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宋明理学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50256 上传时间:2020-08-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4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3 宋明理学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3 宋明理学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3 宋明理学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3 宋明理学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3 课课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2.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重点难点 1.掌握二程、朱熹、陆王等人的理学思想,理解程朱理学对儒学发展的 影响。 2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理解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理学产生的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儒学的困境 (1)魏晋时期,道教和佛教广泛传播,冲击了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2)唐末五代之后,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受到削弱。 2儒学复兴运动 (1)过程 唐代 韩愈: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 李翱:提出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北宋:

2、士大夫们强调要巩固中央集权,必须复兴儒学。 (2)影响: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深化理解 正确认识“三教合流”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地位只是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其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但并未 失去。 (2)“三教合一”的主张并不是要求“三教”合为“一教”,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融合并吸 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三教合流”的提出,一方面反映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面临挑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不 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以及儒家思想的兼收并蓄,与时俱进。 二、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 1基础奠定 (1)周敦颐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为“理”生万物的理论

3、提供了依据。 (2)邵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 (3)张载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开创了理 学中的“气学”一派。 2形成:程颢、程颐找到并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其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 境界也是“仁”。 概念阐释 理学 程朱理学的核心是“理”或“天理”。程朱理学的根本出发点在于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 分的观念抽象化为天地万物本原的“理”,建立起理学体系,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 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三、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 1主张和成就 (1)理气论:主张理先于气,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物之理

4、终归为一。 (2)修养论:仁者境界强调获得精神的自足和自由的同时,还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社会政治理论 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才算得道。 儒家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干预政治的关键在于“正君心”。 (4)著作:将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集为四书 ,并为之注解,从此四书成为 理学的经典。 2影响: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 作用。 深化理解 正确认识理学的“伦理观” (1)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 用以维系专制统治, 压抑、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产生了消极影响。 (2)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

5、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 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四、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 1陆九渊心学 (1)主张:提出“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认为应剥落、扫除“物欲”“意见”等人 心之弊。 (2)评价:他是心学的开创者,其思想言论强烈地冲击了当时的思想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 体系。 2王守仁心学 (1)主张:认为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的心。“灵明”就是天理、本心、良知;个人修 养的最高境界是“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 (2)评价:王守仁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3意义: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问题思考 材料 程朱坚认

6、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 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王守仁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 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陆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思考 据材料分析,在对“理”的认识上,程朱与王守仁有何不同? 提示 不同:程朱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王守仁认为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理在心中,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 归纳总结 1程朱理学的特点 (1)从本体论的高度探讨宇宙与人生的问题。程朱理学把传统儒学的积极入世思想与对现实人 生的关怀联系起来。 (2)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哲理化和精致化。程朱

7、理学把天理、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囊括在一个天 人关系的哲学理论体系中。 (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 尤其是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 提出了“存天理, 灭人欲” 的主张。 (4)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理学强调的义理,实质上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 2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不同点 对理的具体认识 “理”是世界的本原 “心即理也”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达到理的途径 “格物致知”,体验 “天理” “发明本心”;克服私欲, 回复良知 相同点 内容 都是儒学新的表现形式,继承孔孟“仁”“礼”思 想,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实质 以儒家纲常伦理约束社会,维护专

8、制统治,遏制人 的欲求(“存天理,灭人欲”) 影响 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人们的欲求,但对塑造 中华民族的品格起到积极作用 1印证教材观点 材料一 一团和气图 应用 1 图片的左首为一着道冠的老者,右首为一戴方巾的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相对 微笑。第三人则手搭于两人肩上,面部被遮,只露出光光的头顶,显然是佛教中人,这一形 象体现了三教合一的思想。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 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子文集 应用 2 材料表明朱熹认为天理是客观存在的,表现在个体的人身上就是人性,表现在社会 上就

9、是封建伦理道德。 2获取材料信息 材料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 据材料,概括理学的积极影响。 提示 崇尚道德、气节;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 宋代理学家张载的社会担当精神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的“四句教”奠定了宋 明理学的核心话题。“四句教”言简意赅,涵盖宇宙观、本体观、道德观、历史观、价值观、 世界观,四句之间互相交感会通,圆满地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和抗击 外敌、坚持和平的坚强意志。 针对练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 程朱

10、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 ) 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答案 A 解析 “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说明社会上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远超过以前,说 明程朱理学在引导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的巨大作用和影响,故选 A 项。 1韩愈在论佛骨表中说:“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 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据此可知,韩愈主张( ) A援佛入法 B反佛崇儒 C融佛尊儒 D三教合一 答案 B 解析 由“夷狄之人”“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可以看出韩愈是反对佛教大力

11、提倡儒家 学说的,故选 B 项。 2理学的产生,标志着儒家思想已进入了哲理化、思辨化的阶段。下列有关“理”的理解, 较为确切的是( ) A理就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理是人生来就固有的思想观念 C理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 D理就是最高统治者的主观意志 答案 C 解析 体现在社会上理是儒家伦理道德,是唯心主义;理是强加到人身上去的道德观念,并 非生来就有; 宋明理学是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 理是体现最高统治者的意志的, 故 C 项正确, A、B、D 三项错误。 3 李约瑟称朱熹理学“反映了近代科学的立足点”, “和近代科学上所用的某些概念并无不 同”。他的主要依据是朱熹主张( ) A格物致知 B

12、先理后气 C心即理也 D理气同源 答案 A 解析 格物致知强调亲身实践获得真知, 这与西方科学中实践精神不谋而合, A 项符合题意, 故 A 项正确;B、C、D 都是理学的内容,但不符合题意,故 B、C、D 错误。 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 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答案 D 解析 “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反映了心学的观点,即内心反省即可明理, 不需外在手段来明理,这属于陆九渊的思想,因此选 D 项。 5有一次,街上有两个人吵架,甲骂乙:“尔无天理!

13、”乙骂甲:“尔欺心!”王守仁听后 对弟子们说:你们好好听听,这是在讲学呢!弟子不明白,认为不过是相骂而已。王守仁解 释说:他们讲“天理”“欺心”这不是讲学是什么呢?这一故事形象地说明了心学( ) A追求理论的大众化 B整治人心,挽救统治危机 C提倡“知行合一” D赞成穿衣吃饭等“人伦物理” 答案 A 解析 从“他们讲天理欺心这不是讲学是什么呢”反映了宋明理学已经深入到人们 的日常生活中,体现了理论的大众化,故选 A 项。 6一个人如果被认为是“逆子”,他在道德上根本就站不住脚;如果被认为是“乱臣”,他 在政治上就直不起腰来;如果说他“卖国”,那他根本就不是人了。这种观念最早被中国人 普遍接受是在( ) A秦朝 B汉初 C宋代 D民国时期 答案 C 解析 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强调人的道德、气节和品德,这与宋明理学相符,故选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人民版 > 必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