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难忘的泼水节 教案(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49041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4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7课 难忘的泼水节 教案(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17课 难忘的泼水节 教案(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17课 难忘的泼水节 教案(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17课 难忘的泼水节 教案(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7 难忘的泼水节难忘的泼水节 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叙事记叙文,讲述的是 1961 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到西双版纳 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课文语言热情洋溢、朴实动人,体现了周恩来总理亲民、 爱民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也表达了人民对周恩来总理的崇敬和爱戴。 课文共有 8 个自然段。第 1、2 自然段写了 1961 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 的日子, 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他们共度了这个欢乐的节日。 第 3 自然段写了傣族人民热 烈欢迎周恩来总理的盛况。第 46 自然段写周恩来总理身穿傣族服装,同傣族人民一起敲 鼓跳舞,互相泼水祝福的热闹场面。第 7、8 自然段则直抒胸臆,连用

2、两个感叹句,表达了 1961 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永生难忘。 课文配有插图,画面喜庆、祥和。图中周恩来总理身穿傣族人民的服装,笑容满面地端 着银碗,正在向人们泼水、祝福,周围的傣族人民载歌载舞,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 插图生动突出, 真挚感人, 旨在让学生体会傣族人民和周恩来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 乐。 1通过语境识字和图片识字等方法会认“泼、族”等生字,会写“忘、泼”等生字, 认读“铺、盛”两个多音字,理解和识记“难忘、泼水节”等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读课文。在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能 抓住“象脚鼓”等事物来描述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3借

3、助课文插图和故事背景,体会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4积累描写周恩来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周恩来总理的平易近人。 教学重点 1会认“泼、族”等字,会写“忘、泼”等字,认读“铺、盛”两个多音字,理解和 识记“难忘、泼水节”词语。 2借助课文插图和故事背景,体会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 能抓住“象脚鼓”等事物来描述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1字词教学 本课的生字较多,在教学时,需要根据生字的具体特点选择恰当的方式。如“敲、踩、 驶、 穿、 泼、 盛、 铺”都表示动作, 就可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做动作识记。 对于“龙船、 象脚鼓、花炮、柏树枝”等

4、词语都表示具体的事物,则可以借助图片来认识和识记。另外, 还可以结合语境进行识记,将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相结合。写字教学中,则采用学生自主观 察,教师示范指导,以及借助顺口溜等方式进行指导。 2朗读指导 本文的朗读重点有两个:一是长句朗读的停顿,二是文章结尾四个感叹句的语气语调。 长句朗读的停顿可以通过范读和跟读的方法带领学生进行练习。 即教师先范读, 让学生听清 楚停顿在哪里,再跟着教师进行朗读,在练习时注意循序渐进,即从短语到短句,从短句再 到长句,由易到难地练习。而结尾感叹句的朗读,需要学生在体会句子表达的情感的基础上 进行指导,教师在范读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注意语调、声音的长短、重读等情

5、况,在学生 练习时, 宜指名学生单独朗读, 引导其他学生去发现问题, 从而进行再次指导, 以加深印象。 3阅读教学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傣族人民欢迎周恩来总理的盛况和互相泼水祝福的热闹场面。 在教学 时, 要借助重点词句和图文对照来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和感受。 感受傣族人民欢迎周恩来总理 的盛况时, 可以引导学生找出傣族人民欢迎他的语句, 然后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傣族人民急切、 激动的心情,体会布置的隆重,欢迎场面的热烈,从而体会傣族人民对总理的热爱。感受互 相泼水祝福的热闹时, 可以借助课文的插图, 引导学生对周恩来总理的衣着、 神态进行观察, 感受周恩来总理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情感。 再对泼水场面的描述

6、进行想象, 感受总理与民同 乐的心情。 1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认读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2搜集周恩来总理和泼水节的相关资料。 2 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1会认“泼、族”等字,会写“忘、泼”等字,认读“铺、盛”两个多音字,理解和 识记“难忘、泼水节”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 乐。 板块一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泼水节的视频,学生认真观看。 2指名学生说说视频展示的是什么场面。根据学生回答的“泼水节”进行板书。 3教师教读“泼水节”,学生跟读。 4让学生观察“泼”是由哪两个部分构成的,并思考可以如何识记这个字。 5学生自由分享对“

7、泼”的识记方法。 泼水会打湿头发,所以“泼”字是三点水加头发的“发”。 6指名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分享自己对泼水节的理解。 泼水节是傣族的重大节日,时间为傣历六月中旬(公历四月中旬),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 开时,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也就到了。节日期间,傣族人民举行赛龙舟、斗牛、泼水等活动, 人们穿上漂亮的衣服,背起象脚鼓,互相祝福。 7通过学生已有的泼水节每年都会举行一次的认识,引导学生明白“一年一度”也就 是“一年一次”。 8 过渡: 泼水节每年都会举行一次, 但是对于 1961 年的这个泼水节, 人们却永远难忘。 (同步补充完善课题的板书)为什么呢?这一年的泼水节有什么不一样呢?让我们进入到

8、今 天的课文难忘的泼水节中一探究竟吧。 9学生齐读课题。 板块二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 3 至 4 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根据朗读情况正音,并同时教读相关生字。 “族、踩”是平舌音,“驶、盛、寿、穿、祝”是翘舌音。 “民、碗、健”是前鼻韵,“龙、容、康、忘、向、令”是后鼻韵。 “难”是多音字,在“难忘”中读 nn。 3出示本课要求掌握的字词,指名认读,教师根据情况指导读音。 4指导“铺、盛”两个多音字。 (1)让学生找出这两个字所在的句子。 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 上了鲜红的地毯。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 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

9、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 (2)学生朗读这两个句子,并想一想这两个字在句子中分别是什么意思。 (3)通过“铺路”“铺床”等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回忆“铺”这个动作及其目的,从而 理解其含义;通过“盛饭”等日常现象,引导学生回忆这个动作来理解“盛”的含义。 铺:把东西展开或摊平。 盛:把东西放在容器里。 (4)这两个多音字在词语和句子中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引导学生由该字在常用词语中 的读音明确该字在句子中的读音。 (5)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找出这两个字的其他读音和词组,并理解其读相关读音时的意 思。 铺 读音:p ;意思是:店铺;用板子搭成的床;组词:店铺、床铺、铺面。 读音:p;意思是:把东西展开或摊

10、平;组词:铺床、铺盖、铺路。 盛 读音:ch ng;意思是:把东西放在容器里。组词:盛饭、盛水。 读音:sh ng;意思是:兴盛,繁盛;盛大,隆重。组词:茂盛、盛大、丰盛。 (6)学生朗读两个多音字及其组词。 5出示“泼、踩、敲”这几个字,指名学生做出相关的动作,从而理解这几个字的意 思。 6依次出示“龙船、象脚鼓、花炮、柏树枝”的相关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来识记和 掌握这几个词语。 7出示本课中要求会写的字词,指名学生进行认读。 8让学生观察每个字的结构和笔画。 9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教师适时指导,并示范书写。 忘: 上窄下宽, “亡”的竖折的折段在横中线上, 下边“心”字宽扁, 稳稳托住“亡

11、”。 泼:左窄右宽,“发”的长撇沿竖中线撇向左下,“又”的横撇沿横中线起笔。 度:广字头横短撇长,里面的“廿”宽扁,下面的“又”略小。 龙:竖弯钩沿竖中线起笔,短撇向左下撇出。 炮:左窄右宽,右边“包”的“巳”沿横中线起笔,竖弯钩向右舒展出钩。 穿:上宽下窄,穴宝盖覆盖“牙”,“牙”竖构写在竖中线右侧,撇舒展。 向:上小下大,撇画在横中线上靠近竖中线起笔,外框宽阔,“口”收紧。 令:上宽下窄,“人”要扁阔,撇捺舒展,覆盖下部,下边两点都写在竖中线上。 10强调“令”与“今”的区别,让学生在写“令”时不要少一点。 11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针对部分书写不标准的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 12

12、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书写作品进行展示,全班评价,教师根据 情况进行强调和纠正。 板块三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尤其注意本课生字词的读音。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同桌互相交流。 4指名学生进行回答,教师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形式来指导并明确。 课文主要写了 1961 年周恩来总理在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的欢乐情景。 5同桌讨论交流:为什么 1961 年这个泼水节让傣族人民难忘呢?找出课文的原句,并 用“因为所以”这个句式来说。 6学生自主分享,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或纠正,教师适时指导。 因为敬爱的周

13、恩来总理来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所以,傣族人民感到难忘。 7小结:周恩来总理是如何与傣族人民一起过节的呢?当时的情景又是如何呢?我们 下节课再一起去感受。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周恩来总理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场景, 感受幸福和欢乐的氛围。 2能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 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板块一 赏“欢迎”场面,感受隆重 1出示本课的生字词,指名学生进行认读。 2指名学生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自己的收获。 3过渡:当傣族人民知道周恩来总理要来参加泼水节的时候,他们做了哪

14、些准备来欢 迎周恩来总理呢?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傣族人民对周恩来总理的欢迎呢? 4学生自由思考,教师指名回答,适时指导并明确为第 3、4 自然段。 5学生自由朗读第 3 自然段,教师同步出示自读任务。 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请画出相关的句子。 通过这些描述,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6指名学生进行交流,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教师适时指导。 句段 1: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1)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关于方向的知识明确“四面八方”指的是各个不同的方向,并 让学生想象人们从各个不同的方向向某个地方聚拢的情景,感受参加泼水节的人之多。 (2)小组合作讨论:是否可以将

15、“赶来”换成“走来”?为什么? (3)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全班交流。 (4)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赶”和“走”的状态,并请一名学生来表演这种状态,引导学 生体会“赶”的含义。 不可以更换。 “赶来”有急切的意思, 表现出了傣族人民急切地想要亲眼看看周恩来总 理,害怕来晚了就错过了与周恩来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心理,因此急匆匆赶来。“赶”字体 现了傣族人民急切、激动的心情。“走”则是一种很休闲的状态,无法体现这种心情。 (5)指导学生用急切的语气来读这个句子。 句段 2: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1)师生接

16、读句子,教师读画线的句子,学生接读未画线的句子。 (2)引导学生结合描述想象当时的场面。 (3)引导学生抓住比喻词“好像”体会第一句运用的比喻修辞手法,并明确是将铺在地 上的花瓣比作鲜红的地毯。 (4)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明白在生活中一般是在特别隆重的场合接待尊贵的客人时才 会铺上地毯,而这里将撒满的花瓣说成铺上了地毯,可以看出场面的隆重,表明了傣族人民 对周恩来总理到来的重视。 (5)出示句子进行对比朗读。 一条条 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 花炮升上天空。 一条 龙船驶过江面,一串 花炮升上天空。 (6)学生自由朗读这两个句子,小组合作讨论哪个句子更能表现节日的热闹喜庆。 (7)小组派代表回答,

17、其他小组补充,教师适时指导。 第 1 句更好。“一串串”“一条条”说明龙船、花炮之多,突出了泼水节隆重而热闹的 场面,这是傣族人民为迎接最尊贵的客人准备的。 (8)小结:人们铺上鲜红的地毯,用最热情的方式迎接最尊贵的客人敬爱的周恩来 总理。 (9)让学生结合课前查找的关于周恩来总理的相关资料,说说为什么傣族人民会这么欢 迎他。 (10)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周总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 他每天都要处理很多重要的事情, 工作十分繁 忙。而 1961 年,西双版纳的交通并不发达,为了能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度这个节日,周恩来 总理乘飞机、坐汽车、乘渡船,不远万里,辗转多次才来到傣族人民身

18、边。 句段 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1)过渡:傣族人民为了迎接周恩来总理的到来,做了这么多的准备,当周恩来总理出 现时,人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呢?(引读第 3 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2)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很多人一起“欢呼”的场景。 (3)引导学生想象,如果自己当时也在现场会怎么做。 (4)学生自由分享,教师指导学生加上动作和表情,做到感情充沛,声音自然,以更好 地表达出自己当时的激动心情。 7指导学生齐读第 3 自然段,要读出场面的隆重和热闹,以及激动的心情。 板块二 赏“联欢”场面,感受热闹 1学习第 4 自然段,感受周恩来总理的平易近人。 (1)学生朗读第 4 自然段,想想这

19、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并明确第 4 自然段写的是周恩来总理的装扮。 (3)让学生画出描写周恩来总理的打扮和神态的句子,并结合插图,说说周恩来总理脸 上的表情。 (4)学生自由分享交流,教师适时指导。 周恩来总理的打扮与傣族人民是一样的,他笑容满面,和蔼可亲。 (5)引导学生结合插图中周恩来总理的表情,理解“笑容满面”的意思。 (6)让学生通过周恩来总理的装束和表情体会他的平易近人。 (7)过渡:可见,不仅仅是傣族人民因为要跟周恩来总理一起过节而激动高兴,周恩来 总理也在为与傣族人民一起过节而感到高兴。 请大家用高兴、 开心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个自然 段。 (8)学

20、生齐读第 4 自然段,教师适时进行朗读指导。 2学习第 5 自然段,感受场面的热闹。 (1)学生自由朗读第 5 自然段,用“_”画出描写周恩来总理泼水的句子,用“ ” 画出描写傣族人民泼水的句子。 (2)指名学生进行分享,全班交流,教师适时指导。 (3)让学生圈出描写周恩来总理动作的词语端着、拿着、蘸、泼洒。 (4)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描述和这里的动作词语想象周恩来总理泼水的情景。 (5)抓住“为人们祝福”,想象周恩来总理在为人们祝福的时候会说些什么。 周总理走到一位老爷爷身边,祝福他_。 周总理走到一位阿姨的身边,祝福她_。 周总理走到一位小朋友的身边,祝福他_。 (6)指名学生进行分享交流。

21、 (7)指名学生阅读傣族人民泼水的句子,其他学生思考:如果自己在现场,你会如何祝 福周恩来总理。 (8)学生自由分享交流,教师引导祝福要符合人物的身份。 (9)男女生合作朗读周恩来总理泼水和傣族人民泼水祝福的语句。 板块三 品读语句,体会情感 1自由朗读第 68 自然段,看看这几句话有什么共同点。 2指名学生进行回答, 其他学生补充,教师适时指导并明确: 都是感叹句,都有“啊” 字。 3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朗读感叹句的方法语气比较强烈,一般语调比较高。 4教师指名学生来朗读这几句,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根据此处是多个感叹句连在 一起的情况,点明在朗读的时候与读单个感叹句是不一样的,从而进行指导。

22、5教师范读这几句,让学生认真听,并说说自己听到的关于朗读停顿、重音、语调等 情况。 6学生自由分享,全班交流,教师适时指导和点明。 (1)4 个感叹句一句比一句的语调高。 (2)“泼、洒、笑、跳、幸福、难忘”要重读,且声音要延长。 (3)“啊”字不宜拖长。 7指名学生进行朗读,其他学生根据朗读的指导进行评价,教师适时指导和强调。 8学生自由朗读这几句进行体会,感受其中表达的情感。 9学生分享自己在朗读中感受到的情感,全班交流。教师可从激动之情、幸福之情和 难忘之情等角度进行引导。 板块四 课堂总结,练习讲述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周恩来总理 笑容满面 泼洒祝福 热烈欢

23、迎 祝福健康长寿傣族人民 2出示“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这几个关键词和图片,学生小组合作,在 课文中找到对这些词语的描述,明确其用途和课文使用了该物品的人物等。 3学生自由分享,全班交流,教师适时指导。 象脚鼓:傣族人民在泼水节这天会一边敲击象脚鼓,一边跳舞。 凤凰花:火红色,凤凰花开的时候,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就开始了。 银碗:周恩来总理泼水时用来盛水的容器。 柏树枝:周恩来总理用来蘸水,向人们泼洒的工具。 4引导学生将这些关键词连起来,讲述一下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 景。 5小组合作梳理讲述的文本,并在小组内讲述。 6小组派代表讲述画面,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从讲的内容和

24、表达方面进行适时指 导。 7总结:周总理把自己融入到群众之中,人民也把周总理当作自己中的一员,我们伟 大祖国的总理是那样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以博大的胸怀、深厚的情谊,关怀着人民, 时刻与人民群众心连着心。 8让学生带着激动、幸福的心情自由地朗读全文。 完成对应训练。 1坚持“以读为本”。这篇课文洋溢着热情,因此,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之一。在人们欢迎周恩来总理的场面中,在周恩来总理与傣族人民泼水的过程中,都洋溢着 兴奋与欢乐。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设计了引导学生通过读来体会文章感情的环节,且朗读 形式多样,如:自由读、指名读、想象读、齐读等。尤其是在最后三个抒情的语段,在指导 连续多

25、个感叹句朗读的方法之后, 还指名学生进行朗读, 在反复指导中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 巧。同时,在朗读之前,也进行了一定的感情渲染与铺垫,让学生能有感而发,做到感情充 沛、声音自然,并通过自己的理解读出个性。 2注重知识的搜集与积累,使知识、能力、情感达到融合。在学习课文之前,注意要 让学生自己利用书籍、 网络等资源查阅关于周恩来总理、 傣族的泼水节及其他少数民族传统 节日的资料,以此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的能力。在教学中,则适当引入资料补充的环 节, 让学生认识到在阅读的时候可以结合背景资料来体会课文情感,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在 阅读中结合资料的重要性,也让学生初步了解运用资料的方法,从而指导学生的自主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二年级上册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