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 课时作业(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00401 上传时间:2019-11-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两首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诗经》两首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诗经》两首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诗经》两首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4课诗经两首一、基础知识检测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自牧归荑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C隰则有泮 D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答案D解析A项“归”通“馈”。B项“于”通“吁”。C项“泮”通“畔”。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尔卜尔筮,体无咎言B将子无怒,秋以为期C总角之宴,言笑晏晏D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答案D解析A项古义:卦象,即占卦的结果。今义:身体,有时指身体的一部分。B项古义:以(之)为,把当作。今义:认为。C项古义:欢乐。今义:酒席,宴会。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B.C. D.答案A解析连词,来;介词,把。4把下列句子翻译

2、成现代汉语。(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译文:_(2)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译文:_答案(1)文雅的姑娘多么漂亮,在城上的角楼里等待我。躲藏着不出来,急得我挠头徘徊。(2)做了多年媳妇,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负担无余。起早睡晚,没有一天不是这样。5补出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静女中“_,_”两句生动刻画出了男主人公焦急等待心爱的姑娘时的情态。(2)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日夜操劳,勤苦不已的诗句是“_,_”。(3)氓结尾“_,_”两句表现了女主人公对负心丈夫不再存有幻想,对婚姻果断作了结的刚强性格。答案(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2)夙兴夜寐靡有朝矣(3)反是不思亦

3、已焉哉二、课内阅读强化(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6诗中的男女主人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诗歌在刻画人物性格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1)女主人公顽皮、活泼,男主人公忠厚、淳朴。(2)诗歌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如“爱”“搔首”“踟蹰”等,把女主人公的顽皮、活泼和男主人公的忠厚、淳朴,生动地表现出来了。解析题目要求对静女这首诗刻画的人物形象及刻画手法进行分析。诗中有对人物的动作、心理等较直接、具体的描述,以此来分析人物形象。手法上,主要是运用

4、细节描写。7诗中写那女子“爱而不见”时,男主人公在那里“搔首踟蹰”,这一举动表现了什么?答:_答案写出了男主人公因女子未来而非常着急不安的心情,表现了男主人公对所爱女子的迷恋之深。解析作答本题时,可根据诗歌内容揣摩男主人公此时的心情,进而分析其表现的内容。8诗歌第2节和第3节都写静女给情人赠物,诗人为什么要分成两节来写?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因为是两件东西,有先有后;分开写这种形式更能表现男主人公内心的激动,以及对礼物和女主人公的喜爱,将感情推向高潮。解析题目要求对静女给情人赠物这两节诗进行分析。具体思考时,可以结合诗歌的写作意图,从人物对爱情的体验、人物处于热恋中时独特的心理感受等角度进行分

5、析。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当男主人公接受了静女第一件礼物后,其兴奋、激动之情尚未平静,她忽然又送过来第二件礼物,他将是多么喜出望外,不能自已。9诗中有“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的句子,但接着又说“匪女之为美”,而是因为“美人之贻”,这反映了男主人公什么样的心理?请用一个成语概括。答:_答案爱屋及乌。解析这几句诗说的是因为爱美人而喜欢美人赠送的荑草,因此可以概括为“爱屋及乌”。(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

6、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帏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氓的女主人公讲述了自己恋爱结婚,又被无端休弃的婚恋悲剧,满腔愤懑。B“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是女主人公在多年婚姻生活中得出的痛苦经验和教训。C“桑之未

7、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隐喻女子容颜的由美而衰。D氓恋爱时“信誓旦旦”,变心则因为钱财已得,“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即可为证。答案D解析“氓”“变心则因为钱财已得”错,而“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是当时的婚俗。11诗中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里的“桑”与人有关系吗?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赏析这几句诗。答:_答案“桑”与人有关系。这几句诗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首两句是“兴”,同时又以“桑”设喻,“其叶沃若”喻女子青春美丽。接下来以“鸠”“无食桑葚”喻女子不要对男子过分迷恋,通过“比

8、”的运用,写出了女子内心的痛苦,点出悲惨的教训,用以告诫后人。解析本题要求围绕“桑”与人的关系赏析诗句。赏析时,要突出“桑”与人的关系,抓住“兴”与“比”的手法进行分析。三、课外阅读拓展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注袍:长衣。行军者日以当衣,夜以当被。兴师:出兵。泽:通“”,内衣,指今之汗衫。作:起。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共三章,全以“岂曰无衣?”落笔,在反复咏唱中强化了反诘的语气和语意,催人奋进。B或同穿一“

9、袍”,或同穿一“泽”,或同穿一“裳”,是说明百姓们从军时贫穷“无衣”,反映了他们悲愤哀怨、无可奈何的感情。C“王于兴师”秦王要发兵了。为王而战,就是为国而战,古代人的国家观念强烈,为君就是为国。D全诗叙写了出征前战友相互勉励的情形,抒发了团结友爱、共御外侮的壮志豪情。答案B解析应是表现了百姓们宁可“同袍”、“同泽”、“同裳”也要奔赴战场,共同杀敌,誓死卫国的精神。13该诗每章的开头形式相同,只变换了几个字,这属于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使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形成了回环往复的音乐美,同时强化了诗歌的情感。由于更换了词语,内容更加丰富,诗意得到发展。每章第一、二句,分别写“同袍”“同泽”“同裳”,表现了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粤教版 > 必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