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对点训练(含答案)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50339 上传时间:2020-08-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2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对点训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5.2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对点训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5.2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对点训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2 课课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题组 1 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 1新中国刚刚建立,就召开了“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这表 明当时中国教育事业的性质与目的主要是( ) A占领教育阵地,壮大工农革命力量 B培养国民的民主政治意识,提高工农的地位 C开展人民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 D变半殖民地教育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教育 答案 C 解析 当时新中国已经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基本结束, 从目的上来看, 主要是进行建设, 而不是革命,A 项错误;题干强调以识字教育为主,B 项错误;D 项是教育的性质,但不是 目的。只有 C 项既表达了性质又说明了目的,符合题意

2、。 21953 年,东北行政委员会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为东北农村编写了农民速成识字课本 , 课文采用类似三字经的韵文体:“日月光,照四方,天上明,地下亮,毛主席,共产党, 领导咱,有力量”这说明新中国初期的扫盲教育( ) A强调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 B注重对公民的政治思想教育 C奠定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础 D激发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 答案 B 解析 材料没有提及生产生活实践活动,故 A 项错误;“三字经”强调毛主席、共产党的重 要性, 通过政治思想教育, 巩固政权, 为经济建设做准备, 故 B 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互助组、 合作社、土地改革等,故 C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故 D 项

3、错误。 3王军同学在整理父亲的书房时,偶然发现书中夹着一张陈旧的大学招生宣传册,其中有介 绍“教育大革命”的内容,学校办学体制有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学习三类。这本宣传册 最早应印刷于( ) A20 世纪 50 年代 B20 世纪 60 年代 C20 世纪 70 年代 D20 世纪 80 年代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学校办学体制有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学习三类,最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故选 A。 题组 2 “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4(2018 成都高二检测)电视连续剧金婚中,女主人公文丽是位小学教师,但是有一段时 间学生“停课闹革命”,她只得暂时放下了工作回家。这种

4、情况应当发生在( ) A“文化大革命”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人民公社化时期 D过渡时期 答案 A 解析 “停课闹革命”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现象,是对中国教育事业的严重破坏,故这 种情况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故选 A。 题组 3 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5“1978 年春天,27 万多青年学子白日放歌、青春作伴,跨入大学校门,尽情拥抱科学 的春天。”能够与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 B邓小平复出,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C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实施“211 工程”计划,发展高等教育 答案 B 解析 依据题干中“1978年春天”“青年学

5、子”“大学”可联系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 为青年人提供了进入高校深造的机会,B 项正确。 61983 年国庆节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的实质是( ) 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 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D教育的发展需要有前瞻性 答案 A 解析 “三个面向”指的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体现了教育在推动 现代化和国家发展方面要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故选 A。B、C、D 表述不全面。 7 (2018 湖北华中师大新高考联盟测评)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教育部门通过高考

6、改革和高校扩 招使高等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2016 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 3 699 万人,高 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42.7%。这说明高等教育( ) A出现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 B建立了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践行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D培养了大批现代化的建设人才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2016 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 3 699 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达到 42.7%”的数据可以得出高等教育出现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故 A 项正确。 8(2019 安阳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从 1950 年到 1952 年,中国先后与苏联和东欧各

7、国达成了交换留学生协议并陆续开 始执行。据教育部统计,19501963 年间总共派出留学生 9 594 人。分布于苏联(8 357 人)、 东欧(共 925 人;东德 273 人,捷克 238 人,波兰 160 人,匈牙利 88 人,罗马尼亚 75 人,保 加利亚 68 人,阿尔巴尼亚 23 人)、西欧和亚洲各国 17 人。百年接力留学潮 材料二 从 1979 年到 2000 年, 仅由中国教育部门派出的留学生就达 45.77 万人, 分布在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 20 万、日本 5.5 万、加拿大 3.8 万、英国 3.65 万、德国 2.6 万、 澳大利亚 1.78 万、法国

8、1.63 万、俄罗斯 1.18 万。此外,还有大批青年通过亲友和其他渠道 出国留学,未包括在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之内。 材料三 据统计: 中国工程院于 1994 年成立, 首批院士 96 人, 其中留学专家 46 名, 占 48%。 1999 年 8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 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3 名受奖者中 21 名是归国学者。百年接力留学潮 (1)20 世纪 50 年代和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我国先后两次大规模组织留学教育,形成了中 国近代以来第 9 代和第 10 代留学教育的高潮。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 结合不同时期的社

9、会状 况,简要分析出现以上留学高潮的原因。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上述两个时期留学主要目的地之不同及其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有关史实,评价留学教育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产生的影响。 答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经济科技水平落后,恢复经济和进行工业化建设急需 大量人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教育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 战略地位。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主要以苏联、东欧国家为主。 原因: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敌视政策;中国和苏联、东欧国家同属社会主义阵营;我国实行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主要以西方国家为主。 原因:西方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显著改善;中国实 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政策。 (3)留学教育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促进了中外交流,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人民版 > 必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