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三二轮复习系列文言文语句翻译6 强化语境意识提升翻译精准度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31286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高三二轮复习系列文言文语句翻译6 强化语境意识提升翻译精准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高三二轮复习系列文言文语句翻译6 强化语境意识提升翻译精准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高三二轮复习系列文言文语句翻译6 强化语境意识提升翻译精准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文高三二轮复习系列文言文语句翻译6 强化语境意识提升翻译精准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文高三二轮复习系列文言文语句翻译6 强化语境意识提升翻译精准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任务任务(六六) 强化语境意识强化语境意识,提升翻译精准度提升翻译精准度 任务情境 文言语句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重头戏。考生在这方面一直很困惑、很苦恼,训练 了这么长时间,也做了很多文言语句翻译的题目,但就是拿不了高分。这其中固然有积累不 够、不厚的因素,但更与考生在翻译时不好的习惯或者意识有关:总是把目光集中在题上, 别的内容一概不看。这样做很不好,因为任何一句话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前后内容有 一定的联系。这就要求考生有语境意识,而且必须强化语境意识,只有把要求翻译的句子放 在原文中,联系前后内容,才能保证翻译得心应手,从而提高翻译的精准度。 自主检测自主检测,自我诊断自我诊断 1阅读下面

2、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张策,字少逸,敦煌人。唐广明末,大盗犯阙,策遂返初服,奉父母逃难,君子多之。 王行瑜帅邠州,辟为观察支使,带水曹员外郎,赐绯。及行瑜反,太原节度使李克用奉诏讨 伐,行瑜败死,邠州平。策与婢肩舆其亲,南出邠境,属边寨积雪,为行者所哀。太祖闻而 嘉之,奏为郑滑支使。 (节选自旧五代史 张策传 ,有删改) (1)大盗犯阙,策遂返初服,奉父母逃难,君子多之。 译文:_ (2)策与婢肩舆其亲,南出邠境,属边寨积雪,为行者所哀。 译文:_ 答案 (1)大盗入犯朝廷,张策就恢复俗人的身份,侍奉父母一起逃难,君子们都称赞他。(得 分点:“奉”“多”,大意对) (2)张策带着婢女

3、用轿子抬着自己的母亲,向南逃离邠州地界,恰好遇上边寨积雪,他们被路 人怜悯。(得分点:“属”“行者”,大意对) 参考译文 张策,字少逸,敦煌人。唐广明末年,大盗入犯朝廷,张策就恢复俗人的身份,侍奉父 母一起逃难,君子们都称赞他。王行瑜任邠州帅后,征召他为观察支使,兼任水曹员外郎, 并赐给他红色官服。到王行瑜反叛时,太原节度使李克用奉诏讨伐,王行瑜战败而死,邠州 被平定。张策带着婢女用轿子抬着自己的母亲,向南逃离邠州地界,恰好遇上边寨积雪,他 们被路人怜悯。梁太祖知道这件事情之后赞扬了他,奏请(当朝皇帝)让他担任郑滑支使。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杜纮字君章,起进士,为永年令。

4、神宗闻其材,用为大理详断官、检详枢密刑房,修武 经要略 。以职事对,帝翌日语宰相,嘉其论奏明白,未果用。知郓州。尝有揭帜城隅,著妖 言其上,期为变,州民皆震。俄而草场白昼火,盖所揭一事也,民又益恐。或请大索城中, 纮笑曰:“奸计正在是,冀因吾胶扰而发,奈何堕其术中?彼无能为也。”居无何,获盗, 乃奸民为妖,如所揣,遂按诛之。徙知应天府,卒,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 杜纮传 ,有删改) (1)以职事对,帝翌日语宰相,嘉其论奏明白,未果用。 译文:_ (2)居无何,获盗,乃奸民为妖,如所揣,遂按诛之。 译文:_ 答案 (1)杜纮把所负责的工作向皇帝汇报,宋神宗第二天与宰相谈到这事,称赞杜纮的汇报

5、简洁明了,但最终没有采用。(得分点:“以”“语”“果用”,“明白”古今异义) (2)没过多久,抓住了盗贼,原来是坏人妖言惑众,正如杜纮预料的情况一样,于是查实处死 了坏人。(得分点:“无何”“所揣”“按诛”) 参考译文 杜纮字君章,刚考中进士时任洺州永年县令。宋神宗听说他很有才干,于是任命他为大 理寺详断官、检详枢密刑房,并负责撰修武经要略 。杜纮把所负责的工作向皇帝汇报,宋 神宗第二天与宰相谈到这事,称赞杜纮的汇报简洁明了,但最终没有采用。任郓州知州。曾 有人在城角高举旗帜,并在旗帜上面书写妖言,妄图引起民变,全州百姓都十分震惊。不久, 草场大白天发生火灾,与妖言上所记载的事情相同,百姓更加

6、恐慌。有人提出在城内大肆搜 捕,杜纮笑着说道:“奸人的计策正在此,他们希望趁着我们惊扰发动变乱,怎能落入他们 的圈套呢?他们做不了什么的。”没过多久,抓住了盗贼,原来是坏人妖言惑众,正如杜纮 预料的情况一样,于是查实处死了坏人。后来杜纮又调任应天府知府,在任上去世,终年六 十二岁。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薛聪,字延智,方正有理识,善自标致,不妄游处。遭父忧,庐于墓侧,哭泣之声,酸 感行路。累迁直阁将军,兼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直阁如故。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 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时政得失,预以谋谟,动辄匡谏,事多听允。而重厚沈密,外莫窥 其际。帝欲进以名位,辄苦让不受,

7、帝亦雅相体悉。(节选自北史 薛聪传 ,有删改) (1)遭父忧,庐于墓侧,哭泣之声,酸感行路。 译文:_ (2)帝欲进以名位,辄苦让不受,帝亦雅相体悉。 译文:_ 答案 (1)遭逢父亲丧事, 薛聪在墓旁修建房舍守孝, 哭泣的声音, 使路人悲伤感动。 (得分点: “父忧”“庐”“酸感”) (2)孝文帝想要提升他的名爵地位,他就坚持推辞不接受,孝文帝也很体恤了解他。(得分点: “进”“苦让”“雅”“体悉”) 参考译文 薛聪,字延智,品行正直有见识,他很看高自己,不随便与人交往。遭逢父亲丧事,薛 聪在墓旁修建房舍守孝,哭泣的声音,使路人悲伤感动。屡经升迁到直阁将军,兼任给事黄 门侍郎、散骑常侍,依然担

8、任直阁之职。薛聪很受孝文帝的信任,对外把他看作德才兼备的 能臣,对内把他视为可靠的心腹。时政得失,他都参与谋划,时常劝谏皇帝的过失,所进谏 的事多被皇帝采纳。他稳重沉着细密,外人无法窥探行迹。孝文帝想要提升他的名爵地位, 他就坚持推辞不接受,孝文帝也很体恤了解他。 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刘馥字元颖,沛国相人也。太祖方有袁绍之难,谓馥可任以东南之事,遂表为扬州刺史。 馥既受命,单马造合肥,建立州治,南怀乾、绪。数年中恩化大行,百姓乐其政,流民越江 山而归者以万数。太安中,张昌作乱,以弘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时荆部守宰多阙, 弘请补选,帝从之。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甚为论

9、者所称。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 岁用有年。 (摘编自三国志和晋书) (1)馥既受命,单马造合肥,建立州治,南怀乾、绪。 译文:_ (2)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 译文:_ 答案 (1)刘馥接受任命后,(他)独自一人骑马前往合肥,(在那里)建立州署治所,到南边安抚 梅乾、雷绪。 (2)刘弘于是就评定(大家的)功绩,衡量(大家的)德行,根据(各人的)才能补缺授予官职,(这些 做法)被当时的评论者大加赞赏。 参考译文 刘馥字元颖,沛郡相县人。太祖(曹操)正赶上与袁绍苦战,认为可以把东南方的事务托 付给刘馥,就上表举荐他为扬州刺史。刘馥接受任命后,(他)独自一人骑马前往合肥,(在那

10、里)建立州署治所,到南边安抚梅乾、雷绪。几年之间大力实施感化恩抚的政策(效果显著), 百姓对他的治理感到高兴,成千上万流离逃难的人渡江越岭返回故乡。太安年间,张昌作乱, 朝廷任命刘弘为镇南将军总管荆州地区军事。当时荆州各地地方长官有很多空缺,刘弘请求 补选, 皇帝(惠帝)同意了他的请求。 刘弘于是就评定(大家的)功绩, 衡量(大家的)德行, 根据(各 人的)才能补缺授予官职,(这些做法)被当时的评论者大加赞赏。刘弘于是鼓励、督促民众从 事农桑生产,宽免刑律减少赋税,百姓每年的用度都有富余。 诊断内容 是否存在问题(有问题打“”,无问题打“”) 对语境的理解与分析 是否认识到语境对翻译的作用?

11、是否会分析语境? 翻译中如何紧扣语境 翻译时有无结合语境的意识与习惯? 是否会借助语境破解翻译重难点? 总体印象 审审、读读、答答,精准突破精准突破 (一)语境类型及作用 1类型 语境,顾名思义就是语言环境,指的是文言词句所在的句群和段落,还包括与该文言词 句相关的非连续性文本信息。语境可分为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 (1)内部语境可分为语义语境和语法语境。所谓语义语境,指的是词语所在的句子有哪些 意义内涵。语法语境主要指的是词语在其所处的句子中充当什么语法成分,是主谓宾还是定 状补。 (2)外部语境可分为逻辑语境和关联语境。逻辑语境主要指从生活常理的角度理解相关语 句,或分析相关语句在其所处的句

12、、段中起什么作用,与前后句构成转折还是因果或其他事 理关系。关联语境指的是文言文中对词、句的理解构成帮助或与词、句的内涵相关的其他的 词、句,对于语句翻译来说,其中的对话语境极其重要。 2作用 (1)理解语义语境,对确定关键词语的意义内涵方向起着很大的作用。如在任务(五)中提 到的 2019 年江苏卷译句“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庄也者”中,“此儿汗血,可 致千里”对理解“蹀躞”一词的意思至关重要,构成了“蹀躞”的语义语境。 (2)理解语法语境,对确定词语的词性、句子的语法成分起着关键的作用。由于古汉语中 存在很多词类活用现象,且常省略句子成分,所以准确分析语法语境对理解词、句非常重要

13、。 如 2016 年全国卷文言文翻译中的“囊示登云”句,根据句中“示”后的人物名可以推测 “示”有“给(登云)看”之意,词性为动词,但若把“囊”理解为名词“袋”,显然不够通 顺。句子应译为“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囊”应理解为动词。句中有两个连贯性的行为 动词,这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 (3)分析逻辑语境,对从语脉角度、通常事理角度确定疑难词、保证文意通顺起着很大的 作用。 (4)寻找关联语境,对最终确定关键词语的含义起着很大的作用。关联语境散落在文中, 阅读时须仔细圈点勾画。 (二)翻译语境的特点 对于翻译来说,分析语境更多的是以句内语境为主,句外语境为辅。当然具体到某一句 子时还会有所

14、变化。 文言文阅读的文字不像现代文动辄一两千字,只有六七百字,再加上要命制好几道题, 这就决定了翻译时的语境,尤其是句外语境范围极小,也就在译句的前后三两句中。理解、 分析这样一个范围相对较小、相对独立闭合的语境还是比较容易的。 (一)学会理解、分析语境 1分析语境的要点 (1)分析语义语境,就是要判断语义领域,如 2016 年上海卷第 17 题“皆计所侵”句, “侵”的对象是粮食,粮食与“侵犯”“侵害”“侵袭”不属于同一个语义领域,“侵”应 理解为“侵占”之意。 (2)分析语法语境,就是要进行语法分析,确定译句的主谓宾成分,以此确定词性活用情 况以及省略成分。 (3)分析逻辑语境,就是要联系

15、上下文结合常理思考。 (4)分析关联语境,就要全文搜索关联信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文章信息破解重点、难 点词语。 2全面考虑,由内而外 在翻译过程中遇到难理解、难确定的词句,要全面利用这四种语境,一般遵循由内而外 的顺序,即先分析词句内部,再到词句外部,寻找有关联的各方面的信息。当然,这个顺序 不是一成不变的,思考时可以同时综合各种语境分析,不一定有先后内外之分。 边练边悟 1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余衰年多病,目疾日深,万难挽回。汝及诸侄辈,身体强壮者少。古之君子,修己治家, 必能心安身强而后有振兴之象,必使人悦神钦而后有骈集之祥。今书此,老年用自儆惕,以 补昔岁之愆。并令二子各自勖勉

16、,每夜以此相课,每月终以此相稽,以期有成焉。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习劳则神钦 ,有删改) (1)结合语境分别分析画线句子中“相课”“相稽”中的“相”字与“课”“稽”的意思。 答:_ 答案 “相”字在这里应为放在动词前偏指一方(自己),不是“相互”义,因为句内语义语 境中“各自”已暗指此义。“课”应为“督促”义。“稽”应为“考核”义。根据前面关联 语境, 曾国藩写此家书, 有两个目的, 一是警诫自己, 二是告诫儿子。 句中“以此”的“此” 代指家书,意思是用此家书每夜去督促自己,每月考核自己。 (2)翻译画线句子。 译文:_ 答案 同时让你们兄弟二人各自勉励自己,每天夜里以这些督促自己,每月月底

17、以这些考核 自己,希望能有所成就。(得分点:“并令”“勖勉”“相课”“相稽”) 参考译文 我年老多病,眼病越来越重,很难恢复。你们和其他的侄辈,身体强壮的很少。古代的 君子,要想修身治家,一定使自己内心安宁、身体强健,然后才有振兴的现象,一定让人与 神愉悦欣赏,然后才有福祉汇集。现在写下这封家书,对我这个年老之人而言,是用来自我 警戒,以弥补往年的过失。同时让你们兄弟二人各自勉励自己,每天夜里以这些督促自己, 每月月底以这些考核自己,希望能有所成就。 边练边悟 2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胡安国,字康侯,建宁崇安人。靖康元年,除太常少卿,辞;除起居郎,又辞。朝旨屡 趣行,至京师,以疾在告。

18、门下侍郎耿南仲言安国意窥经筵,不宜召试。钦宗不答。安国屡 辞,南仲又言安国不臣。钦宗曰:“渠自以病辞,非有向背也。”每臣僚登对,钦宗即问识 胡安国否。(节选自宋史 胡安国传 ,有删改) (1)结合语境分析画线句子中的“向背”是不是偏义复词。 答:_ 答案 是,偏在“背”义。依据关联语境,胡安国多次辞官,侍郎耿南仲先向皇上进言胡安 国意图高职,后又进言说他有“不臣”之心。宋钦宗认为胡安国只是因病辞官,非“不臣”。 (2)翻译画线句子。 译文:_ 答案 胡安国屡次辞官,耿南仲又说胡安国有对皇上不忠的心思。宋钦宗说:“他是因为有 病而辞官,并没有背离我的意思。”(得分点:“不臣”“渠”“向背”,大意

19、对) 参考译文 胡安国,字康侯,建宁崇安人。靖康元年,朝廷授胡安国为太常少卿,胡安国推辞没有 就职;朝廷再授胡安国为起居郎,胡安国又推辞没有就职。朝廷多次下旨催促胡安国赴朝上 任,胡安国到了京师后,因病休假。门下侍郎耿南仲说胡安国意在获取经筵之职,不应召试。 宋钦宗没有理睬耿南仲的话。胡安国屡次辞官,耿南仲又说胡安国有对皇上不忠的心思。宋 钦宗说:“他是因为有病而辞官,并没有背离我的意思。”每次有臣属上朝应对,宋钦宗都 问他是否认识胡安国。 3特别关注关联语境中的对话语境 从人物对话中截取语句要求翻译,是命题者较通行的做法,考生对这类语句的语境的关 注远远不够,以致出现译不准、改变原意的情况。

20、如何关注这类语句的语境呢? (1)了解说话人对话前后的语境,如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说这番话的,是对谁说的,对话 之后的结果如何,等等。 (2)关注该语句所在“说话”中的语境,如它的前面是什么内容,后面是什么内容,说话 的目的是什么。尤其要注意句中人称代词和省略内容,避免把说话者的人称搞错,如句中代 词“之”本该译为“我”却译成了“他”等。 边练边悟 3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王彬字世儒。中兴建,稍迁侍中。从兄敦举兵入石头,帝使彬劳之。会周遇害,彬素 与善,先往哭,甚恸。既而见敦,敦怪其有惨容,而问其所以。彬曰:“向哭伯仁,情 未能已。”敦怒曰:“伯仁自致刑戮,且凡人遇汝,复何为

21、者哉!”彬勃然数敦曰:“兄抗 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音辞慷慨,声泪俱下。敦变色目左右,将收彬, 彬正色曰:“君昔岁害兄,今又杀弟邪?”先是,彬从兄豫章太守棱为敦所害,敦以彬亲故 容忍之。及敦死,王含欲投王舒,王应劝含投彬。含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汝欲归 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睹衰厄,必 兴愍恻。荆州守文,岂能意外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沈含父子于江。彬闻应来, 密具船以待之。既不至,深以为恨。敦平,有司奏彬及兄子安成太守籍之,并是敦亲,皆除 名。诏曰:“司徒导以大义灭亲,其后虽或有违,犹将百世宥之,况彬等公之近亲。”

22、乃原 之。卒官,年五十九。(节选自晋书 王彬传 ,有删改) (1)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 译文:_ 答案 这就是应该去投奔他的原因。王江州在别人强盛的时候,敢于表明不同的看法,这不 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得分点:“所以”,“同异”偏义复词,大意对(主要放在“江州” 的翻译上) (2)司徒导以大义灭亲,其后虽或有违,犹将百世宥之,况彬等公之近亲。 译文:_ 答案 司徒王导大义灭亲,他的后人即使犯有过失,尚且要宽恕百代,何况王彬等是他的近 亲呢。得分点:“违”“宥”,“彬等公之近亲”判断句,大意对(主要放在“公”的翻译 上) 参考译文 王彬字世儒。中兴以后,逐渐升任

23、侍中。堂兄王敦发兵入侵石头,皇帝派王彬去慰劳。 正碰上周遇害,王彬向来与周友好,就先去哭周,非常悲痛。然后去见王敦,王敦奇 怪他面有悲容,就问他为什么。王彬说:“刚刚去哭伯仁,感情还没有平复。”王敦生气地 说:“伯仁自己招致处死,而且像一般人那样对待你,你这又是为什么!”王彬生气地数落 王敦说:“兄长起兵造反,杀戮忠良,图谋不轨,灾祸殃及家族。”言辞慷慨激昂,声泪俱 下。 王敦变了脸色, 示意左右把他抓起来, 他严肃地说: “你往年害兄, 现在又要杀弟吗?” 在此之前,王彬堂兄豫章太守王棱被王敦杀害,王敦因王彬是亲戚所以容忍了他。王敦死后, 王含想投奔王舒,王应劝王含投奔王彬。王含说:“大将军

24、平常和王江州关系怎么样,你还 想投奔他?”王应说:“这就是应该去投奔他的原因。王江州在别人强盛的时候,敢于表明 不同的看法,这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他看到别人衰危,必定产生怜悯恻隐之心。而王荆 州墨守条规,岂能超越常规行事!”王含不听,于是一起去投奔王舒,王舒果然把王含父子 投入江中。王彬听说王应要来投奔,秘密地准备了船等候。后来他们没有来,感到十分遗憾。 王敦之乱平定后,有关部门上奏说王彬和兄弟的儿子安成太守王籍之是王敦的亲戚,都应除 名。下诏说:“司徒王导大义灭亲,他的后人即使犯有过失,尚且要宽恕百代,何况王彬等 是他的近亲呢。”就宽恕了他们。在任上去世,终年五十九岁。 (二)紧扣语境,破

25、解翻译中的重难点 1借助语境确定关键词、疑难词的含义 对于译句中关键词、疑难词的推敲、翻译,可以通过字形推知字义,也可以通过组词猜 测词义,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联系句内外语境推敲进而确定其义。例如窦参传中的一道翻 译题:按狱江淮,次扬州,节度使陈少游骄蹇,不郊迎,令军吏传问,参正辞让之,少游悔 惧,促诣参,参不俟济江。考生在翻译这个句子时,往往对“蹇”“问”“促”三个词拿不 准。因此在具体翻译时,我们可以先分析语境把握大意,句中的“窦参”与“陈少游”是上 下级关系,叙述两件紧紧相连的事:窦参巡视到扬州,陈少游未去迎接;等到陈少游后悔害 怕了,再去见窦参,窦参已渡过长江离去了。从“参正辞让之”可以推

26、知是因为陈少游“骄 蹇”, “蹇”义既可以从邻字“骄”字推出, 也可以从“让之”反推。 “问”在这里不是“询 问”, 而是说陈少游没有亲自去迎接, 只是派军吏传达“问候”。 “促”在这里不是“催促”, 从“悔惧”一词可以推出应是“急促”“急忙”。 边练边悟 4 请结合语境推敲出画线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并翻译全句。 邢邵,字子才,河间鄚人。博览坟籍,无不通晓,晚年尤以五经章句为意,穷其指 要。吉凶礼仪,公私谘禀,质疑去惑,为世指南。每公卿会议,事关典故,邵援笔立成,证 引该洽 。帝命朝章,取定俄顷。(节选自北齐书 邢邵传 ,有删改) (1)推敲词义:_ (2)译文:_ 答案 (1)根据该句关联语

27、境“博览坟籍,无不通晓”,及句内语义语境中的“事关典故”, 主语“证引”,推知“该洽”意为“广博”。 (2)每当公卿集会议论, 事情有关典制掌故, 邢邵拿起笔马上写出来, 引证广博。 (得分点: “会 议”“援笔”“该洽”,大意对) 边练边悟 5 请结合语境推敲出画线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并翻译全句。 袁继咸,字季通,宜春人。十年,除湖广参议,分守武昌。十二年,移淮阳,忤中官杨 显名,奏镌 二秩调用。督师杨嗣昌以其知兵,引参军事。(节选自明史 袁继咸传 ,有删改) (1)推敲词义:_ (2)译文:_ 答案 (1)结合句中“忤中官”语义, 及后面宾语“二秩”, 推知“镌”为“削职, 贬官”义。 (

28、2)十二年, 袁继咸调到淮阳, 因为触犯了宦官杨显名, 被奏准贬官两级,调离使用。(得分点: “移”“忤”“镌”,大意对) 边练边悟 6 请结合语境推敲出画线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并翻译全句。 夫形躯之寓于土,非吾能私之。幸而好求尧、舜、孔子之志,唯恐不得;幸而遇行尧、 舜、孔子之道,唯恐不慊,若是而寿可也。求之而得,行之而慊 ,虽夭其谁悲? (节选自柳宗元送娄图南秀才游淮南将入道序 ,有删改) (1)推敲词义:_ (2)译文:_ 答案 (1)根据“唯恐不慊”关联语境和句中对称的语法语境,推知“慊”为“满意、满足” 义。 (2)如果追求志趣又实现了,推行道义又满足了,即使短命又有谁会悲伤呢?(得

29、分点: “慊”“夭”,反问句式) 2借助语境补出省略成分(主要是主语)和代词的指代义 (1)借助语境译出省略成分 省略是文言文中突出而普遍的语言现象。考生如果对此认识不够,重视不够,在翻译时 只满足于字字落实,对省略成分缺少足够的分析,就会导致翻译出的语句不通顺,自然难以 得到满意的分数。为此,要强化补出省略成分的翻译意识。当然,要补出省略成分,只有借 助语境。要联系前后语境揣摩句意,找出行为动作的发出者和受支配者。 文言文省略的成分很多,如“之”“于”介词的省略、宾语的省略,这些较容易掌握。 这里尤其要谈谈主语的省略。主语省略尤其常见,而考生恰恰缺少补充主语的意识。翻译的 要求之一就是语意的

30、连贯,主语的悄然转换,如果不能及时补正,就会造成句意逻辑失当。 因此,主语的补出直接关系到语意的连贯、通顺。 (2)借助语境译出代词的指代义 文言语句翻译中,经常会出现如“之”“其”“此”之类的代词,能否准确地译出代词 的指代义,关乎能否准确地理解语意。要做到准确翻译,就必须借助语境,抓住上下文出现 的人、事、物等。 边练边悟 7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横线的句子,注意补出相应的句子主语,译准代词的 指代义。 聂昌,字贲远,抚州临川人。 金人南侵,京师复戒严。拜同知枢密院,入谢,即陈捍 敌之策,曰:“三关四镇,国家藩篱也,闻欲以畀敌,一朝渝盟,何以制之?愿勿轻与,而 檄天下兵集都畿,坚城守以遏

31、其冲,简禁旅以备出击,壅河流以断归路。”帝壮之,命提举 守御,得以便宜行事。(节选自宋史 聂昌传 ,有删改) 译文:_ 答案 三关四镇是国家的藩卫,听说要将它们割给金人,(金人)一旦背弃盟约,(我们)凭借什 么来抵御他们呢?(得分点:“畀”“渝”“何以”,判断句,句意通顺,补出省略的主语) 参考译文 聂昌,字贲远,抚州临川人。金人南下侵略,京城又宣布戒严。朝廷任命他为同知枢密 院,他入宫谢恩时,就陈述抗敌之策说:“三关四镇是国家的藩卫,听说要将它们割给金人, (金人)一旦背弃盟约,(我们)凭借什么来抵御他们呢?希望不要轻易将三关四镇割给金人,只 能檄令天下军队集结在京城四郊,坚固城守来遏止敌人

32、的攻击,挑选劲旅以备出击,堵塞黄 河以断敌归路。”皇帝认为这是壮举,命令他统管守御,可以见机行事。 边练边悟 8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横线的句子,注意补出相应的句子主语。 张雕武,中山北平人。好学,精力过人。帝甚重之,以为侍讲。何洪珍奏雕武监国史, 寻除侍中。大被委任,言多见从。特敕奏事不趋,呼为博士。 (节选自北史 张雕武传 ,有删改) 译文:_ 答案 张雕武很受重用,他的意见大多被听从采纳。皇帝特别下令允许张雕武奏事时不用快 跑,又称呼他为博士。(得分点:“大被”“见从”“趋”,补出省略的主语) 边练边悟 9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横线的句子,译准代词的指代义。 安德裕字益之,一字师皋,

33、河南人。三年春,廷试贡士,德裕与史馆修撰梁周翰并为考 官,上顾宰相曰:“此皆有闻之士而老于郎署,周翰狭中,德裕嗜酒,朕闻其能改矣。”遂 并赐金紫。(节选自宋史 安德裕传 ,有删改) 译文:_ 答案 这两位都是有名望的人,却长期在郎署任职,周翰心胸狭窄,安德裕嗜好喝酒,我听 说他们二人都改正了。(得分点:“而”“狭中”“嗜”、两个“闻”,“其”译为“他们二 人”) 类题再练类题再练,即时巩固即时巩固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路振飞,字见白,曲周人。崇祯四年,征授御史。疏劾周延儒卑污奸险,党邪丑正,祈 立斥以清揆路,被旨切责。未几,陈时事十大弊。六年,巡按福建。海贼刘香数勾红夷来

34、侵 犯,振飞悬千金励将士,遣游击郑芝龙等大破之,诏赐银币。初,振飞论海贼情形,谓巡抚 邹维琏不能办,语侵之。维琏罢去,命甫下,数奏捷,振飞乃力暴其功,维琏复召用。 (节选自明史 路振飞传 ,有删改) (1)疏劾周延儒卑污奸险,党邪丑正,祈立斥以清揆路,被旨切责。 译文:_ (2)维琏罢去,命甫下,数奏捷,振飞乃力暴其功,维琏复召用。 译文:_ 答案 (1)上疏弹劾周延儒卑鄙贪污奸恶阴险,包庇邪恶,嫉恨正直的人,请求立即贬斥以肃 清内阁,遭圣旨严厉斥责。(得分点:“党邪”“被”,大意对) (2)邹维琏罢职离去,命令刚下,多次奏进捷报,路振飞便竭力宣扬他的功劳,邹维琏又被召 用。(得分点:“甫”“

35、力暴”,大意对) 参考译文 路振飞,字见白,曲周人。崇祯四年,征召授官御史。上疏弹劾周延儒卑鄙贪污奸恶阴 险,包庇邪恶,嫉恨正直的人,请求立即贬斥以肃清内阁,遭圣旨严厉斥责。不久,陈说时 事十大弊端。六年,巡按福建。海贼刘香多次勾结红夷来侵犯,路振飞悬赏千金鼓励将士, 派遣游击郑芝龙等大败敌人,下诏赐给银币。当初,路振飞议论海贼的情形,认为巡抚邹维 琏不能办治,话语侵犯了他。邹维琏罢职离去,命令刚下,多次奏进捷报,路振飞便竭力宣 扬他的功劳,邹维琏又被召用。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李琪,字台秀。琪年十三,词赋诗颂,大为王铎所知,然亦疑其假手。一日,铎召縠宴 于公署,密遣人以

36、“汉祖得三杰赋”题就其第试之,琪援笔立成。赋尾云:“得士则昌,非 贤罔共, 宜哉项氏之败亡, 一范增而不能用。 ”铎览而骇之, 曰: “此儿大器也, 将擅文价。 ” 及明宗即位,豆卢革、韦说得罪,任圜陈奏,请命琪为相,为孔循、郑珏排沮,乃相崔 协。琪时为御史大夫,安重诲于台门前专杀殿直马延。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 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自是之后,尤为宰执所忌,凡有 奏陈,靡不望风横沮。长兴中,卒于福善里第,时年六十。 (节选自旧五代史 李琪传 ,有删改) (1)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 译文:_ (2)自是之后,尤为宰执所忌,

37、凡有奏陈,靡不望风横沮。 译文:_ 答案 (1)得到贤士则国家昌盛,不是贤士就不要与之共事,项羽的失败灭亡是应该的,连一 个范增都不能重用。(得分点:“昌”“罔”“宜”,主谓倒装句式,大意对) (2)从这以后,(李琪)更加被宰相忌恨,凡是他上奏言事,无不听到风声就横加拦阻。(得分点: “尤”“忌”“靡”,“为宰执所忌”被动句式) 参考译文 李琪,字台秀。李琪十三岁时,所作的词赋诗颂,大为王铎所赞赏,但也疑心是有人替 他写的。一天,王铎召李縠到公署喝酒,暗中派人以“汉祖得三杰赋”的题目到李家测试他, 李琪拿起笔立刻写成。赋的结尾说:“得到贤士则国家昌盛,不是贤士就不要与之共事,项 羽的失败灭亡是

38、应该的,连一个范增都不能重用。”王铎看后觉得很惊异,说:“这孩子是 会成大器的,将来一定能在文坛称雄。” 等到明宗即位,豆卢革、韦说获罪,任圜上奏,请求任命李琪为宰相,被孔循、郑珏阻 止,便任崔协为宰相。李琪这时是御史大夫,安重诲在御史台门前擅自杀殿直马延,虽然曾 经弹劾过他,但言词模棱两可,不敢直言安重诲的罪行,因为这件事李琪推托有病,三次上 书请求退休,朝廷不允许,任命他为尚书左仆射。从这以后,(李琪)更加被宰相忌恨,凡是 他上奏言事,无不听到风声就横加拦阻。长兴年中,死于福善里家中,终年六十岁。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毛喜,字伯武,喜少好学,善草隶。及帝即位,除给事黄

39、门侍郎,兼中书舍人,典军国 机密。母忧去职,诏封喜母庾氏东昌国太夫人,遣员外散骑常侍杜缅图其墓田,上亲与缅案 图指画,其见重如此。及得淮南之地,喜陈安边之术,宣帝纳之,即日施行。帝又欲进兵彭、 汴,以问喜,喜以为“淮左新平,边人未辑,难与争锋,未若安人保境,斯久长之术也”。 上不从。吴明彻卒俘于周。自吴明彻败绩,高宗深悔之,谓袁宪曰:“不用毛喜计,遂令至 此,朕之过也。”(节选自南史 毛喜传 ,有删改) (1)遣员外散骑常侍杜缅图其墓田,上亲与缅案图指画,其见重如此。 译文:_ (2)淮左新平,边人未辑,难与争锋,未若安人保境,斯久长之术也。 译文:_ 答案 (1)派遣员外散骑常侍杜缅绘制她的

40、墓田图,皇上亲自和杜缅依照图画给予指点,毛喜 就是如此被重视。得分点:“图”(第一个)“案”“见重”,大意对 (2)淮左刚刚平定,边民还没有安定,很难和它争锋,不如安定边民守卫边境,这是长久的计 策。(得分点:“辑”“未若”,“斯久长之术也”判断句,大意对) 参考译文 毛喜,字伯武,他年少时爱好学习,善写草书隶书。等宣帝即位后,授任毛喜给事黄门 侍郎,兼任中书舍人,主管军队和国家的机密。毛喜因为为母亲服丧而离职,宣帝下诏封毛 喜的母亲庾氏为东昌国太夫人,派遣员外散骑常侍杜缅绘制她的墓田图,皇上亲自和杜缅依 照图画给予指点,毛喜就是如此被重视。等到夺得淮南之地后,毛喜陈述安定边境的策略, 宣帝采

41、纳了,当天就实行。宣帝又想出兵彭、汴,拿这事询问毛喜,毛喜认为“淮左刚刚平 定,边民还没有安定,很难和它争锋,不如安定边民守卫边境,这是长久的计策”。皇上没 有听从。结果吴明彻(派去攻打的将领)被周俘获。自从吴明彻失败后,宣帝深深后悔没听毛 喜的话,对袁宪说:“不听毛喜的计策,导致到这个地步,是我的过错啊。” 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韩思复,字绍出,京兆长安人。调梁府仓曹参军,会大旱,辄开仓赈民,州劾责,对曰: “人穷则滥,不如因而活之,无趣为盗贼。”州不能诎。转汴州司户,仁恕,不行鞭罚。入 拜给事中。帝作景龙观,思复谏曰:“祸难初弭,土木遽兴,非忧物恤人所急。”不见省。 (

42、节选自新唐书 韩思复传 ,有删改) (1)人穷则滥,不如因而活之,无趣为盗贼。 译文:_ (2)祸难初弭,土木遽兴,非忧物恤人所急。 译文:_ 答案 (1)人困窘就什么事都敢干, 不如趁机放粮使他们活命, 不要迫使他们当盗贼。 (得分点: “滥”“活”“趣”,大意对) (2)祸乱刚刚消除,就马上大兴土木,这不是关心体恤百姓的要紧事。(得分点: “弭”“恤”“急”,大意对) 参考译文 韩思复,字绍出,京兆长安人。韩思复调任梁府仓曹参军,正值大旱,他就打开粮仓救 济百姓,州里弹劾责备他,他回答说:“人困窘就什么事都敢干,不如趁机放粮使他们活命, 不要迫使他们当盗贼。”州里不能屈服他。后来调任汴州司户,为政宽仁,不行杖刑。韩思 复入京都任给事中。皇帝要建景龙观,韩思复劝谏说:“祸乱刚刚消除,就马上大兴土木, 这不是关心体恤百姓的要紧事。”没被采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二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