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练习》专题35 文言文阅读(实战过关篇)(课内重点篇)(解析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34111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1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练习》专题35 文言文阅读(实战过关篇)(课内重点篇)(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练习》专题35 文言文阅读(实战过关篇)(课内重点篇)(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练习》专题35 文言文阅读(实战过关篇)(课内重点篇)(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练习》专题35 文言文阅读(实战过关篇)(课内重点篇)(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练习》专题35 文言文阅读(实战过关篇)(课内重点篇)(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专题专题 35 文言文阅读(实战过关篇) (课内重点篇) (解析版)文言文阅读(实战过关篇) (课内重点篇) (解析版) 班级 姓名 过关情况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2、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以 其境过清 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 B皆若 空游无所依 至若 春和景明 C潭中鱼可 百许头 可远观不可 亵玩焉 D似与游者相乐 心乐 之 【答案】1A 【解析】 A 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 都是“因为”之意。 B 前者“好像”, 后者“至若”为“至于” 之意。C 前者“大约”,后者“可以”。D 前者“取乐”,后者“以为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案】2.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

3、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 时而看不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 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 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西南”:向西南。“斗”: 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明灭”:忽明忽暗。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点明小石潭的人来人往,为下文写 环境“寂寥无人”“其境过清”打伏笔。这里的写景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 B作者游小石

4、潭时感情随所见所闻而变化,开头心情快乐,这从作者“心乐之”及对游鱼的那种“似 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作者借“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直接说出。 C本文中,作者的乐是忧的另一种形式。他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 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 悲凉的心情就又流露出来。 D 作者将小石潭景物的幽静与自己心境的凄清进行对比, 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 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答案】3A 【解析】A“点明小石潭的人来人往”错。小石潭是幽静的景致。 4作者对小石潭

5、中游鱼活动状态进行了细致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4运用对比手法,将鱼儿自由快乐地游来游去与作者当时的生活境遇进行对比,表达了对自 由快乐生活的向往 【解析】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把握。正面写鱼,侧面写水,为了反衬水的清澈。突出前文描写水清 的“水尤清冽”。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但水的澄澈透明由游鱼的生动形态反映出来, 还写鱼儿好像在和游人嬉戏,将鱼儿自由快乐地游来游去与作者当时的生活境遇进行对比,含蓄地抒发了 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表达了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千,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6、。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 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 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 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浙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 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洋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 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

7、相同的一项是( ) A阅 十余岁 可以调素琴,阅 金经 B寻 十余里,无迹 未果,寻 病终 C必于石下边水处啮沙为 坎穴 为 坻,为屿,为堪,为岩 D是 非木杮 斯是 陋室 【答案】1.C 【解析】 C 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 都翻译为“成为”。 A 经历/阅读。 B 寻找/不久。 D 这/判断动词“是”。 2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说明了“天下事既有一般规律,也有特殊规 律,切不可按照常理主观臆断”的道理。 B文章写僧人们打捞石兽时,连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事情经过,以“无迹” 交待结果,简洁之至,又很生动。 C

8、文章对讲学家和老河兵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闻之笑日”四字刻画出讲学家自负而又 轻蔑的神态,而老河兵的“笑”则显示出他的胸有成竹。 D文章叙事,脉络分明,逐层深入,结构严谨。叙事之后,以简洁的抒情结束全篇,揭示题旨,有画 龙点睛的作用。 【答案】2.D 【解析】D“叙事之后,以简洁的抒情结束全篇”对文章理解有误。应是“叙事之后,以简洁的议论结 束全篇”。 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答案】3.(1)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它离开原地呢? (2)到石头一半深的时 候,石头必定向后倾倒在空洞里。 【解析】本题

9、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 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 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是”:这。“木杮”:木 片。“去”:离开。“倒掷”:向后倾倒。“坎穴”:坑洞。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 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10、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傅说举 于版筑之间( ) (2)劳 其筋骨( ) (3)困于心衡 于虑( )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 【答案】1 (1)被选拔 (2)使劳累 (3)通“横”,梗塞,不顺 (4)明白,了解 【解析】“举”要解释为被动用法,“劳”要解释为使动用法,“衡”是通假字,“喻”是重点实词。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2翻译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答案】2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

11、往会导 致灭亡。 【解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入、出、则”,“入、出” 应译为“在国内、在国外”,“则”应译为“如果”。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3文中所举舜、傅说等六位名人有什么共同特点? 【答案】3都是出身低微(卑微)并历经磨难,后来受到重用干出了大事业。 【解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根据六个人的经历以及最终的结果,我们可以总结出他们的共同点:出身卑微,但都历 经磨难,后来受到重用干出了大事业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

12、内容的总结能力。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 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 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 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 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 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 夫

13、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 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 ) 【注释】侍臣:周围的大臣。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炀帝:指隋朝 未代皇帝杨广。孜孜:勤恳的样子。稔:丰收。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蹴 尔而与之( ) 征求不已 ( ) 【答案】1用脚踢 停止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根据 句子的意思推断词语的意思。句意:用脚踢给别人吃。“蹴”,用脚踢。句意:不停地向民间索取。 “已”,停止。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答案】2从前(有人)宁可死也不愿

14、意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 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以下关键词语 的意思:乡,通“向”,从前;“为”,为了;“受”,接受。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 遂 得 徭 役 不 兴 年 谷 丰 稔 百 姓 安 乐。 【答案】3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稳/百姓安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 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

15、面要停顿。根据句意 “于是就能不兴起徭役,年年庄稼丰收,百姓安居乐业”,可知应划分为: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稳/百姓 安乐。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 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

16、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 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 为外人 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发 垂髫,并怡然自乐 黄发:借指老人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C此人一一为具言 所闻 具言:全部说出 D不足 为外人道也 不足:不值得 【答案】1C 【解析】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

17、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 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 判断。此人一一为具言 所闻 具言:详细的说出。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答案】2 (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 (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解析】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 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 直

18、译为主, 意义为辅。 重点字词: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 类。 3语段中桃花源里的人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答案】3怕外人打扰他们安定宁静的生活。为下文渔人出去之后再寻桃花源“不复得路”埋伏笔, 更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 【解析】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 概括即可。“不足为外人道也。”表明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同时也为下 文“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做铺垫。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 (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

19、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 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 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 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亦谬称 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 诗 书 ,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

20、宜有 之书,皆集于此, 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 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 之过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 【乙】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 ,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之中,萧然自得。 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曰:“此有好 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 ,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 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已官让之。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自进 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翌日

21、,拜监察御史。 (节选自大唐新语张嘉贞 ) 【注】下人:下于人,在别人之下。环堵:四围墙,常形容居屋狭小简陋。积时凝滞者:长期 积累下来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组是( ) A烨然 若神人 然 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B则天甚异 之 父异 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C时人莫之 知也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 人弗受 D足肤皲裂而 不知 下视其辙,登轼而 望之 【答案】1.B 【解析】 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 A 选项中“然”分别为“形容词词缀, 的样子”和“然 而”;B选项中的“异”的意思都是“感到惊异”;C选项中的“之”分别是“助词,不译”和“助

22、词,的”;D选项中的“而”分别是“表转折”和“表顺承”的意思。故选 B。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甲文重点写作者在求学过程中生活的艰苦,运用对比手法写了自己与“同舍生”不同的穿着打扮, 在这方面作者的态度是略无慕艳意。 B乙文中张循宪通过“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和“命表又出意外”两件事, 发现张嘉贞才能超群的特点。 C张嘉贞在潦倒失意时仍胸怀大志,从平乡县尉免官归乡,虽住在四周土墙的屋子里但能怡然自得。 D张循宪向武则天推荐张嘉贞,武则天隔帘同张嘉贞谈话,张嘉贞坦言己见,武则天看到张嘉贞高大 英俊,神采出众,第二天就任命他为监察御史。

23、 【答案】2D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从文章看,武则天任命张嘉贞为监察御史的原因主要是听了 张循宪的推荐和张嘉贞坦诚的话,并非看到张嘉贞高大英俊,神采出众。故 D 项的理解分析是错误的。 3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2)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 【答案】3他们的学业要是不精通,品德没有养成的,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罢 了,难道是别人的过失吗? 武则天拿这件事询问张循宪,张循宪全部按实际情况回答,于是请求把自 己的官职让给张嘉贞。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

24、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 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1)句中的“精(精通) 、成(养成) 、卑(天资低下) 、专(专心) 、岂(难道)” 几个词是赋分点; (2)句中的“以(拿) 、具(详细) 、因(于是) 、以(把)”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 做到“信、达、雅”。 译文: 【乙】张嘉贞潦倒失意而胸怀大志,既不自认为与众不同,也不自卑于人,从平乡尉任上免官归 乡,身为平民住在四围土墙的屋子中,凄清冷落而怡然自得。当时人们并没有谁了解他。 张循宪凭御史身份出巡,回来时住蒲州

25、驿站。循宪将要回报情况,出使的事情还有没有解决的,心中 很是忧虑。张嘉贞问驿站的小吏:“这里有见识高的人吗?”小吏把张嘉贞告诉了他。张循宪叫来张嘉贞 和他相见,拿那些经过长时间没有解决的事情询问,张嘉贞随着情况灵活应答,没有什么事情不通达。等 到让张嘉贞写奏章, (那文辞条理)更是出乎意料。他日,武则天拿这件事询问张循宪,他全按实情回答, 于是请求把自己的官位让给嘉贞。则天皇帝说:“你能举荐贤能,是好事啊,我难道没有一个官位自己进 用贤人吗?”于是在内殿召见嘉贞,隔着帘子与他谈话,嘉贞容貌高大英俊,神采出众,武则天认为他与 众不同。张嘉贞于是上奏说:“我生长于民间荒野,眼睛没见过朝廷的事,陛下

26、误听他人的话,招引我到 皇宫,这是万代才有一次的机遇。然而咫尺之间,像是覆盖着云雾,我恐怕君臣之间的道义,有一些没有 完全做到。”武则天说:“好。”急忙下令卷起帘子。第二天,嘉贞被授官为监察御史。 (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 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 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 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27、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 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 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节选自 诸葛亮出师表 )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_ (2)夙夜 忧叹 夙夜:_ (3)当奖 帅三军 奖:_ (4)以咨诹 善道 诹:_ 【答案】1 (1)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2)早晚,日日夜夜 (3)鼓励 (4)询问 【解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

28、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根据 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 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卑鄙”:地位低微, 见识短浅。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诹”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答案】2 (1)只求能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 (2) (我)因此感奋激发,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11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

29、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 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 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闻达”:扬名显贵。“由 是”:因此。“驱驰”:奔走效劳。还有“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 置句)的翻译。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诸葛亮回顾了对自己人生中有重要影响的三件往事,分别是三顾茅庐、临危受命、白帝托孤。 B选文第两段在追述自己的身世经历时,五次提到“先帝”,目的是表明自己深得先帝的信赖, 也显示了自己为蜀国鞠躬尽

30、瘁,劳苦功高。 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指“五月渡泸,平定南方”和“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两件事。 D选文第段指明君臣各自的责任,主要用意还是劝勉刘禅广开言路,亲贤远佞。 【答案】3B 【解析】B“显示了自己为蜀国鞠躬尽瘁,劳苦功高”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诸葛亮五次提到“先 帝”,极力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这样表达既能打动君主,又有利于说服持不同意见的人。 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对先主刘备忠心耿耿,竭力辅佐后主刘禅;为建立蜀国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具有远 见卓识的政治家、军事家;是智慧的化身等。 (任答两点即可) 【解

31、析】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诸葛亮对刘禅的劝谏 语言,因为这些话就可以反映他的的品格。如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还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这些都 说明诸葛亮是一个忠诚君主、知恩报恩,鞠躬尽瘁、深谋远虑,心思缜密的人。 (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

32、,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 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 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又何间 焉_(2)小惠未徧 _(3)忠 之属也_(4)一鼓 作气_ 【答案】 1 (1) (1) 参与 (2) (2) 通“遍”, 遍及

33、 (3) (3) 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4) (4) 击鼓进军 【解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 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 “间”:参与。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以 战 皆以 美于徐公 B战则 请从 由是则 生而有不用也 C公问其 故 其 如土石何 D惧有伏焉 且焉 置土石 【答案】2B 【解析】B 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都表示假设关系。A 前者“凭借”,后者“认为”。C 前者代词, 代作战胜利

34、这件事,后者语气副词“难道”。D 前者兼词“于彼”,后者疑问代词“哪里”。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答案】3 (1)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处理。 (2)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 的士气就耗尽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 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 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

35、翻译,如“狱”:案件。“虽”:即 使。“以”:按照。“鼓”击鼓。“再”:第二次。 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曹刿入见与庄公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白了战争胜利的基础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B文章第二段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曹刿和庄公指挥才能的高下之别。 C文章剪裁别具匠心,详写作战,略写论战,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 D文章塑造人物鲜活立体,庄公虽谋略平庸,但是知人善用、勤政爱民。 【答案】4C 【解析】C“详写作战,略写论战”对选文理解有误。应该是详写论战,略写作战。 (九)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

36、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 ) 【乙】范纯仁 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僚属请奏而须报,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 其责。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 。会秋大稔,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昼夜争输还之。 使者至,已无所负。 (节选自宋史范纯仁列传 ) 【注】范纯仁,字尧夫,范仲淹次子,官至参知政事。赈贷:救济。须报:等待批复。按视: 察看。稔(rn) :谷物成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予尝求 古仁人之心 ( ) (2)微 斯人( ) (3)擅

37、发常平粟赈贷 ( ) (4)已无所负 ( ) 【答案】1 (1)探求; (2) (如果)没有; (3)擅自,自作主张; (4)亏欠。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求”意思是:探求,“微”意思是: (如果)没有,“擅” 意思是:擅自,“负”意思是亏空。这些重点实词需要识记积累。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公实活我,忍累公邪? 【答案】2 (1) (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2)您的确救活了我们,我们怎么忍心连累您呢?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 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

38、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1) 中“以”意思是“因为”,这是一个互文句,应翻译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2) 中“活”意思是救活,“累”意思是连累,应译为:您确实是救活了我们,我们怎么忍心连累您呢? 3填空。 (1)从表达方式而言, 【甲】文侧重于_, 【乙】文侧重于_。 (2) 【乙】文中范纯仁的行为恰好体现了【甲】文中“古仁人”_的情怀。 【答案】3 (1) (1)议论(和抒情) 、 (2) 记叙 (3)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先天下 之忧而忧(先忧后乐)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

39、议论、抒情、说明、描写。甲文着 重阐述作者的豁达胸襟和政治抱负,所以用的是议论,乙文重在叙事,所以用的是记叙。 (2)此题考查的 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乙文中范仲淹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充分体现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 远则忧其君”的情怀。据此作答。 译文: (乙)范纯仁字尧夫,出任庆州知州当时秦中一带正遭饥荒,他自行决定打开常平仓放粮赈济 灾民下属官员请求先上奏朝廷并且等待批复,范纯仁说:“等到有批复时就来不及了,我会独自承担这 个责任”有人指责他保全救活的灾民数字不符合实际,皇上下诏派使臣来查办正遇上秋季大丰收,百 姓高兴地说:“您确实是救活了我们,我们怎么忍心连累您呢?”昼夜不停地争

40、着送粮归还他等到使臣 到来时,常平仓的粮食已经没有亏欠了 (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 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 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 【注释】此:指滁州。掇:拾取,采取。刻

41、露:清楚地显露出来。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归归云归而岩穴暝 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 B秀秀佳木秀而繁阴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醉翁亭记 ) C景景四时之景不同 至若春和景明( 岳阳楼记 ) D负负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送东阳马生序 ) 【答案】1.D 【解析】D 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都是“背着”之意。A 前者“聚拢”,后者“归依”。B 前者“茂 盛”,后者“秀丽”。C 前者“景象,景致”,后者“日光”。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答案】2.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42、的,是滁人在出游。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 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 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伛偻”:腰弯背曲的样子, 这里指老年人。“提携”:搀扶着走的小孩子。还有“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判断句的翻 译。 3第二段太守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醉和乐有什么关系? 【答案】3太守醉因:太守励精图治,滁人生活安定、富足、安乐,自己也能与民同乐;关系:醉乐 统一,因乐而醉,醉又增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解析】考

43、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醉的原因:沉醉于山水之乐,宴会众宾之乐,客与太守游时的 欢乐以及能和百姓同乐之趣。而醉与乐的关系:全文以乐字贯穿始终,“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 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醉是太守思想感情境界的高度概括。全文巧妙的把醉与乐统一起来,充 分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十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 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

44、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 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 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 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 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 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 欲言,无

45、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朝 服衣冠,窥镜 朝 而往,暮而归 B. 客之 美我者 环而攻之 而不胜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 者 及鲁肃过 寻阳 D.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愿为市 鞍马 【答案】A 【解析】 A 早晨; B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C 过错/到;D 名词:集市/动词:买 这考 查的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等知识点,要求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要善于积累总结这些 特殊词语的解释和用法。 2.把“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答案】第二天,徐公到(邹忌家)

46、来, (邹忌)仔细观察了一下,认为自己长得不如徐公好看。 【解 析】这句话共有四处得分点:第一处“明日”是第二天的意思,第二处“孰”是仔细的意思,第三处“视” 是观察的意思,第四处“以为”是认为的意思。学生在翻译时要做到实词翻译准确,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完 整,特殊句式要符合现代汉语语序用法,语句通顺。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虽然邹忌的妻子、小妾、客人都是在夸赞他,但是他们夸赞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B邹忌讲究劝说策略,由己及君,设喻说理,巧妙地使齐威王接受了自己的谏言。 C齐威王用上、中、下三种不同等级的奖赏来激励大家提意见,取得了很大成效。 D齐威王政令刚出,很多人当

47、面谏言,后来则间接提建议,一年后无人再进谏了。 【答案】D 【解析】“间”是偶尔的意思,表示偶尔有人进谏,此句理解错误。 (十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 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 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即更 刮目相待/自力更 生 B但 当涉猎/但 闻机杼声 C卿今 当涂掌事/卿今 者才略 D蒙乃 始就学/家祭无忘告乃 翁 【答案】D 【解析】 A 项, 两个“更”都是“重新”的意思。 B 项, 两个“但”都是副词, “只”。 C 项, 两个“今” 都是副词,“现在”。D 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