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历史选修1模块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星星 文档编号:141921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人教版历史选修1模块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年人教版历史选修1模块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年人教版历史选修1模块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年人教版历史选修1模块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模块综合检测模块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梭伦说:“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他将其制定 的法律刻画在 16 块白色的牌子上并公之于众,同时要求所有公民与官员发誓遵守这些法律。 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A梭伦确立雅典居民平等公正原则 B梭伦以立法形式确立了民主政治 C城邦法律是西方各国的立法蓝本 D城邦法律是民主制度的重要基础 答案 D 解析 通过法律的形式将民主固定下来,为民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故 D 项正确。 2观察下图,图示中的、应分别填写的内容是( ) A贵族、平民 B平民、君主 C贵族、奴隶 D贵族、

2、君主 答案 A 解析 要注意图示中的“斗争与改革”,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其中的“斗争” 指的是贵族与平民的斗争,雅典民主政治建立的过程就是贵族与平民的斗争过程,雅典的三 次改革也是贵族与平民的斗争所推动的,所以图示中的、应分别填写的内容只能是“贵 族、平民”,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就是 A。 3 新全球史 写道: “为了确保贵族不破坏他的改革, 梭伦为平民提供在雅典政府的席位, 他放开城邦议事会的任职资格,不再考虑公民的出身和血缘,那些富裕到有闲暇投入公共事 务的人都可以进入议事会。”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吸收平民参政,有利于推动改革进程 B议事会的任职资格开始不受财产限

3、制 C雅典贵族和平民的地位日趋平等 D议事会开始成为城邦最高权力机关 答案 A 解析 从题干“为了确保贵族不破坏他的改革,梭伦为平民提供在雅典政府的席位”,可见 梭伦吸收平民参政的意图是推动改革进程,故 A 项正确。 4公元前 6 世纪初鲁国实行“初税亩”,而齐国“相地而衰征”,其实质都是( ) A土地赋税制度的变革 B承认土地私有 C井田制的瓦解 D封建赋税制度的确立 答案 B 5商鞅变法规定: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强制剔去须鬓,以羞辱之)。此规 定的目的是( ) A奖励耕织 B重农抑商 C维护井田制 D保护私有财产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中“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

4、可知,商鞅变法严禁私自移动 田界,这就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土地所有权,体现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所以本题选 D。 6商鞅变法曾经实施“为户籍相伍”的制度,其目的是( ) 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强化基层社会的统治 实施公田的收授分配 保护宗法贵族 利益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为户籍相伍,打散了国野制的区分,把个体小农按五家为一伍的编制,编入国家的户 籍,使所有的人都成了国家的“民”,与无关。 7商鞅实行县制,“辅之以什,司之以伍故奔亡者无所匿,迁徙者无所容”。而魏孝文 帝推行三长制,破荫附,“编户齐民”。二者的共同作用是( ) A强化对社会基层控制 B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C促进郡县制度的形成 D

5、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答案 A 解析 材料“奔亡者无所匿,迁徙者无所容”“破荫附”,因此,这一制度强化了对社会基 层的控制,故 A 正确;B、D 与材料无关;C 说法错误。 8“(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 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不 包括( ) 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B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大 C孝文帝借南伐之名行迁都之实 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 答案 A 解析 题目材料中的“外名南伐,其实迁也”表明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A 项说法错误,故答案为 A 项。 9有人反对王安

6、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 利”。该法令是( ) A青苗法 B均输法 C免役法 D市易法 答案 D 解析 市易法平价收购市场上滞销的货物,价高时卖出,有利于打破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 损害了商人的利益,所以 D 项符合题意。 10下表中两位历史人物的言论,共同指向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的( ) 人物 言论 王安石 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 苏辙 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以夺富民之利 A.青苗法 B保甲法 C均输法 D市易法 答案 A 解析 结合材料中的“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以邀倍息”“贷者常苦于不得” 及“破富民以惠贫

7、民”可知体现的是王安石变法中的限制高利贷,由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 民提供低息贷借(钱或粮食)的青苗法,故 A 正确。 111520 年,马丁 路德发表论基督教徒的自由一文指出:“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而 得生。我们的得救,无需借助机构来实现。”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 A讲诚信的人一定会因为他的信义而重新被他人认可 B有信义的人一定会因为其信义获得新生 C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的事先安排 D世间俗人直接对话上帝,灵魂就可得到拯救 答案 D 解析 材料表述的是“因信称义”。实际上是要求尊重人,尊重每个人自己对信仰的理解, 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断,而不是盲目服从教会的说教。因此选 D。A、B 是对马

8、丁 路 德宗教主张的曲解;C 是出自加尔文的先定论。 12加尔文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 的恩赐。”这一观点( ) A宣扬了圣经在宗教信仰中的至高地位 B首次挑战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 C有利于鼓励和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主张没收天主教会的大量土地以及财产 答案 C 解析 材料体现了加尔文的“先定论”,主张选民要以奋斗的精神获得事业的成功,实质是 用先定论为资产阶级辩护,这有助于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故本题选 C。 13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对埃及的近代化做出的最重要贡献是( ) A经济方面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建立近代工业 B改革后建立起完备的行政机

9、构 C改革中大力发展军事力量 D改革时不断进行对外扩张 答案 A 解析 解题关键在于审清题干,题目要求是在“近代化”方面最重要的贡献。A 项在客观上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利于近代化进程。 14在农村,农民阶级一方面分化出少数富农,另一方面分化出了一大批破产的农民,他们 不仅失去了土地,而且丧失了其他生产资料,沦为农村中的无产阶级。这就迫使地主不得不 采取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这说明( ) A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农奴成为无产阶级 B农村阶级分化客观上促进了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 C资本主义农业在农村已居于绝对主导地位 D农奴制改革造成了社会分化和社会矛盾的加剧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信息“

10、分化出少数富农”“沦为农村中的无产阶级”“这就迫使地主不得不采 取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等可知,B 项符合题意;A、C 两项说法错误;D 项在材料中没有 得到全面体现。 15 世界通史 :“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 1863 年的解放 宣言更重大而在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涉及占压倒多数的人口。解放农奴的影响是 如此深远”这里的深远影响是指( ) A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B农民得到了土地 C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D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答案 D 解析 A、B、C 都属于农奴制改革的影响,但不属于深远影响;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资 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

11、路,属于深远影响。 167 月 9 日是“黑船来航”事件纪念日。每年这一天,位于东京湾入口处的横须贺都会举 行“开国祭”,以纪念这个意义重大的日子。这一纪念活动表明“黑船事件”( ) A开启了日本的近代史 B开启了日本工业革命的进程 C结束了德川幕府的统治 D给日本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答案 A 解析 “黑船事件”结束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历史,使日本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中,给日本带 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但客观上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民族的觉醒,可以说是日本近 代史的开端,故 A 项最符合题意。B 项夸大了“黑船事件”的作用;倒幕运动推翻了德川幕 府统治,C 项错误;D 项与“纪念”“开国祭”等题

12、干信息不符。 17明治政府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其核心是( ) A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现社会平等 B用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 C用西方基督教改造日本本土的宗教 D提倡武士道精神,实现国家军事化 答案 B 解析 明治维新在社会文化方面, 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 翻译西方著作, 故 B 项正确。 181898 年春,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宣统帝,要求 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史称公车上书。以上表述中需要更正的地方有几处( ) A2 处 B3 处 C4 处 D1 处 答案 C 解析 甲午惨败是在 1895 年, 康有为等人联络数千名举人上书光绪帝, 并未要求进行资产

13、阶 级革命,故有 4 处错误,故 C 项正确。 19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出版后不久被清 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 ) 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 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 C是托古改制的思想利器 D损害了孔子的威信 答案 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与孔子改制考是借助诠释儒家经典来宣 传维新主张,触犯了当权者的利益而被毁版。故选 C 项。 20下图中内容是著名学者虞和平对某一事件的评价。这一事件是( ) 结论:进行了第一次较为全面的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社会动员 理由:在思想文化上,它开始了科学与民主的启蒙 在国民素质上,它启动了人的现代化工程

14、 在社会建构上,它引发了现代团体活动和意识 在经济秩序上,它初步建立了资本主义经济理论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C 解析 洋务运动局限在经济方面,不是全民的现代化动员,故 A 错误;义和团运动既非现代 化动员,也非科学民主启蒙,故 B 错误;戊戌变法内容则较广泛地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层 面,故 C 正确;新文化运动主要是思想,未涉及经济也非全民现代化的动员,故 D 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 贾,为技艺,皆以避

15、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 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摘自商君书 材料二 我已将适当的权力给予民众,绝不会故意剥削或纵情泛滥,就是那些富有和高贵的 人士,提出的忠告在于知耻和守分,执着盾牌我屹立在两派之间,双方的权利不可以相互侵犯。 梭伦 (1)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指出商鞅变法中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7 分) (2)材料二的诗句体现了梭伦怎样的改革理念?结合梭伦改革内容,举一例说明。指出梭伦的 这一改革理念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8 分) 答案 (1)危害: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 霸

16、中将处于不利地位。 思想:重农抑商。 (2)理念:中庸(或折中、不偏不倚)。 举例:财产等级制等。 影响:缓解社会矛盾,减少变法阻力,推动改革成功。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可以根据材料一中“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 也”“避农则粟少,而兵弱也”这两处关键信息归纳出答案;第二小问应当在 第一小问的基础上,结合材料一中“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综合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 可以根据材料二中“执着盾牌我屹立在两派之间,双方的权利不可以相互侵犯”进行概括; 第二小问应该结合教材所学从“两派”的任一角度选取史实论证;第三小问重点在于时间限 定“当时”,紧扣此点,可以结合教材从改革前

17、的矛盾是否解决或缓解、改革的深层目的是 否实现等角度思考回答。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京西转运使程能请定诸州户为九等, 著于籍, 上四等量轻重给役, 余五等免之。 命官、形势(权贵)占田无限,皆得复(免除)役。而应役之户,困于繁数。募法募者执 役,被差者得散去。凡当役人户,以等第出钱,名免役钱。其坊郭等第户及未成丁、单 丁、女户、寺观、品官之家,旧无色役而出钱者,名助役钱。宋史 食货 材料二 向者役人皆上等户为之,其下户、单丁、女户及品官僧道,本来无役,今更使一概 输钱,则是赋敛愈重,非所以宽之也。司马光奏议卷 32乞罢免役状 (1)相对于差役法,募役法有哪些改革?结合所学知识

18、,概括其积极作用。(9 分) (2)司马光对募役法的评价是否恰当?为什么?(6 分) 答案 (1)改革: 政府出钱雇人服役, 当役人户出钱代役(或答“由当役人户轮流服役改为输钱 雇役”);扩大了承担差役的人户范围。 作用:不误农时,保证农民生产时间;均平赋役,减轻原有应役人户的赋役负担。(答出其中 一点即可) (2)不恰当。 理由: 募役法虽然相对增加了原来无役的下户、 单丁、 女户等的负担, 但是品官、 权贵之家富有家资,理应去除免役特权,分担役钱。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改革,根据材料一的信息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积极作用,从保证农 民生产时间,减轻赋役负担等方面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

19、不恰当;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的 内容回答即可。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里)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具体包括:效仿欧洲建立一批世俗小学和技术学 校;减少宗教课程,增加现代科学内容;聘请外国教师任教;派遣留学生到欧洲(主要是法国) 学习,等等。季诚钧、徐少君埃及教育世俗化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统治集团)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他们在特别重视初等教育和 职业教育同时出于自身统治利益的目的,大力提倡“爱国”“忠君”的德育教育观。 杨世武明治统治集团教育改革刍议 (1)依据材料一,概括阿里教育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6 分) (2)与阿里改革相比,日本明治政府的教育改

20、革有何新特点?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 响?(9 分) 答案 (1)特点: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世俗化。 作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推动了埃及的近代化。 (2)新特点:重视“爱国”“忠君”的德育教育。 影响:有利于日本民族意识的提高,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加强了思想控制,使日 本政治带有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解析 第(1)问,从材料“效仿欧洲建立一批世俗小学和技术学校”可以看出学习西方和世俗 化改革;“增加现代科学内容”可以看出具有现代化的色彩;这些都有利于学习西方的科技 及文化,有利于推动埃及的近代化。第(2)问,回答时要注意问题的要求,归纳总结其“新特 点”:

21、重视“爱国”“忠君”的德育教育。联系明治维新后日本历史发展进程及特点分析其 “影响”。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8 年年轻而思想开放的光绪帝被他们的思想打动, 启动了一个全面改革的计 划,要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保障国民自由,根除腐败,重塑教育体制,促进外国在中国 的影响,使军事力量现代化,并刺激经济发展。杰里 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以发动战争开始,而以彻底失败为止。它想以争夺世界与万 国对峙,结果却被万国所不齿。明治维新作为日本现代化的早期努力,其一切失误均在战争 中暴露无遗。我们现在回过头去看,可以知道那是一次不彻底的现代化努力。 钱乘旦论明治维新

22、的失误 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 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作者认为光绪帝启动了“一个全面改革的计划”,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7 分) (2)材料二中的作者均认为明治维新和百日维新各有成败。请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8 分) 答案 (1)同意。理由:因为光绪帝在“百日维新”中推行的改革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教 育、军事等各个方面;基本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不同意。理由:因为光绪帝没有采 纳“行宪法, 大开国会”、 设立制度局等主张(没有涉及设议院、 定宪法等

23、君主立宪主张)。 (仅 答同意与否不得分) (2)说明:明治维新的成功表现在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崛起为东亚强国;失败表现在保 留封建残余与军国主义传统,走上扩张之路。百日维新的失败表现在未能确立君主立宪制,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功表现为在思想领域起到启蒙的作用。 解析 第(1)问,评价光绪帝启动了“一个全面改革的计划”,属于开放式设问。如果同意, 从百日维新改革内容看,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各个方面,基本反映了维新 派的愿望和要求;如果不同意,则列举百日维新的局限性,即没有涉及君主立宪制改革的内 容。第(2)问,材料二钱乘旦认为明治维新的成败表现在实现了富国强兵,但同时也保留封建 残余与军国主义传统,“以争夺世界与万国对峙”,走上扩张之路。陈旭麓认为百日维新的 成败表现在“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它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但“作为一场政治 运动失败了”,未实现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改革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人教版 >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