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1(共23张ppt)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49514 上传时间:2020-08-07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1(共23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1(共23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1(共23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1(共23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1(共23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6课 戊戌变法,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学习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础知识。 2、探究百日维新的内容以及失败的原因 3、通过学习维新人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第一幕:粉墨登场,新课讲解,康有为,梁启超,公车:汉朝时,政府都是用公车接送被征举的读书人,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 由于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组织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子所为,因此历史上就称为“公车上书”。,为什么叫 “公车上书”?,序

2、幕公车上书,新课讲解,自主学习,目标导学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请同学们学习P28-P29页课本完成以下问题: 1、公车上书的背景、时间、人物、内容、影响 2、上书失败后康、梁又做了那些准备? 3、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可在小组内讨论),时间,公车上书,人物,内容,影响,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拒和、迁都、变法,轰动京沪、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新课讲解,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康有为和梁启超等维新派在“公车上书”失败后为实现改革愿望又作了哪些准备活动呢?,第二幕:精心准备 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新课讲解,维新运动期间全国各地学会,发展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3、 宣传变法,新课讲解,维新派在各地创办的报刊,新课讲解,“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亦变,不变亦变。” 梁启超变法通议,新课讲解,法律制度是治安天下的武器,变通是天下不变的道理,问题思考: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使维新变法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为百日维新奠定基础,新课讲解,1898年夏,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表示“不甘做亡国之君”,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遂于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 诏书,变法开始。,“戊戌变法”开始,新课讲解,第三幕:大展宏图 高潮 百 日 维 新

4、,新课讲解,自主学习,目标导学二:百日维新 请同学们学习P30-P31页课本完成以下问题: 1、百日维新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2、戊戌变法的结果怎样?为什么? 3、戊戌变法有什么样的意义?,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新课讲解,变法有利于哪个阶级的利益?,得到哪些人的拥护?,变法触动哪些人的利益?,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等,地主阶级顽固派,探究研讨,变法求速求全,改革措施匆忙推出,激化了各种矛盾,触犯了顽固派集团的利益,激起他们的强烈不满,进而遭到抵制和反对。,第四幕:曲终人散 结局戊戌政变,

5、宁可亡国,不可变法,宁赠友邦,不予家奴。,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光绪于瀛台,下令逮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戊戌变法前后仅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新课讲解,戊戌六君子,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谭嗣同,刘光第,新课讲解,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材料二: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材料三: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的感慨:“朕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的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的情况。,论从史出,依据材料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探究研讨,1、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2、袁世凯的出卖 3、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4、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5、根本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的软弱性、妥协性,戊戌变法给后人留下了什么?,敲响了民族危亡的警钟,唤起了民族意识的复苏,使更多国人觉醒,投身于爱国斗争之中,致力于救国方案的探索;忧国忧民、敢为天下先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探究研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历史 > 部编人教版 >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