市岳麓区、望城 区和宁乡县部分区域,面积 490 平方公里。如图为湘江新区范围和产业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 1-3 题。 设立并建
2、设好湖南湘江新区( ) A. 是实施沿海开放战略的重要举措 B. 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 C. 有利于促进内陆地区成为外向型为主的经济区 D. 有利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3. 湖南湘江新区是国家在中部地区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位于湘江西岸,包括长沙市岳麓区、望城 区和宁乡县部分区域,面积 490 平方公里。如图为湘江新区范围和产业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 1-3 题。 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 B. 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
3、线 C. 区域没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D. 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4. 我国下列重点建设项目中,属于西部经济地带的是( ) A.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B.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C. 青藏铁路第二期工程 D. 南水北调中线方案 5.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 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 5-7 题。 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 A. 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 农业基础薄弱 &nb
4、sp;C. 水土流失严重 D. 自然资源不足 6.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 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 5-7 题。 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给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 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 B. C. D. 7.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
5、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 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 5-7 题。 我国政府努力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是为了( ) A. 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B. 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好地区差异 C. 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 D. 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8. 田纳西河的早期开发,由于发展炼铜业,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并使植被遭到破坏。据此回答 8-11 题。 造成田纳西河流域植被破坏的原因不包括( ) A. 扩大耕地面积 B. 修建水库 C. 获取炼铜用的木炭 D. 矿山开采 9.
6、田纳西河的早期开发,由于发展炼铜业,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并使植被遭到破坏。据此回答 8-11 题。 田纳西河流域早期由于炼铜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 ) A. 光化学污染 B. 酸雨 C. 噪声污染 D. 固体废弃物污染 10. 田纳西河的早期开发,由于发展炼铜业,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并使植被遭到破坏。据此回答 8-11 题。 田纳西河流域优先发展的工业是( ) A. 钢铁工业 B. 煤炭工业 C. 宇航工业 D. 高耗能化学工业 11. 田纳西河的早期开发,由于发展炼铜业,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并使
7、植被遭到破坏。据此回答 8-11 题。 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梯级开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修建大坝,调节了径流量,改善了通航条件,利于航运发展 B. 大坝的建设,调节了径流量,有利于枯水期的发电 C. 大坝的建设,有利于雨季蓄洪,使流域内防洪标准达到千年一遇 D. 梯级开发、水库的修建、流域内环境的改善,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12. 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是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一种土地退化。以 外力作用为主要依据,可以将荒漠化划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等类型。据此完成 1
8、2-14 题。 下列荒漠的分布与其主要成因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 拉丁美洲南端东岸地区的荒漠-地形 B. 阿拉伯半岛上的荒漠-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下 C. 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荒漠逼近赤道地区-地形 D. 我国塔里木盆地中的荒漠-深居内陆 13. 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是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一种土地退化。以 外力作用为主要依据,可以将荒漠化划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等类型。据此完成 12-14 题。 为深入研究沙尘发生机制,我国在沙尘暴多发地区和
9、必经之地,建立了一系列沙尘暴观测研究站,这些站点大 多位于( ) A. 西北和华北 B. 华北和东北 C. 华北和华东 D. 华北和中南 14. 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是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一种土地退化。以 外力作用为主要依据,可以将荒漠化划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等类型。据此完成 12-14 题。 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A. 大面积植树造林 B. 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 C. 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D. 退耕还草
10、15. 2010年 6 月 17日,第十六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提出了“加强防沙治沙,造福人民群众”的宣传 主题,下列产业链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模式。读图,完成 15-17 题。 种植沙柳,改善环境,主要是因为沙柳能( ) A. 防风固沙 B. 吸烟滞尘 C. 保持水土 D. 净化空气 16. 2010年 6 月 17日,第十六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提出了“加强防沙治沙,造福人民群众”的宣传 主题,下列产业链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模式。读图,完成 15-17 题。 该造纸产业链条( ) A. 使植被遭到大规模破坏 &
11、nbsp;B. 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C. 生产重点转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D. 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 17. 2010年 6 月 17日,第十六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提出了“加强防沙治沙,造福人民群众”的宣传 主题,下列产业链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模式。读图,完成 15-17 题。 我国农牧界线向北推移,加剧了该地区荒漠化,原因是( ) 该地区气候干旱具有沙漠化的潜在威胁 用水量增多致使降水减少 农作物固沙不及草原植物 破坏植被而又缺少防护林 A. B.
12、 C. D. 18.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 如图中所示四块区域,并把四块区域命名为“黄色中国”、“绿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 国”。读图完成下列 18-19 题。 关于图中各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A. 决定各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貌 B. 各区域间具有明确的界限 C. 各区域内部没有明显的分异 D. 各区域间不存在广泛的联系 19.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
13、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 如图中所示四块区域,并把四块区域命名为“黄色中国”、“绿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 国”。读图完成下列 18-19 题。 各色分区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绿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 B. “银色中国”纬度位置影响 C. “金色中国”海陆位置影响 D. “黄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 20. 20 世纪 50年代,在塔里木河下游修建了大西海子水库,水库建成后,对库区周边的气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到 20 世纪 90 年代,塔里木河下游水量锐减。现已断流 320 千米,大西海子水库作为储水
14、的载体已不复存在。 据此完成 20-21 题。 造成塔里木河下游断流的主要原因是( ) A. 下游大量引水灌溉 B. 上游过度引水灌溉 C. 气候越来越干旱 D. 下游缺少植被的保护 21. 20 世纪 50年代,在塔里木河下游修建了大西海子水库,水库建成后,对库区周边的气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到 20 世纪 90 年代,塔里木河下游水量锐减。现已断流 320 千米,大西海子水库作为储水的载体已不复存在。 据此完成 20-21 题。 大西海子水库干涸引发的变化可能是( ) A. 库区不再存在生态系统 B. 地下水位上升
15、 C. 水库的防洪能力丧失 D. 加剧了该地区的土地荒漠化 22. 如表为 2010年四个省份地理数据统计情况。读表完成下列 22-23 题。 省 份 地理要素 65岁人口比重 9.3% 7.8% 6.3% 7.6%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比 6:54:40 29:30:41 11:55:34 14:58:28 人口年均增长率 1.53% 0.98% 0.83% 0.16% 城市化率 62% 49.1% 44.7% 48% 、四个省份对应正确的是( ) &n
16、bsp;A. 浙江、河南、青海、海南 B. 河南、浙江、海南、青海 C. 浙江、海南、青海、河南 D. 海南、浙江、青海、河南 23. 如表为 2010年四个省份地理数据统计情况。读表完成下列 22-23 题。 省 份 地理要素 65岁人口比重 9.3% 7.8% 6.3% 7.6%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比 6:54:40 29:30:41 11:55:34 14:58:28 人口年均增长率 1.53% 0.98% 0.83% 0.16% 城市
17、化率 62% 49.1% 44.7% 48% 下列关于四个省的说法不正确的( ) A. 省份人口年增长率大主要是外来人口迁入造成 B. 省份第三产业比重最高,说明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C. 省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D. 四个省份中省份老龄化程度最重 24. 如图为我国某区域 l999 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图示意该区域 19992007 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 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下列 24-25 题。 土地覆被类型 面积/万 km2 沙 地 4
18、68.7 草 地 58.8 盐碱地 32.1 耕 地 16.6 沼泽地 10.7 建设用地 1.4 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的主要任务是( ) A. 扩大沼泽地 B. 退耕还草 C. 减少建设用地 D. 植树造林 25. 如图为我国某区域 l999 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图示意该区域 19992007 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 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下列 24-25 题。 土地覆被类型 面积/万 km2 沙 地 468.7 &nbs
19、p;草 地 58.8 盐碱地 32.1 耕 地 16.6 沼泽地 10.7 建设用地 1.4 该区域可能位于( ) A. 云贵高原东部 B. 松嫩平原中部 C. 黄土高原中部 D. 内蒙古高原西部 26. 如图为“某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读图,回答 26-28 题。 我国东、中、西部能源状况差异的原因是( ) 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能源资源缺少 东部地区能源出口量大 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消费量小 东
20、西部地区之间的交通不畅 A. B. C. D. 27. 如图为“某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读图,回答 26-28 题。 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下列节流方面的措施可行的是( ) 降低能耗 进口煤炭 开发新能源 调整产业结构 A. B. C. D. 28. 如图为“某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读图,回答 26-28 题。 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
21、,在区际协调方面的对策可行的是( ) A. 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 B. 东部地区大力支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C. 将东部的工业转移到西部 D. 加大东西部之间人口流动与文化交流 29. 19 世纪 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 年,南京长江大桥 建成通车;自 1999 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 (如图)。据此完成 29-30 题。 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A. 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B. 与自然
22、河道一致 C. 无划分指标依据 D. 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30. 19 世纪 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 年,南京长江大桥 建成通车;自 1999 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 (如图)。据此完成 29-30 题。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 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 相互联系阻隔作用 C. 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D. 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31.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完成下面 31
23、-32 题。 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阶段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快 该国可能属发达国家 阶段,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 A. B. C. D. 32.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完成下面 31-32 题。 阶段,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 资金密集型产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 资源密集型产业 现代服务业 A. B. C
24、. D. 33. 我国平均每年有 20 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五十年代共有湖泊 1052 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 而目前只剩下 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西部一批烟波 浩森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水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除闻名中外的罗布泊外,东西居延海、艾丁湖(海 拔一 155m)已是一片荒漠。阅读上述文字,完成 33-35 题。 使“八百里洞庭湖”退居成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 围湖造田 蒸发加剧 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 流域内降水减少
25、 A. B. C. D. 34. 我国平均每年有 20 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五十年代共有湖泊 1052 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 而目前只剩下 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西部一批烟波 浩森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水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除闻名中外的罗布泊外,东西居延海、艾丁湖(海 拔一 155m)已是一片荒漠。阅读上述文字,完成 33-35 题。 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 ) A. 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B. 水资源减少 C
26、. 水土流失加剧 D. 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35. 我国平均每年有 20 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五十年代共有湖泊 1052 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 而目前只剩下 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西部一批烟波 浩森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水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除闻名中外的罗布泊外,东西居延海、艾丁湖(海 拔一 155m)已是一片荒漠。阅读上述文字,完成 33-35 题。 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恶化,年降水量减少 B. 冰雪融水量不足 C. 围湖造田 D
27、. 引水灌溉,蒸发、下渗量增大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30.0 分) 3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 和龙首山)间,长约 900千米。宽从几千米至近百千米,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又位于黄 河以西,故称河西走廊。 材料二:如图为河西走廊简图。 (1)据图分析河西走廊城镇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2)河西走廊地区重工业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河西走廊重工业发达,但酸雨
28、危害却很小,分析其原因。 (4)目前,该地区最大的环境问题是什么,简述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 37. 如图中的图甲和图乙为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目前两个区域开发的能源资源主要是:甲_,乙_。 (2)简述将两区域连接在一起的大型资源调配工程对东部地区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湘江新区属于行政区,界限明确,A错; 内部发展方向不是都相同的,B错; &nb
29、sp;具有一定特色,所以划分了新区,C正确; 该新区与周边地区气候特征相同,D错。 故选:C。 湘江新区属于行政区,有明确的界限。 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掌握区域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2.【答案】D 【解析】解:湖南湘江新区是国家的中部地区,所以对沿海放开战略、西部大开发关系较小,AB 错; 湖南湘江新区主要针对中部地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所以 D 对 C错。 故选:D。 抓材料中的关键:湖南湘江新区是国家在中部地区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属于中部地
30、区。 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掌握区域存在环境与发展问题等方面的知识。 3.【答案】C 【解析】解: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区域是有明确的区位特征的,所以 C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区域的基本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 异性。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 关的地区。 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区域特征的相关知
31、识。 4.【答案】C 【解析】解:青藏铁路第二期工程位于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部经济带。 故选:C。 本题考查我国经济带的划分,我国划分为四个经济带,东部经济带、中部经济带、西部经济带和东北部经济带。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区域差异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即可解决问题。 5.【答案】A 【解析】解:A、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生态环境脆弱,资金、技术、人才缺乏是主要的制约因素,故正确; B、农业工业等基础薄弱不是主要因素,环境承载力弱,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32、,故不符合题意; C、西部地区缺水严重,外力以风力作用为主,另外水土流失是生态环境问题,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经济原因,故 不符合题意; D、西部地区多种自然资源是丰富的,主要是水源不足,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要进行西部大开发,发展西部地区的经济,就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投资,就必须要有资金、技 术、人才的投入。要发展地区的优势特色产业,也必须有资金、技术、人才的投入。 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区域存在环境与发展问题的相关知识。 6.【答案】B 【解析】解:我
33、国政府为了推动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主要通过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发挥地区优势,积 极引进人才,所以正确; 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保护西部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都不是推动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所以 错; 故选:B。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进一步加快开放,基础设施条件日趋完善,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和境外产业转 移的能力增强。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趋势下,东部的土地、劳动力、水、电等要素成本大幅度上升,东部急需产业 转型升级。 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掌握区域存在环境与发展问题等方面的知识。 &
34、nbsp;7.【答案】B 【解析】解:为了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地区差异,实现东西部两翼齐飞,所以我们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来缩小东 西部经济发展差距。 故选:B。 结合我国地理事实可知,我国在极力缩小区域之间差距,使得各地区协调发展。 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掌握区域存在环境与发展问题等方面的知识。 8.【答案】B 【解析】解: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早期,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和获取炼铜用的木炭,大片的森林被砍伐,矿山的开采 也破坏了地表植被。 故选:B。 田纳西河流域位于
35、美国东南部,上游以山地为主,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春降水多,夏秋降水相对少。 本题难度一般, 掌握区域地理分析的一般分析思维, 并能结合课本的相关内容, 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解: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产生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容易形成酸雨。 故选:B。 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上游以山地为主,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春降水多,夏秋降水相对少。 该题目难度一般,考查不同工业的主要污染类型,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考生只需分类了解即可。 10.【答案】D
36、 【解析】解:根据图可以看出该流域建有大量水坝,水能资源丰富,因此适合发展能源导向型工业。 故选:D。 田纳西河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北坡,流域内多山,河流落差大。 本题主要考查田纳西河流域的工业,关键是结合图中的大坝图例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11.【答案】C 【解析】解:田纳西河流域梯级开发,干支流上修建了具有防洪库容的水库几十座,形成了统一有效的水库防洪调 度系统,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 故选:C。 田纳西河大部流经阿巴拉契亚高原区,上中游河谷狭窄,比降较大,多急流,水力资源丰富,仅能通行小汽轮。下 游河谷
37、较开阔,通航便利。流域内降水丰沛,但水位季节变化较大,冬末春初多暴雨,易造成洪水泛滥;夏季水位 较低。 解题关键是熟记流域开发建设带来的影响,熟记基础知识,并能根据提供的各种图文材料分析提取有用信息。 12.【答案】C 【解析】解:A、拉丁美洲南端东岸地区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气候干旱,形成荒漠,观点正确,不 符合题意。 B、 阿拉伯半岛位于北回归线附近,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气流下沉或者风向从大陆吹来, 水汽含量少, 降水少,气候干旱,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C、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荒漠逼近赤道地区主要是受秘鲁
38、寒流的影响,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观点错误,故正确。 D、我国塔里木盆地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海洋的影响小,周围为山地,阻挡湿润气流,所以降水少,荒漠 广布,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陆地自然环境千差万别, 环境问题多样, 但由于地区不同, 生产方式不同, 荒漠化的主要类型不同, 形成原因不同, 治理的措施不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不同区域荒漠形成的原因,属于基础题,根据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即可分析解答。 13.【答案】A 【解析】解:由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处干旱地区,降水少,故为我国沙尘暴
39、的主要源地,而受西北季风影响,沙尘暴 的必经之地为华北地区。 故选:A。 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 的总称,是荒漠化的标志。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水平能见度小于 1千米,具有 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特点的概率小危害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本题以材料为背景,考查了我国建立了一系列沙尘暴观测研究站的位置,读材料分析解决问题。 14.【答案】B 【解析】解:A、森林生长需水量大,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不适宜大面积植树造林,不符合题意。 B、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但绿洲区水资源充足,所以应该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故正确。 &n
40、bsp;C、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如果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很容易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不符合题意。 D、森林生长需水量大,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不适合发展森林,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我国领土面积广阔,荒漠化比重大,但形成原因多样,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其中塔里木盆地地处我国西北 内陆,远离海洋,受海洋的影响小,加上周围是高大的山脉,阻挡湿润气流进入,所以降水较少,水资源成为该区 域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所以该区域不宜大面积植树造林,也不宜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应建立以绿洲为中 心的防护体系。 本题主要考查荒漠化的治理,属于基础题
41、,根据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分析解答。 15.【答案】A 【解析】解:沙柳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当地风沙危害较大,沙柳根系发达,生命力强,利于当地防风固沙, 故 A 正确。 吸烟滞尘、浄化空气是城市録地的主要功能,故 B、D 错误。 西北地区气候干早,降水稀少,主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而非水土流失,故 C 错误。 故选:A。 沙柳为沙漠植物,也是极少数可以生长在盐碱地的一种植物。其幼枝黄色,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枝条丛生不怕沙 压,根系发达,萌芽力强,是固沙造林树种,其天敌为沙柳毒蛾,生于河谷溪边湿地,分布内蒙古、河北、山西、
42、 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地。沙柳用于作北方防风沙的主力,是“三北防护林“的首选之一。 本题难度一般, 掌握区域地理分析的一般分析思维, 并能结合课本的相关内容, 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D 【解析】解:沙柳所产生的木材为造纸的原料,造纸产业链条会推动沙柳的种植,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良 性循环。 故选:D。 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土地、水源、原料、燃料(动力)、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策等。主要的五种指 向型工业:原料指向性、市场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和动力指向性。 本题难度
43、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 17.【答案】D 【解析】解:我国北方农牧过渡带位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过渡带,天然降水不足并且变率大,为荒漠化的发生 创造了条件,在规模垦殖又缺少防护林的条件下,沙质土壤极易遭受风蚀形成流沙地。 故选:D。 荒漠化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 自然(非自然)现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起源于 20 世纪 60年代末和 70年代初,非洲西部撒哈拉地区连年严重 干旱,造成空前灾难,“荒漠化”名词于是开始流传开来。
44、荒漠化最终结果大多是沙漠化,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 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的治理需广泛的国际合作,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 考查考生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的课本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18.【答案】A 【解析】解:根据上图可知,图中的区域都属于自然区,区域间界限具有过渡性,B错; 由于区域范围广阔,因此内部具有明显的差异,所以 C 错; 区域之间联系广泛,D错; 综上分析,A正确。 故选:A。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
45、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 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区域特征的相关知识。 19.【答案】C 【解析】解:据图可知,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海洋湿润水汽影响小,降水少,沙漠 广布呈金黄色,C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区域差异的知识,自然环境从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比较;人文环境从经济(发展水平、 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社会(人口、城市化)、文化等方面比较。 本题难度较小,需掌握区域差异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
46、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即可解决问题。 20.【答案】B 【解析】解:沿岸由于人口的增加,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增加,上游过度引水灌溉,输往下游的水量就越来越小,甚 至断流。选 B 正确。 故选:B。 塔里木河是内流河,越往下游水量越小;若上游过度引水,可导致下游水的断流。下游的水库主要是灌溉用水,在 干旱地区,水库的消失会加剧土地荒漠化程度,影响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系统。 本题组主要考查塔里木河的治理及问题。属于基础知识,难度小。 21.【答案】D 【解析】 解: 大西海子水库干涸其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 生物
47、多样性减少, 但不等于生态系统消失; 当地气候干旱、 蒸发旺盛,大西海子水库干涸,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库是在河流的下游,不是防洪作用;大西海子水库干涸,加 剧了周边地区沙漠的侵袭,加剧了该地区的土地荒漠化。 故选:D。 塔里木河是内流河, 水量主要来自于高山上的冰雪融水, 越往下游流量越小, 气候干旱并不是导致。 导致下流断流, 只能是上游河段的过度引水造成的,与下游无关。水库的干涸与湿地退化影响是一样的,只是水库是在下游地区, 对上游河道没有影响。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大西海子水库干涸引发的变化,理解即可。 22.【答案】C
48、【解析】解:省经济最发达,故为浙江省,海南省旅游资源丰富,故第三产业比重大,为省,青海位于青藏高 原上,工业较河南落后,为省,为河南省。 故选:C。 本题考查区域差异的知识,自然环境从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比较;人文环境从经济(发展水平、 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社会(人口、城市化)、文化等方面比较。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区域差异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即可解决问题。 23.【答案】B 【解析】解:省份第三产业比重高,但是省的第一产业比重太大,说明当地经济落后。 故选:B。
49、 本题考查区域差异的知识,自然环境从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比较;人文环境从经济(发展水平、 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社会(人口、城市化)、文化等方面比较。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区域差异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即可解决问题。 24.【答案】D 【解析】解:阅读表格资料可知,该区域土地荒漠化严重,所以改善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首先应植树造林。 故选:D。 该区域 19992007 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读表可知该地土地荒漠化严重。 本题以我国某区域 l999 年主要
50、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为背景, 考查了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的主要任务, 读表分析解决 问题。 25.【答案】D 【解析】解:该地区沙地、草地占主导,应该在气候干旱区,上述四个选项中只有内蒙古高原西部是温带大陆性气 候,气候干旱,以沙地、草地为主,D正确。 故选:D。 根据上表可知,该地区沙地、草地占主导,应该在气候干旱区。 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掌握区域差异等方面的知识。 26.【答案】D 【解析】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能源的消耗量大于生产量,能源资源短缺。中、西部地区
51、能源生产量大于 消费量,能源资源丰富。 故选:D。 能源开发可以将现有的能源开采出为人类造福,也可以开发某一种未被人类发现、但在将来可以被人类可使用的能 源,可以代替不可再生能源的新型能源。 该题目难度中等,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图,要求学生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快的获得有用的地 理信息。 27.【答案】D 【解析】解: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调整产业结构,都为节流措施;进口煤炭和开发 新能源都为开源措施。 故选:D。 针对东部地区能源短缺,西部地区能源丰富的状况,实施能源跨
52、区域调配既可缓解东部能源短缺的状况,又可促进 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将东部的工业转移到西部,既会加重西部地区的生态压力,又不利于能源利用率的提高。 该题目难度中等,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图,要求学生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快的获得有用的地 理信息。 28.【答案】A 【解析】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用电量和发电量都较大,说明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用电量大于发电量, 说明能源资源缺少;中、西部地区发电量大于用电量,说明能源资源丰富,消费量较小。 故选:A。 针对东部地区能源短缺,西部地区能源丰富的状况,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既
53、可缓解东部能源短缺的状况,又可促进 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将东部的工业转移到西部,既会加重西部地区的生态压力,又不利于能源利用率的提高。 该题目难度中等,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图,要求学生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快的获得有用的地 理信息。 29.【答案】A 【解析】解:A、在洪泽湖以东地区淮河没有真正的入海口,所以区域的划分没有对应的自然标志,故正确。 B、在洪泽湖以东地区淮河紊乱,其没有真正的入海口,所以无法与自然河道一致,不符合题意。 C、区域是人们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的,在洪泽湖以东地区虽然淮河紊乱,但仍然有划分指标依据
54、,不符合题意。 D、大部分区域的划分具有过渡性质,所以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两侧地理具有相似性,小范围差异不显 著,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最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 其南北差异显著; 但受黄河的影响, 导致淮河没有真正的入海口, 水系紊乱,则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本题以淮河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区域的特点,属于基础题,根据图示结合实际即可分析解答。 30.【答案】B 【解析】解:长江具有阻隔作用,导致苏南、苏北在人流、物流方面的交流较少,导致苏南、苏北在文化、经济上
55、 存在明显差异。 故选:B。 本题考查区域差异的知识,自然环境从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比较;人文环境从经济(发展水平、 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社会(人口、城市化)、文化等方面比较。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区域差异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即可解决问题。 31.【答案】C 【解析】解:城市化与工业化不是同步增长趋势,错; 阶段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慢,错; 由城市化水平知该国可能属于发达国家,对; 阶段,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对。 故选:C。 &n
56、bsp;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且城市化水平高,是发达国家的特征。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城市化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等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试题难度不大, 解题的关键是对课本基本知识的把握,属于基础题目。 32.【答案】D 【解析】解:该阶段进入逆城市化阶段,产业结构中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明显增大。 故选:D。 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 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 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本题难度中等,以图文材料的形式,考查常规内容,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教材内容,能灵活调动运用。 33.【答案】C 【解析】解:由于人口快速增大, 导致围湖造田,河流上中游毁林开荒,导致泥沙淤积湖底,所以洞庭湖面积变小、 湖床抬升。 故选:C。 本题考查森林、湿地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问题有湿地萎缩、森林遭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等。 本题难度中等, 需掌握森林、 湿地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