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 29 讲讲 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 考纲要求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2.神经冲动的产生、 传导和传递()。 3.人脑的高级功能()。 考点一考点一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兴奋的产生和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指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 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传导形式:电信号(或局部电流),也称神经冲动。 传导过程 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即图中 abc。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如图) a.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
2、导方向相反。 b.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 (1)突触结构及其兴奋传递过程 (2)突触类型 神经元间形成突触的主要类型(连线) 神经元与效应器形成的突触类型:轴突肌肉型、轴突腺体型。 (3)传导特点 单向传导: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其原因是神经 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突触延搁: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导要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因此比在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 (4)作用效果:使后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兴奋或抑制。 小贴士 巧记神经递质“一 二 二” 1.有关兴
3、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判断 (1)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K 外流( ) (2)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 Na 内流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 (3)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 (4)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 (5)膜内的 K 通过 NaK泵主动运输排出,导致动作电位的形成( ) (6)神经纤维膜内 K /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 2.有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导的判断 (1)兴奋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 ) (2)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 ) (3)兴奋传导过程中,突触后膜上的信号转换是电信
4、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 (4)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 (5)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而在突触处的传导方 向是单向的( ) (6)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该过程共穿过了 0 层生物膜,该过程的发生体现 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 图 1 是神经元之间形成的一种环状连接方式,在图示位置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测得膜内 外电位变化如图 2 所示;图 3 中 A、B 代表两个神经元的局部放大。据图分析: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于高浓度海水中,图 2 中 B 点值将会变大(填“变大”“
5、变小”或“不变”)。 (2)图 1 中共有 3 个完整突触,若图 1 中环状结构内各突触生理性质大体一致,则兴奋经该结 构传导后持续时间将延长(填“延长”“缩短”或“不变”)。 (3)在图 3 中,当神经元上 Y 点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兴奋 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导方向是 AB(用字母、箭头表示)。 1.兴奋传导过程中膜电位变化原理分析 2.突触与突触小体 (1)结构上不同:突触小体是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 一部分;突触涉及两个神经元,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其中突触前膜与突触 后膜分别属于两个神经元。 (2)信号转变不同:
6、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变化 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神经递质的性质及作用 (1)化学成分: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 羟色胺、氨基丁酸、甘氨酸、乙 酰胆碱等多种成分。 (2)功能分类: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与抑制性递质,前者可导致 Na 内流,使突触后膜兴奋, 产生动作电位实现由“内负外正内正外负”的转化, 后者则可导致负离子(如 Cl )进入突触 后膜,从而强化“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 (3)神经递质作用后的两个去向:一是回收再利用,即通过突触前膜转运载体的作用将突触间 隙中多余的神经递质回收至突触前神经元并储存于囊泡再利用;另一途径是酶解
7、,被相应的 酶分解失活。 命题点一 兴奋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2018 山西康杰中学高考模拟)某神经纤维在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Na 、K通过离子通 道的流动造成的跨膜电流如图所示(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 外向电流则 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 点之前神经纤维膜内外之间没有正离子的流动 B.ab 段 Na 通道开放,bc 段钠离子通道关闭 C.c 点时神经纤维的膜内电位等于 0 mV D.cd 段 K 排出细胞不需要消耗 ATP 答案 D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a 点之前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此时有 K 外流,A 项错误;ab 段与 bc 段均是内向电流,此
8、时都是 Na 通道开放,B 项错误;c 点时神经纤维处于动作电位,此 时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所以其膜内电位大于 0 mV,C 项错误;cd 段 K 通过 K 通道蛋白排出细胞,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 ATP,D 项正确。 2.已知一个鲜活的神经细胞在小白鼠体内的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动作电位 如图甲所示。 将这一完整的神经细胞置于某一等渗溶液 E 中(其成分能确保神经元正常生活), 其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动作电位可能会呈乙、丙、丁图所示。与小鼠的组 织液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图,E 液 K 浓度更低 B.乙图,E 液 Na 、K浓度都更高 C.丙
9、图,E 液 Na 浓度更低 D.丁图,E 液 K 浓度更高 答案 C 解析 乙图的动作电位比甲图高,可能是 E 液 Na 浓度较高、内流较多引起的,而静息电位 不变, 说明 E 液 K 浓度与组织液相等, A、 B 项错误; 丙图受到刺激后电位没有变成正电位, 没有产生动作电位,说明 Na 内流的很少,即 E 液 Na浓度更低,C 项正确;丁图的静息电 位比甲图高, 故 E 液 K 浓度更低,D 项错误。 生命观念 Na 、K与膜电位变化的关系 (1)K 浓度影响静息电位 K 浓度升高电位峰值升高 K 浓度降低电位峰值降低 (2)Na 浓度影响动作电位 Na 浓度升高电位峰值升高 Na 浓度降
10、低电位峰值降低 命题点二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分析 3.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 A.图中兴奋部位是 b 和 c 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 C.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 cab D.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 答案 B 解析 图中兴奋部位是 a;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因此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 电流方向;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因此兴奋 传导的方向为 ac、ab。 4.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 B.乙区域与丁区域
11、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C.丁区域发生 K 外流和 Na内流 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 甲、 丙和丁区域电位为外正内负, 处于静息状态, 乙区域的电位正好相反, 即为动作电位,电流是从正电位流向负电位,所以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 从乙到丁,B 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因此图示兴奋传导的方向有可能从 左到右或从右到左,D 正确;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也有可能是兴奋还没 传到时所保持的静息电位, A 正确; 丁区域的电位为外正内负, 是由 K 外流造成的, C 错误。 命题点三 兴奋在神经元之
12、间传导过程的分析 5.(2018 武汉质量测评)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与突触的结构类似)及其生理 变化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ch 属于神经递质,其合成发生在突触小泡中 B.神经冲动传至突触处,不会导致突触前膜电位变化 C.骨骼肌细胞膜离子通道开放后,Na 、Cl同时内流 D.该结构为效应器的一部分,刺激后可引起肌肉收缩 答案 D 解析 Ach 属于神经递质,其合成后在突触小泡中暂时储存,A 项错误;神经冲动传至突触 处,引起突触前膜电位发生变化,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 隙,B 项错误;Ach 与骨骼肌细胞膜上的 Ach 受体结合,
13、导致骨骼肌细胞膜离子通道开放, Na 内流,进而引起骨骼肌细胞兴奋,C 项错误;效应器是由运动神经末梢与其所支配的肌 肉或腺体组成,故该结构为效应器的一部分,刺激后可引起肌肉收缩,D 项正确。 6.屈肌反射是当机体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肢体的屈肌强烈收缩、伸肌舒张使肢体脱离伤 害性刺激,如缩手反射。如图表示人体屈肌反射的部分反射弧结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 是( ) 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a、b、c 表示结构,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 A.兴奋由 a 传至 b 时,b 处 Na 通道开放形成内正外负的膜电位 B.神经递质在 c 处的释放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 C.c 处属于内环境
14、的组分,该处化学成分的改变将影响兴奋的传递 D.当传入神经接受兴奋后,能引起屈肌与伸肌同时收缩与舒张 答案 D 解析 b 处兴奋时,Na 通道开放形成内正外负的膜电位,A 项正确;神经递质在突触处通过 胞吐释放,释放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B 项正确;c 处为突触间隙的组织液,属 于内环境的组分, 该处 Na 、 K的改变将影响兴奋的传递, C 项正确; 传入神经接受兴奋后, 通过中间神经元作用于伸肌运动神经元,耗时较长,屈肌的收缩与伸肌的舒张不同时发生, D 项错误。 科学思维 影响神经冲动传导因素的判断方法 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
15、应酶 分解而失活或迅速被移走。 (1)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的原因 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 (2)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从而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原因 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 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结合,使神经递质不能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考点二考点二 反射和反射弧反射和反射弧 1.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1)填出下图中所示结构名称 (2)比较树突和轴突 项目 数量 长度 分支数 功能 树突 多 短 多 接受兴奋 轴突 少 长 少 传导兴奋 2.反射与反射弧 3.反
16、射弧中相关结构对反射弧功能的影响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反射弧,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 (2)反射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 (3)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做出反应,这种反应也属于反射( ) (4)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 ) (5)如果破坏了反射弧的某一结构(如传出神经),则反射不能发生( ) (6)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 ) (7)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 ) 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a、b 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
17、和骨骼肌;c 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 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 部位,是一种突触。 (1)用 a 刺激神经, 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不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2)用 b 刺激骨骼肌,不能(填“能”或“不能”)在 c 处记录到电位。 (3)正常时,用 a 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一处(骨骼肌或传出神经或 d)受 损时,用 a 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 如果用 a 刺激神经,在 c 处不能记录电位,表明传出神经受损。 如果用 b 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表明骨骼肌受损。 如果用 a 刺激神经,在 c
18、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用 b 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 表明 d 受损。 命题点一 反射与反射弧的结构分析 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 B.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 C.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 D.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 答案 B 解析 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完成,但排尿反射是非条件反射,无 需大脑皮层的参与也能完成,A 错误;条件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 速赶往教室,B 正确;无论是条件反射
19、还是非条件反射,都需要在神经中枢的参与下才能完 成,C 错误;脑中的神经中枢都是高级中枢,但其中的一些反射中枢控制的反射如下丘脑中 的呼吸中枢控制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D 错误。 2.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据图分析,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 B.图中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a、b、c、d 四个箭头表示的方向都正确 C.图中表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有 5 个 D.图中表示当受到刺激而损伤时,人体能产生感觉 答案 B 解析 图示反射弧的结构中, 分别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分别为感受器和效应器, 兴奋传导的方向是;受到刺激而损伤时,兴奋仍能传至大脑皮
20、层,使人体产生 感觉,A、D 项正确;由图可知,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有 5 个,C 项正确;图中 a、d 都与反射 弧中的神经元的轴突相连,可以接收到从神经元传出的信号;而 c 与反射弧中的神经元的胞 体相连,不能接收到从该神经元传出的信号,因为信号只能从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传到 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B 项错误。 科学思维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 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 传入
21、神经。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 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命题点二 与反射弧功能有关的实验分析 3.(2018 湖南师大附中期末)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橡皮锤轻轻敲击处,小腿突然抬起,不属于反射 B.刺激处,可在处检测到电位变化 C.剪断处,敲击处,小腿不能抬起 D.处的神经元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答案 C 解析 用橡皮锤轻轻敲击处, 小腿突然抬起, 属于膝跳反射, A 项错误; 处为传出神经, 处为传入神经,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单向的,因此刺激处
22、,不能在处检测 到电位变化,B 项错误;剪断处,反射弧被破坏,敲击处,小腿不能抬起,C 项正确; 处为脊髓,脊髓(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调控,D 项错误。 4.为探讨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以损毁脑的蛙为实验材料,依次进行了如下实 验: 组别 刺激前的处理 用硫酸刺激的部位 实验结果 实验一 环切掉蛙左后肢脚趾上的 皮肤 左后肢中趾 左后肢不能运动 实验二 不做处理 右后肢中趾 右后肢能运动 实验三 与右后肢肌肉相连的坐骨 神经滴加麻醉剂(一次) 右后肢中趾(每隔 1 min 刺激一次) 右后肢能运动,但 3 min 后不能运动 实验四 实验三后立即实验 右侧背部(每隔 1
23、 min 刺激一次) 右后肢能运动,但 5 min 后不能运动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过程中,控制后肢运动的神经中枢位于_;实 验时,损毁蛙脑的目的是_。 (2)实验一与实验二的结果不同,表明蛙趾部硫酸刺激的感受器位于_。 (3)坐骨神经中既有传入神经又有传出神经,因二者分布的位置存在差异,被麻醉的先后顺序 不同。综合分析实验三和实验四,结果表明坐骨神经中的_(填“传入神经”或 “传出神经”)先被麻醉剂彻底麻醉。 答案 (1)脊髓 排除脑对脊髓反射活动的影响 (2)皮肤内 (3)传入神经 解析 (1)蛙脑已经损毁,故该实验过程中,控制后肢运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实验时,损 毁蛙脑的目的是
24、排除脑对脊髓反射活动的影响。(2)实验一与实验二的自变量为是否环切掉蛙 左后肢脚趾上的皮肤, 由此导致实验结果不同, 这表明蛙趾部硫酸刺激的感受器位于皮肤内。 (3)在实验三、四中与右后肢肌肉相连的坐骨神经滴加麻醉剂(一次)。实验三用硫酸刺激右后 肢中趾即刺激的是感受器,右后肢在 3 min 后不能运动,说明从滴加麻醉剂开始到传入神经 被彻底麻醉所需时间约为 3 min;实验四用硫酸刺激右侧背部即刺激的是传出神经,右后肢 在 5 min 后不能运动,说明从滴加麻醉剂开始到传出神经被彻底麻醉所需时间大于 5 min。综 上分析,坐骨神经中的传入神经先被麻醉剂彻底麻醉。 科学思维 判断反射弧中受损
25、部位的方法 (1)判断传出神经是否受损:电位计位于神经纤维上,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若电位计不发 生偏转说明受损部位是神经纤维;若电位计发生偏转说明受损的部位可能是骨骼肌或突触。 (2)判断骨骼肌是否受损:刺激骨骼肌,若骨骼肌不收缩,说明受损的部位是骨骼肌。 (3)判断突触是否受损:刺激骨骼肌,若骨骼肌收缩,说明骨骼肌正常;然后刺激神经,若电 位计偏转,但骨骼肌不收缩,则说明受损的部位是突触。 考点三考点三 人体神经系统的分级调控和人脑的高级功能人体神经系统的分级调控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控 小贴士 利用概念图理解神经系统的分级调控 2.人脑的高级功能 (1)感知外部世界,产生
26、感觉。 (2)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 (3)人类大脑皮层的言语区 言语区 联想记忆 受损特征 运动性言语区(S 区) SportS 病人可听懂别人的讲话和看懂文字,但不会讲话 听觉性言语区(H 区) HearH 病人能讲话、书写、能看书,但听不懂别人的谈话 视觉性言语区(V 区) VisualV 病人的视觉无障碍, 但看不懂文字的含义, 不能阅读 书写性言语区(W区) WriteW 病人可听懂别人讲话和看懂文字, 也会讲话, 手部运 动正常,但不能书写 1.有关神经系统分级调控的判断 (1)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 (2)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 (3)高级神经中
27、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控作用( ) (4)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和脊髓 ( ) (5)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 (6)下丘脑不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 2.有关人脑高级功能的判断 (1)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 (2)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 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 但却不会说。 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言语区的 S 区( ) (3)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神经中枢只有躯体感觉中枢和躯体运动 中枢( ) (4)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的 H 区
28、和 S 区( ) 下面是排尿反射的示意图,据图分析: (1)婴儿会尿床,也就是膀胱内尿满了就会排出,没有控制的意识,那么婴儿的排尿反射的过 程是 abcde(用字母表示)。 (2)成年人在医院尿检时能主动排尿,其过程是 ghcde(用字母表示)。 (3)上述例子说明低级神经中枢和高级神经中枢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示 低级神经中枢受相应的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 命题点一 神经系统分级调节及大脑高级功能的实例分析 1.(2018 衡水一中月考)下图为各级中枢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成年人有意识“憋尿”的相关中枢是 B.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 C.某人因
29、撞击损伤了部位可导致呼吸骤停 D.中某些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能支配、和中的某些中枢 答案 A 解析 图中分别为下丘脑、脑干、大脑皮层、小脑和脊髓。成年人有意识“憋尿”的 相关中枢是大脑皮层和脊髓,A 错误;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 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B 正确;脑干中有呼吸中枢,C 正确;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 高级的部位,能支配、和中的某些神经中枢,D 正确。 2.(2018 许昌三校联考)某人因意外受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 “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 功能的部位是( ) A.脑干和小脑
30、 B.小脑和脊髓 C.脊髓和脑干 D.只有脊髓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可知,“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说明小脑失去功能,但“呼吸和心跳正 常”, 说明脑干功能保持正常, 而脑干只有通过脊髓和部分神经才能调控最基本的生命活动, 因此脊髓功能也保持正常。综上分析,A、B、D 项均错误,C 项正确。 社会责任 生活中常见神经系统生理或病理现象的原因分析 生理或病理现象 参与或损伤的神经中枢 考试专心答题时 大脑皮层 V 区和 W 区(高级中枢)参与 聋哑人表演“千手观音”舞蹈时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言语区的 V 区、躯体运动中枢参与 某同学跑步时 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和脊髓参与 植物人 大脑
31、皮层损伤、小脑功能退化,但下丘脑、脑干、脊髓功 能正常 高位截瘫 脊髓受损伤,其他部位正常 命题点二 神经系统分级调节和人脑高级功能的综合分析 3.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黑点()表示神经元胞体,表示神经纤维。肌肉受 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大脑也能产生感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 B.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收缩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 C.兴奋只能由传导至而不能由传导至 D.肌肉受到刺激后,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 答案 A 解析 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应是,A 项错误;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 缩是低级中枢反射的结果,不是由大脑皮层支配的
32、,应是经过途径完成反射的,B 项 正确; 通过突触结构判断, 兴奋在和两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只能由传导至, C 项正确;感觉是兴奋经过途径传导至大脑皮层产生的,D 项正确。 4.为探究铅中毒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将大鼠分为四组,其中一组饮水,其余三组饮醋酸 铅溶液,60 天后进行检测。 检测 a:用如图所示水迷宫(池水黑色,大鼠无法看到平台)进行实验,大鼠从入水点入水,训 练其寻找水面下隐蔽平台,重复训练 4 天后撤去平台,测定大鼠从入水点到达原平台水域的 时间; 检测 b:测定脑组织匀浆铅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AChE 活性检测原理:AChE 可 将乙酰胆碱(ACh)水
33、解为胆碱和乙酸,胆碱与显色剂显色,根据颜色深浅计算酶活性。 组别 醋酸铅溶液 浓度/g L 1 脑组织铅 含量/g gprot 1 AChE 活性 /U mgprot 1 到达原平台 水域时间/s 0.00 0.18 1.56 22.7 0.05 0.29 1.37 23.1 1.00 0.57 1.08 26.9 2.00 1.05 0.76 36.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用于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是_,通过该指标可知第 _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最弱。 (2)ACh 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该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_,与突触后 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_变化。ACh 发挥效应
34、后在_酶 的催化下水解,本实验是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_的生成量,进而计算该酶的活性。 (3)表中结果表明:脑组织铅含量越高,ACh 水解速度越_。 (4)水迷宫实验过程中,使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措施是_,以此强化神经 元之间的联系。 答案 (1)到达原平台水域的时间 (2)突触间隙 电位 乙酰胆碱酯 胆碱 (3)慢 (4) 重复训练 矫正易错矫正易错 强记长句强记长句 1.产生反应反射: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当电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时,都能使效 应器产生反应,但不属于反射。 2.误认为只要有刺激就可引起反射,反射的进行需要接受适宜强度的刺激,若刺激过强或过 弱,都将导致反射活动无法正常进
35、行。 3.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破坏后,产生的结果相同,但机理不同:感受器破坏,无法 产生兴奋;传入神经破坏,无法传导兴奋;神经中枢破坏,无法分析和综合兴奋,也不能向 大脑皮层传导兴奋。 4.最简单的反射弧至少包括 2 个神经元传入(感觉)神经元和传出(运动)神经元。 5.离体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方向不同 (1)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 (2)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 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6.中枢神经系统与神经中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与脊髓,神经中枢是指 中枢神经系统中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区域。
36、7.中枢神经系统中含有许多神经中枢,它们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同一生理功 能可以分别由不同的神经中枢来调控,这些不同的神经中枢之间相互联系与调控。 1.如图从左至右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1)Na 内流可能与局部电流的产生有关。 (2)兴奋部位恢复为静息电位可能与 K 外流有关。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是局部电流(或电信号或神经冲动)。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过程中,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通过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完成的, 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上的特异 性受体结合后,会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5.兴奋
37、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但是在整个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导的原因:兴奋在突触 处只能单向传导。 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导的原因:神经递质只储存于突触前神经元内,只能由突触 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重温高考重温高考 演练模拟演练模拟 1.(2018 全国,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 K 和 Na的分布特征是( ) A.细胞外 K 和 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B.细胞外 K 和 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C.细胞外 K 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 D.细胞外 K 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 答案 D 解析 神经细胞内 K 浓度明显高于细胞外,而 Na浓度比细胞外低。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
38、膜主要对 K 有通透性,造成 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 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2.(2018 天津,1)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不受激素影响 C.不存在信息传递 D.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 答案 A 解析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 正确;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相互影响,协调发 挥作用,B 错误;人体神经调节的过程,本身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C 错误;神经调节并不 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处理和消灭入侵病原体要靠免疫系统,D 错误。 3.(2017 海南,13)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39、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 B.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C.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导给突触后神经元 答案 A 解析 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需要能量,缺氧能通过影响有氧呼吸过程而影响到细胞中 能量的产生,A 错误;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之间通过突触相连接,肌肉细胞的细 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B 正确;当兴奋沿轴突传到突触时,突触前膜的电位发生改变, 突触小泡就向突触前膜移动,与突触前膜接触融合后就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神经 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这样就使兴奋从一个
40、神 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C、D 正确。 4.(2017 海南,15)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 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C.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 D.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而不参与体液调节 答案 D 解析 小脑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身体平衡,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A 正确;脑和脊髓构成 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B 正确;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都在大脑皮层,C 正确;下丘脑可以分 泌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参与体液调节,D 错误。 5.(2016 全国,30)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 题: (1)图
41、中 AC 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填“A”“C”或 “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填“能”或“不能”)作为 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 AC 通过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 _,再到达突触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 D 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 答案 (1)C 能 (2)胞吐 突触间隙 (3)兴奋 解析 (1)分析图示可知:在乙酰胆碱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C。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 一氧化氮也能作为神经递质。(2)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再通过扩散到达突 触后膜。 (3)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效应后, 就被酶破坏而失活, 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 若由于某种原因使 D 酶失活,则 AC 会持续发挥作用,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