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课时作业(含答案)

上传人:星星 文档编号:141880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5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1 课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基础巩固 1.阅读下面土地占有比例图,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A.地主阶级占有全国的绝大部分土地,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农民生活非常困苦,大部分人无立锥之地 C.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残酷剥削,阶级矛盾尖锐 D.出现了积贫积弱的历史现象 答案 D 解析 土地占有比例图主要反映了北宋时期土地兼并严重的现象,不能体现积贫 积弱现象,故选 D。 2.宋代官职大辞典中写道:“乾德三年(965 年)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 一道之财赋。”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保证了地方的财政收入,稳定了地方安定局面 B.加强了对地方

2、财政的管理,从而加强对人民统治 C.导致对人民掠夺更加残酷,加剧了社会的矛盾 D.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答案 D 解析 宋朝设置转运使的目的是削弱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所以应该选 D。 转运使的主要作用是将地方财税运送到中央,不是去管理地方财政和维护地方经 济的发展。 3.北宋诗人苏舜卿曾这样描述:“游嬉于廛市间,以鬻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 类军兵。”另一位北宋文士宋祁形容说:“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 禁兵给粮不自荷, 而雇人荷之。 ”这突出反映了北宋中期面临的社会问题是( ) A.冗官 B.冗兵 C.积贫 D.积弱 答案 D 解析 本题引文介绍了当时士兵

3、的状况:“衣服举措不类军兵”“不自持被,而 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由此得出当时的军纪不严、士兵缺 乏训练,变得骄纵懒惰。北宋的边境危机很好地验证了这种状态下军队的战斗力 极弱的现实,所以本题选 D。 4.观察下图,图中现象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 北宋时期军队人数的增加 A.强化了中央集权 B.造成冗兵冗费 C.削弱了武将权力 D.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答案 B 解析 由于北宋采取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等措施,虽然军队人数迅速增加,但战 斗力并没有增强,却造成了冗兵冗费的现象。北宋强化中央集权主要采用分化事 权的方法,增加军队人数与此没有直接联系。材料体现不出 C 项信息。 5.范仲淹

4、说:“官壅于天下,民困予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 之。”这说明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 A.缓解国家财政危机,促使人民生活富裕 B.缓解国家财政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北宋封建统治 C.增加政府收入,增强军队实力 D.财政危机日益严重,适应士大夫呼吁改革的要求 答案 B 解析 材料信息反映了北宋时期机构臃肿,财政困难,民族矛盾尖锐,政府统治 危机。因此可知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国家财政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北 宋封建统治。 6.“千秋功业范公崇,贤圣于怀百代宗。御外内安裕家国,儆贪儒立挽颓风。” 这是后人对范仲淹的高度评价, 范仲淹“庆历新政”中使 “儒立” 的措施是( ) A

5、.淘汰冗员 B.改革贡举 C.减轻徭役 D.重视农桑 答案 B 解析 “儒立”应是思想文化方面弘扬儒学,A 是政治举措,C、D 是经济举措, 只有 B 属于思想文化方面的举措。 能力提升 7.范文正公集 政府奏议称:“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 纪制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 救之。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 ) A.秦朝为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B.西汉初的“无为而治”导致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 C.唐朝中期,形成了严重威胁中央集权的藩镇割据局面 D.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埋下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祸根 答案 D

6、解析 结合题干材料出处“范文正公集”和材料信息“革五代之乱”可知其为北 宋的奏议,故选 D 项。 8.梦溪笔谈记载: “皇祐(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 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 首,谕之曰: 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 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范仲淹 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 A.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B.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C.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D.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 答案 C 解析 题干材料中范仲淹采取的是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的措施。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后承平日久,势官富姓,占田无限

7、,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 焉。 宋史卷 173 材料二 今盗贼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于一伙,天下祸患,岂不可忧? 欧阳文忠公文集卷 100 材料三 一遇凶岁, 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 而试其壮健者, 招之去为禁兵; 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田亩者惟老 弱也。则吏方曰: “不收为兵,则恐为盗。 ” 欧阳文忠公文集卷 59 请回答: (1)材料二中的“盗贼”指什么人?试从材料一中找出“盗贼日多”的原因。 (2)材料三中北宋政府为预防“盗贼”产生而采取了什么措施?是否能从根本上 解决问题?为什么? 答案 (1)“盗贼”:揭竿而起的人民群众。原因:官僚地主兼并土地。 (2)措施:“荒年募兵”政策。不能。原因:因为农民奋起反抗的主要原因是土地 被兼并,失去生活来源,募兵养兵只能暂时缓和一下矛盾。 解析 回答第(1)问要结合欧阳修的阶级立场展开分析。 回答第(2)问要紧密结合材 料并且联系“盗贼”产生的主要原因组织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人教版 >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