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学设计1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49557 上传时间:2020-08-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学设计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学设计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学设计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学设计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2525 课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后,海禁大开,各种外来事物纷纷进入中国。近代中国被迫成长、探索,被强制拉 入西方工业文明的辐射范围之内, 由此引发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变 化。以张謇、荣氏兄弟为代表的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家创办了近代企业。这些近代民族工业虽 然饱受国内外多种势力的挤压, 有些也难逃破产的命运, 但总的来看始终是以顽强的姿态在 曲折中向前发展。新型交通通信工具的引进,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剪辫易 服、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不仅改变了旧有习俗,而且也对国民平等、民主等观念的形 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近代著名实业家张骞等人创办企业的经历, 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过程, 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缓慢发展的原因,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 易服饰等社会风俗习惯的变化, 通过比价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与现代社会生活, 使学生学会用 发展的观点和历史纵向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依据历史资料及视频、图片等材料,利用小组演讲、短剧等多种方式,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 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近代实业家的爱国情怀, 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态 度。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难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中国,这个拥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国度,在近代却被西方列强欺压蹂躏。伴随着列强入 侵的一步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并发展。全聚德烤鸭、同仁堂药业等企业建立 起来。与此同时,曾被认为是“奇技淫巧”的各项发明,如火车、电话、电报等,也纷纷涌 入中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 25 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去感受一下,近代以来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教师引领,探究新课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状元实业家张謇 (1)人物

4、简介:张謇 (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 中国近代著名的实 业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他一生创办了 20 多个企业,370 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 族工业的兴起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2)“实业救国” 【材料链接】 材料一 1895 年,新科状元张謇在日记中写道:“和约十款,几罄中国之膏血,国体之得失无 论矣。” 材料二 通(通州)产之棉,力韧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 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 国于何赖? 张謇大生纱厂厂约 材料

5、三 日本与印度有十年内在中国地方增设纺机 150 万锭之约。 果如所计十年之 后我国棉业岂复有伸展之余地? 【问题探究 1】分析材料一,张謇是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后写下这段话的?日记反映了张謇当 时怎样的心情? 答案提示:马关条约签订(或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痛心、愤懑、忧国忧民。 【问题探究 2】材料二、三体现了张謇倡导的什么主张?结合张謇事迹,如何看待他弃官回乡 办厂这一举动? 答案提示:实业救国(或兴办实业)。 张謇抛弃世俗偏见,身体力行实业救国;敢为人先,具有开 拓精神;为国分忧,造福家乡,为发展民族工业作出了贡献。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名词解释:民族工业有广义与狭

6、义之分,广义的民族工业是指中国人创办的企业,国营民 营皆是民族工业;狭义的则仅指民营资本所办企业,不含国营的。一般来说,民族工业是指在 我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民族资本所办的企业。 (2)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 【材料链接】 材料 近代前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 【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可分为哪几个历史阶段。各自发展趋 势如何? 答案提示: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处于萌芽时期; 第二阶段,辛亥革命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进入发展的“短暂的 春天”;第三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3)曲折原

7、因 名词解释官僚资本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统治者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建立和 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最基本特征是国家权力和财产私人所有制的结合。中国近代四大 家族是蒋介石、孔祥熙、宋子文、陈立夫和陈果夫。 【材料链接】 材料 【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曲折的原因。 答案提示: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 生存,图发展。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材料链接】 材料一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分布图 材料二 19 世纪 60 年代和 20 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问题探究】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答

8、案提示:(1)从地区分布看,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分布不平衡,沿海、沿江多,内地少。 (2)从行业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相对较少。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近代交通工具的出现 【材料链接】 材料一 1864 年 1 月,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船长 50 余 尺,时速 25 余里,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材料二 材料三 在滇越铁路通车以前,从昆明到上海,翻山越岭,大约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到达。 通车后,可以先乘火车到海防,再转乘轮船到上海,全程只需短短的几天。 材料四 在近代中国,修筑铁路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输出资本的一种方式。某国得到某

9、路 的投资修筑权,其势力随之渗透到该路本身及沿线地区,从而使该地区成为它的 “势力范围” , 而且因争夺路权往往发展到争夺矿权。 因此,凡铁路经过的地区,沿线的矿山开采权往往也属 修路国家所有。 【问题探究】火车、轮船、电车和飞机等交通工具的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1)人们出行速度加快,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2)商品 流通的加快,可以促进商品生产的加快,使商品经济发展加快。 (3)火车的开通,改变了铁路沿 线的经济结构,对原有的经济是一个冲击。 (4)新式交通工具的引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生 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5)火车的开通,也使帝国主义的势力

10、延伸到火车开到的地方,加深了 对中国的侵略。 2.社会习俗的变化 【材料链接】 (1)图片展示 剪辫子 易服饰 变礼仪 变称呼 (2)史料研读 材料一 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 兹查通都大邑剪 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仰内务部通令各省都督,转谕所属地方一体知悉。 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 命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令 材料二 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查前清官 厅视官等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光复以后,闻中 央各地方官厅,漫不加

11、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 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临时大总统关于革除前清官厅称呼致内务部令 【问题探究 1】民国初期,民国政府为什么促进中国社会习俗的改变? 答案提示:1911 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并使民主共和观 念深入人心。资产阶级在对旧的社会制度加以改造的同时,也对与封建专制制度相伴随的陈 规陋习加以改造,荡涤封建制度的污泥浊水。 【问题探究 2】概述材料二的内容。 答案提示:清朝有大人、 老爷等反映封建等级制度的称呼。 共和政体追求民主平等,政府职员 是人民公仆,不应再沿用类似称呼。 而先

12、生、 君等称呼不仅表示对人的尊重,又没有等级之分, 适用于共和国家。 【问题探究 3】中华民国颁布上述法令有什么进步意义? 答案提示:顺应时代潮流,革除封建陋习,用人格的平等代替身份的不平等,促进民主共和观 念深入人心。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今天,我们沿着先人的足迹,走进了百年前的中国,目睹了我们的祖先,在中西文化相碰撞 的年代,不断求新求变,创办中国自己的民族工业,改变以往社会中的陈规陋习,使得人们 的生产生活方式,乃至生产生活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回顾过去,细看今朝,使我们再一次 感悟了:生活原本是一支不和谐的歌,有痛苦有寂寞,有幸福也有欢乐;生活同时又是一支 和谐的歌,但需要你努力追求、不懈追求和奋发开拓。同学们,加油吧,期待着你演绎精彩 的生活! 板书设计: 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不同时期的发展 (2)近代民族工业特征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历史 > 部编人教版 >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