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 教学设计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49965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 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 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 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劫难中的抗争 一、一、 教学理念教学理念 历史课程标准提倡: “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 念,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 法和教学手段” 。 因此在本节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 充分利用课件、 多媒体视频等学习资源, 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讨论、小组活动,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 问题的空间,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情趣盎然的 良好环境。 二、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 正处于渴望求知的发展期, 通过视

2、频等多媒体形式作为培养学生认 知的载体,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会从中获得不同的体验,顺应了中学生当前心理特征和认知 水平。另外该年龄段的学生,愿意主动接受热点问题的来龙去脉。 三、教材分析三、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较多,从线索上看有两条,一是劫难: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和沙俄趁火打劫。 二是抗争:太平军痛打洋枪队和左宗棠收复新疆,体现了“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的 理念。 四、教学四、教学/ /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 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 中国人民从来就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反抗侵略, 维护统一是每

3、一个中国人都要继承的爱 国传统。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要求学生紧扣课文标题,从劫难与抗争两条线展开分析、归纳,得出本课 的学习内容。 充分利用课件、视频等多媒体教学和历史挂图等学习资源,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讨论、 小组活动,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为自主探索与 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 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 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东北、西北领土以及太 平军痛打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等基本史实。 能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说出圆明园残迹留给我们的启示。 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在目的上的共同之处。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左宗棠收

4、复新疆。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五、五、 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本次教学需要教室多媒体设备、历史资料视频、自制课件、投影仪等辅助物品。 六、学史有方六、学史有方 采用情景设置、 设题引思、 探究互研、 体验感受的模式。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自主探究, 由浅入深,有难而易,步步推进,从广度、高度和深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形成 完整的知识体系。 七、七、 教学和活动过程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一)教学准备阶段: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了解学生,钻研教材,收集有关火烧圆明园等音像视频资料,并自制历史课件, 组织学生预习。 学生准备:

5、学生准备:分组预习,搜集有关资料。 (二)教学过程:(二)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两幅图片圆明园“昔日一景” 和焚烧后的圆 明园 , 设问质疑: 你到过圆明园吗?今天的圆明园给你的印象如何?为什么会这样呢? (学 生回答略) 由此导入新课。 【说明:说明:设问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题解读,整体感知课题解读,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根据预习分析本课的知识线索,一是劫难;二是抗争, 各自的表现有哪些? 【说明说明:指导学生学史有方,学会整体分析,提炼知识要点。】 师生互动,探究历史师生互动,探究历史 1 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自主学习,

6、同位交流自主学习,同位交流 阅读本目内容,分析归纳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目的、经 过及其结果。 深化点拨,突破难点深化点拨,突破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比较两次鸦片战争在目的上的共同之处,深刻认识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名称由来。 【说明:说明:新旧知识联系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问题的能力】 承转承转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最让你痛心疾首的事件是什么? (生答: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多媒体视频展示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感悟历史。 【说明:说明:采用多媒体视频展示,达到情景再现,让学生重新回到那段历史情节,感受当时的 历史背景。】 思维发散,重点突破图片中的历史思维发散,重点突破图片

7、中的历史 多媒体展示焚烧后的圆明园,引导学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结合造成图中情景的历史原因,谈一谈这一遗迹的历史意义。 (2)圆明园于 1860 年被焚毁后的 100 多年间,虽然有很多人提出重修圆明园,但因无力重 修而作罢。如今,我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足以重修圆明园,于是又有人提出重修圆明 园,人们围绕圆明园是否该重修的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你认为圆明园是否 应该重修?请说明理由。 【说明说明:相同观点的同学组合成小组,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讨论交流,先是组内讨论, 形成统一看法,并推出本小组的辩手,然后是两个小组辩手进行唇枪舌剑,如果其他成员有 补充可以进行举手发言, 最后获胜的一

8、方为擂主, 课下两个小组可以继续辩论。 让学生以 “合 作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 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在无形中德育渗透, 认识这一事件既反映了侵略这的淫 威和强盗嘴脸,也是清王朝甘愿受辱、腐败无能的体现。】 承转承转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还有一个趁火打劫的侵略者,它是谁呢?(生答:沙俄) 2 2、沙俄趁火打劫、沙俄趁火打劫 设问抢答设问抢答设问:沙俄趁火打劫的所谓的“火”指的是什么?“劫”的又是什么?采取了 怎样卑劣的手段?侵占的领土总面积有多少?(生抢答略) 【说明说明:本目线索清晰,采用设问抢答的方式,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

9、性。】 理解深化理解深化引导学生读图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领土表和俄国割占中国 北方领土示意图(多媒体展示),认识在侵占领土方面,沙俄是空前绝后的,中国再次遭 到劫难。 承转承转 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面对外来侵略,中国人民一直是坚强不屈的。你能结合 本课举例说明吗?(生答略) 3 3、太平军痛打洋枪队、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教师讲解教师讲解简介太平军兴起的历史背景,指出,太平军不仅反封建而且反对外来侵略。 自主学习,同位交流自主学习,同位交流阅读本目内容,分析归纳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以及太平军痛打洋枪 队的经过、战果及其影响。 【说明:说明:本目内容仅作了解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即可。】

10、承转承转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并没有因战事结束而得到安宁,边疆出现了危机,特别是新 疆地区。 4 4、左宗棠收复新疆、左宗棠收复新疆 学科渗透,知识链接学科渗透,知识链接提问:新疆的领土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新疆蕴藏有哪些重要的 矿产资源?(生答略) 【说明:说明:旨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新疆地区的重要性。】 历史论坛,情景再现历史论坛,情景再现19 世纪 70 年代,我国东南、西北边疆正处于多事之秋,清政府就 海陆防务问题于 1874 年 5 月征求大臣的意见,引起了清政府内部历时半年的“海防”“塞 防”孰轻孰重的争论。教师提供资料,安排学生分角色扮演李鸿章(“海防”论者)、湖南 巡抚王文韶(

11、“塞防”论者)和陕甘总督左宗棠(“海防”与“塞防”并重论者),模拟晚 清政府关于“海防”与“塞防”的辩论。“海防”与“塞防”孰轻孰重,他们谁说的对?你 怎么看? 【说明:说明: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 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认识左宗棠的谋略和胆识,以及不畏强暴、反 对分裂、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民族精神。】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自主学习,初步感知阅读本目内容,从背景、人物、经过、意义三方面对收复新疆进行 分析归纳。 点拨点拨引导学生从收复新疆的方针政策及其军事外交手段的并用等方面分析归纳经过。 深化深化小组讨论:你知道新疆能够收复的原

12、因吗?(教师点拨归纳:即正确的方针政策, 周密的计划,人民的支持,曾纪泽的外交配合。) 读诗有获,感悟精神读诗有获,感悟精神阅读下面的诗句,回答下列问题: 大将筹边尚未还,潇湘弟子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杨昌浚 (1)诗中所写“大将“指的是谁? (2) 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你能讲一个有关他的故事吗?或者说一说与他有关的历史? (诸 如抬棺西征、洋务运动等) (3)他的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说明:【说明: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感悟启迪,德育渗透。】 小结要点,巩固提高小结要点,巩固提高引导学生结合板书提炼知识要点,巩固提高。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思维发散,拓展延伸思

13、维发散,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小组合作,阅读课本 13 页“材料阅读”,发散思维,你 能根据材料设计问题吗? 【说明:说明: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提炼的能力。】 八、教学评价八、教学评价 个人自评及师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下课前的几分钟, 让学生回顾自己本节课学到的 历史情节,对自己进行客观定位。在本节课上,老师为每个学生,特别是参与课堂教学过 程的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点评,学生也对老师本节课的表现进行纵向的评点。 九、课后反思:九、课后反思: 本节课,多次运用视频、课件等多媒体教学等辅助教学手段,使学生直观形象的感知具 体的历史情节, 采用情境再现展现历史学科的无穷魅力, 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 生动活泼、 主动求知的教学环境,满足学生探究历史的心理,提高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和热情。 让学生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分组讨论,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使 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新课改提倡“人人参与历史课堂,人人体验历史快乐”,鼓励所有的学生加入到 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历史 > 北师大版 >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