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 ) A放热 B发光 C生成新物质 D有沉淀产生 3 (1 分)Fe2O3中 Fe 的化合价是( ) A3 B2 C+2 D+3 4 (1 分)放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后形成溶液的是( ) A泥土 B麻油 C食盐 D牛奶 5 (1 分)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石灰石 B二氧化碳 C空气 D天然气 6 (1 分)上海市垃圾分类实行的“四分类”标准,蛋壳属于( ) A可回收垃圾 B有害垃圾 C湿垃圾 D干垃圾 7 (1 分)常温下测得一些食物的近似 pH,酸性最强的是( ) A苹果汁3.1 B番茄汁4.2 C牛奶6.5 D玉米粥7.5 8 (1 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 AK
2、ClO3 BO2 CH2O DO3 9 (1 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气焊 B焦炭用于冶炼金属 C氮气用作保护气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10 (1 分)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正确的是( ) A红磷:大量白雾 B木炭:白色浑浊 C铁丝:火星四射 D硫粉:淡蓝色火焰 11 (1 分)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分子的是( ) A B C D 12 (1 分)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一定是( ) A化学式不同 B结构不同 C性质相同 D式量相同 13 (1 分)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第 2 页(共 26 页) A检验装置气密性 B取用块状固体 C取用粉末状固体
3、 D读取液体体积 14 (1 分)在化学反应 2X+Y2W+Z 中,12gX 与 18gY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2gW,则生成 Z 的质量为( ) A1g B6g C18g D28g 15 (1 分)能用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气体,且能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一组药品是( ) A二氧化锰和双氧水 B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 C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 D二氧化锰和氯酸钾 16 (1 分)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相等的 CO 和 N2所含原子数相等 B1molO3比 1molO2多 1 个氧原子 C氧气的摩尔质量是 32g 第 3 页(共 26 页) D1 个氢原子的质量是 1g 17 (1 分)有关反应 2Mg+O
4、22MgO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镁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镁 B每 3 克镁和 2 克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 5 克氧化镁 C每 2 克镁和 3 克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 5 克氧化镁 D每 2 份镁和 1 份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 2 份氧化镁 18 (1 分)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 克/100 克水。能证明如图烧杯中是氯化钠饱和溶液 的实验是( ) A称量溶液质量为 136 克 B加入氯化钠,有固体不溶 C恒温蒸发,有固体析出 D测得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9:25 19 (1 分)用图进行实验,说法正确的是(已知:白磷着火点:40,红磷着火点:240) ( ) A白磷和红磷一直不燃烧
5、 B加试管塞上橡皮塞的目的是隔绝空气 C甲乙对照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 D甲乙对照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20 (1 分)做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测得剩余固体中铜元素与氧元 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7:5,则已反应的氧化铜与剩余氧化铜的质量比是( ) A1:1 B2:5 C5:2 D3:2 第 4 页(共 26 页) 二、填空题(共二、填空题(共 19 分)分) 21 (7 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回答下列问题: (1)引起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 (2)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加液氯的作用是 。 (3)能增大接触面积,易充分燃烧的是 (选填“煤块”或“煤粉” ) 。 (4)打开雪碧瓶盖冒气
6、泡,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着 而减小。 (5)乙烯(C2H4)常用作水果催熟剂,乙烯由 种元素组成,0.5molC2H4 中约含 有 个碳原子, 克氢元素。 22 (5 分)用氢气燃烧能证明水的组成。 如图实验中, 点燃导管口的氢气, 伸入充满 的干燥集气瓶中, 看到瓶壁上有水珠, 该实验 证明水是由 组成。实验中足量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 ,氢气燃烧的 化学方 程式是 ,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23 (7 分)研究物质的溶解对于生产、生活有重要意义。 (1)图 1 为甲、乙、丙(均不含结晶水)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3,甲物质的 溶解度是 克/100g 水,把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一种方
7、法 是 。 (2)t2,在一定量水中依次进行如图 2 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 ac。 第 5 页(共 26 页) 溶液 ac 中,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编号) ; (3)t1,把 120g 甲和 100g 乙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 10g 水,析出晶体的质量关 系是 。 A 甲乙 B 甲乙 C 甲乙 D 无法确定 (4)t2,30 克甲物质放入盛有 50 克水烧杯中,得到溶液 克;对该烧杯进行 如下实验,一定能使该烧杯中溶质质量分数发生改变的是 。 A 加入甲物质 B 升温 C 降温 D 加少量水 三、简答题(共三、简答题(共 21 分)分) 24 (11 分)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下图
8、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仪器 b 的名称是 。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为使反应平稳,发 生装置的仪器应选 。选用 g 装置收集时,利用的氧气性质是 。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二氧化碳,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选用 h 装置收集 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 。若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现象是 。 (4)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得氧气 9.6 克,计算生成氯化钾的物质的量(根 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 25 (5 分)探究石灰石煅烧实验。 (1)煅烧石灰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欲证明石灰石煅烧生成二氧化碳,下列实验中可行的是 (填编号) 。
9、第 6 页(共 26 页) (3)为探究石灰石煅烧后的分解情况,用煅烧后的固体分别做了四个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现象 甲 取样于试管中,加水 白色不溶物 乙 取样于试管中,先加水,再滴加酚酞 白色不溶物,红色溶液 丙 取样于试管中,先加水,再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丁 取样于试管中,加足量稀盐酸 有气泡 I、能证明石灰石部分分解的实验是 (填实验编号) 。 II、乙实验中白色不溶物中所含的钙元素质量 (选填“大于” “等于” “小于” )煅 烧前石灰石中 钙元素质量。 26 (5 分)用如下实验验证一氧化碳的部分性质。 (1)实验时,在点燃 A 处酒精灯之前先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 。A 中反应
10、的化 学方程式是 。 (2)能使 B 中质量增重的物质是 。 (3)实验过程中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I、A 中固体部分变红,B 处右导管口无蓝色火焰 II、B 中溶液澄清,右导管口有蓝色火焰 III、B 中溶液浑浊,右导管口有蓝色火焰 第 7 页(共 26 页) IV、A 中固体红色,B 中溶液浑浊 (4)反应前 A 中氧化铜 8 克,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称量 A 中固体为 7 克,则固 体的成分是 。 第 8 页(共 26 页) 2020 年上海市松江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年上海市松江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20 分)分) 1 (
11、1 分)供人类呼吸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水蒸气 C氧气 D氮气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种气体的用途分析解答。 【解答】解:氧气能供人类呼吸,原因是氧气具有氧化性,能与体内有机物发生反应, 同时释放热量。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了解空气的组成以及各自的用途是解答的关键。 2 (1 分)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 ) A放热 B发光 C生成新物质 D有沉淀产生 【分析】可以根据化学变化的概念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化学变 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解答】解: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光、放热、 有颜色变化、有沉淀出现等现象。这些现象只能帮助
12、人们认识化学变化,但是不能作为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依据是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实验现象及其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否属 于化学变化等方面的内容 3 (1 分)Fe2O3中 Fe 的化合价是( ) A3 B2 C+2 D+3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物质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氧元素显2 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 和为零,可得:2x+(2)30,则 x+3 价。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 解
13、答本题。 第 9 页(共 26 页) 4 (1 分)放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后形成溶液的是( ) A泥土 B麻油 C食盐 D牛奶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 合物。 【解答】解:A、泥土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 A 错; B、麻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 B 错; C、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 C 正确; D、牛奶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 D 错。 故选:C。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 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5 (1 分)属于纯净物的是(
14、 ) A石灰石 B二氧化碳 C空气 D天然气 【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 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 【解答】解:A、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故 A 错; B、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 B 正确; C、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C 错; D、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故 D 错。 故选:B。 【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 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6 (1 分)上海市垃圾分类实行的“四分类”标准
15、,蛋壳属于( ) A可回收垃圾 B有害垃圾 C湿垃圾 D干垃圾 【分析】可根据各种物质的成分进行对比,也可从材料的种类进行分析 【解答】解:蛋壳是典型的厨余垃圾,且易于腐败,且对环境无害,没有太大的回收价 值,不可循环利用。因此蛋壳属于湿垃圾。 故选:C。 【点评】本题从我们的生活出发,考查了三种环保标志,要我们跟紧生活,留意我们的 生活 第 10 页(共 26 页) 7 (1 分)常温下测得一些食物的近似 pH,酸性最强的是( ) A苹果汁3.1 B番茄汁4.2 C牛奶6.5 D玉米粥7.5 【分析】当溶液的 pH 等于 7 时,呈中性;当溶液的 pH 小于 7 时,呈酸性,且 pH 越小,
16、 酸性越强;当溶液的 pH 大于 7 时,呈碱性,且 pH 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即可。 【解答】解:A、苹果汁的 pH 为 3.1,小于 7,显酸性。 B、番茄汁的 pH 为 4.2,小于 7,显酸性。 C、牛奶的 pH 为 6.5,小于 7,显酸性。 D、玉米粥的 pH 为 7.5,显碱性。 根据当溶液的 pH 小于 7 时,呈酸性,且 pH 越小,酸性越强,苹果汁的 pH 最小,酸性 最强。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 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 pH 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8 (1 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 AKClO3 BO2 CH2O DO3 【分析】
17、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 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 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 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H2O 属于氧化物。 【解答】解:A、KClO3属于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B、O2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H2O 属于氧化物; 故选项正确; D、O3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 物等基本概念
18、,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 中。 9 (1 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气焊 B焦炭用于冶炼金属 第 11 页(共 26 页) C氮气用作保护气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 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 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解:A、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 A 错; B、焦炭用于冶炼金属是利用焦炭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
19、 B 错; C、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属于化学性质,故 C 错;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滴,属于 物理性质,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 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10 (1 分)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正确的是( ) A红磷:大量白雾 B木炭:白色浑浊 C铁丝:火星四射 D硫粉:淡蓝色火焰 【分析】A、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20、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白光, 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 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11 (1 分)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分子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氢分子的构成分析判断,氢分子
21、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第 12 页(共 26 页) 【解答】解:A、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能表示氢分子,故 A 符合题意; B、表示水分子,故 B 不符合题意, C、表示过氧化氢分子,故 C 不符合题意; D、表示氧分子,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了解微观模型图的意义、分子的构成即可分析解答。 12 (1 分)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一定是( ) A化学式不同 B结构不同 C性质相同 D式量相同 【分析】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要符合 以下两个条件: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判断同素异形体的关
22、键把握两点: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 A、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化学式可能相同,如金刚石和石墨,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它们的结构一定不同,故选项说 法正确。 C、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性质可能相同,如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说法 错误。 D、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式量可能相同, 如金刚石和石墨的式量相同, 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判断是否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关键要把握两点:同种元素形成, 不同单质,这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之所在。 13 (1 分)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检验装置气密性 B取用块状固体 第 13 页(共
23、26 页) C取用粉末状固体 D读取液体体积 【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块状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粉末状固体药品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读取液体体积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 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取用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放在试管口,再让试管慢慢地竖 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
24、示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 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4 (1 分)在化学反应 2X+Y2W+Z 中,12gX 与 18gY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2gW,则生成 Z 的质量为( ) A1g B6g C18g D28g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 量之和,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在化学反应 2X+Y2W+Z 中,12gX 与 18gY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2gW,由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 X 和 Y 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 W 和 Z 的质量之和,则
25、同时生 成 Z 的质量为 12g+18g2g28g。 故选:D。 第 14 页(共 26 页)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 (1 分)能用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气体,且能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一组药品是( ) A二氧化锰和双氧水 B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 C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 D二氧化锰和氯酸钾 【分析】根据装置的特点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 【解答】解:A二氧化锰是粉末,有孔塑料板无法把二氧化锰和双氧水分开,无法控制 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 A 错误 B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有孔塑料板可以把二者分开,可以控制反应 的发生和停止,
26、故 B 正确; C有孔塑料板无法把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分开,无法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 C 错 误; D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反应制取氧气,需要加热,不能用所给装置作发生装置,故 D 错 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原理是能随时将两种药品接触和 分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 (1 分)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相等的 CO 和 N2所含原子数相等 B1molO3比 1molO2多 1 个氧原子 C氧气的摩尔质量是 32g D1 个氢原子的质量是 1g 【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和氮气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一个分子中均含有 2 个原子,进 行分析判断。 B、根据
27、1 个臭氧分子比 1 个氧分子多 1 个氧原子,进行分析判断。 C、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摩尔质量的单位为 g/mol,在数值 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第 15 页(共 26 页) D、根据原子的质量很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一氧化碳和氮气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一个分子中均含有 2 个原子,则 质量相等的 CO 和 N2所含原子数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B、1 个臭氧分子比 1 个氧分子多 1 个氧原子,1molO3比 1molO2多 1mol 氧原子,故选 项说法错误。 C、摩尔质量的单位为 g/mol,氧气的摩尔质量是 32g/mol,故
28、选项说法错误。 D、原子的质量很小,1 个氢原子的质量不可能是 1g,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摩尔质量的单位为 g/mol、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 算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 (1 分)有关反应 2Mg+O22MgO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镁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镁 B每 3 克镁和 2 克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 5 克氧化镁 C每 2 克镁和 3 克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 5 克氧化镁 D每 2 份镁和 1 份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 2 份氧化镁 【分析】从化学方程式获得的信息主要有: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各物质间质量 的关系,据此结
29、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在反应中“+”读作“和” , “”读应作“生成” ,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 2Mg+O22MgO 可知,在点燃条件下,每 48 克镁跟 32 克氧气 反应生成 80 克氧化镁,参加反应的镁、氧气和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为 3:2:5,则每 3 克镁和 2 克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 5 克氧化镁,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 2Mg+O22MgO 可知,在点燃条件下,每 48 克镁跟 32 克氧气 反应生成 80 克氧化镁,参加反应的镁、氧气和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为 3:2:5,则与 2 克镁恰好完全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小于 3g,故选项说法错误。 D
30、、由化学方程式 2Mg+O22MgO 可知,在点燃条件下,每 48 克镁跟 32 克氧气 反应生成 80 克氧化镁,参加反应的镁、氧气和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为 3:2:5,则与 2 份质量的镁恰好完全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大于 1 份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第 16 页(共 26 页)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宏观、微观、量的含义) 、了解方化学程式的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8 (1 分)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 克/100 克水。能证明如图烧杯中是氯化钠饱和溶液 的实验是( ) A称量溶液质量为 136 克 B加入氯化钠
31、,有固体不溶 C恒温蒸发,有固体析出 D测得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9:25 【分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要把握四点:必须指明温度;在 100g 水中;达到饱 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解答】解:A、称量溶液质量为 136 克,并不能证明水是 100g,溶质是 36g,温度是 20,所以不能说明是饱和溶液,故 A 错; B、加入氯化钠,不再溶解说明饱和,有固体不溶有可能溶解了一部分,不能证明是饱和 溶液,故 B 错; C、恒温蒸发,有固体析出,可能开始蒸发没有固体析出,蒸发一定量水,才析出晶体, 所以不能说明该溶液是否饱和,故 C 错; D、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2、36 克/100 克水,所以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36g:100g 9:25,故 D 能证明饱和了。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溶解度的概念,熟记溶解度的四要素(温度、100g 溶剂、 饱和状态、单位是克)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 (1 分)用图进行实验,说法正确的是(已知:白磷着火点:40,红磷着火点:240) ( ) 第 17 页(共 26 页) A白磷和红磷一直不燃烧 B加试管塞上橡皮塞的目的是隔绝空气 C甲乙对照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 D甲乙对照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和实验的现象分析,燃烧必须同时达到三个条件:物质本身 具有可燃性
33、,可燃物与氧气充分地接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答】解:A、由图示装置可知,白磷能接触到氧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能燃烧;红磷 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一直不燃烧,故 A 错误。 B、 由于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能污染空气, 加试管塞上橡皮塞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五 氧化二磷污染空气,故 B 错误。 C、由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甲乙对照能得出燃烧需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 C 错误。 D、由上述分析可知,甲乙对照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熟练掌握物质燃烧的条件,即:物质本身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充分 地接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要同时满
34、足上述三个条件, 物质就可以燃烧。 20 (1 分)做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测得剩余固体中铜元素与氧元 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7:5,则已反应的氧化铜与剩余氧化铜的质量比是( ) A1:1 B2:5 C5:2 D3:2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结合方程式分析解答。 【解答】解:测得剩余固体中铜元素与氧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7:5, 设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物质的量为 5a,则剩余固体中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为 5a, 剩余固体中铜元素的物质的量为 7a,所以原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为 7a; 第 18 页(共 26 页) 则已分解的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为 7a5a2a
35、 所以已分解的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与剩余氧化铜的物质的量比为 2a:5a2:5; 即已反应的氧化铜与剩余氧化铜的质量比是 2:5; 故选:B。 【点评】明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并了解氢氧化铜分解的反应原理,考查了 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填空题(共二、填空题(共 19 分)分) 21 (7 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回答下列问题: (1)引起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 (2)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加液氯的作用是 杀菌消毒 。 (3)能增大接触面积,易充分燃烧的是 煤粉 (选填“煤块”或“煤粉” ) 。 (4)打开雪碧瓶盖冒气泡,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着 气压的降低 而减小。 (5
36、)乙烯(C2H4)常用作水果催熟剂,乙烯由 2 种元素组成,0.5molC2H4 中约含有 6.021023 个碳原子, 2 克氢元素。 【分析】 (1)根据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 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据此分析解答。 (2)根据自来水生产中加入液氯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分析解答。 (5)根据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摩尔质量的单位为 g/mol, 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1)酸雨主要由化
37、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 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二氧 化氮; (2)自来水生产中加入液氯的作用是杀菌消毒; (3)煤粉能增大与空气接触面积,易充分燃烧; (4)打开雪碧瓶盖冒气泡,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气压的降低而减小; (5) 乙烯由 2 种元素组成, 0.5molC2H4 中约含有 1mol 即 6.021023个碳原子, 含有 2mol 氢原子,2mol1g/mol2g 氢元素。 故答案为: 第 19 页(共 26 页) (1)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2)杀菌消毒; (3)煤粉; (4)气压的降低; (5)2;6.
38、021023;2g。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形成酸雨的物质、自来水厂的净水原理、使燃料充分燃烧 的方法、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以及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 (5 分)用氢气燃烧能证明水的组成。 如图实验中,点燃导管口的氢气,伸入充满 氧气 的干燥集气瓶中,看到瓶壁上有水 珠,该实验 证明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实验中足量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 干 燥氢气 , 氢气燃烧的化学方 程式是 2H2+O22H2O , 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化 合反应 。 【分析】氢气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水的组成元素;无水硫 酸铜能与水结合生成了硫酸铜晶体,据此分析无水硫酸
39、铜的作用;根据氢气燃烧的反应 写得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 【解答】解:如图实验中,点燃导管口的氢气,伸入充满 氧气的干燥集气瓶中,看到瓶 壁上有水珠,该实验 证明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组成。由于无水硫酸铜能与水结合生成 了硫酸铜晶体,实验中足量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干燥氢气,氢气燃烧生成了水,化学方 程式是:2H2+O22H2O,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氧气;氢元素和氧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干燥氢气;2H2+O22H2O; 化合反应。 【点评】本题通过氢气燃烧的反应考查了水的组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的类型等 第 20 页
40、(共 26 页) 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23 (7 分)研究物质的溶解对于生产、生活有重要意义。 (1)图 1 为甲、乙、丙(均不含结晶水)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3,甲物质的 溶解度是 110 克/100g 水, 把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 降低温 度 。 (2)t2,在一定量水中依次进行如图 2 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 ac。 溶液 ac 中,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a (填编号) ; (3)t1,把 120g 甲和 100g 乙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 10g 水,析出晶体的质量关 系是 B 。 A 甲乙 B 甲乙 C 甲乙 D 无法确定 (4)t
41、2,30 克甲物质放入盛有 50 克水烧杯中,得到溶液 75 克;对该烧杯进行如 下实验,一定能使该烧杯中溶质质量分数发生改变的是 BC 。 A 加入甲物质 B 升温 C 降温 D 加少量水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 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 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温度改变 后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 【解答】解: (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3,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110 克/100g 水, 第 21 页(共 26 页) 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
42、高而减小,所以把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一种方 法是:降低温度; (2)t2,在一定量水中依次进行如图 2 实验,溶液 ac 中,连续加入两次的 10g 甲 固体都没有固体剩余,所以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a; (3)t1,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所以把 120g 甲和 100g 乙的饱和溶 液分别恒温蒸发 10g 水,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甲乙,故选:B; (4)t2,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50g,所以 30 克甲物质放入盛有 50 克水烧杯中,得到溶 液 75 克;对该烧杯进行如下实验,一定能使该烧杯中溶质质量分数发生改变的是 升温、 降温,甲物质的溶解度都会改变,溶质质量也都会
43、改变,溶液质量分数也会变化,故选: BC。 故答案为: (1)110;降低温度; (2)a; (3)B; (4)B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 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简答题(三、简答题(共共 21 分)分) 24 (11 分)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仪器 b 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 。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2H2O+O2 。为使反应平稳,发生装置的仪器应选 ace 。选用 g 装置收集时,利用的氧气 性质是 不易溶于水且
44、不与水反应 。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二氧化碳,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 第 22 页(共 26 页) CaCl2+H2O+CO2 。选用 h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 n 导管口处,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若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现象是 刚开始时有 大量气泡冒出,过段时间后,反应速率逐渐减慢甚至停止 。 (4)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得氧气 9.6 克,计算生成氯化钾的物质的量(根 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14.9g 。 【分析】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物的状态、
45、反应发生需 要的条件及特殊要求选择发生装置;根据 g 装置的特点推测氧气的性质; (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装置 h 的 特点进行分析;根据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的生成物的性质进行分析; (4)根据氧气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解答】解: (1)仪器 b 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为使反应平稳,发生装置的仪 器应选 ace;选用 g 装置收集时,利用的氧气性质是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3)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 水和
46、二氧化碳,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 CaCl2+H2O+CO2;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选用 h 装 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把燃着的木条放在 n 导管口处,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物覆盖在固体的表面,阻碍了大理石与稀硫酸的接触,反应速率逐 渐减慢甚至停止; (4)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 x。 2KClO32KCl+3O2 149 96 x 9.6g x14.9g 故答案为: 第 23 页(共 26 页) (1)长颈漏斗; (2)2H2O22H2O+O2;ace;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3)CaCO3+2HClCaCl2+H2O
47、+CO2;把燃着的木条放在 n 导管口处,若木条熄灭则 集满;刚开始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过段时间后,反应速率逐渐减慢甚至停止; (4)14.9g。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的制取,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 装置、收集装置的因素和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5 (5 分)探究石灰石煅烧实验。 (1)煅烧石灰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CaO+CO2 。 (2)欲证明石灰石煅烧生成二氧化碳,下列实验中可行的是 AB (填编号) 。 (3)为探究石灰石煅烧后的分解情况,用煅烧后的固体分别做了四个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现象 甲 取样于试管中,加水 白色不溶物 乙
48、取样于试管中,先加水,再滴加酚酞 白色不溶物,红色溶液 丙 取样于试管中,先加水,再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产生白色沉淀 丁 取样于试管中,加足量稀盐酸 有气泡 I、能证明石灰石部分分解的实验是 乙丁、丙丁 (填实验编号) 。 II、乙实验中白色不溶物中所含的钙元素质量 小于 (选填“大于” “等于” “小于” ) 煅烧前石灰石中 钙元素质量。 【分析】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河水; 第 24 页(共 26 页)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 (1)煅烧石灰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CaO+CO2。 故填:C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