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百家争鸣 同步练习1(含答案)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49218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课 百家争鸣 同步练习1(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8课 百家争鸣 同步练习1(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8课 百家争鸣 同步练习1(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8 8 课课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一、选择题 1. 中华民族具有“和为贵”“亲仁善仁”的文化传统。先秦时期,提出“仁”“爱 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家是( )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韩非 2.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在战国时期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以达到人与人之间、国 与国之间和谐的思想家是( ) A. 老子 B. 墨子 C. 孟子 D. 庄子 3. 下列关于孔子思想主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仁”就是要爱人,理解体贴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主张以“德”教化

2、人民,反对严酷的刑罚 C. “礼”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 D. 主张实行“法治”,制定严酷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 4. 在治理国家问题上, 儒家主张教化百姓, 以“礼”治国; 法家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 道家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他们提出“无为而治”。这些内容反映的现象是 ( ) A. 诸侯争霸 B. 变法运动 C. 百家争鸣 D. 民族交融 5. 公元前 6 世纪,亚洲产生了两位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宗教、学术思想对本国乃至世界文 明都具有深远影响,这两位杰出人物是( ) A. 释迦牟尼、孔子 B. 阿基米德、孔子 C. 释迦牟尼、荷马 D. 伯里克利、孔子 6. 下列属

3、于墨家学派主张的是( ) A. “仁” B. “无为而治” C. “兼爱”、“非攻” D. “法治” 7. “孔子聚徒讲学,弟子 3000,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材料表明孔子 创办教育的特点是( ) A. 因材施教 B. 学在官府 C. 有教无类 D. 学思结合 8. 历史学钱穆指出, 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 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 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 A. 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 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 铁器和牛耕的普遍的使用 D. 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9. 孔子、孟子都提倡“仁”的学说,下列思想行为符合“仁”的是

4、( ) A. 以强凌弱 B. 以大欺小 C. 乐于助人 D. 杀富济贫 10. 春秋战国时期,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用严酷的刑罚镇压反抗的代表人物是( ) A. 孙武 B. 孙膑 C. 墨子 D. 韩非子 11. 按照下列思想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师夷长技以制夷”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A. B. C. D. 12.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世界文化名人。孔子及孺学对后世影 响深远,他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 A. 仁和礼 B. 礼和法 C. 有教无类 D. 为政以

5、德 13.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材料的核心主张是国家要 富强,必须要( ) A. 依法治国 B. 以德治国 C. 以礼治国 D. 无为而治 二、材料题 1、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先进的思想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阅读下 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论语英译本前言(1691 年出版) 材料二 (秦始皇)“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 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 材料三 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 汉武帝的统一

6、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 中国历史众生相 材料四 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 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 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1)材料一提到的“这位哲学家”是哪位历史人物?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中“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中“要人 民只读一种书”指的是汉武帝的哪项具体措施? (3)对材料二和材料三,简析秦始皇与汉武帝对待儒家学说的态度有何不同? (4)根据材料四,请说出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

7、什么? (5)综合以上材料,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我们应该持何种态度? 参考参考答案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知识,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主张实行“仁政”。故选 B。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孔子的核心 思想是“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实行“仁政”,是儒家学派的 创始人。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孔子的相 关知识点。 2.【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 争,支持正义战争。故选 B。本题以十九

8、大报告中提出的新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有关内容。本题注重考 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题干中的“互爱互利,反对不义战争”,注意准确识记 墨子的思想主张。 3.【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思想主张。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为“仁”, 提倡以“德”、以“礼”来治理国家。而选项 D 主张实行“法治”,制定严酷的刑罚镇压人 民的反抗是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学派的思想主张。故选 D。 4.【答案】C 【解析】根据“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法家强调用刑 罚加强统治;道家既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

9、他们提出无为而治。”可知, 战国时期的思想领域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出现了百家争鸣。故选 C。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时期的思想领域出现的百家争鸣。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思想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5.【答案】A 【解析】公元前 6 世纪,印度和中国均产了对本国乃至世界文明具有深远影响的杰出人物, 在印度是悉达多即释迦牟尼,在中国是孔子,他们创立的宗教、学术思想对本国乃至世界文 明都具有深远影响。故选 A。本题考查释迦牟尼和孔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能 力。注意将世界史和中国史内容联系、比较。 6.【答案】B 【解析】兼爱、非

10、攻,是墨家墨子的主张C 符合题意,A 是儒家思想;B 是道家思想;D 是法家思想。故选 C。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识记墨家的思想主张。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 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墨家的思想主张。 7.【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有教无类”即不管什么人 都可以受到教育,从题目中的“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可以得出孔子创办教育的特点是: 有教无类。孔子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推动了“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的发展,排除 B。AD 都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C。 8.【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百家争鸣的相关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春

11、秋战国时期,社会急 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 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所以 ACD 不正确,B 正确。故选 B。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仁”的理解。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 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仁就是“爱人”的意思,孔子希望人们都 能做一个拥有爱心和同情心的人。以“仁”为基础,孔子希望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情, 为政以德。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儒家学说,主张实 行“仁政”。“乐于助人”是具有爱心和同情心的表现,符合“仁”的精神,故选 C。 10.【

12、答案】D 【解析】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用严酷的刑罚镇压反抗,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春 秋战国时期,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用严酷的刑罚镇压反抗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故选 D。本 题考查百家争鸣。要注意区分百家争鸣各家的思想主张。 11.【答案】B 【解析】“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洋务运动前由魏源提出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春秋 时期孔子提出的;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张; “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是西汉董仲舒提出的。故选 B。 本题考查的是相关思想主张提出

13、的先后顺序, 注意涉及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 排序型题目需 要准确识记相关事件的发生时间或逻辑关系。 12.【答案】A 【解析】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 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还提出“礼”的学说,维护统治 秩序。故选 A。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儒家思想核心。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孔子的思想主张 都有哪些,并会分析判断其思想主张的核心。 13.【答案】A 【解析】材料“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反映的是百家争 鸣中法家依法治国的思想。故选 A。本题以依法治国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知 识。 本题以

14、依法治国的材料为背景, 考查的是学生对百家争鸣的有关知识的记忆、 理解能力。 二、材料分析题 1、【答案】 (1)孔子;“仁”。 (2)百家争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秦始皇压制儒学汉武帝推崇儒学。 (4)既要强调依法治国,也要提倡以德治国。 (5)我们应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等。 (言 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以论语、中国历史众生相、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的材料 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孔子、秦朝巩固统一措施、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有关知识的记忆、 理解能力。 (1)本题以论语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孔子的知识。 (2)本题以焚书坑儒和中国历史众

15、生相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和汉武帝大 一统措施的知识。 (3)本题以焚书坑儒和中国历史众生相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焚书坑儒和“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的知识。 (4)本题以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现代化治国的方略 的知识。 (5)本题是开放型的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 2、【答案】 (1)竹简、缣帛(或丝织品);简重、缣贵。 (2)正确;西汉前期已经出现用于书写的纸。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末年鲁国人,我国伟大 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 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思想成就相关知识。 结合

16、材料一中的 “克己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可知,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仁”和“礼”。“仁”就是爱人,要 广泛的理解和体贴别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强加于人;“礼”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 己,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3)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教育上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反 映了孔子教育方面的言论和主张。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在教育上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 类、 因材施教。 他的主张至今仍对我们有所启发: 主张 “因材施教” , 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 采取不同的方法启发诱导, 发掘出学生的潜能。 主张 “有教无类” 。 他创办私学, 招收学生, 不分贵贱,使受教育者的范围得到扩大,提高了国民素质。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 表示应努力向别人学习好的东西,谦虚好学。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求学生 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养成老老实实的态度。强调“温故而知新”,主张学习要反复温习, 要有恒心,要坚持不懈。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主张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 来。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本题是个开放的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处理 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对那些具有民主性精华、 与当代文化相适应和现代社会相协调的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继承弘扬,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范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历史 > 部编人教版 > 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