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山水田园诗四首》课时对点练(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30814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课《山水田园诗四首》课时对点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5课《山水田园诗四首》课时对点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5课《山水田园诗四首》课时对点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5课《山水田园诗四首》课时对点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5 课课 山水田园诗四首山水田园诗四首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对宿建德江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在短短的 20 个字中却包含了大量信息:日暮江畔夜景,游子旅客愁 情。 B.前两句是景物描写,为游子创设了一种凄凉哀怨的意境,为后面的抒情做了铺垫。 C.“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看似写景,却是写情,达到情景交融、水乳一体的统一。 D.诗人善于用字:一个“低”字,一个“近”字,十分传神,堪称“诗眼”。 答案 B 2.下列对终南望余雪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祖咏的一首应试诗。从体裁上看,当是五言绝句。 B.这是一首纯写景诗,诗人以独特的审美能力,独到的眼光,描

2、绘了终南雪景的壮丽。 C.诗的语言在平淡中见深奇,这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D.诗的结尾一句,含意丰富,有弦外之响、韵外之旨。 答案 B 3.下列对游终南山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善于运用夸张手法,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B.“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两句显然不符合事实,有损诗的艺术特色。 C.这首诗在写景中抒情,错落有致,别具一格。 D.作者在语言上追求“硬”、“险”,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答案 B 4.下列四种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顶峰,它的繁华与唐代经济的繁荣密不可分。 B.储光羲是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思想与晋代陶渊明有相通之处。 C.孟

3、浩然的诗,有一种“隐士”情结,可见他是一位甘于平淡的作家。 D.贾岛的诗与孟郊的诗风格相近,多是描写山水田园风光的。 答案 C 5.填空题 (1)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五言绝句(体裁)。诗的后两句是:野旷天低树,江 清月近人。 (2)终南望余雪的作者是祖咏。诗的后两句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3)田家杂兴八首(其二)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储光羲。诗的最后两句是:日 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 (4)游终南山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代表诗作,选自全唐诗 。 二、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67 题。 元日田家 薛 逢 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 蛮榼 出门儿妇去,乌龙迎路女郎

4、来。 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 长笑士林 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 注 本诗作于诗人贬官四川之时。蛮榼:酒器。晋朝时,民俗以“龙”字为家犬命 名。后世以乌龙泛指犬。士林:此处指读书人。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首联描写了南村和北村不同的风景。在元日这天,家家户户很早就打开了家门。 B.诗歌前三联写出了当地淳朴的民风。元日百姓的生活热闹却又不失田园生活特有的宁静。 C.“但”字写元日这一天百姓相逢之后只彼此祝福健康长寿,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的告诫。 D.“暮景”一词含义丰富,既指一日之“暮”,也指一年之“暮”,亦可指一生之“暮”。 答案 A 解析 “南村晴雪北

5、村梅”互文见义,所以“不同的风景”错误。 7.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 答案 过节的愉悦之情:“但祝”“那愁”表现出元日这天诗人、百姓欢度佳节的景象。 对宦游生活的厌倦之情:“长笑士林因宦别”,读书人为了做官,不得不去乡别亲,多么 的可笑。对回乡的渴望之情:“一官轻是十年回”,外出做官,至少十年才能回到家乡, 可见回乡之情是多么的迫切。 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之情: “树里茅檐”“蛮榼出门”“乌龙 迎路”“但祝”“那愁”表现了当地民风的淳朴,流露出诗人的羡慕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 贯 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 注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

6、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 :读 x ch,水鸟名。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 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 B.尾联写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是神态、动作、心理的描写,表现其淳朴善良、殷 勤好客的性格,并侧面烘托出“我”流连忘返的心情。 C.本诗末尾用一“熟”字状“西坡瓜豆”,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 的蒲草与到处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D.诗的后四句, 把茧白、 水碧、 瓜香、 豆熟以及笛声悦

7、耳的客观景致, 写得逼真如画; 蚕娘、 牧童、山翁的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宛然在目,呼之欲出。 答案 B 解析 B 项没有“心理”描写。 9.本诗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答:_ 答案 前三句写池塘里蒲草森森,传来阵阵清香;水鸟悠闲嬉戏,如家禽一样,一点儿也 不怕人; 桑树和柘树到处都是, 显得翠色葱茏, 描绘了山村晚春景色秀美, 物产丰富的景象。 渲染了山村静谧安恬的氛围, 为下文描写和谐安宁的山村生活做了铺垫。 寄托了作者对宁 静美好、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011 题。 登云门诸山 宗 臣 山头月白云英英,千峰倒插千江明。 手把芙蓉步石壁

8、,苍翠乱射猿鸟惊。 谁知云外吹紫笙,欲来不来空复情。 天风吹我佩萧飒,恍疑身在昆仑行。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山顶之景,山峰、明月、云雾融汇成一个幽静而朦胧的境界。 B.颔联照应诗题“登”字,写在遍野芙蓉、满目苍翠之中登山的悠闲。 C.诗人登上山顶,感受到山风萧瑟强劲,由此联想到八面生风的昆仑山。 D.全诗以实笔写山之实景,以虚笔写风之虚致,意在表达登山的畅快情致。 答案 B 解析 颔联写攀高登险,并没有表现“登山的悠闲”。 11.后人评价此诗最能“以主观情趣折射客体之美”,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登山的情趣。 答:_ 答案 诗人登山所见千峰倒插江中, 满目芙蓉、 苍翠, 攀登险峰的过程有观赏美景的乐趣; 诗人耳闻风声,如云外笙乐,若有若无,有仿佛聆听仙乐的情致;诗人登上山顶,迎风 而立,恍惚身处昆仑之境,有飘飘欲仙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粤教版 >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