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ppt课件

上传人:h****3 文档编号:132530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71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4.3 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1.4.3 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1.4.3 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1.4.3 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1.4.3 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第四章 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第三节 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情景导入,一个过敏体质的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表现,课堂互动探究 夯实基础 提升能力,热点考向示例 洞察考向 探规寻律,随堂达标检测 随堂反馈 全面提升,栏目索引,1,课堂互动探究 夯实基础 提升能力,答案,过敏反应和自身疫病,【基础梳理】,1.过敏反应 (1)概念:已免疫的机体在 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 。 (2)特点:发作 、反应强烈;有明显的 和 。 (3)机理 过敏原首次进入人体,刺激 增殖分化成 和记忆细胞,进而产生抗体。,过敏原,再次,迅速,遗传倾向,个体差异,B淋巴细胞,效应B

2、淋巴细胞,答案,抗体吸附在靶细胞的 使其呈致敏状态。 当过敏原 进入人体时,刺激致敏靶细胞释放 等,导致 扩张,血管壁 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物增多,从而引起过敏反应。 (4)防治:找出 ,避免 。 2.自身免疫病 (1)含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对 和 发生免疫反应,造成损伤并出现炎症。,表面,再次,组织胺,毛细血管,通透性,过敏原,再次与过敏原接触,自身组织,器官,答案,思维激活1 什么叫过敏原,它有什么特点?,提示 能导致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过敏原,它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如青霉素、花粉、牛奶、海鲜等对有些人来说是过敏原。,(2)举例: 心脏病、 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3、、风湿热、溶血性贫血、重症肌无力等。 (3)风湿性心脏病发病机理:酿脓链球菌的表面有一种 ,与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当人体感染了这种病菌后,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不仅向病菌发起进攻,而且也向 发起进攻。结果,在消灭病菌的同时, 也受到了损伤,使人得了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类风湿性,抗原决定簇,心脏瓣膜,心脏,1.过敏反应的发生机理,【合作探究】,特别提醒,2.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比较,特别提醒 抗原与过敏原:过敏原具个体差异性,而抗原不具个体差异性。 过敏反应必须是机体第二次接触过敏原,第一次接触不会发生过敏反应。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抗体的分布位置不同。,巩固1 体液免疫反应中

4、的抗体和过敏反应中的抗体的区别表现在( )。 作用的机理和方式 分布位置 作用的结果 化学性质 所产生的细胞 作用对象 A. B. C. D.,C,解析答案,解析 体液免疫中的抗体和过敏反应中的抗体都是由效应B淋巴细胞产生的,其化学本质都是球蛋白,它们的作用机理和方式也相同,都是发生特异性结合进而引起免疫反应。它们的区别在于产生的抗体分布位置、作用对象和作用结果不同。,1.概念: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 或 而引起的疾病。 2.种类 (1)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由于 或 引起的生来就有的免疫缺陷。 (2)获得性免疫缺陷疾病 概念:由于 (如病毒感染、 、药物等)引起的免疫缺陷。大多数免疫缺陷疾病都属于

5、获得性免疫缺陷疾病。 典型实例:艾滋病。,答案,2,免疫缺陷病,【基础梳理】,各种后天因素,不足,缺乏,先天性因素,遗传性因素,肿瘤,3.艾滋病 (1)病因: 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异性地侵犯 ,使其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2)主要传播途径: 、共用污染的注射器、输入含有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妊娠、分娩、 等途径。 (3)预防: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严谨的生活态度、洁身自爱、 、遵守性道德、不接受被污染血液和血液制品的输入、不接受不洁针头的注射和皮下穿刺等。,答案,HIV,T淋巴细胞,性接触,哺乳,不吸毒,思维激活2 为什么同样为艾滋病,但死亡的原因却不同?,提示 艾滋

6、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全部丧失,患者往往死于各种感染引起的并发症。,答案,1.艾滋病的传播与防治 (1)传播途径: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中,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三种途径。 (2)治疗方法: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无有效的保护性疫苗。但已经应用于临床治疗的多种抗病毒药物能有效地抑制人体内HIV病毒的复制,在很大程序上缓解艾滋病病人的症状和延长患者的生命。绝大多数感染者要经过五到十年时间才发展成病人,一般在发病后的23年内死亡。,【合作探究】,(3)预防措施 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病毒的根本措施。 正确使用安全套不仅能避孕,还能

7、减少感染艾滋病病毒、性病的危险。 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 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病毒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 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2.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区别,巩固2 卫生部2010年12月通报了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110月报告的且已开展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的感染者中,吸毒人群占37.0%,既往有偿采供血人群占5.1%,性传播人群占28.0%,母婴传播占1.4%。另有资料

8、表明:艾滋病90%以上发生于50岁以下的人群,而这里面又主要发生在两个年龄组,即成人组和婴幼儿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艾滋病传播途径有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等 B.吸毒人群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C.与艾滋病患者握手、共同进餐不会感染艾滋病 D.扎耳朵眼、补牙时所用器具不消毒没有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返回,解析答案,返回,解析 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由题中信息可知,艾滋病传播的常见途径有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等,吸毒人群注射毒品、扎耳朵眼、补牙等过程中都可能通过血液传播而感染艾滋病,故D说法错误。 答案 D,热点考向示例 洞察考向 探规寻律,

9、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 )。 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 B.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 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 D.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提高,【例1】,示例一 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思维导图,解析答案,反思总结,思维导图,解析答案,反思总结,解析 依题意可知,重症肌无力应属于自身免疫病,故B项错误。 由于体内存在的某种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降低甚至丧失,所以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但不影响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故C、D项错误,A项正确。,答案 A,反思总结,免疫预防和免

10、疫治疗,反思总结,如图表示人体免疫过程的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有关的问题。,示例二 免疫失调病的致病原理,【例2】,(1)图中表示的是_免疫过程。 (2)b细胞的名称为_,c细胞称为_。 (3)若图中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内,则能被图中_(填图中代号)细胞特异性识别。,解析答案,返回,(4)如果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作用于心脏瓣膜细胞则会患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病。如果抗原为过敏原,则d分布在人体的_等部位。 (5)器官移植会产生排异反应,这是由_细胞引起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解析答案,返回,解析 (1)根据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可以判断,这是一个由抗体发挥作用的体液免疫过程。

11、因为最终的免疫活性物质是由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后的细胞产生的。 (2)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之后,增殖分化为效应B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 (3)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记忆细胞可以保持对抗原的长期记忆,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体内时,记忆细胞可迅速作出识别,激发二次免疫,快速消灭抗原。,(4)如果因为特殊原因而使得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组织或器官,这种免疫失调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与过敏反应有关的抗体主要分布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 (5)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排斥反应,主要是T淋巴细胞将移植的器官作为抗原攻击的结果。,答案 (1)体液 (2)效应B淋巴细胞 记忆细胞 (3)c (4

12、)自身免疫 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 (5)T淋巴,返回,1.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 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患者排斥 C.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 D.病原微生物被体内吞噬细胞吞噬,随堂达标检测,1,2,3,解析 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是过敏反应,属于免疫过程;移植的器官被患者排斥属于特异性免疫;病原微生物被体内吞噬细胞吞噬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只有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不属于免疫。,C,解析答案,2.有一种疾病称为“重症肌无力”,病人的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被当作抗原而受到攻击,致使神经冲动转化效率低下、肌肉收缩无力,其发病机

13、理与哪种病最为相似( )。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C.过敏反应 D.感染引起的关节炎,1,2,3,A,解析 由题意知,该病的特点是自身产生的抗体“攻击”自身组织器官,可将其归属于自身免疫病。感染引起的关节炎不属自身免疫病。,解析答案,3.根据下列免疫细胞来源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分析可知: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其中为_;当它遇到抗原刺激后会立刻增殖分化形成_,并产生大量的_,与抗原结合,使抗原失去增殖能力,并形成沉淀等,由吞噬细胞予以清除。,1,2,3,(2)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使_(填图中编号)大量死亡。因为该种细胞在_

14、免疫和_免疫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所以,艾滋病患者几乎丧失了全部免疫能力。 (3)美国研究人员发现,经历欧洲1918年大流感的幸存者至今仍对当时那一类流感病毒具有免疫力。免疫过程中产生的_是幸存者仍有免疫力的物质基础。 (4)图中的作用是_。,1,2,3,答案,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分析图解是解题的关键。据图可知的形成没有经过胸腺,为B淋巴细胞,的形成经过了胸腺,为T淋巴细胞;为效应B淋巴细胞,能够产生抗体,为效应T淋巴细胞,能够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此外,效应T淋巴细胞还能释放细胞因子。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是T淋巴细胞。因为体液免疫中抗原多数需经T淋巴细胞呈递给B淋巴细胞,细胞免疫也必须有T淋巴细胞的参与才能完成,因此,艾滋病患者几乎丧失了全部免疫能力。,1,2,3,答案,答案 (1)B淋巴细胞 效应B淋巴细胞 抗体 (2) 体液 细胞 (3)抗体和记忆细胞 (4)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还能释放细胞因子,1,2,3,课堂小结,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生物 > 中图版 > 必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