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1 沁园春雪沁园春雪 环节环节 1 1 课前自学准备课前自学准备 课题课题 沁园春雪沁园春雪 课型课型 新授课新授课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2 课时课时 课时课时 分配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 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 调节。 教教 学学 目目 标标 1.熟悉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让学生诵读课文,体会词的意境。(重点) 2.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本词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难点) 3.感受诗人的豪迈情怀,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点) 课课 前前 预预 习习 作者作者 简介简介 毛泽东(189
2、31976) ,湖南湘潭韶山人,字润之,笔名子任。 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其诗气魄雄 浑,意境开阔,描绘出了中国革命的壮丽画面,代表作有毛泽东 选集 毛泽东文集 毛泽东诗词集等。其中著名的有论持久 战 沁园春长沙等。 写作写作 背景背景 这首词写于 1936 年 2 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 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 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 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 国风光” ,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词。1945 年 8 月,日本帝国主义投 降后, 毛泽东亲赴
3、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在谈判期间, 应柳亚子要求, 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他。11 月 4 日,重庆新民报晚刊据传 抄件刊出。其后,一些报纸相继转载,一时轰动山城。1951 年 1 月 8 日, 文汇报附刊曾将毛泽东同志赠柳的墨迹制版刊出。本 篇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 年 1 月号。 文体文体 知识知识 词 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子长短不一,也称长 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 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 春 虞美人 水调歌头等。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词 作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代表词人为苏轼、辛弃
4、疾 等。婉约派词作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 或婉约细腻,代表词人为柳永、李清照等。 读准读准 字音字音 沁 园春(qn) 莽 莽(mn) 分 外(fn) 妖娆 (ro) 稍逊 (xn) 风骚 (so) 今朝 (zho) 滔 滔(to) 折 腰(zh) 大雕 (dio) 俱往矣 (y) 单于 (chn y) 成吉思汗 (hn) 一代天骄 (jio) 数 风流人物(sh) 红装素裹 (u) 辨清辨清 字形字形 理解理解 词语词语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词中是无边 无际的意思。 顿失滔滔: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天公:指天。 红装素裹:
5、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妖娆:娇艳美好。折腰:鞠躬,倾倒。 秦皇汉武:指秦始皇嬴政和汉武帝刘彻。 文采:本指辞藻。词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 化在内。 唐宗宋祖:指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词中 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 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天骄, “天之骄子”的省略语。 大雕:一种凶猛的鸟,飞得又高又快,不易射中,古人常用“射雕” 来比喻善射。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俱,都。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环节环节 2 2 课堂教学展示课堂教学展示 新新 课课 导导 入入 同学们,回顾以前写雪的诗
6、篇,我们的脑海里不禁会浮现出柳宗元的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那是一个幽静寒冷、孤独冷清的世界;岑参 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那是一个灿烂至极、瑰丽奇幻的 世界。伟大领袖毛泽东也曾描绘过雪景,在他的笔下,这个被冰雪覆盖的 世界又有怎样的一番情趣呢?今天,我们一同来欣赏沁园春雪 。 新新 课课 展展 开开 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 所表达的感情。 2.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进行问题探究: (1)词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描写北国雪景,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 的热爱之情。 (2)词的下阕主要写了什
7、么?表现了什么? 议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今英雄。表达了作者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品味亮点词语品味亮点词语】 1.下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惜”字包含着作者的什么感情?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惜字肯定了这些英 雄人物的功绩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巨大影响,也委婉地批评了他们的 不足。 惜字包含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必 将胜过前人的坚定信念。 2.“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这一句中的“惟” 字和“顿”字好在哪里? 惟 字强调了白茫茫的景色是唯一景象, 其余什么也看不见了; 顿 字强调了黄河上下一下子失去波涛滚滚的气势,突出天寒
8、地冻、河水结冰 之迅速。 【感悟精彩句子】【感悟精彩句子】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一句中的“折腰”改为“赞 美”好吗?为什么?句中的“竞”字好在哪里? 诗句中的折腰意为倾倒,展示了英雄人物为祖国山河倾倒的心情, 并揭示出为之奋斗的动机。改为赞美 ,不合词的韵律,且少了形象性。 娇是一种女性美,与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一个竞字, 写尽了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尽了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 2.这首词语言凝练、精当,极富表现力,修辞手法的运用极为巧妙。 请赏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句词。 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把群山比喻成一条条银蛇在舞动,把高 原上的丘陵比喻成许多白象在
9、奔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群山、丘陵的动态 美。 3.赏析“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这两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 千里 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词人的视野在想象之中延伸扩展, 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 冰封凝然安静, 雪飘舞姿轻盈,静 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分析主体形象】【分析主体形象】 既然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都有“略输” “稍逊” “只识”的 缺陷,那么谁配称真正的“风流人物”呢? 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两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 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 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
10、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 对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歌颂,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 言。 【把握文章主旨】【把握文章主旨】 这首词作者通过描写北国雪景,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以宏伟的气魄、生花的妙笔描写了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 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表达了作者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写写 作作 方方 法法 运运 用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1.写景、议论、抒情三者有机结合写景、议论、抒情三者有机结合。 词的上阕是写景。有概括描写:辽阔的北国漫天飞雪,大地冰封;有 具体描写:长城内外,白雪覆盖
11、,滔滔黄河,停止奔流,群山如银蛇飞舞, 高原上的丘陵如蜡象奔驰。其中有静态描写,有动态描写。有想象描写: 雪后天晴,红装素裹,更加妖娆。这些描写,形象地勾画出一幅北国严冬 的雪景图,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令人心气豪爽,精神奋发。 下阕是议论兼抒情。由江山的多娇,想到为之倾倒的历代英雄,引出一番 议论,历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指出他们的不足。最后 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主宰世界的壮志豪情。全词写景 与评论密切关联,互相映衬。由于情感与景物相生,描写与议论结合,产 生了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 2.2.语言凝练、贴切,生动形象,极富表现力语言凝练、贴切,生动形象,极
12、富表现力。 全诗仅 114 字,就清晰地勾画出一幅北国风光图,极有分寸地评价了 上下几千年的五位杰出的历史人物,抒发了作者的抱负。 千里 万里 互文见义,表现祖国幅员的辽阔,也反映作者视野的开阔。一个望字, 既准确地描绘了作者观察景物的位置登高望远,又有力地领起以下各 句的景物描写。写想象中的雪后天晴、红日高照的美好景象时用一个看 字,把作者的欣赏之状、无限赞叹之情表达得细致入微。 竞折腰 弯弓 射大雕 ,作者通过联想,使议论形象化。 俱往矣三个字,将几千年封 建社会的历史及一系列封建帝王一笔带过,转而歌颂今朝的风流人 物 ,笔力千钧,意味深长。 3 3. . 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动静结合,虚实
13、相生。 静景如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动景如山舞 银蛇,原驰蜡象 ,此句又是化静为动。这样动静结合,描写出北国壮丽的 风光。词的上阕主要写景,从开头到欲与天公试比高为实写;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是写想象中的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 美好景象是虚写。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请从“花、草、树、山”四种静物中任选一个作为写作对象,运用化 静为动的写法写一段文字。(100 左右) 教教 学学 板板 书书 环节环节 3 3 课后反馈总结课后反馈总结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教 学学 反反 思思 这首词
14、中,那雄伟壮阔的北国风光震撼人心,饱含了毛主席领导人民 群众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雄心壮志和坚定信念。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感受诗人站在高处远望北国雪景的豪 迈情怀,进而让学生领悟本首词所抒发的情感,注意词的朗读语气与节奏 的变化,充分理解作品的主旨,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老师的讲与学生的说 达到了和谐统一。 方法指导:方法指导: 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对诗词内容的理解的答题思路应为: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技巧点拨 1.分析标题。分析标题,能够从中得到有效信息。 2.研讨背景、注释。背景、注释中的一些内容具有提示主旨的作用。 3.抓住意象。这是分析写景
15、诗歌思想感情的常用方法。 4.寻找诗(词)眼。诗(词)眼就是词作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 词语或句子。 素材积累:素材积累: 少年毛泽东的故事少年毛泽东的故事 少年毛泽东不仅关心、同情贫苦农民,还非常富于正义感,敢于打抱不平。 有一年,村里有一个叫毛承文的贫苦农民,几次带领穷人吃大户 闹平粜 , 并揭发了封建族长在修祠堂时贪污公款的丑行。族长恼羞成怒,勾结地主,给他 扣上了破坏族规的罪名,押进祠堂,准备毒打。村里顿时轰动起来。毛泽东 跟着乡亲们涌进了祠堂,挤在前面站着,心中愤愤不平。那位老朽的族长宣布毛 承文的罪状后,把惊堂木一拍,便喊: 打! 许多小孩吓跑了,而毛泽东却 毫不惧怕,
16、大喊一声: 不能打! 乡亲们也跟着吼了起来。族长害怕把事情闹大 不好收拾,不得不释放了毛承文。 2 2 我爱这土地我爱这土地 环节环节 1 1 课前自学准备课前自学准备 课题课题 我爱这土地我爱这土地 课型课型 新授课新授课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2 课时课时 课时课时 分配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 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 调节。 教教 学学 目目 标标 1.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诗歌的旋律和节奏。 (重点) 2.把握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 (难点) 3.背诵诗歌,体味诗歌抒发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
17、结。 (重点) 课课 前前 作者作者 简介简介 艾青(19101996) ,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诗人。成名 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 ,代表诗集有大堰河 北方 向 预预 习习 太阳 光的赞歌等。艾青是“土地的歌者” ,土地和太阳是他诗 中的主要意象,诗人曾自称“悲哀的诗人” 。 写作写作 背景背景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 1938 年,当时日本侵 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 华东、 华南的广大地区, 所到之处疯狂肆虐、 草菅人命,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妄图摧毁中国 人民的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 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愤然写下了这首诗。 读准读准 字
18、音字音 嘶哑 (s y) 温柔 (wn ru) 激怒 (j n) 腐烂 (f ln) 辨清辨清 字形字形 理解理解 词语词语 嘶哑:声音沙哑。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或向前翻滚。 激怒:发怒,受刺激而发怒。 温柔:温和柔顺。 腐烂:指物质由于长期经受风雨或细菌的侵害而败坏。 环节环节 2 2 课堂教学展示课堂教学展示 新新 课课 导导 入入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 最好是从读诗入手, 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 ”英国思想家培根也 说过: “读诗使人聪慧。 ”从今天起,我们就要一起经历一次神奇而激动人 心的诗歌之旅。这一节课,就让我们通过艾青的我爱这土
19、地这首诗先 来感受一下现代诗歌的魅力。 新新 课课 展展 开开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诗歌,读准字音,并试着给诗歌划分节奏。 2.配乐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语速和语调。 3.指名朗读诗歌。 4.学生齐读诗歌。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诗歌一、二两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 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去掉第二节,诗 意则得不到提炼和强化。(或: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 无尽的热爱之情。 就诗的感情发展而言, 第一节蓄势, 第二节感情的迸发、 升华。诗意层层递进。
20、) 【品味亮点词语】【品味亮点词语】 1.“嘶哑”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如果用“嘹亮”好吗?为什么? 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 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如果用嘹亮 , 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诚挚感情的表达。因此,用嘶 哑比用嘹亮好。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 “土地” “河流” “风”的前面分别有“暴风雨所 打击的” “悲愤的” “激怒的”这些修饰语,其作用是什么? 这些修饰语、 限定语、丰富了意象的内涵 ,表明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 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正遭受苦难,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 挠的斗争。 3.本诗出现了
21、许多“的”字,这样会不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谈 谈你的理解。 我们知道,写诗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那些民歌体作品自不 必谈,就是自由诗创作,也有不少人害怕的字多,拖泥带水,冲淡了 诗味。艾青则不然,他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 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展 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也正是艾青诗作 不同于其他诗作的一个重要特色。 【感悟精彩句子】【感悟精彩句子】 1.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蕴涵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 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
22、的向往和希冀。 2. 理解“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 “然后我死 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 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 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念,和为祖 国献身的愿望。 3. 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两句 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衬托出诗人那 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 之意。 【分析主体形象】【分析主体形象】 本诗的抒情色彩浓烈,诗人为何将自己虚拟成一只鸟?又达到何种抒
23、情效果? 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 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 ;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 ,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 愿望。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 形象感,避免空吟无所依。 【把握文章主旨】【把握文章主旨】 1.诗人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描写,蕴含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些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所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 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之情。 2.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悲怆而深沉的。 3.诗人对土地是怎样的一种感情?诗歌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由爱字可知,诗人对土地是一种热爱和眷恋之情。诗歌的第一节 以一只鸟
24、儿眷恋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第二节一问一答, 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了他那颗真挚的心: 因 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写写 作作 方方 法法 运运 用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1.写实和象征交织。写实和象征交织。 诗人用写实和象征的手法, 描绘了一组鲜明的诗歌形象, 分别赋予 大 地 河流 风 黎明不同的象征和暗示。 2.2.强烈的抒情色彩。强烈的抒情色彩。 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笔书写抗战现实,歌唱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诗 人更像那只痴情的鸟儿,声嘶力竭之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鸟儿 对土地的痴情,就是诗人愿为祖国母亲奉献一切的赤子衷情
25、。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仿写诗歌假如诗人还健在,面对繁荣昌盛的祖国,还用我爱这 土地抒情,他会怎样写? 示例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要欢快的歌唱:这被壮丽山河拥簇的土 地,这哺育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母亲,这在世界上步步崛起的雄师,和那 每天来自大地上希望的曙光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流露出怀恋?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示例 2: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要欢快的歌唱:这个养育中华儿女的家 园,这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土地,这个被太阳照亮的前程,和那东方 雄鸡崛起的时代 然后我衰老了,但是要知道夕阳照样无限美丽。 为什么我总面带微笑?因为我对这
26、土地爱的深沉 教教 学学 板板 书书 环节环节 3 3 课后反馈总结课后反馈总结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教 学学 反反 思思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而言,把握课文的大意并不会很难, 我爱这土地 也明白易懂。因此,我设计的教学过程,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引导学生 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学生设身处地用“心”去 读、去品味、去联想和想象诗中的意境,去感悟、探究诗歌中所深含的情 感及意义,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及审美情趣。 3 3 乡愁乡愁 环节环节 1 1 课前自学准备课前自学准备 课题课题 乡愁乡愁 课型课型 新授课新授课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27、2 课时课时 课时课时 分配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 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 调节。 教教 学学 目目 标标 1.了解借物抒情的写法,体会诗人的感情和作品的艺术特色。 (重点) 2.领会诗句内涵,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 诗歌作出正确评价。 (难点) 3.认识和理解诗歌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重点) 课课 前前 预预 习习 作者作者 简介简介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 祖籍福建永 春, 1928 年出生于江苏南京,在秣陵路小学读书(原崔八巷小学) , 1947 年入金陵大学
28、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 。1948 年随父母迁香 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 年毕业。 1953 年, 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 学艺术硕士学位。 返台后任师大、 政大、 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现已出版诗集、散文、评论和译著 40 余种,代表作品有诗集舟子的悲歌 钟乳石 万圣节 莲的 联想 白玉苦瓜 与永恒拔河等。 写作写作 背景背景 1949 年,余光中 22 岁那年,随家人来到台湾,从此与大陆隔 海相望,1971 年,20 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 北厦门街的旧居内赋诗一首。写完后,诗人热泪
29、盈眶,沉吟良久。 读准读准 字音字音 邮 票(yu) 窄 窄(zhi) 矮 矮(i) 海峡 (xi) 坟墓 (m) 乡愁 (chu) 辨清辨清 字形字形 理解理解 词语词语 海峡: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个海或两个洋的狭窄水道。 坟墓:埋葬死人的穴和上面的坟头。 环节环节 2 2 课堂教学展示课堂教学展示 新新 课课 导导 入入 【出示课件:一位中年人,坐在床前抬头凝望窗外明月。 】 同学们,看这幅画,你们会想到谁的诗句呢?这首诗表达的是怎样的 情感呢?(学生回答)对,这首诗是著名的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表达了作 者对家乡的思念。家乡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当我们一旦离开它, 总会生起或多或少的乡愁。
30、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的 乡愁 ,体会其中的情意好吗? 新新 课课 展展 开开 1.请你用抑扬顿挫的音调进行朗读。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读这首诗,我们要表现出诗的音乐美。第一要素是把节奏读好。第二, 节奏读好后,要注意诗中较大的停顿。第三,诗是抒情味最浓的一种文学 体裁,必须要读得抑扬顿挫,就是要把重音读出来。第四,朗诵这首诗时 还要注意音变与轻声。第三节的啊要读作呀 , 母亲在里头的 头要读轻声。 2
31、.听乡愁录音,感受诗的感情基调和诗的语速。 (播放朗读视频) 3.请你带着柔美、哀伤、深情来进行朗读。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再读诗歌,概括每一节诗歌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写小时候与母亲的骨肉之思。 第二节:写长大后,与妻子的依依不舍。 第三节:写后来与母亲的生死之思。 第四节:主题升华至故国之思。 【品味亮点词语】【品味亮点词语】 这首诗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来表现乡愁。本诗却说 “小小的邮票” “窄窄的船票” “矮矮的坟墓” “浅浅的海峡” , 并且用了 “一 枚” “一张” “一方” “一弯”等量词,是不是说明余光中的乡愁比较淡? 一枚 一张 一方 一
32、湾四个量词和小小的 窄窄的 矮 矮的 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 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重重夫妻情;矮矮的坟 墓载不下巨大的悲痛,浅浅的海峡阻碍了无尽的乡思,落笔虽小,却诗情 饱满。 【感悟精彩句子】【感悟精彩句子】 1. 诗中用了哪些巧妙的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 诗人用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四个既单纯又内涵丰富的形 象,来比喻小时侯、长大后、后来和现在四个时段和空间的乡愁。在一咏 三叹之中将乡愁渲染的异常浓烈。另外,这四组借助同一结构形式,反复 陈说分离之苦,强化了全诗的音
33、韵之美。 2. 把乡愁推向顶点的是哪一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最后一节,表达了诗人希望祖国早日和平统一的愿望。 【把握文章主旨】【把握文章主旨】 1.概括每小节诗的情感内容。 亲情爱情哀情盼统一 2.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 体化了,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 的强烈愿望。 写写 作作 方方 法法 运运 用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1.意象丰满,情感真挚。意象丰满,情感真挚。 作者把无形的乡愁比喻为四种事物,可见作者愁思之重。小时候,作者 将乡愁寄托在给家人的书信里
34、,所以将乡愁比喻为邮票;长大后,作者和 家人分居两地,很难与家人相见,于是将乡愁寄托在回家的船上,所以把 乡愁比喻为船票;后来,母亲去世,作者与母亲再也不能见面,于是作者 就将愁绪比喻为坟墓;现在,海峡两岸的同胞不能团聚,作者将自己的乡 愁比喻为台湾海峡,表达了他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2.2.语言充满美感,具有鲜明强烈的音韵美。语言充满美感,具有鲜明强烈的音韵美。 乡愁是一首新格律诗。就诗的每一节来看,句子有长有短,参差 不齐。但全诗四节,节与节之间,对称、和谐、均衡,呈现整饬美。根据 抒情需要,诗人用了复沓手法。全诗各节都采用乡愁是与我在 这头在那(里)头的句式。复沓手法的运用,既突出地
35、抒写了乡愁, 又分清了诗的层次脉络,从而增添了旋律美,增强了节奏感。各节的第二 句,都有一枚 一张 一方 一湾等数量词及小小的 窄窄的 矮矮的 浅浅的等形容词,同一位置上词语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 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抑扬顿挫、一唱三叹的旋律,增强了诗的音 韵美。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词,选取了代表漂泊、隔离、诀 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抽象的难以捕捉的恋国思家的乡愁,体现了意象美。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请学生依照诗作中的“乡愁是”这一句式也来写一写乡愁,可以 是一句,也可以是多句。 教教 学学 板板 书书 环节环节 3 3 课后反馈总结课后反馈总结 布置作业:
36、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教 学学 反反 思思 对于这首诗歌的学习,我按照“读品写”的教学思路,采用 版块教学, “美美地读用心地悟畅快地说熟练地背”引导学 生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发现诗歌的新奇美,使学生 对诗歌的赏析上升到一定的审美的层次。在每一环节都有学生分组讨论, 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的精神,既有个人的见解,又有集体的智慧,各抒 己见,互相交流,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结合诗歌品析词语,简 单地描述想象到的画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4 你是人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四月天 环节环节 1 1 课前自学准备课前自学准备 课题课题 你是
37、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人间的四月天 课型课型 新授课新授课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2 课时课时 课时课时 分配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 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 调节。 教教 学学 目目 标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理解诗歌的内涵。 (重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难点) 3.理解诗人为表现浓郁的“爱的赞颂” ,而选取的清馨的、富有情意的意 象。 (重点) 课课 前前 预预 习习 作者作者 简介简介 林徽因(19041955) 。原名林徽音,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 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
38、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 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 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 的学术成就, 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文学上, 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品有你是 人间四月天 莲灯 九十九度中等。其中, 你是人间的四月 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写作写作 背景背景 本诗选自林徽因诗文集 (上海三联书店 2006 年版) 。这首 诗发表于 1934 年 4 月的学文一卷 1 期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 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 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
39、来的喜悦。 梁从诫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 “父亲曾告诉我, 你 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 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 ”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 得很客观。故这首诗一方面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 作。另一方面,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为孩 子写一首这样轻快灵动的诗也是绝对可能的。 读准读准 字音字音 轻灵 (ln) 娉 婷(pn) 鲜妍 (yn) 冠冕 (un min) 呢喃 (nn) 辨清辨清 字形字形 理解理解 词语词语 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鲜艳。 冠冕:这里是王冠的意思。冕,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 礼
40、帽,后来专指帝王的礼帽。 呢喃:形容像燕子叫声那样的轻声细语。 环节环节 2 2 课堂教学展示课堂教学展示 新新 课课 导导 入入 有这样一种美丽,逾越漫长的时空,仿佛定格在回眸的瞬间;有这样 一种聪慧,绕过激荡的暗流,徜徉在岁月的长河。她走过北平的尘烟,穿 过康桥的夜雾,遥望远方时,便落进徐志摩的诗页;她着一件青衫,在古 雅的庙店,低眉沉思时,便绘入梁思成的图纸;她与哲学泰斗金岳霖的情 谊被赞为“人与人关系最真最美最崇高的境界” 。她不仅有美丽的外貌,更 有幽默机智的谈吐和优雅迷人的气质。 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一个入木三分的评论家,更是一个卓有成 就的建筑家。她就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集才学、
41、智慧、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徽因的一首轻灵舞动、清馨唯美的诗歌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 新新 课课 展展 开开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在教师引导下,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初步感知 诗歌内容。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同桌交流,概括每一节诗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爱如四月天里的光艳轻灵。 第二节:爱如四月天里的柔和恬静。 第三节:爱如四月天里的鲜妍庄严。 第四节:爱如四月天里的新鲜柔嫩。 第五节:爱如四月天里的融暖缠绵。 【品味亮点词语品味亮点词语】 1.品读诗句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笑响点亮 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 中交舞着变。 静态与动态结合: 点亮
42、、春的光艳 ,这些词语,不是静态的描摹, 而是放在动态的、变化的背景中来挥洒,有点像绘画中的晕染,漫出纯粹 色彩的边界,正是在那模糊之处,美感油然而生。 2.理解下面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 雨点洒在花前。 云烟直接是状态的描写,若隐若现渺渺茫茫; 黄昏看似暗淡实 则隐喻了温暖,因为它后面紧跟着的是风的软而星子在无意中闪 承续黄昏这一意象,突出了闪的动态感,给我们一种灵动的审美 体验。 3.怎样理解本诗出现了十一个“你”字,有什么作用? 十一个你字,既突出了主题,又起到了衬韵的作用,在诗歌 运行的过程中, 你字的每一次出现,就
43、像乐队演奏中的节点,以频率 的方式突出了我的指向,这是一种形式美感与内容美感的深层次结合。 【感悟精彩句子】【感悟精彩句子】 1.理解第三节诗美的画面。 你的爱却美而不娇,艳而不俗,那月圆的庄严与天真 , 显出爱的深刻与厚重,淳朴与大气。 2.理解第四节诗的色彩美。 直接展示色彩的文字有鲜妍、鹅黄、绿、白莲,这种色彩温醺的鹅黄 与柔软洁净的白莲要与诗人的声音共鸣,组成呢喃与笑声,才更加美好。 【把握文章主旨】【把握文章主旨】 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笔下的意境,以及抒发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这样的四月,该如苏东坡笔下的江南春景。那鹅黄,是韧放的生命; 那绿色,蕴含着无限的生机;那柔嫩的
44、生命,新鲜的景色,在这样的季节 里泛着神圣的光。这神圣和佛前的圣水一样,明净、澄澈,和佛心中的白 莲花一样,美丽、带着爱的光辉。这样的季节里, 你已超越了这样的季 节: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伴春飞翔的燕子,美丽轻灵,带着爱、温 暖和希望。 这首诗是林徽因写给自己的长子梁从戒的,用来表达她对孩子的无比 的喜爱之情, 以及从儿子身上看到的生命的希望和活力。(一说是一首情诗, 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 ) 写写 作作 方方 法法 运运 用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1.意境清新,画面优美意境清新,画面优美。 诗歌如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开篇我说你是人间的四 月
45、天是爱的宣告, 四月天这一富有灵感梦幻温暖的意象,首先给予读 者以丰富的遐想和视觉感染力。紧接着是云烟 星子 细雨 百花 月圆等典型性意象的自然组合,这样五个诗意的画面也映入我们的眼 帘,依次是春光风舞图 云烟星语图 月夜花开图 雪后新绿图和 花开燕语图 ,诗人的情感也随着画卷进一步自然地流露,实现情与景的 完全交融,形成诗中有画的审美风貌。 2.2.结构匀称,富有建筑美感结构匀称,富有建筑美感。 诗歌一共分为 5 节,每节 3 句,全诗的字数和句式,匀整而和谐,从 诗形上是典型的传统格律诗,具有类似建筑物外形的美感,即诗歌视觉上 的句的匀齐 。林徽因善于借鉴建筑艺术的技巧,运用语言的符号组合
46、形 成富有视觉感染力的外在几何形态,进而引发读者的想象和审美心理,这 种特有的建筑审美观反映在林徽因诗歌创作上,是大量建筑意象的运用, 实现诗歌与建筑两种艺术的完美融合。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学习本诗比喻的写作手法,将要表达的情感赋予一定的意象。创作一 首小诗,也通过自己的联想将情感的抒发赋予一定的意象。 教教 学学 板板 书书 环节环节 3 3 课后反馈总结课后反馈总结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教 学学 反反 思思 这首诗有着美的意象、美的灵魂。但是因诗意朦胧,再加上诗人离我 们太久远,所以教读这首诗,从诗人和背景入手开
47、始,让学生在了解诗人 及诗歌创作的背景之后,再理解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理解诗人借助这 些意象表达的情感,就简单多了。在教学中,还需要注意对诗歌的吟诵和 反复的诵读,这对学生理解诗意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5 5 我看我看 环节环节 1 1 课前自学准备课前自学准备 课题课题 我看我看 课型课型 新授课新授课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2 课时课时 课时课时 分配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 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 调节。 教教 学学 目目 标标 1.了解借物抒情的写法,体会诗人的感情和作品的艺术特色。 (重点) 2.领会诗
48、句内涵,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 诗歌作出正确评价。 (难点) 3.认识和理解诗歌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重点) 课课 前前 预预 习习 作者作者 简介简介 穆旦(19181977) ,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 省海宁市袁花镇,出生于天津。诗人、翻译家。穆旦于 40 年代出 版了探险者 穆旦诗集( 19391945) 旗三部诗集,将西 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歌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 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主要译作有俄国普希金的作品 青铜骑士 普希金抒情诗集 ,英国雪莱的云雀 雪莱抒情 诗选 ,英国拜伦的唐璜 拜伦抒情诗选 拜伦诗选 ,英国布 莱克诗选 济慈诗选 。 写作写作 背景背景 选自 穆旦诗文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