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新民主主义革命 教学设计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50003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3 新民主主义革命 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3.3 新民主主义革命 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3.3 新民主主义革命 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3.3 新民主主义革命 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三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慨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慨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 响。慨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响。慨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 意义。 ”意义。 ” 教材主要从五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情况:五四风雷、中国共产党 的诞生、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红军的长征。这些内容全方位介绍了 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情况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新民主主义

2、革命 曲折发展的历程。 本课的基本线索是: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中国民主革命进入到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 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国 革命分两步走: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是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组织工人 运动为中心任务,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但由于工人阶级单枪匹马而失败。由此,中 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同发动国民革命。由于国民 党右派背叛革命,加上中国共产党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国民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 发动

3、旨在攻打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由于国民党力量强大而失败。在斗 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并在遵义会议中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党的方针、 政策和路线 的问题。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改革,进一步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并最 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学习本课的现实意义: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篇章, 由此而锻造出的伟大的长征精神光芒永存。 什么 叫“长征精神”?它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 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 坚定的信念; 表现出了 不怕牺牲、敢于

4、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 高尚品德。 这些构成伟大的长征精神: 坚忍不拔、 自强不息、 勇往直前!长征是人类的壮举, 一部光辉的史诗!现在我们又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长征,特别是当年红军长征经 过的地区,今天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发西部也会遇到资金、技术、人才、设备等诸 多困难,这更需要我们将“长征精神”发扬光大!只有将“长征精神”薪火相传,才能把 21 世纪的中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1知识要求:知识要求: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提出民主革命纲领、中国策一次工人运动高 潮、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5、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北伐战争、 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中华苏维埃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土地革命、长征、遵义会议、土地改革、人民解放战争、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等。 2 2能力要求:能力要求: 以比较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异同为切入点, 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 异同,培养分析和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对“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形成原因的分析,培养运用历史材料说明历史问题的 能力。 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在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上的不同态度和措施

6、的对比,培养分析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3 3情感目标:情感目标: 通过对“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形成的分析,认识将马列主义和中国实 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获胜的重要法宝。 通过对土地革命、 土地改革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的分析, 认识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 人。 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综合分析, 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 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 这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是中国人民的 历史选择。 重重点难点:点难点: 重点:重点: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历程。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的 成熟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民

7、主主义革命成功的重要原因。 难点:难点: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 中国共产党于 1921 年诞生, 以 1935 年的遵义 会议为成熟的标志。其间经历了中共一大、二大、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国民革命、武装起 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遵义会议等众多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事件头绪大多,但又环环相 扣,需要学生有高度的概括能力。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课时为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课探究新课探究 第一课时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本课时学习任务 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探究的三个问题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探究的三个问题(五四运动是怎样爆发的,有什么重

8、要影响?中国 共产党是怎样成立的,有何伟大意义?国共合作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破裂的?)需要解需要解 决四个概念决四个概念(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民主革命纲领、北伐战争、南昌 起义、革命根据地) 。 导言部分: 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歌词吧。提起这诞生在七十多年前 抗日前线血与火中的国歌,我又想起了八十多年前在巴黎和会中国的主权遭到践踏的时候, 中国的青年学生起来了,中国的知识分子起来了,中国的商人起来了,中国的工人阶级起来 了,他们同样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自由,不怕流血,不怕坐牢,与北洋政府进行不屈不 挠的斗争,揭开了中国新民主革命的序幕。 新课学习

9、一、五四爱国运动 1 1、五四运动的背景(教师分析总结)、五四运动的背景(教师分析总结) 经济基础:辛亥革命后,中国近代工业迅速发展;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 政治基础: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促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根本原因) 思想基础:十月革命后,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 直接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 2、 五四运动的过程:五四运动的过程: (学生概括) 5 月 4 日6 月初:运动的中心在北京,学生为先锋; 6 月 5 日后:运动的中心在上海并迅速波及全国,工人阶级为主力; 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签和约) 。 3 3、五四运动的意义:

10、、五四运动的意义: (学生概括)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特点(各阶层作用) :青年学生先锋,工人阶级主力军; 影响: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思考:思考: 如何理解五四运动“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重点引导学生从革命的领导阶级、指导思想、最终前途等方面分析“新”字的含义, “开 端”二字应强调。 联系在于:都属于反侵略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区别于: 领导阶级不同,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民族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 级是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不同,指导思想不同,前者的指导思想

11、是三民主义,后者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革命前途不同,革命前途不同,前者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后者是要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走 社会主义道路。 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并成为运动后期的主力,发挥了重大的政治 作用,这已经预示着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而且,人民群众在五四运动中体现了伟 大的力量,这就对以后的民主革命产生了有益的启示。 过渡:过渡: 关于中国共产党,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陌生, 我们知道它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 诞生于 1921 年 7 月,至今已经有 6 000 多万党员。中国共产党成立仅仅 28 年,就完成了从 林则徐到孙中山 80 年来千

12、千万万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想要完成而没有完成的事业 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自由。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 1、 诞生的条件:诞生的条件: 五四运动后的中国, 已经具备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切条件。 请同学们结合五四运动爆 发背景和意义的分析,并回忆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回答这一问题。 (从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干部基础和组织基础方面分析) 经济基础: 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基础和干部基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组织基础: 各地共产党组织的成立。 2 2、 中共一大:中共一大: 时间:1921 年 7 月 23 日;

13、地点:上海(最后一天在嘉兴南湖) ; 主要内容:确立党的名称;制定党的纲领;明确中心任务等。 3 3、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时间:中共二大(1922 年 7 月) ; 条件:对于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正确分析; 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 :打倒军阀,推翻国 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4 4、 诞生的意义:诞生的意义: 性质:新型工人阶级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进行 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政党; 特点:不仅代表工人

14、阶级的利益,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影响: 思考:思考: 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革命的面 貌焕然一新。 ” 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中国革命开始有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 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社会主义); 中国革命的群众基础更为广泛(如工人运动、农民运动); 中国的革命力量开始建立革命联盟(如国共合作),等等。 过渡:过渡: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组织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但由于 工人阶级单枪匹马而失败。由此,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统一

15、战线的重要性,与中国国民党 合作,共同发动国民革命。 三、国民革命 1 1、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致力于组织工人运动。从 1921 年下半年开始,工人运动在全国 范围内开展起来。1922 年 1 月到 1923 年 2 月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大小罢工 100 多 次,参加人数达 30 万人以上。这体现了工人阶级巨大的革命能量。但是,由于工人阶级单 枪匹马,反革命力量异常强大,这就决定了无产阶级必须和其他阶级联合起来。 此时孙中山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经过五四运动, 孙中山看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 量。 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波澜壮阔的工人运动同样也启发了

16、孙中山。 孙中山由此开始转变辛亥 革命期间轻视人民群众力量的想法, 决定放弃依靠军阀打军阀的做法, 转而发动群众。 另外, 十月革命的胜利也使孙中山受到很大鼓舞。 孙中山个人思想的伟大转变, 实际上也反映出中国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即只有 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可能取得革命的成功。 2 2、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924 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国民直命 运动的兴起。国共合作的形式是党内合作,即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中国国民党。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主民主义。 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是 1926 年一 1927

17、年的北伐战争。北伐战争的目标是要打倒军阀、 除列强和统一全中国。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封建军阀。 中国共产党除派党员参加北伐战争外, 还积极组织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 配合北伐战争 的开展。这些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也是国民革命的组成部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期中 国共产党还是将重点放在工人运动上。 3 3、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1) 失败标志: 蒋介石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 汪精卫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先后背叛革命; (2)失败的原因: 客观:客观:敌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力量强大、国民党右派的叛变革命; 主观:主观:中共缺乏经验,共产国际错误指示,以陈独秀为

18、代表的中央犯了右侧机会主义错 误(在革命后期放弃领导权) 。 拓展:拓展: 中共中央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 “一切联合,否认斗争” ,对国民党右派的分裂活动一味妥协退 让; 忽视掌握武装的重要性,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对蒋介石等阴谋家公式化、定型化看待,在其开始背叛革命后,仍然视其为民族资产 阶级的代表; 否认农民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主力军作用,压制农民运动,反对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他们认为,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因此也就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无产阶级的任 务仅是帮助资产阶级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并从中获取一定的权利。 在这种理论的指引 下,中国共

19、产党对国民党右派的分裂活动一再妥协退让,导致革命的失败。这反映出中国共 产党在理论上不成熟,在实践上缺乏斗争经验,呈现出明显的幼年时期的特征。 (3)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 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其特点在于国共两党共同领导;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大 课堂小结: 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从血的教训中彻底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从 1927 年 秋收到 1928 年底, 先后发动和领导了一百多次武装起义。 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二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本课时学习任务 教师

20、与学生一起探究的三个问题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怎样建立的, 有什么意义?中国共 产党为什么能够在抗日战争的恶劣环境中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怎 样最终取得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需要解决四个概需要解决四个概念念(南昌 起义、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 导入新课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如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打 败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军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几百万军队, 最终赢得了全国的解放 和新中国的建立?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内容。 学习新课 四、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1 1、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

21、路的形成、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运动。在国民革命中,对工人运动的重视程度 仍然高于对农民运动的重视。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发动 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召开八七会议。南昌起义的目标是要南下占领广州,秋收起义的目 标是要占领湖南省会城市长沙都是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 这条革命道路并不符合中国国情。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失败是必然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党人并没有由此消沉下去, 而是积极总结经验教训, 并最终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的革命道路。 思考:思考: 中国革命为什么

22、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拓展:拓展: 理解“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这条革命道路集中体现在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上。 “工农武装割据”理 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建立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 的主要形式, 是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 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 基本内容,是发动群众支持革命战争、巩固根据地的法宝;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阵地, 是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依托。 这种思想科学地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是中国革 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过渡:过渡: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农民题的

23、核心是土地问题, 因此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土地革命。 2 2、土地革命、土地革命 毛泽泽东井冈山根据地从 1928 年起就对此问题进行探索, 在 1931 年才确定了土地革命 路线。这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 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释疑:释疑: 理解土地革命路线 土地革命主要是解决贫农和雇农(雇农是农村的无产阶级)的土地问题, 因此贫雇农是依 靠力量;中农主要靠自已劳动,农忙时有少量的雇工剥削,是土地革命的联合力量

24、;富农则 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不是民主革命对象,但要限制其剥削,才能维护雇农的利益;中小工 商业者也不是民主革命的对象, 要发挥其所经营的工商业对发展根据地经济的积极作用, 对 其要以保护; 对农村地主的土地予以没收, 分配给农民所有, 从而彻底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达到解放农村生产力的目的。 意义: 通过土地革命广大贫雇农在政治上翻了身, 经济上分到了土地, 生活上有了保障, 革命积极性极大提高。 除此之外, 毛泽东还在革命根据地领导军民进行经济建设, 发展经济。 在政权建设方面: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颁布中华苏维 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体现了苏维埃政权工农民主专政的本

25、质。 过渡:过渡: 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迅猛发展,使蒋介石感到惊慌。他连续发动五次围剿。在毛泽东正 确军事路线指引下,红军先后粉碎了前四次围剿。但是,由于共产国际的支持,红军和革命 根据地的迅猛发展,使蒋介石感到惊慌。他连续发动五次围剿。在毛泽东正确军事路线指引 下,红军先后粉碎了前四次围剿。但是,由于共产国际的支持,思想路线上搞教条主义,政 治路线上搞关门主义,组织路线上搞宗派主义,军事路线上搞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 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直接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央红军被迫长征。 3 3、红军长征、红军长征 (1)长征的过程: 长征的开始长征的开始:1934 年 10 月;长征

26、的初期阶段,损失惨重。 长征的胜利:长征的胜利: 1935 年 10 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 1936 年 10 月红军三大主力红军会 师。 (2)遵义会议 时间:时间:1935 年 1 月; 内容:内容: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取消其军事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 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意义: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 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思考:思考: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遵义会议在没有共产国际干预的情况下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 上形成了毛泽东作为中

27、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地位。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 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采解决自己的路线、 方针和政策的问题, 并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 在的矛盾和分歧,所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了成熟。 拓展:拓展: 中国共产党的成熟是一个过程。 从中共一大到二大,从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到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从放弃对革命和 武装的领导权到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从攻打中心城市到建立农村革 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从听命于共产国际到遵义会议独立而又正确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这个过程既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 不断将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又是中 国共产党不断成熟的

28、过程。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 1、人民解放战争、人民解放战争 19451945 年年 8 8 月至月至 19461946 年夏,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年夏,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 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国民党很快撕毁了政协决议,发动了全面内战。1946 年夏,以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 放区为标志,全面内战爆发。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面对强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 破, 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此后又成功地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进行的重点进攻。 战略反攻和决战。战略反攻和决战。 中国共产党为夺取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29、, 在经济上实行土地改革政策, 在军事上发动 了战略反攻,通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土地改革。1947 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 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 产的积极性,成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的可靠的保证。 战略反攻。1947 年 6 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 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经过一年作战,使敌我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共中央决定进 行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从 1948 年 9 月至 1949 年 1 月,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了辽沈、淮

30、海、平津三 大战役。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 150 多万人,在中国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解放战争胜利解放战争胜利 渡江战役。1949 年 4 月 21 日,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渡江战役。23 日,解放军占领南京, 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并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这是中国 共产党获胜的根本原因。 2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标志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新中国的成立,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结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 历

31、史意义 结束了数千年来中国广大人民受剥削和压迫的历史,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真正成为 国家的主人。 第二、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义国家,从根本 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第三、中国新民主革命的胜利,对整个世界格局产生的重大影响。 思考:思考: 新民主义革命为什么最终获得胜利? 根本原因有两点:一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 ; 二是走经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 有广大群众的支持;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组成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 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其中“理论指导”是灵魂,革命“道路”是方向,“群众支持”是 基

32、础,“革命军队”是中坚,“统一战线”是保障。 新旧民主革命的相同点新旧民主革命的相同点 社会性质相同,即都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任务和对象相同,即反帝反封建; 性质相同,即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不同点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不同点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 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 指导思想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以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 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克 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群众基础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没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彻底的革命纲 领,广泛地发动群众; 革命的前途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之下的前提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而新民主主义革 命是领导人民走向社会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人民版 > 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