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末检测章末检测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种群的特征 1、2、11 3、4、13 种群数量变动 6、10、14 7 9、15 实践应用 5、12 8 16 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下面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 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稻田中所有的三化 螟是一个种群 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结构、性比 种群密度的大小决定于出生率 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 ABCD 解析 中全部“牛”及中全部“鱼”包含有许多种牛或鱼,超出“同种生物个体总和” 的范畴,因而不属于
2、一个种群。为单位空间中的“同种个体总和”,应属一个种群。中 决定种群密度的应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 答案 D 2下面是调查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过程,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 确定调查对象 选取样方 计数 计算种群密度 丈量 A B C D 答案 A 3运用标志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下列说法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 A被标记的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 B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C被标记的动物物种有明显的群聚现象 D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物的影响,标记物不脱落 解析 在使用标志重捕法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将被标记的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个体被捕 的概率相等,与标
3、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答案 C 4下图为甲、乙两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设甲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 a,乙地区的人 口增长率为 b,那么 a 和 b 的数量关系是( )。 AabBabCabDab 答案 B 5有关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升 B 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达到 K 值时种群数量往往表现出明显上下波动, 因此 K 值总是固定不变的 C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的增长需持续投放饲料等 D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变化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结构 解析 K 值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 答案
4、B 6关于下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J”型增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种群在“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 K 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 600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 0 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 K 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解析 种群在“S”型增长过程中, 达到 K值之前已经存在环境阻力, 不是“J”型增长, “J” 型增长始终没有环境阻力。 答案 B 7.将若干只雌、雄鼠放在一定大小的笼子中饲养,让它们自由交配 繁殖,并且给予足够的饲料和水,则笼内鼠的数量和饲养时间之间 的关系最可能是右图中的( )。 AaBbCcDd 解析 饲料和水虽然充足,
5、但空间受限制,鼠的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 答案 C 8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 9 个大肠杆菌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 5 米种植 答案 B 9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 解析 A 项,环境容纳量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 数量。 在某些时候种群的数量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
6、, 但通过调节后又恢复到正常数量。 B 项, 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会改变种群密度的大小,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 项,在理想 条件下,不存在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D 项,冬季环境不适合植物的生长,因此,植食 动物在冬季的环境容纳量会下降。 答案 B 10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1990 年紫茎泽兰(一种毒草)侵入我国四川凉山地区后, 泛滥成灾, 其增长曲线近似于“J” 型 B对农作物合理密植后,其数量不应大于“K”值 C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 2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 D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 解析 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也可能
7、因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 答案 D 11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 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972 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 1975 年低 B1971 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 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解析 A 项,同一物种个体间的生存斗争是种内斗争,种内斗争程度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 1972 年北点地梅种群密度大于 1975 年,因此 1972 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的生存斗争程度更高。 B项, 由图可知, 1971
8、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曲线下降程度比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的更大, 故死亡率更高。C 项,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取所有样方密度的平均值。D 项,在此 5 年间, 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为逐年下降。 答案 B 12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 在 4 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 试管号 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10 5 5 10 A.4 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B4 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 K 值 C试管内种群的 K 值与试管不同
9、D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开始下降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出达到K值的时间以及种群数量开始下降的时间。 分析的方法: 将酵母菌本身的数量与个体间的关系(内因)和培养液的体积(外因)结合起来。 培养液的体积是 有限的,即酵母菌的生存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整个培养过程中酵母菌呈“S”型增长。但在 培养初期,即酵母菌之间不因数量较多而存在生存斗争的时候,酵母菌呈“J”型增长。培养 液中酵母菌数量达到 K 值的时间取决于培养液的体积和酵母菌的起始数量: 酵母菌起始数量 相同的试管(如和、和),培养液体积越小的试管越先达到 K 值;培养液体积相同的 试管(如和、和),酵母菌起始数量越大的试管越先达到 K
10、 值。酵母菌数量开始下降 的时间也取决于酵母菌的起始数量和培养液的体积:培养液体积相同的试管(如和、和 ),酵母菌起始数量越大的试管其内种群数量越先下降;而酵母菌起始数量相同的试管(如 和、和),培养液体积越小的试管其内种群数量越先下降。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 13(10 分)右图为某种群年龄结构的组成,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_型的种群。 (2)此种群中_个体多,_个体少。 (3)据统计,20 世纪 70 年代初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与此图大体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 的人口发展趋势是_。 答案 (1)增长 (2)年轻 年老 (3)人口数量大量增加 14(1
11、0 分)下图所示为某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1)该曲线表示种群增长的_曲线。 (2)在 E 处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这个值被称为_值。以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 _ _。 (3)在曲线的点_上,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4)如果该动物是一种经济动物,在种群达到点_时,对其进行利用最好。 (5)该种群在不受任何环境条件限制的情况下的增长应为_增长,与图示的增长曲线不 同的是_。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方面来分析,出现不同类型的种群增长曲线是因 为自然界存在着_。 答案 (1)“S”型 (2)K 受到空间、食物、种内斗争及种间竞争等制约 (3)C (4)C (5)“J”型 能无限增长 生存斗争 15(10
12、 分)在某一片小麦田中,长有许多杂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蛇等动物活动。某研 究小组对该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研究小组要估算该农田中荠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法;在取样时,关键要做到 _。 (2)此农田中新迁入了一种食草昆虫,下图甲是与这种昆虫种群数量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 变化曲线。请说出种群在 B 点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的原因:_(答两点)。 (3)请根据图甲在图乙坐标系中画出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将A、 D点标在纵坐标的合适位置上)。 解析 画曲线时要特别注意横坐标、纵坐标的含义,从图甲可以看出 A 是起点,但不是 0; D 点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对应的是 K
13、值。 答案 (1)样方 随机取样 (2)生活资源和空间有限、天敌增多(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3)曲线如图所示(要求:画成“S”型曲线;纵坐标上 A 点对应起点,D 点对应 K 值) 16(10 分)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酿酒和做面包都需要用到,它也是常用的实验材料。 (1)下表是在一固定的发酵罐中培养酵母菌,并且每日定时测定菌体数量(万个/mL)的结果: 1 2 3 4 5 6 菌体数量 32 127 726 824 819 821 绘制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曲线图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 建立该数学模型的意义在于_。 (2)有人采用另一种方法进行酵母菌的计数:将 500 个红细胞与 5mL 该培养液混匀,然后制 片观察,进行随机统计结果如下: 视野 1 视野 2 视野 3 视野 4 红细胞个数 21 17 22 20 酵母菌个数 102 98 106 94 则该 5mL 培养液共含有酵母菌的个数约为_。 解析 (1)纵坐标为酵母菌的数量,横坐标为时间,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画出曲线即可;建立数 学模型的意义是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增长趋势。 (2)取红细胞数的平均值为 20,酵母菌个数的平均值为 100,有代数式: 20 100 500 x ,即可求出 x2500。 答案 (1)如右图 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增长趋势 (2)2500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