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宋史·菁华》-中学生国学课外读物选粹初中版(三)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34627 上传时间:2020-04-1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9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4 《宋史·菁华》-中学生国学课外读物选粹初中版(三)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专题04 《宋史·菁华》-中学生国学课外读物选粹初中版(三)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专题04 《宋史·菁华》-中学生国学课外读物选粹初中版(三)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专题04 《宋史·菁华》-中学生国学课外读物选粹初中版(三)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专题04 《宋史·菁华》-中学生国学课外读物选粹初中版(三)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专题专题 4 宋史宋史菁华菁华 蔑里乞脱脱 脱脱(1314 年1355 年) ,亦作托克托,亦作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儿乞人 脱脱 幼养于伯颜家,从浦江吴直方学。元朝元统二年(1334 年) ,脱脱任同知宣政院事,迁中政使、同知枢密院 事、御史大夫、中书右丞相。当时伯颜为中书右丞相,权倾朝野,向为元顺帝所忌,脱脱恐受其累,与顺 帝密谋逼退伯颜。至正一年(1341 年)脱脱为相,大改伯颜旧政,复科举取士。至正三年(即 1343 年) , 脱脱主编辽史 、 宋史 、 金史 ,任都总裁官。至正四年(即 1344 年) ,脱脱因病辞职,到至正九年(即 1349 年)复出为相,发行新钞

2、票“至正交钞” ,并派贾鲁治理黄河,成绩斐然卓著,赢得水患灾民的民心, 上赐号答剌罕(意谓:自在) ,被赞誉为“贤相” 。至正十二年(1352 年)九月,脱脱亲率大军镇压徐州芝 麻李红巾军起义,执意屠城,军事成就卓著,功封太师。至正十四年(1354 年) ,脱脱被派往讨伐高邮(今 属江苏)张士诚起义军,正酣战即将攻陷士诚之际,为朝中弹劾,功亏一篑。事因皇太子不满“未授册宝 之礼” ,而支持康里人哈麻弹劾脱脱,致使脱脱于至正十五年(1355 年) ,革职流放云南,后被中书平章政 事哈麻假传元顺帝诏令自尽。至正二十二年(1362 年) ,昭雪复官。脱脱的死使得他殚精竭虑修补元王朝统 治的堤坝付诸东

3、流,也成为元王朝走向崩溃灭亡的转折点。 阿尔拉阿鲁图 阿尔拉阿鲁图, (生卒年待考) ,蒙古族,蒙古阿儿剌部人。元朝末期重臣。 元顺帝(元惠宗)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执政时期,中书右丞相蔑里乞脱脱于元至正四年(公元 1344 年)农历 5 月因病辞职,由阿尔拉阿鲁图继任中书右丞相。 阿尔拉阿鲁图继脱脱之后,主持了纂修辽、金、宋三史,颁至正条格等工作,特别是三史中的 宋史部分,是由阿尔拉阿鲁图主持的。 来源:学科网 阿尔拉阿鲁图主持宋史的修撰,在时间上是相当仓促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 尽管如此, 宋史仍为极其重要的史书,为二十四史之一,至今仍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这一方面, 阿尔拉

4、阿鲁图功不可没。 全书本纪四十七卷, 志一百六十二卷, 表三十二卷, 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共四百九十六 卷,是中国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史书。 宋史卷帙浩繁,共两千多人的列传,比旧唐书列传多出一倍, 周三臣传将韩通、李筠、李 重进同列,横跨五代至宋初,弥补过去新旧五代史之不足。 志共有十五志(天文、五行、律历、地理、河渠、礼、乐、仪卫、舆服、选举、职官、食货、兵、 刑、艺文) ,约占全书三分之一,仅次于列传 ,份量在二十四史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职官志详细地记 述了宋朝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僚机构的组织情况, 食货志 兵志亦编得好,叙述之详,为二十四史中 所仅见。 食货志十四卷,相当于旧唐书食货志的七

5、倍。 根据宋朝的情况, 宋史还有奸臣四卷、 叛臣三卷,为蔡京、黄潜善、秦桧、张邦昌、刘豫 等所作的传记;另有道学四卷,为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等道学人物所作的传记。 特点 宋史的特点是史料丰富,叙事详尽。两宋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学术活跃,雕版印刷盛行,编写 的史书,便于刊布流传。 科举制的发展,形成庞大的文官群,他们的俸禄优厚,有很好的条件著述。加之统治者重视修撰本朝 史,更促成宋代史学的发达。 修撰本朝史的工作,在北宋前期由崇文院承担;王安石变法改革官制后,主要由秘书省负责。官修的 当代史有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注,记载宰相、执政议事及与皇帝问对的时政记,根据起居注、时政记等按 月日编的

6、日历,详细记载典章制度的会要,还有编年体的“实录”和纪传体的“国史”。学科网 元末修撰的这部宋史,是元人利用旧有宋朝国史编撰而成,基本上保存了宋朝国史的原貌。 宋史对于宋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典章制度以及活动在这一历史时期的许多人物 都做了较为详尽的记载,是研究两宋三百多年历史的基本史料。例如,从宋史食货志中,不仅可以 看到两宋社会经济发展的概况和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加强,还可以看到宋代高度发展的精 神与物质文明。天文志、律历志、五行志等,保存了许多天文气象资料、科学数据以及关于地震等自然灾 害的丰富史料。 除官修的当代史外,私家撰述的历史著作也不少,像南宋初年史学

7、家李焘编撰的续资治通鉴长编, 专记北宋一代史实;南宋孝宗时的史学家徐梦莘修撰的三朝北盟会编,专记徽宗、钦宗、高宗三朝与 金和战的关系。 因此元朝修宋史 时,拥有足够的资料。以志来说,宋史共十五志,一百六十二卷,约占全书 三分之一篇幅,仅次于列传。其例目之多,分量之大,也是二十五史所仅见。其中的职官志,详细地 记述了宋朝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僚机构的组织情况,还包括职官的食邑、荫补、俸禄等,从中可以看出宋 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此外,地理志职官志食货志兵志编得也比较好。宋史 的志书基本上能反映当时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各方面的情况。 优点 宋史尽管疏漏较多,但仍保存了不少已失散的原始资料,是了解

8、和研究两宋历史的重要史书。明 清以来,不少人对宋史加以纠正或补充。 成书的有明朝柯维骐的宋史新编二百卷,合宋、辽、金史为一编,以宋为正统。宋史新编订 正了宋史的一些错误,但史料的丰富远不及宋史。 清末陆心源的宋史翼四十卷,根据历代碑文及私人笔记,增补宋史列传七百八十三人,附传 六十四人。 尽管宋史存在不少缺点,但是它卷帙浩繁,比旧唐书列传多出一倍;叙事详尽,就史料的 学术价值而言详胜于略。同时宋史的主要材料是宋代的国史、实录、日历等书,这些史籍如今几乎全 部佚失了,而宋史是保存宋代官方和私家史料最有系统的一部书。学科!网 宋史的体例完备,融会贯通了以往纪传体史书所有体例,纪、传、表、志俱全,而

9、且有所创新。 如外国和蛮夷分别列传,这就分清了国内的民族和国外的邻邦的界限。宋史的列传比前代史书都丰富, 共收入两千多人。“五代史”中未列传的重要人物,如韩通,宋史把他和为拥周反宋的李筠、李重进 一同列入周三臣传里,既弥补了“五代史”的不足,又反映了韩通等三人的历史作用,这种处理是十 分恰当的。 宋史是研究辽、宋、金代历史的基本史籍之一。在现存的宋代重要史料中,唯有宋史贯通北 宋与南宋,保存了三百二十年间的大量历史记录,很多史实都是其他书中所不载的。 特别是宋史的天文、五行、律历、地理、河渠、礼、乐、仪卫、舆服、选举、职官、食货、兵、 刑和艺文十五志,记录了一代天文历法、典章制度、社会经济、行

10、政沿革、图书目录等等,虽间失芜杂, 为后代治史者所訾议,然其叙述之详,为二十四史中所仅见。宋史列传有忠义传,在儒林传外,又有 道学传,也反映了宋代的一些历史特点。 缺点 宋史的最大缺点是比较粗糙。由于成书时间短,只用了短短两年零七个月,而且时值元朝濒临崩 溃的前夕,因此编纂得比较草率。编写中对史料缺乏认真鉴别考订,资料也没有精心裁剪;书的结构比较 混乱,编排失当,从整体来看,北宋详而南宋略,如文苑传里,北宋文人达八十一名,而南宋仅有十 一名;循吏传里,南宋竟无一人。此外,宁宗以后的史实多缺而不载。列传虽然占的篇幅很大,入传 的人物有两千八百多人,但缺漏的人物仍然不少。如南宋后期抵抗蒙古军守合州

11、有功的王坚,其英勇程度, 不减唐朝的张巡守睢阳,但在宋史中却无专传,其事迹只散见于宋史、元史的本纪和列传中。 又如生祭文天祥的王炎午,终身面不向北的郑思肖,爱国诗人刘克庄等,也都没有列传。有的还出现一人 两传的现象,如宋史列传一百一十六有李熙靖传,二百十二又有李熙靖传。还有列传的编排 不以时间为序,造成了前后顺序的混乱。 宋史尊奉道学(理学)的思想倾向很明显。在儒林传之前,首创道学传,记载了两宋的 道学家,如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朱熹等,突出了道学的地位。再有忠义、孝义、列女三传 也都是宣扬道学思想的。其中忠义传里的人物竟有二百七十八人之多。这些内容虽旨在宣扬封建的伦 理道德,但为后

12、世研究理学,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宋史否定王安石变法,尊崇道学,将变法派吕惠卿、曾布、章敦等人列入奸臣传,南宋权奸史弥 远祸国殃民,却未被列入奸臣传。这也反映了元朝史官认识问题的局限性。来源:Z|xx|k.Com 史学价值 史家普遍认为,宋史是保存宋朝官方史料和私人著述最系统全面的一部史书,具有相当高的史料 价值。要想了解宋朝历史便不可能脱离宋史,后世众多的修订之作,虽然确实各有其长处,但却不能 取而代之或者与之并行于世。 宋代文治、武功略逊汉唐,然经济的发达、文化的昌明、思想的繁荣则远超汉唐,近代大史学家陈寅 恪认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数千年之演变,造极于天水一朝。而要了解这一光辉灿烂的时代,

13、宋史 将是一部很好的入门参考书。 (一) 赵普传(节选)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 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及受 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 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 已约晋王矣。 已而 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 太原当西、北二 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

14、笑曰: 吾意正如此, 特试卿尔。 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太祖豁达,谓普曰: 若尘 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 自是不复言。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 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译文】 赵普,表字则平,是幽州蓟县人。周世宗在淮河地区作战,宰相范质上奏任命赵普为军事判官。太祖 (赵匡胤)曾和他交谈,认为是他个奇才。太祖率兵征伐北汉到了陈桥驿,喝酒后醉卧在军

15、帐里,将士们 要拥戴他做皇帝,赵普和太宗推门进来禀告。太祖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慢慢起身,而将士们穿戴着盔甲、 露出兵刃, 吵吵嚷嚷地把太祖拥到军旗下面。 等到太祖接受禅让做了皇帝, 赵普因为辅佐有功, 被任命为 右 谏议大夫,并担当枢密直学士。 太祖多次微服私访功臣之家,赵普每次退朝后都不敢穿便服。一天,大雪一直下到夜里,赵普以为皇 上不会出来了。过了一会儿,听到敲门声,赵普赶忙出来,见太祖正立在风雪之中,赵普慌忙叩拜迎接。 太祖说: 我已经约了晋王了。 随后太宗也到了,在厅堂铺上双层垫褥,三人席地而坐,用炭火烤肉吃, 赵普的妻子在旁斟酒,太祖把她喊作嫂嫂。趁机与赵为策划攻打太原。赵普说: 太

16、原阻挡着西、北两面, 太原攻下来后,就要由我们来独挡了,不如暂且等到平定各国后,那么太原这样的弹丸棋子大的地方,还 能逃到哪里去吗?太祖笑道: 我的想法正是这样,只是试探一下你罢了。 当初,太祖地位卑微时,赵普跟他交游,得了天下之后,赵普屡次谈起卑微时二人交往中的一些不足 之处。太祖性格豁达,对赵普说: 假如在尘土中就可以辨识天子、宰相,那么人人都可以去访求了。 从 此赵普不再谈论。 赵普年轻时熟悉吏事,但没有学问,等做了宰相,太祖经常劝他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家, 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整天阅读。等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他去世后,家里人打开箱子一看,原来 是论语二十篇。赵普性格沉稳有

17、城府,虽然很爱嫉妒别人,但能够以天下为己任。宋朝初年,当宰相 的人大多心胸狭窄、因循保守,赵普刚毅果断,没有能与他相比。 有一名大臣应当升官,太祖一向讨厌他的为人,不答应升他的官。赵普坚决地为他请求,太祖发怒道: 我就是不给他升官,你能怎么说?赵普说: 刑罪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 是古往今来共同的道理。 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 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 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 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过了很长时间也不离去,最终得到了太祖的认可。 (二) 杨业传(节选)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

18、。尝谓其徒 曰: 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 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 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学科#网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 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 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间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 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然失利。未几 ,诏迁 四州之民于内地

19、,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 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 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 监军王侁曰: 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 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 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 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 此行必不利。 因指陈家谷口曰: 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 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 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已,侁使人登托逻台望 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 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

20、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 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 上遇我厚,期讨贼捍 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 乃不食,三日死。 【译文】 杨业是并州太原人。父亲杨信,担任后汉麟州刺史。杨业少年时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喜欢仗义行侠, 善于骑马射箭,喜爱打猎。每次打猎,所得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杨业曾对他的同伴说: 我以后当将军 领兵打仗,也会像(打猎时)用鹰犬去追逐野鸡和兔子一样。 他青年时代奉事北汉皇帝刘崇,但任保卫指 挥使,并凭勇猛矫健而闻名。经过多次提升以后,出任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在战争中多次立功

21、,所到的地 方每战必胜,北汉人都称他为杨无敌 。学科¥网 宋太宗亲征太原,平日早就听说杨业的名声,曾经出重金想购求他。不久,太原城在宋军的包围下已 成了一座孤城,形势危在旦夕,杨业劝北汉主刘继元主动投隆,以保全太原城中百姓的生命。刘继元投降 后,宋太宗派遣宫中的使者召见杨业,十分高兴,让杨业担任右领军卫大将军。 (出征北汉的)大军凯旋回 朝后,又加授杨业郑州刺史之职。宋太宗认为杨业在边防事务方面富有经验,又升任他为代州兼三交驻泊 兵马都部署。正当契丹军队侵入雁门关,杨业率领部下数千骑兵从代州北面的西陉寨出发,从小路迁到雁 门关的北口,由北向南从契丹军队的背后发动攻击契丹,将契丹军队打得一败涂地

22、。因立有战功,杨业被 升为云州观察使,仍兼管郑州、代州之事。从此,契丹军队一看见杨业的军旗,就立即退兵逃走。 雍熙三年(986) ,宋朝军队开始了对契丹的大举征伐,任用忠武军节度使潘美担任云、应路行营都部 署,命令杨业为潘美的副手。不久,宋太宗下诏书,要将云、应、寰、朔四州的居民迁往内地,命令潘美 等人率领部下的军队护送这些居民。这时,契丹皇太后萧氏与她的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一 起率领十几万军队重新攻陷寰州。杨业对潘美等人说: 现在辽国军队正处在士气最旺盛的时候,不能同他 们交战。 监军王侁说: 您一向被人称为杨无敌 ,怎么现在遇到敌人却逗留徘徊不与交战呢?莫非您还 有其他的意图吗

23、?杨业说: 我并非贪生怕死,只因为现在时机对我方不利,白白牺牲士兵而不能立功。 (既然)现在您拿不愿牺牲来责备我,那我就当在你们之前先出战。 临出兵前,杨业流着眼泪对潘美说: 这次出兵必定失败。 于是,杨业指着(代州西北的)陈家谷口 说: 请各位将军在这里埋伏下步兵和弓箭手,分成左右两翼准备支援。等我战败退到这里时,你们就用伏 兵从左右两边夹击敌军救援我。不然的话,只怕我会全军覆灭,不剩一人了! 潘美就与王侁带领部下士兵 在陈家谷口排好阵式。从寅时一直守到巳时,王侁派人登上托逻台了望前面战场,以为契丹军队被杨业打 败逃走,就想与杨业争功,马上带领军队离开陈家谷口。潘美不能阻挡,于是他(带领军队

24、)沿着交河向 西南前进了二十里。不久,听到了杨业兵败的消息,潘美立即指挥军队退却。杨业奋力战斗,从中午一直 打到傍晚,果然他到达了谷口。望见谷口无救兵,就捶胸悲恸。只能接着率部下兵士奋力作战,受伤达几 十处,士兵们也几乎全部战死,杨业还亲手斩杀了百十来个敌人。后来因为战马受了重伤,无法前进,于 是被契丹军队俘虏。他的儿子杨延玉也在这次战斗中牺牲。杨业于是仰天长叹道: 太宗皇帝待我恩重,我 本来指望可以讨伐敌人、保卫边疆来报答皇恩,谁知却被奸臣逼迫出兵,致使军队遭惨败,我还有什么脸 面活下来呢! 于是绝食三天而死。 (三) 范仲淹传(节选)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

25、言之,且日: 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 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 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 拜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判国子监,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时吕夷简执政,进 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 ,指其次第日: 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 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 夷简不悦。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日: 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 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宫室。 帝问夷简,夷简日: 此仲淹迂阔之论也。 仲淹乃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政。且日: 汉成帝信张禹,不疑舅家,故有新莽之祸。臣恐今日亦有张禹,

26、 坏陛下家法。 夷简怒诉日: 仲淹离间陛下君臣,所引用,皆朋党也。 仲淹对益切,由是罢知饶州。殿中 侍御史韩渎希宰相旨,请书仲淹朋党,揭乏朝堂。于是秘书丞余靖上言日: 仲淹以一言忤宰相,遽加贬窜, 况前所言者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乎?陛下既优容之矣,臣请追改前命。 明年,夷简亦罢,自是朋党之论兴 矣。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日: 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 泛爱乐善。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译文】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在冬至日接受朝政,天子率百官祝贺。仲淹极力劝谏这件事,并且说:

27、 在家侍 奉母亲,自有家人的礼节,只是与百官同在朝廷,面向南朝拜太后,不能作为后世的砖则。并且上疏请太 后还政,没有得到答复。不久做河中府通判,贬谪到陈州。 (范仲淹)被授予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的职务,被召回京,城主管固而监,调任吏部外郎、 代理开封知府。当时吕夷简执政,提拔使用的大多出自他的门下。范仲淹呈上百官图指着它的次序说: 像这样是按顺序升迁,像这样是不按顺序(升迁) ,像这样是公正,像这样是偏私,何况提拔或降格任用大 臣。凡是越级的,不应该全部把这些事交给宰相。 吕夷简不高兴。后来,讨论建都的事情,范仲淹说: 洛 阳险要坚固,而汴梁是四面受敌的地方,太平时期适合在汴京,如果有战

28、事一定要在洛阳。应当逐渐扩大 物资储备,修缮宫室。 皇帝问吕夷简,吕夷简 说: 这是范仲淹不切实情的看法。 范仲淹于是写四篇论呈 献(给皇上),大抵谴责当时的政务。并且说: 汉成帝相信张禹,不怀疑舅家,所以有王莽的祸害。我恐 怕今天也有张禹,损坏陛下的家法。 吕夷简愤怒地驳斥道: 范仲淹离间陛下君臣,他推荐任用的官员, 都是朋党(排斥异己的政治集团) 。 仲淹奏对更加急切,因此免职任饶州知府。殿中侍御史韩渎迎合宰相 的旨意, 请求写下范仲淹的朋党, 把他们的名字在朝堂上揭露。 在这种情况下, 秘书丞余靖进献意见说: 范 仲淹因为一句话触犯宰相,立刻加以贬谪、放逐,何况之前所议论的不是在陛下母子

29、夫妇之间的事吗?陛下 已经宽容他了我请求改变先前的命令。 第二年,吕夷简也被罢免宰相,从此关于朋党的议论流行开来。吕 夷简第二次入朝担任宰相,皇帝告诫范仲淹让他消除先前的怨恨。范仲淹磕头道歉说: 臣先前争论的是国 家的事情,我对于吕夷简没有怨恨。 范仲淹内心刚毅外表谦和,性情极其孝顺,因为母亲在世时正贫困,后来虽然显贵,不是,招待宾客 (宾客到来)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自给。然而(范仲淹)喜好施舍给予,广施 爱心,乐于行善。死的时候,天下各地听说的人,都替他叹息。 (四) 王安石传(节选)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

30、如飞, 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 今天下之 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 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 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 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 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也

31、。 后安 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俄直集贤院。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 官,惟患其不就也。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学科%网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 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安石对曰: 经术正 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 上问: 然则卿所施设 以何先?安石曰: 变风俗,立法,最方今之所急之。 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 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 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

32、官四十余辈,颁行分下。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 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 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译文】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亲王益,任都官员外郎。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而且一次过目就终 身不忘。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意,完成后,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 王安石议论高深新奇,善于雄辩和旁征博引,自圆其说,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慷慨激昂立下 了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向。于是向宋仁宗上

33、万言书,认为: 当今天下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风 俗一天比一天败坏,毛病在于不知法度,不效法先王的政令。效法先王的政令,在于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 只要效法先王政令精神,那么我们推行的改革,就不至于惊扰天下的人的视听,也不至于使天下舆论哗然, 并且本来就符合先王的政令了。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创造天下的财富,征收天下的财富来供天下人消费, 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造成国家的祸患,祸患是由于治理天下财政不得其法。居官任 职的人的才能已经不足,而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国家的托付,疆域的保护,陛下难道能够长 久地依靠上天赐予的幸运,而不考虑万一出现祸患该怎么办吗?希望陛下能够明察朝

34、政中苟且因循的弊端, 明文诏令大臣,逐渐采取措施,革除这些弊端以适应当前的世事变化。我的这些议论,是那些沉溺在颓靡 习俗中的人不会说的, 而且那些议论的人还会认为是这迂腐而不切实际的老生常谈。 后来王安石掌管国家, 他所安排的,大体上都是以这份万言书为依据的。学科网 不久王安石任直集贤院。在此之前, 朝廷多次下达委任他担任馆阁职务的命令,他都辞谢了; 士大 夫们认为他是无意显赫于世以求仕途畅达,都恨自己不能结识他, 朝廷多次打算委派他担任名利优厚的美 官, 只是怕他不就任。王安石因母亲去世离任, 一直到英宗朝结束, 朝廷多次召他, 他都不肯起复任 职。 北宋神宗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

35、政事。皇上对他说: 人们都不了解爱卿你的才能,都以 为你只懂得经理学术,不懂的政治事务。 王安石回答说: 经术学问正是用来处理政务世事的,只是后来 很多所谓 大儒 , 大部分都是才能庸俗之人, 因此世上俗人才都以为经学不能辅佐治世罢了。 皇上问: 既 然这样那么你最先开始的施政措施是什么? 王安石答道: 改变劣习风俗, 树立法规, 是现在最亟需的了。 皇上认为是对的。于是开设增置三司条例司机构,任命他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一并负责。而后农田水利、 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等变法相继开始实施,号称新法,派遣提携推举各类官员 四十余人,分派颁布执行新法。 王安石性格倔强刚愎,遇事不管

36、对与错,都坚持自己的意见,执意不肯改变。到议论变法时,在朝百 官都持不能变法的意见,王安石陈述儒家经义,提出自己的主张,辩论起来动不动就是好几百字,大家都 驳不倒他。他甚至说天灾不足以畏惧,祖宗不足以效法,人们的议论不足以忧虑 。朝廷内外老成持重的 人几乎都被王安石解除官职了,他大量起用自己门下轻薄而有点小聪明的年轻人。王安石当了很长时间的 宰相,因为旱灾而引退,等到再担任宰相,只过了一年多就被罢免了,直到神宗朝结束,也没有被再召回 朝廷,前后共八年。 (五) 苏辙传(节选) 苏辙,字子由,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科,又同策制举。仁宗春秋高,辙虑或倦于勤,因极言得失。 而于禁廷之事,尤为切至。策

37、入,辙自谓必见黜。考官司马光第以三等,范镇难之。考官胡宿以为不逊, 请黜之。仁宗曰: 以直言召人,而以直言弃之,天下其谓我何?宰相不得已,置之下等,授商州军事推 官。三年,辙为大名推官。逾年,丁父忧。服除,神宗立已二年,辙上书言事,召对延和殿。 王安石以执政与陈升之领三司条例,命辙为之属。安石出青苗书使辙熟议,辙尽言其弊。会河北 转运判官王广廉奏乞度僧牒数千为本钱,于陕西漕司私行青苗法,春散秋敛,与王安石意合,于是青苗法 遂行。安石因遣八使之四方,访求遗利。中外知其必迎合生事,皆莫敢言。辙以书抵安石,力陈其不可。 安石怒,将加以罪。陈升之止之,以为河南推官。 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

38、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所著诗 传 、 春秋传 、 古史 、 老子解 、 栾城文集并行于世。 【译文】 苏辙,字子由,十九岁时,和哥哥苏轼一同考中进士科,又一同参加制举的策论考试。宋仁宗年岁已 高,苏辙想他或许会对勤于政事感到疲倦,于是详尽地论说为政的得失,而对宫禁朝廷的事,论述得尤为 激切。策论文章送达皇帝后,苏辙自认为一定会被黜免。考官司马光将他置于第三等, (注:制举考试的合 格者分为五等,因一、二等为虚设,所以三等为最高。 )范镇感到为难。考官胡宿认为对皇上不恭,要求黜 落他。仁宗说: 本来是想用直言求取人才,却因直言而抛弃他,天下人会怎么说我呢?宰相不得已,把

39、他列入下等,任商州军事推官。过了三年,为大名推官。过一年,遭父丧。服丧后,神宗已即位二年,苏 辙上书论政事,被召见于延和殿。 当时王安石以宰相身份与陈升之管三司条例司,叫苏辙入三司条例司作为属员。王安石拿青苗书 出来让苏辙仔细说说意见,苏辙详尽地说了它的不足之处。河北转运判官王广廉上奏请求发给几千份度僧 牒作为本钱,在陕西转运司私自实行青苗法,春天发放秋天收还,和王安石意见相合,于是青苗法实行。 王安石派八位官员到四方各地,寻求尚未收取的财利。朝廷内外知道这些人一定会迎合王安石心意添加事 情,都不敢说。苏辙将书信送给王安石,竭力陈说这件事不可行。王安石大怒,想要施加罪名给他。陈升 之劝阻,任为

40、河南推官。 苏辙性情沉静简洁,写文章气势宏大而淡泊,和他的为人相似,不愿被人知道,而俊秀杰出之气终究 不可掩饰,他的高超大致和哥哥苏轼相近。所著诗传 、 春秋传 、 古史 、 老子解 、 栾城文集都 流传于世。 (六) 沈括传(节选) 沈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擢进士第,编校昭文书籍。迁提举司天监,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 图器,大抵漫不知。括始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后皆施用。 淮南饥,遣括察访,发常平仓钱粟,疏沟渎,治废田,以救水患。迁集贤校理,察访两浙农田水利。 时大籍民车,人未谕县官意,相挻为忧;又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池盐给之。言者论二 事如织,皆不省。括侍帝侧,帝顾曰

41、: 卿知籍车乎?曰: 知之。 帝曰: 何如?对曰: 敢问欲何用? 帝曰: 北边以马取胜,非车不足以当之。 括曰: 车战之利,见于历世。然古人所谓兵车者,轻车也,五 御折旋,利于捷速。今之民间辎车重大,日不能三十里,故世谓之太平车,但可施于无事之日尔。 帝喜曰: 人言无及此者,朕当思之。 遂问蜀盐事,对曰: 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一使出于官售,诚善。然忠、 万、戎、泸间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 帝颔之。明日,二事俱寝。 辽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留馆不肯辞,曰: 必得请而后反。 帝遣括往聘。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 岁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境,今所争盖三十里远,表论之。帝

42、喜曰: 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 命 以画图示禧,禧议始屈。赐括白金千两使行。至契丹庭,契丹相杨益戒来就议,括得地讼之籍数十,预使 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他日复问,亦如之。益戒无以应,谩曰: 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 好乎?括曰: 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 凡六会,契丹知不可夺,遂舍黄 嵬。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 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又纪平日与宾客言 者为笔谈 ,多载朝廷故实、耆旧出处,传于世。学科&网来源:学科网 【译文】 沈括,字存中,由于父亲的官位,他

43、享受朝廷恩荫,担任了沭阳县主簿的官职。沈括考中进士后,被 派编集校对昭文馆的书籍,后来升为提举司天监,当时掌管天文历算的官员都是些碌碌无为的人,对于天 体的现象、图象以及观象的器械几乎全然不知。沈括设置了浑仪、景表、五壶浮漏,以后这些都被使用。 淮南发生了饥荒,朝廷派沈括去巡视调查。他到达淮南后,便下令发放常平仓的钱和粮食,同时组织 修通河渠,整治荒芜的田地,以此来消除水灾造成的困难。随后他又升任集贤校理,奉命巡视调查两浙地 区的农田水利情况。当时,朝廷大量征用民间的车辆,人们不了解官家的意思,认为是对他们财物的夺取 而忧虑;又加上市易司担心蜀地禁止不了私贩贩盐谋取暴利,想要全部填塞私人的盐井

44、,而运解州的盐去 解决蜀地的吃盐问题。上书议论这两件事的奏疏多得如织布机上的纱线,但都没有把问题讲清楚。沈括侍 立在皇帝身旁,皇帝看着他说:你知道征用车辆的事吗 沈括回答说:知道。 皇帝问:这事怎么样? 沈括说:请问征用车辆要做什么用呢?皇帝说:北面的辽军用马来取胜,没有车是不能够抵挡他们的。 沈括说:车战的好处,在历代都可以看到。但是古人所说的兵车,是轻车,有五匹马来拉,有利于快速进 军。现在民间的载重货车庞大而笨重,每天走不了三十里路,所以人们都叫它太平车 ,只能供平时用用 罢了。 皇帝高兴地说:别人的话没有说到这些,我要好好考虑一下。 接着又问他蜀盐的事,沈括回答说: 把所有的私人盐井都

45、填塞掉而运解州的盐去,使所有的盐都由官府发售,当然好。但是,忠州,万州, 戎州,泸州一带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小盐井特别多,是不能够一下子禁绝的,势必要派人去守卫它们, 这样一来,恐怕就得不偿失了。 皇帝点头,认为很对。第二天,这两件事就都停止了。 辽国的萧禧来争要河东黄嵬一带地方,留在宾馆不肯离去,说:我一定要达到目的才得返回。 皇帝 派沈括前去谈判。沈括到枢密院翻看以前的档案文件,查找到近年来商定边境的文件,文件上指定以古代 的长城为边界,而现在所争的地方与长城相差三十里远,就上表述说这件事。皇帝听后高兴地说:大臣们 根本不去探究事情的原委,几乎误了国家大事。 于是,皇帝命令将所画地图拿给萧

46、禧看。萧禧理屈词穷, 才不再争论了。皇帝赏赐了沈括一千两白金,让他出使去辽国。他到了契丹宫廷,契丹宰相杨益戒来同他 面谈。沈括找到争论土地的数十份文件,预先让办事人员背熟它。杨益戒提出问题,沈括就让办事人员回 答。另一天再提出,还是同样回答。最后杨益戒无话可答,傲慢地说:你们连几里的地方也不愿意放弃, 难道想轻易断绝两国的和好吗?沈括说:现在你们北朝舍弃你们以前皇帝的重大信誓,凭借暴力来役使 你们的人民,这对我们宋朝没有什么不利。 总共会晤了六次,契丹方面知道沈括的意志不会改变,就丢开 了黄嵬地区不谈,沈括于是启程回朝。他在路上画下沿途山川的险峻和平缓,道路的迂曲和顺直,风俗的 单纯和复杂,人

47、心的拥护和不满,写成使契丹图抄一书,献给朝廷。 沈括学问广博,善于写文章,对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没有不通晓的,而且都有 论述和著作。他又把平时和宾客谈论的事记录下来,写成笔谈一书,记载了许多朝廷中的典故、事实, 有声望的老臣的情况,流传于世上。 (七) 米芾传(节选) 米芾,字元章,吴人也。以母侍宣仁后藩邸旧恩,补浛光尉。历知雍丘县、涟水军,太常博士,知无 为军,召为书画学博士,赐对便殿,上其子友仁所作楚山清晓图 ,擢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卒,年 四十九。 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特妙于翰墨,沈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画山水人物,自名一家,尤 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精于鉴

48、裁,遇古器物书画则极力求取,必得乃已。王安石尝摘其诗句书扇上,苏 轼亦喜誉之。冠服效唐人,风神萧散,音吐清畅,所至人聚观之。而好洁成癖,至不与人同巾器。所为谲 异,时有可传笑者。无为州治有巨石,状奇丑,芾见大喜曰:“此足以当吾拜!“具衣冠拜之,呼之为兄。 又不能与世俯仰,故从仕数困。尝奉诏仿黄庭小楷作周兴嗣千字韵语 。又入宣和殿观禁内所藏,人 以为宠。学科*网 子友仁字元晖,力学嗜古,亦善书画,世号小米,仕至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 【译文】 米芾字元章,吴人。因其母亲侍奉过宣仁后藩邸旧恩,补为浛光尉,先后任雍丘知县、涟水知军、太 常博士、无为知军等官,后召为书画学博士,赐对便殿,米芾呈上儿子米友仁所做楚山清晓图 ,被擢外 为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去世的时候,只有四十九岁。 米芾做文章构思奇巧,从不蹈袭前人旧辙,其书法特别精妙,可以说得到王献之笔意。米芾画山水人 物,自成一家,且特别能临摹古画,甚至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他对文物鉴定也特别在行,遇有古代 器物书画则极力求取,直到得手为止。王安石曾经摘取米芾的诗句写于扇子上,苏轼对米芾也多有夸奖, 米芾穿衣戴帽仿效唐人,风韵潇洒,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知识点 > 阅读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