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学设计2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49685 上传时间:2020-08-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8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学设计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学设计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学设计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学设计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2121 课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敌后战场的抗战 敌后战场:敌后战场:指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深入到日本占领区而开辟的战场。一般特指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 依靠有利地形在日本军队占领区所形成的有一定军事控制范围 地区。由于这些地区是在日本占领军所控制的后方,相对于抗日战争初期,决定战争胜负的 决定力量日本军队和国民党政府军队正面交锋的战场而言,叫敌后战场。 一、一、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 (一)背景(一)背景 1. 淞沪会战时期,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国民党组织太原会战,八路军奉命与 国民党协同作战,保卫太原。 2. 平型关位于山西东北部,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太原的重要门户。

2、1937 年 9 月,日 军向平型关进军,八路军准备利用地形进行伏击。 (二)(二)经过经过 1. 时间:1937 年 9 月 2. 指挥者:林彪 参与部队:八路军第 115 师 林彪 3. 概况: 面对日军对太原的进犯, 八路军第 115 师在师长林彪的带领下, 在平型关一代隐蔽埋伏。 1937 年 9 月 24 日夜,第一一五师三个团冒雨进入指定位置设伏。拂晓后,日军坂垣师团第 二十一旅团以百余辆汽车、 两百多辆马车和火炮等组成的行军纵队进入设伏地区, 八路军从 不同方向全线开火。日军乱作一团,死伤惨重。八路军冲杀下去,同日军展开肉搏战。经过 一天的激战,日军全部歼灭。 (三三)战果:战果

3、:歼灭 1000 多人,以及大量的军用物资。 (四四)意义意义 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的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 神话。 二、二、抗日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一)(一)建立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根据地 1. 全面抗战爆发后, 八路军和新四军挺进敌后,先后建立晋察冀、 晋绥、 晋冀豫、山东、 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2. 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二)(二)开展人民游击战争开展人民游击战争 1. 领导者:中国共产党 2. 参与者:根据地军民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

4、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 方力量。来源:学科网来源:Z&xx&k.Com 3. 各式战法:根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 击日军,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不得安宁。 (1)地道战:地道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 略者的作战方式。地道的分布范围大概是北起北京南郊,西到河北省保定中部偏南,东到沧 州以西廊坊偏南, 南至石家庄北部及衡水中北部地区, 面积大概是以保定中东部为中心方圆 直径为 130 公里。经过不断的发展,地道从单一的躲藏成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 下工事,并逐渐形成了房连房、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

5、使无坚可守的冀 中平原成为阻击日本侵略军的重要地段。 冀中地区地道战示意图 (2)地雷战: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山东民兵作战方式,其中以海阳民兵的地雷战最为有 名。 在抗战期间, 山东民兵经过不断实践, 先后制造和改进了 “丁子雷” 、 “水雷” 、 “梅花雷” 等三十余种雷,使敌人防不胜防,屡遭雷轰。从 1937 年到 1945 年,海阳民兵共作战 2000 余次,毙伤俘敌 1500 余名,缴获各种武器 600 余件,涌现出县以上英雄模范 500 多名。 抗日战争时期民兵制作的地雷 根据地军民在埋地雷 (3)麻雀战:抗日游击战的一种作战形式。麻雀在觅食飞翔时,从来不成群结队,多 半是一二只,三五只

6、,十几只,忽东忽西,忽聚忽散,目标小,飞速快,行动灵活。仿照麻 雀觅食方法而创造的游击战战法叫“麻雀战” 。麻雀战主要在山区实行。山区地势复杂、道 路崎岖,根据地军民熟悉当地情况。当敌军进入根据地后,他们像麻雀一样满天飞翔,时聚 时散,到处打击敌人,而敌军则因人地生疏,只能在大道上盘旋挨打,对他们无可奈何。 (4)夜袭战:即夜间进行的战斗。由于夜暗,技术兵器难以充分发挥威力,军队的指 挥、联络、协同较困难。但利于秘密接近,近战歼敌,出奇制胜。善于夜战的军队常能战 胜装备上占优势的敌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多用此战术。 阳明堡机场夜袭:八路军第 129 师第 769 团夜袭阳明堡机场,歼日军

7、100 余人,击 毁飞机 24 架。 (三)(三)巩固抗日根据地巩固抗日根据地 1. 政治上: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2. 经济上: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 3. 作用: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相关史实: 狼牙山五壮士:1941 年 8 月,晋察冀军区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 福才,为掩护群众和主力撤退,毅然决然地把敌军引上了狼牙山峰顶绝路,在子弹打光、石 头砸光的形势下,宁死不愿做日军的俘虏,纵身跳下万丈悬崖,三人牺牲,两人身负重伤。 狼牙山五壮士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显示了中华儿女宁死不屈的伟 大精神。 (四)敌后

8、战场与正面战场的关系(四)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关系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三、三、百团大战百团大战 (一)(一)背景背景 1. 国际:英美在远东实行绥靖政策,劝蒋介石与日进行和谈。 2. 国内:汪精卫此时投降日本,组织了傀儡政府;国民党顽固派对抗战也开始持悲观态 度,国内笼罩着妥协投降的气氛。 3. 日军: 对国民党实行政治诱降为主, 军事进攻为辅的政策; 对解放区实行 “囚笼政策” , 依托公路、铁路,对根据地进行封锁和蚕食。 囚笼政策:日本侵略军疯狂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时,他们修筑了无数的碉堡、封锁墙和 封锁沟,还利用铁路和公路,把根据地包围起来,这就叫“囚

9、笼”政策。日军在对根据地实 行“扫荡”时,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 (二)(二)经过经过 1. 目的: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2. 时间:1940 年下半年 3. 地点:华北 4. 指挥者:彭德怀 参与部队:八路军 100 余团 彭德怀在前线 5. 主要目标: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三三) 战果:战果: 八路军作战 1800 余次, 毙伤日伪军 2.5 万人, 破坏铁路 470 多千米, 公路 1500 多千米,桥梁和隧道 260 多个,一度恢复县城四五十个,并缴获大量武器。 (四四)意义意义 百

10、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振奋了全国 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四、总结提升四、总结提升 1.1.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敌 后 战 场 的 抗 战 平型关大捷 指挥者:林彪 时间:1937.9 经过 背景 概况 战果:歼敌 1000 多人以及大量军用物资 意义:第一次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建立:延安 开展人民游击 战争 领导者:共产党 巩固抗日根据地 政治:抗日民主政权 参与者:根据地军民 战法:地道战等 经济:减租减息 作用 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的关系 百团大战 经过 背景 时间:1940 年下半年 目的:粉碎敌人的“扫荡”和封锁,振奋士气 地点:华北 指挥者:彭德怀 战果与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历史 > 部编人教版 >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