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苏教版生物高考一轮复习:第25讲 生物进化理论 同步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30257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苏教版生物高考一轮复习:第25讲 生物进化理论 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年苏教版生物高考一轮复习:第25讲 生物进化理论 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年苏教版生物高考一轮复习:第25讲 生物进化理论 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年苏教版生物高考一轮复习:第25讲 生物进化理论 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年苏教版生物高考一轮复习:第25讲 生物进化理论 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第 25 讲讲 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理论 1 (2019 郑州质检)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B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增加,生物不发生进化 C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可形成适应对方的特征 D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解析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自然选择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A 错误; 群落演替过程中存在自然选择,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存在生物进化,B 错误; 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 错误。 答案 C 2 (2018 青海西宁模拟)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2、 ) A捕食者的存在直接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B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了适应性变异的发生 C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不会改变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解析 一般情况下,捕食者的存在不会破坏生物多样性,A 错误;生物的变异是 不定向的,环境对变异进行定向选择,B 错误;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均可能会改 变生物进化的方向和速率,C 错误;自然选择的对象是个体,通过对个体的选择 进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D 正确。 答案 D 3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林下(封闭)生境的蝴蝶体色显著深于开阔生境的蝴 蝶。 通过“假蝴蝶实验”,发现封闭生境里深色翅膀蝴蝶被捕食率显著低于亮色 翅膀蝴蝶。这种

3、现象体现了(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自然选择主导着进化的方向 C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析 热带植物园中林下(封闭)生境较开阔生境暗,封闭生境里的深色翅膀蝴 蝶的体色与环境色彩相似,不易被天敌捕获,在生存斗争中生存的机会多,而亮 色翅膀蝴蝶的体色与环境色彩反差大,易被天敌捕获,这说明自然选择主导着进 化的方向,B 正确。 答案 B 4 (2019 湖北荆州第一次质检)江汉平原盛产油菜,科技人员非常注重油菜品 种的选育。下图表示油菜的含油量随选择世代数的变化情况。选择育种对高含油 量油菜品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 ) A定向诱导了控制高含油量基因的自由组合

4、B改变了控制产油的这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 C改变了油菜的基因库,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D淘汰了部分表现型,使高含油量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大 解析 一般情况下,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是定向诱导的结 果,A 错误;控制产油的这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为 1,是不变的,B 错误;生殖 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从每一代的变异个体中选育出含油量高的油菜 品种进行繁殖培育,必然会淘汰含油量低的类型,进而使高含油量基因的基因频 率增大,改变了油菜的基因库,但不一定产生新物种,C 错误,D 正确。 答案 D 5 (2019 四川德阳联考)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随机交配使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

5、 B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个体的表现型 C抗生素可以诱发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 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 解析 随机交配不会改变种群基因库,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会改变种群基 因库,A 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个体的表现型,B 正确;细菌本来就存 在抗性突变,抗生素对其进行了选择,C 错误;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生物 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 错误。 答案 B 6 (2019 山东聊城调研)“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 7 062 米处,发现了新物种 盲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盲鱼和某种浅水鱼种群的基因库存有显著差异,一定不能相互

6、交配 B盲鱼个体间在生存斗争过程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C原始鱼类进化为盲鱼的根本原因是漆黑、低氧、高压的生存环境 D即使盲鱼和原始鱼类再次生活在相同环境也不能进化为同一物种 答案 D 7研究者对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侧不同海拔高度的 358 种鸣禽进行了研究,绘 制了该地区鸣禽物种的演化图表(部分)及其在不同海拔分布情况的示意图(图 中数字编号和字母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种群)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 B在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物种是 C种群 X 分布区域扩大有利于在原种群之间形成地理隔离 D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相同

7、方向演化 解析 同一种群中不同个体表现型的差异 (即种群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 的差异)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层次中的基因多样性,A 正确;分析演化图表可知, 四个物种中和由同一物种形成的时间最晚,两者亲缘关系最近,B 正确;由 于喜马拉雅山地区地形和气候条件复杂,若种群分布区域扩大,则有利于原种群 间形成地理隔离,从而使和之间失去交配机会,C 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 的进化方向, 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着不同方向发展 进化,D 错误。 答案 D 8 (2019 广东茂名模拟)2013 年 3 月,澳大利亚詹姆士库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麦维尔角地区发现一种独特的壁虎(壁虎甲)

8、。它们有一条像叶片一样宽大的尾 巴,修长的身形和四肢,还有一双巨大的眼睛,而这些特征利于该壁虎很好地适 应丛林环境。请回答下列问题: (1)麦维尔角地区还有一种普通壁虎,若普通壁虎与壁虎甲能交配且能产生后 代,则普通壁虎与壁虎甲 (填“一定”或“不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理由是_。 (2)与普通壁虎相比,壁虎甲的形态发生较大变化,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如 何解释?_。 (3)壁虎甲的某一相对性状由位于 X 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A 和 a 控制,抽样调 查得知当年雌雄个体的比例为 11,雌性个体中 XAXA、XAXa、XaXa三种基因 型个体所占比例依次为 60%、30%和 10%,雄性个体中 X

9、AY、XaY 两种基因型 各占 50%。 该种群中 A 基因的频率约为 (用分数表示) 。 由于不含 A 基因的个体易被天敌捕食。致使该种群中这对等位基因频率的变 化情况是_,由此说明该壁虎种 群在不断地发生进化。 (4)若壁虎甲的某一条染色体发生了倒位。如图仅绘出相应区段的碱基序列, 请在空白虚线框内写出原虚线框内倒位后的碱基序列。 解析 (1)根据题意分析,普通壁虎与壁虎甲能交配且能产生后代,但是不清 楚该后代是否可育,因此不能判断二者是否属于同一个物种。若后代可育,则普 通壁虎与壁虎甲属于同一物种,否则,属于不同物种。 (2)与普通壁虎相比,壁 虎甲的形态发生较大变化,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

10、结果。 (3)假设该种群中雌雄 个体各有 100 只,则种群中 A 基因的频率(6023050) (200100) 2/3。由于不含 A 基因的个体易被天敌捕食,则 A 的基因频率在种群中逐渐 增大,a 基因频率逐渐变小,说明该壁虎种群在不断地发生进化。 (4)倒位片段 的碱基序列发生了 180 度的旋转,因此倒位后的碱基序列变化为: 答案 (1)不一定 若后代可育,则普通壁虎与壁虎甲属于同一物种,否则, 属于不同物种(答案合理即可) (2)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合理即可) (3)2/3 A 基因频率逐渐变大,a 基因频率逐渐变小 (4)如图所示 9 (2019 江西金太阳大联考)蟋蟀的长翅

11、(A)对残翅(a)为显性,某岛屿上 有长翅蟋蟀 8000 只,其中杂合子有 2 000 只,残翅蟋蟀有 2 000 只。现有 10 000 只残翅蟋蟀迁入该岛屿,若干年后,岛屿上有长翅蟋蟀 9 500 只,而残翅蟋蟀仅 有 50 只。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决定了岛屿上蟋蟀种群进化的方向 B残翅蟋蟀迁入后的瞬间,A 的基因频率为 35% C残翅蟋蟀迁入前,大量的基因 a 突变为 A,导致长翅蟋蟀占优势 D根据该实例可知,长翅蟋蟀更加适应该岛屿的环境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蟋蟀的长翅 (A) 对残翅(a)为显性,某岛屿上有长翅蟋蟀 8 000

12、只,其中杂合子有 2 000 只,残 翅蟋蟀有 2 000 只,说明长翅占据优势;现有 10 000 只残翅蟋蟀迁入该岛屿,若 干年后,岛屿上的长翅蟋蟀有 9 500 只,而残翅蟋蟀仅有 50 只,说明残翅蟋蟀 在生存斗争中处于劣势,C 错误。 答案 C 10 (2019 中原名校质量考评)如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 A图中 P 决定生物化的方向 B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图中 R 表示生殖隔离,它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D若两个动物交配后产生后代,则它们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解析 图中 P 表示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

13、 正确;生物多样 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 正确;产生生殖隔离 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 正确;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 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比如马和驴可以交配, 但产生的后代骡子是不育的, 所以属于不同物种,D 错误。 答案 D 11在若干年期间,研究人员对生长在山区中的某二倍体植物种群进行了两次调 查,结果如表所示。已知控制植株红花、黄花和白花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 上)依次为 R、r 和 r,且 R 对 r、r 为显性,r对 r 为显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红花植株 白花植株 黄花植株 初次调查 64% 36% 0 二次调查 38%

14、 16% 46% 该种群的基因库由种群中所有个体含有的全部 R、r 和 r 基因构成 初次调 查时种群中 r 的基因频率为 60%, 二次调查时为 40% 基因重组导致三种花色 的出现,为该植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调查期间,花色基因频率的变化导致 了物种多样性的形成 A3 项 B2 项 C1 项 D0 项 解析 该种群的基因库除包括种群中所有个体含有的控制花色的基因外, 还包括 所有控制其他性状的基因,错误。仅根据表中数据无法计算种群中各基因的频 率,错误。基因 R、r 和 r 属于等位基因,不能发生基因重组,错误。调查 期间,花色基因频率的变化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但并不意味着形成了新物种,

15、错误。 答案 D 12 (2019 唐山质检)设某种群中只存在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由于外界因素的 改变,该种群被分割成两个种群甲和乙,如图表示分割后的两个种群 A 基因频 率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 时刻甲、乙种群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相同 BT 时刻将甲、乙种群混合后,A 的基因频率为 0.5 CT 时刻甲、乙种群开始出现生殖隔离 D环境直接通过对基因型的选择影响基因频率 解析 T 时刻,种群甲中 A 的基因频率为 0.8,则 a 的基因频率为 0.2,则杂合子 Aa 的基因型频率20.80.20.32,种群乙中 a 的基因频率为 0.8,A 的基因 频率为 0.2,则杂合子

16、Aa 的基因型频率20.80.20.32,A 正确;T 时刻无 法判断甲、乙种群的数量是否相等,是否存在生殖隔离,因此两种群混合后,不 能简单地判断 A 的基因频率为 0.5,B、C 错误;通过图形分析,A 基因控制的 性状有利于种群甲在其生活的环境中生存,a 基因控制的性状有利于种群乙在其 生活的环境中生存, 环境通过作用于表现型间接作用于基因型从而影响基因频率, D 错误。 答案 A 13 (科学探究)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甲虫分成多组,每组再分为 A、B 两部分, 用 DDT 处理每组的 A 部分, B 部分不接触 DDT。处理后选死亡率最低的那

17、一组 的 B 部分饲养繁殖,再把后代分成许多组:每组分成 A、B 两部分,重复上述实 验。这样一代一代选择下去,就可以从 B 部分选出强抗药性的甲虫。 材料二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在幼年时期会夭折,但在疟疾流行的地区,镰刀 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的携带者对疟疾的感染率比正常人低得多。现对 A、B 两地区 进行调查,其中 B 地区流行疟疾。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的实验说明:抗药性差异甲虫的存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DDT 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了选择作用,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其直接作用的是 。 (2)材料一中,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产生抗药性差异不同的种群中,雌 雄甲虫之间仍然可

18、以产生可育后代。这说明,人工选择的不同甲虫种群的基因库 之间有机会进行 。 (3)材料二中 A 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型比例如图: 计算 A 地区中基因 A 的频率为 。 画出 B 地区流行疟疾后人群中各种基因型的大致比例图。 解析 (1)抗药性差异甲虫的产生是突变导致的,甲虫的基因有差异,体现了 基因多样性。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 (2)抗药性差异不同的种群中 雌雄甲虫之间可以产生可育后代, 说明不同甲虫种群的基因库之间能进行基因交 流。不同甲虫种群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3)由图中数据可知:A 的基因频率 为 90%8%1/294%。B 地区人群中 Aa 个体对疟疾有较强抗性,所以 Aa 个体所占比例最大,AA 个体对疟疾抵抗能力弱,故所占比例较小,aa 个体既是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又对疟疾抵抗能力弱,故所占比例最小。 答案 (1) 基因 生物的个体 (或个体的表现型) (2) 基因交流 (3) 94% 如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生物 > 生物高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