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穷穷 人人 本课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根据雨果的叙事诗可怜的人们改写的一篇微型小 说。小说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丈夫主动收养刚刚病故的邻居西蒙的两个 孤儿的故事,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在自身生活困难的情况下仍本能地向别人伸出援手的可贵品 质,彰显出人性之美。 课文共 27 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分。第 12 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了在一个暴风雨之 夜,桑娜在焦急地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归来;第 311 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写桑娜探望邻居 西蒙,却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两个孤儿;第 1227 自然段为第三部分,写渔夫归来,得知 西蒙死去,主动提出收养孤儿,夫妻俩的想法不谋而合。 本单元的
2、阅读训练要素是“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本课营造了虽然悲苦但 充满温情的环境,展现了扣人心弦的情节,刻画了真实善良的“穷人”形象。 小说描写了屋外的自然环境和家庭生活环境,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景,也烘托出主 人公勤劳、 善良的品质。 全文没有一个“穷”字, 但从对桑娜家和邻居西蒙家的环境描写中, 让人深刻感受到渔民生活的窘迫。如丈夫在恶劣天气下出海打鱼,孩子一年四季没有鞋穿, 菜只有鱼,西蒙家潮湿又阴冷,睡的是稻草铺这样层层推进的环境描写,铺垫了小说情节发 展的背景。 读者只有深刻感受人物的生活困境, 才能深入理解人在这样困境中的言行与心理, 为体会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可贵品质打下基础
3、。文中渔家小屋“温暖而舒适”这几个字,是 全文环境描写中最耐人寻味的。 小说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营造了心理环境,展开了情节的叙述。文中桑娜心理活 动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她矛盾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充满爱心、同情心的劳动妇女形象。 如, 桑娜毫不犹豫地把孤儿抱回家后, “心跳得厉害”, 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处细节生动地写出了桑娜善良的天性。 课文故事情节主线清晰,结构独具匠心。全文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围绕收养西蒙 的两个孤儿这件事,前后设置了两个悬念:渔夫是否平安回家?渔夫回家后能否同意收养孩 子?两个悬念交替展开,逐步消除,从而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
4、,使得全文波澜迭起,扣人心 弦。下文中,小说着力描绘她忐忑不安的心理,关键时刻细腻的心理描写,让人物显得更加 真实、真诚,使桑娜这个穷苦人物身上闪耀着高尚、纯洁的母性光辉。 课文配了一幅插图,描绘的是结尾“桑娜拉开了帐子”后的场景。画面中的小屋温馨动 人,与文中“温暖而舒适”相呼应:帐子打着补丁,桑娜掀开帐子一角,怜爱地看着并排安 睡的孩子,露出淡淡的微笑;渔夫提着马灯,安详地看着孩子们。那柔和的灯光成为画面的 中心,桑娜的脸庞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明亮动人,让人感受到善良纯洁的人性之美,可以成为 照亮生活的希望之光。 1通过归类识字法学习本课“汹、涌”等要求会写的字,通过联系语境和归类等方法掌 握
5、“渔夫、汹涌澎湃”等要求会写的词语。 2默读课文,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梳理故事情节,体会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 用。 3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的形象。 4通过联系上下文和展开想象,还原对话场景,补写桑娜的矛盾心理。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的形象。 教学难点 通过抓住对环境、人物心理、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感受人物的形象,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识记 14 个生字,18 个词语,在教学时,可以把本课的生字和词语进行分类识 记,如“唉、嘿、嘛”都是口字旁的字,“汹、涌、澎、湃、淋”都是三点水,可以结合偏 旁部首的含义与字的意思关联起来识记
6、,同时回顾以前学过的同类字。生字分类的时候注意 “唉、嘿、嘛”这类偏旁相同、结构相同、且同是表示语气的字,在指导读音的时候,可以 把文中带有这些字的相应语句呈现出来,放在语句中以更好地把握读音的准确性,同时还可 以通过朗读把握人物的情感。 对于词语的教学,则可以按照环境描写来进行归来,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境的方式来进 行理解。而对于“沉思”“抱怨”“忧虑”这类动词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还可以出示这些 词所在的句子,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记,同时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心理活动中体会人物的情 感。 2阅读教学 基于六年级语文教学应以独立感悟和掌握方法为主,本课教学时,可以以桑娜的活动为 主线,引导学生发现课文
7、出现的三个场景:桑娜等丈夫回家,桑娜看望西蒙后抱回西蒙的孩 子,桑娜说明事情获得丈夫支持,在具体场景中展开对环境描写的体会和人物形象的感知。 针对环境描写的体会和人物形象的感知,可以先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 什么事,再以“穷人”的生活环境为话题,探究人物善行背后的心理和言行。探究环境描写 时,可先指导学生围绕桑娜这个人物,联系上下文梳理出小屋的环境、桑娜的沉思和探望西 蒙家三个层次,整体感知人物的生活状况和勤劳、善良的形象。而后再紧扣描写人物心理和 对话的语句,深入体会桑娜和渔夫身上的人性之美。最后可结合文章的插图和学生的认知经 验再次理解小说中“温暖而舒适”环境描写的作用,升华人
8、物形象。 3积累表达 积累表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本课在课后小练笔中也设 置了对应的表达训练,即要求对桑娜的第一次沉默心理进行想象补白。在教学时,可以在体 味人物语言的基础上,对对话进行分角色朗读,再联系具体语句来猜想桑娜的心理。引导让 学生分别站在桑娜和渔夫的角度去想一想,这第一次沉默,如桑娜可能内心正在想该如何跟 丈夫开口,他会不会答应收留孩子,也可能做好了即便他不同意自己也要设法收留孩子的心 理准备。再指导学生要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的想象,最后把桑娜的这份紧张和欲言又止写下 来。需要注意的是该小练笔需要以理解人物形象为前提,学生只有理解了人物,才能情动而 辞发,教
9、学时不能为写而写。 1收集列夫 托尔斯泰的资料及穷人的写作背景。 2圈画出本课中的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 3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初读课文,了解故事的情节。 2 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1会写“汹、涌”等 14 个字,会写“渔夫、汹涌澎湃”等 18 个词语。 2能快速地默读课文,且读后能说出课文大意。 3通过环境的描写,了解桑娜家的生活境况,初步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形象。 板块一 谈话导入,资料介绍 1 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说 桥 , 今天, 我们将继续来学习一篇小说 穷人 。(同步书写课题) 2指名学生对“穷人”进行理解,教师适时引导。 3过渡:有这样一对靠打鱼为生的夫妇,他们
10、辛苦地维持着七口人的生活,他们的物质 匮乏、生活窘迫,算得上是“穷人”。但是,在这样的窘境下,他们却做出了收养死去的邻 居家的两个孤儿的决定,你能想象他们需要鼓起多大的勇气吗?而又是什么让他们下定决心 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学泰斗列夫 托尔斯泰笔下的这对普通而不平凡的夫妇的内心 世界吧! 4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5指名学生分享课前查找的列夫 托尔斯泰的相关资料,其他学生补充,教师进行归纳 总结。 列夫 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文学家和思想家,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童话。代表作 有战争与和平 安娜 卡列尼娜 复活等。 6指名学生分享课前查找的穷人的写作背景,其他学生补充。 穷人的写作年代
11、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奴制一步步地崩溃 瓦解, 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 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 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 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纯朴。 穷人这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劳 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高尚品德。 板块二 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1)出示并指导学习本课的“汹、涌、澎、湃、熄、掀、困、淋、糟、皱、勺”这几个生 字。 指名认读,教师适时指导。 “淋”的声母是边音,“澎”是后鼻韵,“
12、淋”是前鼻韵,“糟”是平舌音,“皱”是 翘舌音。 出示字形易错的几组字词,要求学生观察字形并组词进行识记。 困(困难)回(回去)因(因果) 勺(勺子)句(句号)勾(勾结) 引导学生回顾三点水的部首的含义,并借助上下文理解“汹、涌、澎、湃、淋”这几 个字的含义,帮助识记这几个字的字形。 氵 与水相关 汹:水向上翻腾。 涌:水或云气冒出。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淋:水或别的液体落在物体上。 (2)出示并指导“唉”“嘿”“嘛”三个字所在的句子,指导读音。 唉 ,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 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被撕破了的渔网,一边走进来,一边说:“嘿 ,我回来 啦,桑娜!” 我嘛 缝缝
13、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3)出示“皱、勺”,“勺”利用造字法进行理解识记,“皱”结合动作表演进行理解识 记。 勺:象形字,指用一种带中空的器具舀东西。 (4)对本课生字进行书写指导,强调个别重要字的书写。 唉:左小偏上,右部末横稍长,撇捺伸展。 勺:横折钩稍大且折钩稍向左倾斜。 3出示词语表中本课的词语进行认读和理解。 指名学生进行认读,教师对读音进行适时的指导。 让学生通过开火车读和齐读的方式对字词进行朗读。 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词语所在的语境对词语意思进行理解。 学生自由分享,其他学生补充,教师指导并对重要词语进行强调。 “抱怨”描写的是心理状态,指的是心中对某
14、一事物不满。 “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文中是桑娜因为外面的恶劣天气而心中不 安。 板块三 概述情节,初识人物 1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2教师适时对概括文意的方法和口语表达进行指导。 (1)引导学生找出课文的主要人物。 (2)引导学生厘清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 桑娜:五个孩子的妈妈,渔夫的妻子。 渔夫:靠打鱼为生,桑娜的丈夫。 西蒙:两个孩子的妈妈,寡妇,与桑娜和渔夫是邻居。 他们都是穷人,故事围绕桑娜展开。 (3)要求学生在 5 分钟之内快速读完课文,并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根据人物之间的关系概 述小说的主要内容。要求说清楚人物的身份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15、说清人物之间发生的关键事 件。 课文讲述了桑娜和渔夫丈夫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他们两个孩子的故事。 3小结:阅读小说时,抓住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围绕主要人物找出他们的行为动作,就 能很快把握小说的情节。 4过渡:本课的三位主人公都是穷人,但是他们究竟穷到什么境地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去看看他们的生活状况,以及在贫穷的情况下,他们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呢? 5引读第 1、2 自然段,圈画出有关环境描写的词语并进行分类。 6学生进行分享,教师适时指导。 大海上:寒风呼啸,汹涌澎湃,起着风暴,又黑又冷,波涛轰鸣,狂风怒吼。 小屋内:补一张破帆,温暖而舒适,干干净净,闪闪发亮。 7 引导学生通过环境描写的
16、词组的理解来感受桑娜一家的穷, 并对桑娜形成初步的印象。 “补一张破帆”说明桑娜家简陋;天气恶劣,大海汹涌澎湃,还起着风暴,但是渔夫还 在外面打鱼,可见桑娜一家生活的不易。从侧面说明了桑娜家的“穷”。 小屋内虽然布置简陋,但是却温暖舒适干净,可见桑娜的勤劳能干。 8教师总结这种不直接描述人物特点,而是通过环境来烘托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9出示第 2 自然段的内容,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思考这个语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10学生分享,教师通过“沉思”的意思,引导学生明确这个语段运用的是心理描写。 11理解“勉强”一词在句中的含义,引导学生抓住“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勉 强填饱”“光着脚”“菜
17、只有鱼”等,体会桑娜家的“穷”,并理解这段心理描写的作用。 勉强:文中指桑娜一家靠打鱼凑合着过日子。 这段文字用桑娜的心理描写的方式写出了桑娜家境的贫穷,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 出桑娜的经济状况只能是勉强度日,而这种勉强度日的生活也是靠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不停 地劳作才能够维持的。而“没什么可抱怨的”写出了桑娜的乐观与对生活的热爱。 12总结:不管是桑娜的沉思还是恶劣的环境,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桑娜和渔夫家的穷。 在这样穷的情况下,桑娜一家做出收养孩子的决定容易吗?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1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活动句子的体会,深入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形象。
18、2能联系课文内容写出桑娜的心理活动。 3学习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板块一 复习旧知,品读心理 1对本课的生字词进行听写。 2学生自行校对和订正,教师巡视,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再次指导和强调。 3出示“汹涌澎湃、糟糕、风暴、忧虑”这几个词语,让学生用上这些词语来说一说小 说营造的环境。 4过渡:在自身难保的状态下,做出收养孤儿的决定并不容易。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桑 娜细腻的内心世界,看看她经历了怎样的纠结和矛盾。 5学生小组合作,默读课文第 311 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段,并 梳理出桑娜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并尝试画出其轨迹图。 6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19、。 7全班交流,教师适时指导。 句段 1: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 ”桑娜站在门口想, “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 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 (1)引导学生抓住两次出现的“寡妇的日子”,一次是“真困难”,一次是“真难过”, 去体会其中蕴含的信息。 西蒙家穷得快到无法生存下去的地步。 桑娜知道西蒙生病,有时间就会去看望她,可见她很有同情心,也很热心。 桑娜一边担心着丈夫的生死,一边还牵挂着生病的女邻居,可见她很善良。 (2)引导学生找出体现西蒙“日子很难过”的句段,并进行分享。 (3)出示第 7 自然段的内容并引导学生从中对西蒙的状况进行体会。
20、引导学生抓住“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稻草铺”“旧衣服”等词体会西蒙 家的“穷”。 抓住西蒙死时“冰冷发青的脸上”的这个神情描写,引导学生去体会西蒙已经死去很 久,死前很痛苦。 抓住“手要抓住什么似的”这个细节描写,体会西蒙死前的挣扎和不舍。 引导学生对“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 脚”这个画面进行想象,然后来体会西蒙的母爱。 指名朗读这个自然段,读出感情,其他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环境描写、人物的细节描写 所呈现的画面。 句段 2: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1)学生朗读这个句子所在的段落。 (2)引导学生联系该
21、句子所在的上下文来感受桑娜此时的心情。 过渡:面对西蒙的惨死,桑娜做出了怎样的举动呢,从而让她“心跳得很厉害”? 指名学生用课文原文回答,教师引导并明确。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 抓住桑娜在做出这个决定时,没有多余的思考来体会桑娜行动的干脆;抓住“用头巾 裹住睡着的孩子”来体会桑娜的小心翼翼,可见其善良。 过渡:桑娜把孩子抱回来之后,当她冷静下来之后,便产生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 做”但是“非这样做不可”的想法。从这个想法,你能看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并明确:可见桑娜的想法简单,在她的心目中,救助苦难不需要 理由。 过渡:桑娜把孩子抱回去之后,她又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
22、回答并明确。 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引导学生抓住这句话中的“放”“连忙”“拉”来体会桑娜将西蒙的孩子当作自己的 孩子的善举。 句段 3: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 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 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学生齐读这段话,感受桑娜的善意之举。 (2)联系该段的语境理解“忐忑不安”的意思。 (3)联系前文中对桑娜家境况的描述“五个孩子”“丈夫在风暴天仍在外打鱼”来 体会桑娜产生这些想法的原因。 怜惜丈夫,
23、深深自责,丈夫终日劳累,自己不能为他多分忧,反而擅自做主抱回两个孩 子来增加他的负担。 (4)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是他来啦?不,还没来!”这句话体现了桑娜 既想要丈夫早点回来,但自己又没有准备好,想要收养孩子又害怕被责罚的矛盾、紧张不安 的心情。 (5)学生自由朗读并体会“他会揍我的! 那也活该, 我自作自受嗯, 揍我一顿也好! ” 这句话蕴含的内涵。 为了照顾西蒙的孩子,桑娜甘愿受到责罚,可见桑娜是一个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的人。 (6)通过朗读的方式,感受该自然段中省略号时断时续的作用,并体会桑娜心情的紧张。 (7)学生小组合作梳理这个语段中包含了桑娜什么心情。 (8)指名回答,
24、其他学生补充,教师适时引导。 紧张担忧自责坚定。 (9)总结: 这种包含了“紧张”“担忧”“自责”等复杂心理的心情, 就是“忐忑不安”。 句段 4:“不,没有人!天啊,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1)引导学生运用前面使用的方法来对此处心理描写进行体会。 (2)学生交流分享,教师结合前面的“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引导学生体会,明确 此处写出了桑娜紧张害怕的心理。 8朗读描写桑娜心理的句段,让学生结合当时的情境,用“时,桑娜”的句式 简单说一下桑娜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9学生自由分享,交流中提炼桑娜的内心感受,形成桑娜的心理轨迹图。 担忧担心忐忑不
25、安紧张、害怕 板块二 朗读对话,补写心理 1过渡:桑娜未经丈夫同意,就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她内心忐忑不安,自家的生活已 经很苦难了,再加上两个孩子无疑是雪上加霜。如果丈夫回来,知道她这个举动之后,又会 有怎样的表现呢? 2学生自由默读第 1227 自然段,并出示自读任务。 (1)作者在这个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人物? (2)当渔夫得知西蒙死去的消息时,他有哪些表现?从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人? (3)这个部分有几次写到了“沉默”,画出相关的句子,并体会“沉默”的原因。 3依次解决自读要求中的问题,学生自由分享,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教师适时引导。 (1)教师通过对话形式的文段,引导学生明确这个部
26、分主要运用的是语言描写。 (2)引导学生找出渔夫得知西蒙死去时的反应的句子,与学生一起对句子进行分析理解。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 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 别等他们醒来。” 通过“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这个写渔夫表情变化的句子,引导学 生思考渔夫此时的心理活动,并结合渔夫后面的话,明确渔夫此时是在认真思考两个孩子的 未来。 引导学生思考渔夫说“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这话的原因,体会 渔夫的善良。 抓住“熬”字,通过对该字在句中的含义,体会渔夫的形象。 “
27、熬”说明渔夫明白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他们一家会过上更艰苦的日子,也要付出更 多的辛劳。由此可见渔夫的善良、坚强,也是一个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人。 学生朗读这个语段,体会渔夫的美好心灵。 (3)学生分享写有“沉默”的句子,教师依次出示相关内容,与学生一起分享与理解。 句段 1:“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 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的对话内容来感受桑娜的心理活动,思考桑娜此时在想些什么。 学生自由分享,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桑娜的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的作用。
28、 “我?”这个问句,表达出了桑娜紧张的心理。 “我嘛缝缝补补”这个句子中的省略号表达出了桑娜内心的害怕。 “我可替你担心呢!”表达了桑娜对渔夫的关心。 “脸色发白”写出了桑娜的紧张和害怕。 这段对桑娜的神态和语言的描写,写出了桑娜内心的紧张、害怕和纠结。 引导学生通过对桑娜紧张、害怕和纠结的原因来写出桑娜的心理活动。 句段 2:“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 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引导学生对两个省略号的作用进行理解。 通过桑娜说这句话的意图,引导学生思考桑娜此时沉默的原因。 桑娜把西蒙死去的消息告诉给了丈夫,她在等待丈夫
29、的决定,因此又沉默了。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对桑娜此时的心理活动进行感受。 4学生结合对沉默原因的理解分析,补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5学生分享自己补写的内容,教师适时指导。 6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桑娜两次沉默的原因,体会桑娜善良的品质。 板块三 情节梳理,体会表达 1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回顾,梳理本课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2):写在一个暴风雨之夜,桑娜在焦急地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归来。 第二部分(311):写桑娜探望邻居西蒙,却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两个孤儿。 第三部分(1227):写渔夫归来,得知西蒙死去,主动提出收养孤儿,夫妻俩的想法不 谋而合。 2过渡:通过对这篇课文的阅读,我们真切感受到了
30、桑娜的勤劳、善良以及宁可自己受 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那么,作者在表现这种美好品质的时候,又运用了哪些方法 呢? 3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引导。 4总结:本课运用了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描写手法来对人物进行刻画。如 在课文前部分通过室内和室外环境的描写表现了渔夫和桑娜的勤劳;通过桑娜的心理活动, 交代了渔夫一家贫穷的家境;通过桑娜抱回西蒙的孩子后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桑娜的善良;最 后再通过人物的对话刻画了渔夫的善良形象。 5让学生回顾本课的内容,思考这些描写手法的表达效果。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明确作者开头通过环境描写交代桑娜贫穷的家境,可 以让读者感受到桑娜夫妇他们做
31、出收养西蒙孩子这个选择的艰难,从而在凸显人物的品质上 起到重要作用。 (2)出示桑娜抱回孩子后忐忑不安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让学生朗读并思考:如果删除了 这段描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影响。 (3)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结合生活经验,明确有这段心理活动 的描写可以让故事更合情合理,真实感人。 6指名学生分享本课的写作特色和自己在本课写作手法上受到的启示。 7总结:本课中,作者主要采用了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在心理活动的描写和心理矛盾 冲突中展现桑娜善良的高贵品质。同时运用环境描写来衬托桑娜和渔夫心灵的纯净与美好及 其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板块四 课堂总结,主题升华 1
32、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穷 人 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温暖而 舒适的家勤劳 抱回西蒙家的孩子 探望生病的 西蒙、抱回可 怜的孩子、忐 忑不安的心情 善良 渔夫归来谈话交流、决定收 养关心别人 高尚的心灵贫穷的生活 2总结:小说的题目是“穷人”,通篇没有出现一个“穷”字,但是又处处在向读者述 说着“穷人”的穷苦。这些可敬的穷人,在苦难面前的所作所为,给我们许多美好的感动, 他们的心灵深处,永远闪烁着“人性善良”的光辉。穷人,不穷! 完成教材 11 优化创新精练对应训练。 1主线清晰,抓住细节。教学时,要根据本篇小说的内容特点,抓住重点词句、人物心 理、环境描写等进行品析。本课是
33、以桑娜的活动为主线来展开,其中桑娜的心理活动为主, 因此,在教学时,要抓住这个主线,并对桑娜的心理活动进行着重分析,在桑娜心理活动的 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中,感受人物富有同情心、淳朴、善良的美好品质。另外,本课还有 环境描写和人物动作、神态等细节的描写,在教学时,要多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细节去体会人 物形象。 2突出主体,注重层次。这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在第一篇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学生 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应该要注重学生的主 体地位,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 力求让学生全员参与, 在读中感悟, 在读中品情。 引导学生对阅读方法的运用,在自主学习中感悟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环环相扣,从而更有 效地理解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