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家口市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测试卷高二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任何一种哲学思想都有它的根。欧洲近现代哲学的根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国哲学的根则在于中国先秦的诸子学。现在人们在研究哲学思想的时候,有两种意识,一种是全球意识,一种是寻根意识。所谓全球意识就是放眼看世界,博采众家之长。还有一个思想就是寻根意识,找到自己的根,不忘记自己的根,那样才能对自己民族的哲学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在西方文化意识里,神话占了很大的比重,而且神话里大多崇拜自然神。西方人崇拜神,而且认为自然是由神创造的。他们认为宇宙是奇中之奇,为
2、什么宇宙是这样的美好和不可思议?希腊人怀着对探究宇宙奥妙极大的热情提出了这个问题,当时也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条件。恩格斯说过:“只有奴隶制才使古代世界繁荣,使希腊文化成为可能。没有奴隶制,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因为只有在奴隶制存在的条件下,才可能有一小部分人脱离劳动专门做奴隶主,专门思考和研究问题,有可能专门研究哲学问题,特别是研究自然。希腊很多有名的哲学家都把世界归结为一种自然物,比如,泰勒斯认为世界起源于水;赫拉克里特认为世界起源于火;著名的哲学家毕达格拉斯,则认为世界起源于数。总之,希腊过去的哲学,研究的目标是神和自然,这是他们关注的中心。但在中国古代人文意识中,信奉的中心不是神和自然,而
3、是人和社会。从商代开始,有文字记载就是奴隶制,一直到周的前期,还是奴隶制。到周的后期,奴隶制开始解体,出现了动乱,奴隶制解体了,封建制开始产生。这是个交替的过程,中国出现了动乱的状态战争。从春秋战国开始,战争连续不断。处在动乱状态下,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当然是天下太平,动乱停止,政治走上轨道。中国人有没有神的意识?当然有,像图腾崇拜,崇拜狼,崇拜蛇等也都有,但是最主要的是崇拜帝。崇拜帝又和另外一个观念连在一起,就是认为地上的统治者和天上的统治者是有关系的。地上的统治者君主都是天帝的儿子,他本来就受帝的保护。不过,不好的统治者常常被人推翻,如夏朝的统治者夏桀被商汤推翻了,商代最后的统治者商纣
4、王被周武王推翻了。于是人们时天的神圣性产生了怀疑,所以,到周代的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观念,就是从单纯重视天转向重视人,所以就产生了敬德保民的观念。这是排除有目的、有意识的天的作用,承认人的作用和价值,这是中国人文运动的特点。显然,这与西方不一样。中国人文惠识重视人有两种主要的趋向,第一种是重视人力,第二种是重视人心、人的精神生活。总的来说,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的金律,被现代人所接受。而且在世界上广泛被人们所接受,这是很了不起的。梁启超讲过:东方的学问以精神为出发点,西方的学问以物质为出发点。如果要寻求知识的饥荒在西方找材料,寻求精神的饥荒在东方找材料。中国的现代哲学家所秉承的很多思想,根在中国
5、古代,特别是由于中国人文意识特点,造成中国现代哲学的侧重点和西方是不一样的。(摘编自张文儒中国现代哲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关系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先秦百家争鸣时期出现很多哲学流派,他们的思想就是中国现代哲学的根。B. 现在人们用“寻根意识” 来追溯哲学的根源,能够更深入了解本民族的哲学。C. 梁启超认为,东西方学问的出发点是迥异的,前者重在物质,后者重在精神。D. 古希腊哲学关注的中心是神和自然,而中国古代人文意识信奉的中心是人和社会。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主体部分从两方面着手,对比论证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起点不同。B
6、. 文章开门见山,首先提出“寻根意识”比“全球意识”更重要的鲜明论点。C. 全文以总分总的结构展开,最终论证了中国现代哲学偏重于精神的人文特点。D. 中国现代哲学与占代哲学关系紧密,这是作者比较中西哲学根源的目的。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因为在西方文化里人们崇拜自然神,所以西方哲学家都把世界归结为一种自然物。B. 希腊人由于对探究宇宙的奥妙和神奇有着极大热情,所以他们专门创造了奴隶制。C. 同样是奴隶制发源,导致东西方哲学思想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所存在时间的长短。D. 不同于古希腊文化,中国古代人文意识从崇拜帝转向重视人,重视人的作用和价值。【答案】1. C 2. B 3
7、. D【解析】【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C 项,“东西方学问的出发点是迥异的,前者重在物质,后者重在精神”错误,选项把东西方的出发点弄反了,第五段说的是“梁启超讲过:东方的学问以精神为出发点,西方的学问以物质为出发点” ,由此可知,东方对应的应该是“精神” ,西方对应的应该是“物质” 。故选C。【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
8、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B 项, “首先提出寻根意识比全球意识更重要的鲜明论点”错误,根据原文, “全球意识”和“寻根意识”并行不悖,并不存在谁比谁更重要这一情况。故选 B。【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
9、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 项, “所以西方哲学家都把世界归结为一种自然物”错误,选项以偏概全,不是“都归结” ,第二段说的是“希腊很多有名的哲学家都把世界归结为一种自然物” 。B 项, “希腊人由于对探究宇宙的奥妙和神奇有着极大热情,所以他们专门创造了奴隶制”错误,选项强加因果,从文章第二段来看, “奴隶制”的产生并不是因为希腊人为了研究宇宙而专门创造的。C 项, “导致东西方哲学思想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所
10、存在时间的长短”错误,该信息属于无中生有, “奴隶制存在时间的长短”导致东西方哲学呈现根本差异于文无据。故选 D。【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改”( 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 “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
11、,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 “其”等) ,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 (如“都” “所有” “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 如“或许” “大概” “必定” “可能” “似乎” “已经” “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 ,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二
12、)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一粒剩饭的佛缘吕啸天梅城北山云峰寺新来了一位年轻的僧人了同。中午用餐的时候,了同对着一钵清淡的斋饭感到难以下咽,勉强吃了几口就回寮房睡觉去了。了同生在一个富裕之家,父亲是一位商人,因与生意伙伴反目成仇遭到算计,被告到官府,万贯家财一夜之间化为乌有。父母遭受如此打击一病不起。成了孤儿的了同走投无路,不得不皈依佛门,但是富家子弟的习性一时无法改变。当天用晚膳的时候,了同见到装进他僧钵里的竟是中午只吃了几口的剩饭,心里很生气,就责问负责膳食的师兄了容:“你把剩饭倒给我,是不是见我是新来的好欺侮?”看着师弟没有因为浪费粮食感到羞耻,
13、反而理直气壮的样子,了容也有了怒气:“这规矩是师傅定的,你若不满,你找师傅理论去啊。 ”了同闻言当下就朝方丈室跑去,但是只走了几步,想到师傅云源大师那威严的样子。心里不禁有些害怕,不得不回到斋堂,端起那大半钵剩饭硬着头皮吃了下去。吃那钵斋饭,了同用了半炷香的工夫,他认为这是自出娘胎二十年以来最难吃的一顿饭。第二天又到用膳的时候,了同端着一钵斋饭,勉强吃了一半,另一半无论如何也吃不下了。但是僧人用餐要求一粒不刺全部吃完,整个斋堂不设放置剩饭剩菜的器皿。于是了同悄悄溜了出来,想把剩饭偷偷倒到门外的一条水沟里。“能吃的饭,怎能倒掉?”了同听到身后传来一声呐喊,回过头来一看,不由大惊失色,说话的竟是住
14、持云源大师。“一粥一饭,普度天下苍生。一粥一饭当视为万物之源。 ”跟在了同身后的住持云源大师手里托着一只空钵,一脸威严地对了同说:“把剩下的斋饭全倒进这个空钵之中。 ”了同不知师傅的用意,但是见到他一脸威严,不敢多问,只得把半钵饭倒进师傅手中的钵里。此后一连几天,每次见了同有吃不完的饭莱准备倒掉时,云源大师都会让他把剩饭倒进一只空钵里。一晃过了一个月,了同慢慢适应了寺庙里的生活,但是始终觉得寺里的斋饭做得清淡寡味。这一天。他用完餐等到斋堂里只剩下师兄了容一人在打扫卫生。于是提出能不能把饭莱做得可口一些,还说道:“师兄,你不把饭菜做得好一些,我还会继续剩饭的。 ”话音刚落,了容猛地把一张凳子狠狠
15、地掇在地上,一脸涨红道:“你可知道,你每顿饭那些吃不完的饭菜倒进了师傅的钵里,就成了师傅的饭食。 ”了同一听吓得大惊失色,连声道:“不,不会的。 ”了容道: “自你上山一个月来,师傅已经没有在斋堂挂过单,就以你的半钵剩饭为食。 ”罪过!了同感到羞愧难当,他来到师傅的禅房一下跪倒,请师傅宽恕他的不敬。云源大师威严的脸上有了笑容,扶起了同给他讲了一件往事。三十年前,出生于官宦之家的云源大师遭政敌陷害被朝廷灭族。他逃了出来,来到寺里。与了同最初出家的日子一样,他觉得寺里的饭幕难以下咽,吃不完的就倒进水沟里。住持没有责罚他,暗中把倒掉的剩饭捞起来洗干净后晒成米粒装进一个坛子,半年间装满了一大坛。当年冬
16、天,北山下起了五十年不遇的暴雪。进出山门的道路被封住了。寺庙里储存的粮食吃光了,包括住持在内的三个人面临着被饿死的威胁。住持把那坛米粒取了出来,每天取一把熬成米粥,就是凭着这坛米粒撑了十几天,使寺里三人免了一场灭顶之灾。 “一花一世界,粒米藏乾坤。 ”云源大师长叹一声道, “饱食当念饥饿之窘,时时要惜一粥一饭。 ”了同一夜之间开悟,他辞别师傅,手托僧钵下山化缘。所到之处,只求施给剩饭。北山周边居民见他津津有味在吃剩饭,很是惊奇,一些浪费粮食的人心里也不免产生羞愧不安。一年之后,北山周边兴起了节俭惜粮的好风气。云源大师知道,很是高兴:“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人惜饭,饭惜人。心生惜心,万物有情。 ”
17、(选自小小说月刊 ,有删改)4. 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开篇写了同出生在富裕之家,父亲是一位商人,与后来写云源大师出生在官宦之家形成照应,在结构上暗联。B. 这篇小说以剩饭为线索,以小见大,通过讲述师徒两代出家人的生活小事,倡导人们要居安思危,节约粮食。C. 小说末段运用佛家偈语,高度浓缩了对事物的价值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探索。D. 云源大师是一位佛法深厚的高僧,既有身教,又有言教,先自己以剩饭为食一月,后又用三十年前自己亲历的事感化了同。5. 文章多次写云源大师“一脸威严” ,最后说他“威严的脸上有了笑容” ,云源大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18、?6.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一粒剩饭的佛缘”的理解。【答案】4. B 5. 运用了神态描写,表现了云源大师“威严”的特点,符合寺院住持身份;“威严”也是作为徒弟的了同的内心感受与敬畏的表现。“有了笑容”是因为了同羞愧难当、知错能改,云源大师的良苦用心终于有了回报,感到欣慰。 6. 从小说情节来看,小说以剩饭为线索,贯穿全文,演绎出两位出家人的生活故事。两人都因家庭变故,出家为僧,历经磨难,悟道明理,终得佛法。两人既白度,又度人,都是与佛有缘之人。从艺术手法上看,以小见大。 “一花一世界,粒米藏乾坤” ,意含“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 ,一粒小小的米,其中的功德、福报和须弥山一样深远高大。
19、在佛法看来,世间大的不一定大,小的也不一定小,我们的心量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从主旨上看,深化了小说主题。 “人惜饭,饭惜人。心生惜心,万物有情。 ”懂福、惜福才会有福,对细微之物不可轻易糟蹋,并且要以感恩、惜福的心来领受。【解析】【4 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 ,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 项, “这篇小说倡导人们要居安思危,节约粮食”错误,从文中来看
20、,小说最后说“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人惜饭,饭惜人。心生惜心,万物有情” ,这是佛家偈语,结合这段偈语和两位僧人的故事可知,这篇小说主题应是做人要惜福。故选 B。【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章多次写云源大师一脸威严 ,最后说他威严的脸上有了笑容 ,云源大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然后到文中圈出写云源大师“一脸威严”的内容,再圈出让他“威严的脸上有了笑容”的原因,根据这些进行分析。文章第四段说“想到师傅云源大师那威严的样子。心里不禁有些害怕” ,这是了同想要找师傅理论时想到的云源大师的样子,如第七段说“跟在了同身后的住
21、持云源大师手里托着一只空钵,一脸威严地对了同说” ,这是了同想要倒掉剩饭时遇到的云源大师,这两处的“威严”都是了同眼中的云源大师,是对大师的神态描写,表现出了同对大师的敬畏,且云源大师是寺庙的主持, “威严”与其身份是相合的;由此可知, “威严”是了同对云源大师的印象,这里表现出了同内心对云源大师的敬畏;第十四段说“云源大师威严的脸上有了笑容” ,此时了同知道自己的剩饭被云源大师吃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跑去向云源大师请罪,云源大师的笑容是对了同的肯定,是为自己的良苦用心终于有了成效而感到欣慰。考生围绕这些内容分析作答即可。【6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
22、术,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一粒剩饭的佛缘的理解” ,这是针对小说标题设题,然后理解标题的表层意和深层意,再分析这一标题在情节、形象、主旨等方面的作用。 “一粒剩饭的佛缘” , “一粒剩饭”是指了同和云源因变故而出家的生活状况, “佛缘”是指这二人在经过磨难之后懂得了佛法,不但自度,而且度人,都与佛有缘;从情节来看,小说借助“剩饭”把两个出家人的故事串联到一处,可见“剩饭”是文章的线索;从手法技巧来看, “一粒”言其小,但这小小的剩饭中蕴含的功德却是非常大,这是由小见大,从一个人到一个地区,从云源到了同,从了同到北山
23、周边地区,影响深远;从主旨上看来,小说从“一粒剩饭”延伸到“佛缘” ,借助两个和尚的故事阐明人要知福惜福,不能糟蹋细微之物这一主旨,标题深化了小说主题。【点睛】解答标题类题目,一般从如下角度思考。首先是标题本身,点明写作对象,分析标题本身的语言特点,多体现为使用某种修辞手法的标题;分析标题本身的意境特点。然后分析情节结构方面,统领全篇,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是文章的线索,或串起文章的哪些情节,或见证记录了什么事件的发展变化,或写了什么与这个物象有关的经历。接着是内容主旨方面,作者借标题表达某种态度,标题是文中主人公某种精神品质的载体,标题比喻或象征某种形象,标题揭示了某种精神或哲理,突出了某种主旨
24、,升华了主题。人物塑造方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性格。最后是表达效果方面,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渲染营造了某种氛围,标题与文中某个内容相呼应,或与文中什么内容形成对比。(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信息来源广,考验着大众的分辨能力。自网络信息搜索形式发生变化以来,大众获得信息的方式也出现了变化。更方便的信息获取渠道,让民众能轻松地获取信息,几乎一切问题,通过网络都能得到详细、准确的解答,从而也降低了对知识的权威感与信赖感。但多媒体信息便捷复制、及时传播的特点,让民众信息量急剧增加,同时也超出了信息分析与处理能力,纷繁复杂的信息超出了大众理解与分
25、辨能力。信息传播迅速,容易造成群众情绪失控。随着自媒体的使用,它改变了传统一对多的传播形式,变成多对多的形式,自媒体的草根性决定了人人都能充当信息发布者。大众利用微博、短信、微信、视频直播等方式随时随地传播信息,同时也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壁垒。自媒体的隐蔽性让传播者处在隐蔽状态,让整个传播更为随意、大胆,让很多谣言、不实信息开始传播,并且一度影响了群众对信息的正确判断,很容易出现群众情绪失控以及网络舆情事件。(摘编自自媒体时代政府所面临的困境 )材料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新科技在媒体和受众之间开辟了一条彼此了解的通道,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媒体领域的市场细分越来越明显,对用户信息的整理、挖
26、掘和分析显得至关重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处理手段,在增强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每个用户的兴趣爱好、受教育程度、经常浏览的页面、停留时长等数据信息,实现对内客的个性化加工、定制服务,并实施及时有效的精准推送,让“你关注的就是头条”从理想状态变成现实可能。在这里,媒体做到了新闻产品的适销对路,受众实现了各取所需,传播力也就得到了真正的体现。(摘编自新媒体时代传播力的影响要素及其建构路径 )材料三:媒体是否位居主流,最终要靠传播效果来检验。全媒体时代,虽说“酒香也怕巷子深” ,但酿不出“好酒” ,也难以留住受众。在我们开疆拓土构建的新媒体渠道上,必须不断增强主流
27、价值的内容供给,不断提供充满正能量的优质产能,通过设置公共议题,把握社会重大问题,进行舆论引导和认同构建,实现与受众的有效连接,推动舆论场形成“以主流引领百舸争流”的局面。(摘编自主流媒体如何巩固主流地位 )材料四:讲真话产生公信力,报道热点产生影响力。这些最基本、最基础的传播规律,在纸媒时代如此,在新媒体时代同样有效。应该看到,我们的主流媒体在尊重传播规律、宣传规律方面,即使在过去纸媒时代,也做得并不够好。远离热点、回避矛盾,枯燥乏味、千篇一律,是多年来我们始终在检讨、却时好时坏从未根治的一些现象。在渠道垄断的纸媒时代,读者别无他选,这种矛盾长期存在却没有过于显现,但在新媒体环境下,不仅十分
28、突出,而且影响到了纸媒的生死存亡。因此主流媒体要增强话语权、提升影响力,一个重要的着力点是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上,不回避、不躲闪,讲真话。受众是从平时的点点滴滴中,感受一家媒体的公信力的。只有在日常的报道中,始终关注社会热点,始终满足读者需求,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关键时刻才能产生真正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乃至凝聚力和鼓动力。如果我们在日常的社会热点问题上、在群众关心的问题上,一直采取回避的态度,采取文过饰非的方式,而又寄希望于在重大事件、关键节点上,发挥关犍作用,事实上是难以取得满意效果的。(摘编自以优质内容参与传播竞争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自媒体的草根性决定了人人
29、都能利用微博、短信、微信、视频直播等方式发布信息,自媒体的隐蔽性是信息的传播更为随意、大胆的重要原因。B. 随着网络信息搜索形式的变化,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方便,但急剧增加的纷繁复杂的信息也超出了大众理解与分辨能力。C. 虽然媒体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处理手段,对每个用户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但还不能实现“你关注的就是头条” 。D. 主流媒体要想位居主流,必须不断增强主流价值的内容供给,不断提供充满正能量的优质产能。形成“以主流引领百舸争流”的传播效果。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们的主流媒体,在渠道垄断的纸媒时代不尊重传播规律、宣传规律
30、。不考虑读者需求,内容远离热点、回避矛盾,枯燥乏味、千篇一律。B. 主流媒体要增强话语权、提升影响力,就要始终关注社会热点,满足读者需求,坚持实事求是。在热点问题上,不回避、不躲闪,讲真话。C. 谣言、不实信息传播,影响了群众对信息的正确判断,很容易出现群众情绪失控以及网络舆情事件。这是自媒体时代政府所面临的困境之一。D. 新科技在媒体和受众之间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媒体做到了新闻产品的适销对路,使受众实现了各取所需,传播力就得到了真正的体现。9. 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应该如何应对才能增强传播力,巩固主流地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7. C 8. A 9. 利用新科技,做到新闻产品的精
31、准推送,让受众实现各取所需,实现“你关注的就是头条” 。增强主流价值、正能量内容供给,通过设置公共议题,进行舆论引导和认同构建,实现与受众的有效连接。讲真话,报道热点。在社会热点、群众关心的问题上,不回避。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始终满足读者需求。【解析】【7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C 项, “但还不能实现”错误,材料二中说的是“让你关注的就是头条从理想状态变成现实可能” ,文章是“可能”
32、 ,选项变成“不能” 。故选 C。【8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 “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 项, “我们的主流媒体,在渠道垄断的纸媒时代不尊重传播规律、宣传规律。不考虑读者需求,内容远离热点、回避矛盾,枯燥乏味、千篇一律”错误,选项以偏概全。材料四说的是“应该看到,我们的主流媒体在尊重传播规律、宣传规律方面,即使在过去纸媒时代,也做得并不够好。远离热点、回避矛盾,枯燥乏味、
33、千篇一律,是多年来我们始终在检讨、却时好时坏从未根治的一些现象” ,文中只是说“做得并不够好” 。故选 A。【9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应该如何应对才能增强传播力,巩固主流地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然后到材料中圈出新媒体时代的特点、主流媒体存在的问题以及正面指出该如何做的内容,再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如材料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新科技在媒体和受众之间开辟了一条彼此了解的通道,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实现对内客的个性化加工、定制服务,并实施及时有效的精准推送,让你关注的就是头条从理想状态变成现实可能” ,
34、材料三“在我们开疆拓土构建的新媒体渠道上,必须不断增强主流价值的内容供给,不断提供充满正能量的优质产能,通过设置公共议题,把握社会重大问题,进行舆论引导和认同构建,实现与受众的有效连接,推动舆论场形成以主流引领百舸争流的局面” ,材料四“讲真话产生公信力,报道热点产生影响力。这些最基本、最基础的传播规律,在纸媒时代如此,在新媒体时代同样有效” “远离热点、回避矛盾,枯燥乏味、千篇一律,是多年来我们始终在检讨、却时好时坏从未根治的一些现象” “主流媒体要增强话语权、提升影响力,一个重要的着力点是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上,不回避、不躲闪,讲真话” 。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
35、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郭宗皋,字君弼,福山人。嘉靖八年进士。擢御史。十二年十月,星陨如雨。来几,哀冲太子薨。大同兵乱。宗皋劝帝惇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明为治。帝大怒,下诏狱,杖四十释之。历按苏、松、顺天。会廷推保定巡抚刘夔还理院事,宗皋论夔尝荐大学士李时子,谄媚无行,不任风纪,坐夺俸两月。二十三年十月,寇八万全右卫,抵广昌,列营四十里。顺天巡抚殊方下微,擢宗皋右全都御史代之,寇已去。宗皋言:“密云置要害,宜宿重兵。乞敕马兰、太平。燕河三屯岁发千人,以五月赴密云,有警-总兵官自将赴援。居庸、白杨,地要兵弱,遇警必待部奏,不能及事。请预
36、拟借调之法,夸建昌三屯军,平时则协助密云,遇警则移驻居庸。 ”俱报可。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竞无实坐夺俸一年。故事京营岁发五军诣蓟镇防秋。宗皋请罢三军,以其犒军银竞本镇募兵费。又请发修边余银,增筑燕河营、古北口。帝疑有侵冒,令罢归听勘。既而事得白。寻进兵部右侍邓,总督宣、大、山西军务。俺答三万骑犯万全左卫,总兵官陈风、副总兵林椿与战鸡儿岭,杀伤相当,宗皋坐夺俸。明年再犯大同,总共官张遮及椿皆战兄,宗皋与巡抚陈耀坐夺俸。给事中唐禹追论死事状,因言全军悉陷,乃教十年未有之大衄。帝乃连宗皋及耀,各杖一百,耀连死,宗皋戍陕西靖虏卫。隆庆改元,从戍所起刑部右侍郎。改兵部,协
37、理戎政。旋进南京右都御史,就改兵部尚书参赞机务。给事中庄国祯劾宗皋衰庸,宗皋亦自以年老求去,诏许之。万历中,再存问,岁给廪隶。十六年,宗皋年九十,又遣行人存问。是年卒。赠太子太保,谥康介。(节选自明史郭宗皋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竞无实坐夺俸一年B. 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C. 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D. 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38、,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诏狱,奉皇帝命令拘捕犯人的监狱。明代的锦衣卫拥有自己的监狱,称诏狱。B. 夺俸,官吏因过失而被罚扣其俸禄。俸即俸禄,指官吏每年或每月所受的薪金。C. 兵部古代官署名,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其长官为兵部尚书。D. 存问,指慰问并进行请教,在古代,多用于君主对臣下的一种关心和虚心纳谏。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郭宗皋直言进谏,不畏强权势力。他上疏规劝皇帝要改善为政的方法,被廷杖四十;众臣讨论推举保定巡抚刘夔时,他极力陈说刘夔谄媚权势劣迹。B. 郭宗皋善于思考,常有独特见解。在密云等地的驻兵方式上及蓟镇的边防事务等方面他都提出了创新
39、的做法,这些都得到了皇帝的高度认可。C. 郭宗皋受到追责,戍守陕西边塞。鹞儿岭一战无胜果,大同一战总兵张达等战死,都使他受到处罚,后来他又受到朝廷追责,戍守陕西靖虏卫。D. 郭宗皋致仕还乡,备享朝廷恩荣。他告老还乡后,皇帝屡次派人前来问候,并送给他廪米和仆人;在他死后,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太保,赠谥号“康介”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宗皋劝帝悖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明为治。(2)帝疑有侵冒,令罢归听勘。既而事得白。【答案】10. C 11. D 12. B 13. (1)宗皋劝说皇帝推崇(崇尚)宽容敦厚,认真考察采纳忠诚的言论,不要只是把严明作为治理的标准。(2)皇帝怀
40、疑他有侵夺冒领之嫌,命令罢职回来听候调查。不久事情真相得以查清楚。【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这句话的含义是“不久,宗皋听说敌人四十万骑兵想要分道进入,上奏调派京营、山东、河南军队做后援。已经准备完毕却没有发生,被处罚剥夺一年俸禄” ,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宗皋” “敌骑” “京营” “山东” “河南” “兵”等,然后借助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分道”是状语,修饰动词“入” ,二者构成偏正短语,两者之间不能断开,排除 AB两项;“已”
41、意思是“已经” ,副词, “竟”意思是“完成” “准备完毕” , “已”修饰“竟” ,且“已”作为副词不能放在句子的末尾,排除 D项,故选 C项。【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 项, “自唐朝开始”错,应为秦朝。【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42、。B 项, “这些都得到了皇帝的高度认可”错误,第二段结尾说“帝疑有侵冒,令罢归听勘” ,意思是“皇帝怀疑他有侵夺冒领之嫌,命令罢职回来听候调查” ,可见并非都得到皇帝的高度认可。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
43、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 B项对应的内容,考生可以借助“密云” “蓟镇”快速找到设题区域,在第二段,从文中来看皇帝怀疑他有侵夺冒领的嫌疑,后来经过调查,事情真相得以查清楚,可见并非都得到皇帝的高度认可。【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 “惇崇” ,推崇,崇尚;“察” ,考察;“纳” ,采纳;“以为” ,把作为。第二句中, “侵冒” ,侵夺冒
44、领;“勘” ,调查;“既而” ,不久;“白” ,查清楚。参考译文:郭宗皋,字君弼,是福山人。嘉靖八年的进士。提拔为御史。嘉靖十二年十月,星像下雨一般陨落。没过多久,哀冲太子(明世宗朱厚熜皇太子朱载基,追封为哀冲太子)去世,大同军队 发生动乱。宗皋劝说皇帝推崇(崇尚)宽容敦厚,认真考察采纳忠诚的言论,不要只是把严明作为治理的标准。皇帝大怒,下诏入狱,打四十大板释放了他。历任苏州、松州、顺天府的巡按使。恰逢朝廷推荐保定巡抚刘夔回来管理院中事务,宗皋评议刘夔曾经推荐大学士李时之子,奉承讨好没有品行,不讲作风纪律, (惹怒皇帝)被判罚剥夺两月俸禄。二十三年十月,敌寇攻入万全右卫,抵达广昌,布列大营四十
45、里。当时顺天巡抚刚被关入监狱,朝廷提拔宗皋以右佥都御史身份代替他,敌寇已经离去。宗皋上书说:“密云是最要害的地方,应该设置重兵把守。请求敕命马兰、太平、燕河三军镇每年发千人戍守,在五月奔赴密云,有警报总兵官就亲自带兵赴援密云。居庸、白杨,地理重要兵力薄弱,遇到警情一定等待上奏部里批复,不能及时处理。请求预先拟定好借调的法令,命令建昌三镇之军,平时就协助密云防务,遇到警情就移兵驻守居庸。 ”全都回复可以。不久,宗皋听说敌人四十万骑兵想要分道进入,上奏调派京营、山东、河南军队做后援。已经准备完毕却没有发生,被处罚剥夺一年俸禄。按照惯例,京营每年调发五军到蓟镇执行秋天防务。宗皋请求停止调拨三军,用犒
46、劳军队 的饷银补充本镇招募军队的费用。又请求调发修边剩余的银两,增加修筑燕河营、古北口。皇帝怀疑他有侵夺冒领之嫌,命令罢职回来听候调查。不久事情真相得以查清楚。不久进封兵部右侍郎,总管宣、大、山西军务。俺答汗带领三万骑侵犯万全左卫,总兵官陈凤、副总兵林椿和俺答汗在鹞儿岭作战,双方战损相当,宗皋因此被处罚剥夺俸禄。第二年再犯大同,总兵官张达和林椿都战死,宗皋与巡抚陈燿因此被罚剥夺俸禄。给事中唐禹追论死事情况,趁机说全军全都沦陷,是数十年没有的大挫败。帝于是逮捕宗皋和陈燿,各杖打一百,陈燿于是被打死,宗皋谪戍陕西靖虏卫。隆庆改元,从戍卫的地方起任刑部右侍郎,改任兵部,协助处理军政。很快进封南京右都
47、御史,就职改任兵部尚书参赞重要事务。给事中庄国祯弹劾宗皋衰老平庸,宗皋也自认为年老请求退休,下诏准许他的请求。万历中,两次慰问,每年供给廪隶(粮食、奴仆) 。十六年,宗皋年已九十,皇帝又派遣行人慰问。这年去世。追赠太子太保,谥号康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苏秀道中 (宋)曾几一夕骄阳特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注】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14. 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
48、写喜雨,从晚上下雨写起。 ”一夕骄阳”与“梦回凉冷”是鲜明的对比,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B. 颔联写对雨的感受, “不愁屋漏床床湿” ,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床头屋漏无干处”句;对句“且喜溪流岸岸深” ,引用杜甫春日江村 “春流岸岸深”句。C. 颈联仍写喜雨。运用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先写这场及时雨使千里稻花有了秀美的颜色,再听雨打桐叶之声,觉得那是美妙的音乐。D. 尾联诗用“犹” “何况”数字承先启后,是故意通过自抑而达到高涨。正因为诗人没田,他的欢欣鼓舞才有更深的意义,他与民同乐的心意也完全表达了出来。15.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态?这首诗是如何围着这种心态展开的,请
49、简要分析。【答案】14. B 15. 作者的心态是“喜” , “喜”字是全诗的中心,发觉凉冷是一喜,看到溪流涨水是二喜,设想稻花秀色、桐叶佳音是三喜,百姓收成有了保证是四喜,这一“喜”字贯穿了始终。【解析】【分析】,【14 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要根据选项考查的具体方向进行思考,并与诗歌进行比对。本题中,B 项, “不愁屋漏床床湿 ,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床头屋漏无干处句;对句且喜溪流岸岸深 ,引用杜甫春日江村 春流岸岸深句”中“引用”一说错误,这里不是“引用” ,而是“化用” ,“引用”是使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成语等,而“化用”即将他人作品中的句、段或作品化解开来,根据表达的需要,再重新组合,灵活运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诗歌中“不愁屋漏床床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