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练习》专题23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原卷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34134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6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练习》专题23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原卷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练习》专题23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原卷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练习》专题23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原卷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练习》专题23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原卷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练习》专题23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原卷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专题专题 23: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原卷版):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原卷版) 【识记知识】【识记知识】 本书(原名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作者于 1936 年 6 月至 10 月 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 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全书共 12 篇,主要 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 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由于斯诺在西北红色区域的冒险中引起的激情和对中国人民的 热爱

2、,他用了后半生的几乎全部精力,对中国问题作继续的探索和报道。西行漫记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 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该书不断地再版和重印,教育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为享有盛 誉,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 【考点过关考点过关】 一、简答题 1、 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四项举措: 2、 在来到中国进行国际援助的众多国际友人中最杰出的三位 美国记者是谁?他们记录中国历史的著 作是什么? 3、 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军队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4、简要叙述红军长征的经过。 5、简述西行漫记一书中斯诺的彭德怀印象? 6、红军的 11 项纪律有哪些? 7、红军在井冈山运动时期采取的

3、四个口号是什么?(也是红军游击战的口号) 8、斯诺出发去中国前做了什么预防准备工作? 9、为什么西行漫记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 10、 西行漫记全书共 12 篇,请罗列出其主要内容包括哪 些? 11、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 12、斯诺认为“毛主席及其指挥下的红军之所以能克服重重困难,杀出一条血路胜利到达陕北”的原 因是什么? 13、斯诺第一次由周恩来引见毛泽东之后,对毛泽东的第一 印象是什么? 14、中国红军服从并遵守一个统一的纲领是什么? 15、 1927-1937 年的十年历史充分证明了共产党的什么论点? 16、在井刚山时的“三项纪律”是什么? 17、1928 年,毛泽东针对部队

4、存在的问题又添了八项是什 么?, 18、中国人民消耗和打败日军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19、红军在“第一次围剿”开始时创造了哪些条件才得到这次胜利的? 20、蒋介石对红军进行了几次“围剿” ,战绩如何? 21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时间是哪年到哪年?政治基础是什 么? 22、简述西安事变的过程及意义。 23、游击战取得成功需要的基本条件? 24、简述西行漫记中的红军精神。 25、红军为什么进行长征? 26、 共产党人的基本政策是: 27、书中描述了哪些红军领导人?(列举四人) 28、红军剧社的作用? 29、为什么说苏区是个理想之地? 30、 一九一一年第一次革命的 “精神之父” 是哪两个人? 31、为

5、什么说红军的长征是撤退而非溃退? 二、选择题二、选择题 1.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 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2.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 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

6、革命根据地 3.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 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2019 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 A、51 周年 B、61 周年 C、71 周年 D、83 周年 4.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 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 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 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 A、五四运动 B、

7、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5.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 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 是指( ) A、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语段阅读】【语段阅读】 (一)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 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 A,那个“鼎鼎大名 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我一边和谈 A 话,一边

8、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他个子清 瘦,骨胳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寄予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 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缓慢,但相当准确。他对 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1、A(1 分)是 ,在斯诺的眼中他是“狂热分子”的原因(2 分): 2.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2 分) ( ) A“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这里的“大迁移”指的是红军长征。 B 这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及时是他畅销不衰的

9、首要和基本因素。 C 该书以作者陕北之行的经历为线索,切实报道共产党人的生活和精神。 D 此书充满激情的政论,忠于客观事实,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威力。 (二)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 A,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 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 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1.语段节选自 ,文中的 A 是 (人名)。(2 分) 2.在作者笔下,A 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 分) (三)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

10、机抓得很好, 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 变”是指( )(2 分) 1.A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2.红星照耀中国又译名什么?为什么?(3 分) (四)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_(作者)写的一部文笔优美的_ 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 1936 年 6 月至 10 月在我国_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 材来自作者采访和考察的第一手资料,客观地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_的真实情况。他采访的主要地 点是 。 (五)(1)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 发生的背景、发生的原因。他判 断由于 的宣传和

11、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与个人有了必须行动 起来的新的信念。 (2)红星照耀中国充满了国际主义精神。加拿大医生 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 持中国的革命事业,不幸的是在一次战役中因细菌感染而献出了生命。 (六)红星照耀中国又名 ,作者:_,题目中“红星”象征 着 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作为美国的新闻记者,他在华采访的 主要地点应是( ) 从以下答案中选出一项: A、西安 B、吴起镇 C、瑞金 D、延安 (七)朱德爱护他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 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

12、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 很少生病。他们说,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他乒乓球打得很 好,篮球打个“不厌”。军队里任何一个战士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告状而且也常常这样做。朱德向弟 兄们讲话往往脱下他的帽子。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 倦。 “我认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当别人请他的妻子康克清谈一谈她认为她的丈夫有什么 与众不同的性格时,她说道:“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第三,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 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朱德对弟兄们说话非常朴实,他们都能听得懂。有时要是他不十分忙,就帮助农民

13、们种庄稼。他常 常从山下挑粮食到山上。他非常强健,什么东西都能吃,除了大量辣椒,没有什么特别爱吃的东西,因为 他是四川人。他晚上非到十一、二点钟不睡,早晨总是五、六点钟起床。 “他喜欢运动,但是也喜欢读书。他仔细订出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他也喜欢跟朋友们 谈天,有时也开开玩笑,虽然并不象毛泽东那样幽默。他一般没有脾气,我从没有跟他吵过嘴,但他在战 斗中却要发怒。打仗时朱德总是在前线指挥,但没有受过伤。” 1、朱德在康克清眼中的丈夫的性格怎样? 2、结合选段内容,谈谈朱德为何能造就铁打一般的军队。 3、为什么斯诺说实际上这书不是他一个人写的? (八)有一件事情使我感到迷惑。共产党人是怎

14、样给他们的军队提供吃的、穿的和装备呢?象其他许 多人一样,我原以为他们一定是完全靠劫掠来维持生活。我已经说过,我发现这种臆想是错误的,因为我 看到,他们每占领一个地方,就着手建设他们自己的自给经济,单单是这件事实,就能够使他们守住一个 根据地而不怕敌人的封锁。此外,对于中国无产阶级军队能够靠几乎不能相信的极少经费活下去,我也是 没有认识的。 红军声称他们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枪械和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弹药是从敌军那里夺来的。如果说这是难以 置信的话,我可以作证,我所看到的正规军基本上是用英国、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和美国机关枪、步枪、 自动步枪、毛瑟枪和山炮装备起来,这些武器都是大量地卖给南京政府的。 我看

15、见红军使用的唯一俄国制步枪,是一九一七年造的产品。我直接从几个前马鸿逵将军的士兵口中 听到,这些步枪是从马的军队那里夺来的。而国民党手中的宁夏省残余部分的省主席马将军又是从冯玉祥 将军那里把这些步枪接过手来的,冯将军在一九二四年统治过这个地区,曾从外蒙古得到一些武器。红军 正规军不屑使用这些老式武器,我看见只有游击队的手中才有这种武器。 我在苏区时,要想同俄国的武器来源发生任何接触,客观上是不可能的。红军为总数将近四十万的各 种敌军所包围,而且敌人控制着每一条通向外蒙古、新疆或苏联的道路。别人老是指责他们从俄国那里得 到武器,我想,要是有一些这样的武器居然从天而降,他们是乐意得到的。但是,只要

16、看一看地图就十分 明白,在中国共产党人往北方和西方扩大更多的面积以前,莫斯科没法供应任何定货,姑且假定莫斯科有 意这么做,但那是大可怀疑的。 第二,共产党没有高薪的和贪污的官员和将军,这是事实,而在其他的中国军队中,这些人侵吞了大 部分军费。在军队和苏区中厉行节约。实际上,军队给人民造成的唯一负担,是必须供给他们吃穿。 实际上,我已经说过,西北苏区占地面积相当于英国,它的全部预算当时每月只有三十二万美元!这 个惊人的数目中将近百分之六十是用来维持武装部队的。财政人民委员林祖涵老先生为此感到很抱歉,但 是说“在革命获得巩固以前,这是不可避免的”。当时武装部队为数(不包括农民辅助部队)约四万人。

17、这是在二方面军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以前的事情,此后红色区域大大扩大,西北的红军主力不久就接近九 万人的总数了。 统计数字就说到这里。但是要了解中国红军为什么能在这几年中维持下来,必须对他们的内在精神、 士气斗志、训练方法有所了解。而且,也许更重要的是,对他们的政治和军事领导要有所了解。 1、共产党人到底是怎样给他们的军队提供吃的、穿的和装备?请结合选文概括。 2、第 5 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3、作者在介绍红军为什么能在这几年中维持下来时,对中国红军怀是有什么样的感情的? (九)时不可失。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 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

18、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 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 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 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 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 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 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

19、;也许他们 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 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又有几个红 军爬了过来。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 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 突然,他们在南岸的同志们开始兴高采烈地高呼:“红军万岁!革命万岁!大渡河三十英雄万岁!” 原来白军已经仓皇后撤!进攻的红军全速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了余下的桥板。纵身跳进敌人碉堡, 把敌人丢弃的机枪掉过头对准岸上。 1、选文开头画线的句子说明了什么? 2、结合选

20、段内容,谈谈你对红军战士的认识。 3、红军渡过大渡河有何重要意义? (十)在国外,中国士兵的名声很差。许多人认为他们的枪主要是装饰品,他们唯一打的仗是用鸦片 烟枪打的;如果有步枪交火,都是事先商定,朝天开枪;战局用银洋决定胜负,士兵用鸦片发饷。对过去 的大部分军队来说,这种说法有一部分确是如此,可是现在装备良好的第一流中国士兵(红军白军都是如 此),不再是滑稽戏中的笑话了,这在不久就会让全世界看到。中国未能击退日本的进攻并不是判断的标 准:除了上海曾经进行过后来受到破坏的抵抗以外,迄今没有进行认真的抵抗。 中国依然有着很多滑稽戏式的军队,但近年来,已经出现了一种新型中国战士,他们不久就会取代那

21、 些旧式的战士。内战,特别是红军和白军之间的阶级战争,付出的代价一直很高,打得往往很猛烈凶狠, 双方都没有宽恕或妥协的余地。中国这十年的内争,如果说别无成就,那至少已建立了对运用现代技术和 战术有经验的一支战斗力量和军事头脑的核心,这不久就会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不再能够被看作是银 样蜡枪头了。 问题从来不在于人材本身。我在一九三二年的淞沪战役中就知道,中国人同任何别国的人一样能打仗。 撇开技术上的局限性不谈,问题完全是统帅部自己没有能力训练麾下的这种人材,赋与军事纪律、政治信 念和致胜意志。红军的优越性就在这里它往往是战斗中相信自己是为一定目的而作战的唯一一方。红 军在建军的教育工作方面的成

22、功,使他们能够抵抗住敌人的在技术上和数量上的巨大优势。 中国农民占红军的大部分,他们坚忍卓绝,任劳任怨,是无法打败的。这在长征中已经表现了出来, 这也在红军日常生活的严格要求上表现出来。可能也有外国军队能够吃得消这种同样的风吹雨打、食物粗 砺、住所简陋、长期艰苦的生活,但我没有见过。我对美、英、法、日、意、德的军队都比较熟悉,但是 我相信只有最优秀的军队才能吃得消红军战士这样紧张艰苦的日常条件。 我在宁夏和甘肃所看到的红军部队,往在窑洞里,富有地主原来的马厩里,用泥土和木料草率建成的 营房里,以前的官吏或驻军丢弃的场地和房子里。他们睡在硬炕上,甚至没有草垫,每人只有一条棉毯 然而这些房间却相当

23、清洁整齐,虽则地板、墙壁和天花板都是刷了白粉的泥土。他们难得有桌子或书桌, 把砖头或石头堆起来就当椅子用,因为大部分家具在敌人撤退以前就给毁坏或运走了。 每一个连都有自己的炊事员和后勤部门。红军的饮食极为简单。咖啡、茶、蛋糕、各种糖果或新鲜蔬 菜,几乎是闻所未闻的东西,他们也不想。咖啡罐头比咖啡更有价值;没有谁喜欢咖啡,它的味道象药一 样,但是一个好罐头却可以做成一个耐用的饭盒!热开水几乎是唯一的饮料,喝冷水受到特别禁止。 红色士兵不作战时,一天到晚都很忙,实际上,在西北,象在南方一样,经常长时期没有活动,因为 占领一个新地方后,红军就要休整一两个月时间,成立苏维埃或者进行其他的“巩固”,只派

24、少数人去前 哨值勤。敌人除了定期发动大“围剿”以外,几乎总是处于守势。但是在红军和敌人各自的攻势之间往往 有很长间隙的闲暇。 红军士兵不作战或不值勤时,每星期休息一天。他们五点钟起床,晚上九点钟吹“熄灯号”睡觉。每 天的时间表包括:起床后即进行一小时的早操;早餐;两小时的军事训练;两小时的政治课和讨论;午餐; 一小时的休息;两小时的识字课;两小时的运动;晚餐;唱歌和开小组会;“熄灯号”。 跳远、跳高、赛跑、爬墙、盘绳、跳绳、掷手榴弹和射击方面的激烈竞赛,受到鼓励。看了红军跳墙、 跳杆和盘绳,就不难明白为什么中国报纸因为他们行动敏捷和爬山迅速而给他们起了“人猿”的绰号。由 班到团,在运动、军事训练、政治常识、识字和公共卫生等方面的集体竞赛中,都颁发奖旗。我在获得这 类荣誉的部队的列宁室里,看见这些奖旗陈列在那里。 1、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2、结合选文说说,作者是根据什么来判定中国不久的将来会出现一种装备良好的新型中国战士。 3、选文所介绍的红军问他日常生活的点滴,体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面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