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3部分 选择题标准练2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31648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3部分 选择题标准练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3部分 选择题标准练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3部分 选择题标准练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0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3部分 选择题标准练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选择题标准练二选择题标准练二 7CO2和 CH4催化重整可制备合成气,对减缓燃料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反应历程示意 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合成气的主要成分为 CO 和 H2 B既有碳氧键的断裂,又有碳氧键的形成 C吸收能量 DNi 在该反应中作催化剂 答案 C 解析 由图示可知 CO2和 CH4在 Ni 催化作用下,最终生成 CO 和 H2,故 A 正确;化学反应 的过程中存在构成反应物中键的断裂和生成物中键的形成,由图示可知过程中既有碳 氧键的断裂,又有碳氧键的形成,故 B 正确;的能量总和大于的能量总和,则的 过程放出能量,故 C 错误;由图示可知 CO2和 CH4催化重整

2、生成 CO 和 H2的过程中 Ni 的质 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则 Ni 为催化剂,故 D 正确。 8某抗肿瘤药物中间体的合成路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吲哚的分子式为 C8H6N B苯甲醛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全部共平面 C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区分苯甲醛和中间体 D1 mol 该中间体,最多可以与 9 mol 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 C 解析 根据有机物中碳原子成键特点,吲哚的分子式为 C8H7N,故 A 错误;苯环是平面正六 边形,CHO 中 C 是 sp2杂化,立体构型是平面形,因此苯甲醛中所有原子可能全部共面, 故 B 错误;苯甲醛中含有醛基,能使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时,出现

3、红色沉淀,中间体中 不含醛基, 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无现象, 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区分苯甲醛和中间体, 故 C 正确; 1 mol 中间体中含有 2 mol 苯环和 1 mol 碳碳双键, 因此 1 mol 中间体最多与 7 mol 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 D 错误。 9 实验室为探究铁与浓硫酸(足量)的反应, 并验证 SO2的性质, 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 B 中酸性 KMnO4溶液逐渐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B实验结束后可向装置 A 的溶液中滴加 KSCN 溶液以检验生成的 Fe2 C装置 D 中品红溶液褪色可以验证 SO2的漂白性 D实验时将

4、导管 a 插入浓硫酸中,可防止装置 B 中的溶液倒吸 答案 B 解析 铁丝与浓硫酸反应生成 SO2,因为酸性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装置 B 中酸性高锰酸 钾溶液褪色,体现了 SO2的还原性,故 A 说法正确;品红溶液褪色,体现 SO2的漂白性,故 C 说法正确;导管 a 的作用是使内外压强相同,防止装置 B 中的溶液倒吸,故 D 说法正确。 10固体表面的化学过程研究对于化学工业非常重要。在 Fe 催化剂、一定压强和温度下合成 氨的反应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2和 H2分子被吸附在铁表面发生反应 B. 吸附在铁表面的 N2断裂了 NN 键 CNH3分子中的 NH 键不是同

5、时形成的 DFe 催化剂可以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答案 D 解析 由图 3 可知 N2和 H2分子被吸附在铁表面,而图 4、5 表示发生反应,所以 N2和 H2 分子被吸附在铁表面发生反应,故 A 正确;由图 4 可知氮气吸附在铁表面,并断裂了 NN 键,故 B 正确;由图 5、6、7 可知,NH3分子中的 NH 键不是同时形成的,故 C 正确;催 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所以不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故 D 错误。 1125 时,改变 0.1 mol L 1 弱酸 RCOOH 溶液的 pH,溶液中 RCOOH 分子的物质的量分 数 (RCOOH)随之改变已知 (RCOOH)

6、cRCOOH cRCOOHcRCOO ,甲酸(HCOOH)与丙酸 (CH3CH2COOH)溶液中 (RCOOH)与 pH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 M、N 两点对应溶液中的 c(OH )比较: 前者后者 B丙酸的电离常数 K10 4.88 C等浓度的 HCOONa 和 CH3CH2COONa 两种溶液的 pH 比较:前者后者 D将 0.1 mol L 1 的 HCOOH 溶液与 0.1 mol L 1 的 HCOONa 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Na )c(HCOOH)c(HCOO)c(OH)c(H) 答案 B 解析 M 点的 pH 小于 N 点的 pH,即 M

7、点 c(H )大于 N 点 c(H),所以溶液中的 c(OH)应 该是 M 点小于 N 点,故 A 错误;pH4.88 时,丙酸的酸分子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50%,即 c(CH3CH2COOH)c(CH3CH2COO ), 针对 CH 3CH2COOH CH3CH2COO H电离过程 可知,lg Klg c(H )4.88,即丙酸的电离常数 K104.88,故 B 正确;由图中信息可知, 相同 pH 时, 丙酸的酸分子的物质的量分数大, 说明电离程度小, 故其酸性比甲酸弱, 即 HCOO 的水解程度小于 CH 3CH2COO 的水解程度,等浓度的 HCOONa 和 CH 3CH2COONa 两种

8、溶 液的 pH 比较应是 pH(HCOONa)D C四种元素均能与氢元素形成共价键 D在一定条件下 A 的单质能与 C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 答案 D 解析 由题意,A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 2 倍,则 A 为 C 元素;C 原子次外层电 子数与其他各层电子总数之和相等,则 C 为 S 元素;由 A、B、C、D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可知 D 为 Cl 元素;由 A 和 B 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 D 的质子数可知,B 的 原子序数为 17611,则 B 为 Na 元素。B 为 Na 元素,金属元素不能形成含氧酸,Cl 元素 的含氧酸中既有弱酸又有强酸,次氯酸的酸性比硫酸弱,故 A 错误;B、C、D 均为第三周 期元素,硫离子半径最大,钠离子半径最小,故 B 错误;钠元素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氢 化钠,氢化钠为离子化合物,只有离子键,故 C 错误;碳的单质在加热条件下与浓硫酸反应 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故 D 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化学 > 化学高考 > 二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