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第二节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环境污染的防治 2、3 生物多样性保护 1、4、5、8、9 6、7、10 一、选择题(共 9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36 分) 1保护和利用野生生物资源的最佳方案是( )。 A封山育林,大量繁殖,禁止捕猎 B让当地人大砍大种,狂捕乱猎,先富起来 C实行有计划地开采和利用 D砍掉原有林木,营造人工树林 解析 本题考查如何保护及利用野生生物资源。我们强调保护野生生物资源,并不意味着绝 对禁止开发和利用,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如保护森林,并不意味着完全禁 止采伐树木;保护海洋鱼类,
2、并不意味着完全禁止捕捞。 答案 C 2 某自然保护区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东北虎和其生存环境为保护对象, 近年来发生了几 起进入保护区内的家畜被虎捕食、人被虎咬伤的事件。你认为最合理的应对办法是( )。 A加强虎的生存环境保护,尽量减少人为干扰 B捕获肇事虎,送动物园或动物救护中心进行迁地保护 C捕获肇事虎,放归其他自然保护区 D人工增投家畜,满足虎捕食需要 解析 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虎的生存范围日益减小, 食物逐渐缺乏, 老虎开始主动伤人、 捕食家畜,投喂食物只能解决暂时问题,恢复其生态环境才是重中之重。 答案 A 3下列选项不是毁林造田、大面积砍伐森林直接造成的严重后果的是( )。 A
3、水土流失加剧 B土地沙漠化 C降雨量减少 D空气污染严重 解析 毁林开荒影响了森林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调节碳氧平衡等功能,但不 会直接影响降雨量。 答案 C 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反映了生物多样性的( )。 A直接价值 B间接价值 C潜在价值 D科学研究价值 解析 诗句通过婉转鸣叫的黄鹂与青青的翠柳相映衬,及青天、白鹭的画面,充分展示了这 些生物带给人们的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的美景,体现了野生生物的美学价值,美学价值 属于直接价值。 答案 A 5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多样性价值体现的是( )。 A用芦苇、秸秆作原料造纸 B将抗虫基因转入棉花体内培育转基因抗虫棉 C以石油
4、产品为原料生产化纤 D引进蜣螂消除草原上成灾的牛羊粪便 解析 用芦苇、 秸秆作原料造纸与将抗虫基因转入棉花体内培育转基因抗虫棉属于直接价值; 引进蜣螂消除草原上成灾的牛羊粪便属于间接价值。以石油产品为原料生产化纤不属于生物 多样性价值。 答案 C 6在某一养分充足的淡水湖中,有很多绿藻,使得这一水域不适合人们旅游消遣。下列哪一 种方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使这些藻类大量地减少( )。 A大量地引入肉食性鱼类(如鲈鱼) B大量地引入吃浮游动物的鱼 C大量引入吃浮游植物的鱼 D除去肉食性鱼类(有选择地捕捞) 解析 该水域中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吃浮游动物的鱼肉食性鱼类。A 项可使 浮游动物增多,从
5、而减少藻类的量,但不如 C 项耗时短;B 项会使浮游动物减少,对藻类的 消耗也将减少;D 项将间接地使浮游动物减少,和 B 项效果相同。 答案 C 7某种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长迅速,后来引入我国某地,导致入侵 地许多植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植物与被其覆盖的植物间一定是竞争关系 B引入外来生物一定对当地生物有害 C引入一种生性喜阴植物可以恢复入侵地原有的生态系统 D导致该植物在入侵地疯长的原因一定是其基因发生了突变 解析 引入外来物种,对当地生物并不一定都有害。外来物种的疯长是因为当地环境适宜, 且没有天敌,不一定是该物种发生了基因
6、突变,和喜光喜阴没有绝对的关系。该引进植物与 本地植物之间具有对阳光、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共同需求,一定存在着竞争的关系。 答案 A 8下列各项中,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不相符的是( )。 A建立在生态平衡基础上的健康的经济发展 B设定更多的自然保护区,严禁任何开发利用 C鼓励对环境有利的生产与建设 D提倡用保护生态环境等多项指标去衡量发展 解析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是建立在生态平衡基础上的健康的经济发展,鼓励对环境有利 的生产与建设,提倡用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项指标去衡量发展。 答案 B 9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对捕杀 藏羚羊者绳之以
7、法。以上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分别属于( )。 A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法制管理 B自然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C自然保护、迁地保护、法制管理 D就地保护、自然保护、法制管理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 14 分) 10(14 分)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隆重建立 长江、 黄河、 澜沧江发源于青藏高原腹地, 该地区称为三江源地区, 三江源地区平均海拔 4000 多米,总面积 3.6 万平方公里。黄河水量的 49%,长江水量的 25%,澜沧江水量的 15%都来 自三江源地区,是素有“中华水塔”之称的天然湿地,分布着高原荒漠和高原草甸,是藏羚 羊、藏野驴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该地区还盛
8、产冬虫夏草等名贵中药材。三江源地区是祖国 母亲河的发源地,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然而,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湖 泊水位下降甚至干涸,水土流失严重,致使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当地农牧民的生存环境受 到严重威胁。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再造山川秀美的大西北”,2000 年 8 月 14 日,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隆重建立。这是 实施西部开发,保护和恢复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 (1)近年来, 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自然因素主要是_, 人为因素主要有_、 _、_等。 (2)三江源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是什么? _ _。 解析 三江源地区气候干旱, 加之当地牧民环境保护意识差, 超载放牧, 滥捕乱猎野生动物, 滥采乱伐名贵中药材, 因而造成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为保护三江源地区珍稀动植物资源,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在三江源地区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答案 (1)气候干旱 超载放牧 滥捕乱挖 滥采乱伐 (2)在三江源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该地区珍稀的动植物资 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