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人类影响环境 课后分层训练(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29507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2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1 人类影响环境 课后分层训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5.1 人类影响环境 课后分层训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5.1 人类影响环境 课后分层训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5.1 人类影响环境 课后分层训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5.1 人类影响环境 课后分层训练(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节第一节 人类影响环境人类影响环境 课后分层训练 (时间:30 分钟) 对点强化 强化点 1 人口增长及其特点 1.上海世博联手哥本哈根掀起 “低碳” 浪潮。 下列叙述与 “低碳” 理念相符的是( ) A.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的发展,过度使用化石燃料 B.人口增长,农业发展,土地耕作频繁 C.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导致森林破坏、草场退化 D.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 解析 利用太阳能、 风能、 水能、 潮汐能、 地热能等能源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减少 CO2的排放。 答案 D 2.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指出:到本世纪中叶,我 国总人口将不会超过

2、 16 亿,顺利实现人口零增长,然后缓慢下降。下列说法中, 错误的是( ) A.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B.优生优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C.禁止近亲婚配可以减少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D.我国人口增长符合“J”型曲线,K 值为 16 亿 解析 由于环境条件是有限的, 虽然我国人口增长较快, 但不会呈“J”型曲线增长。 K 值为环境容纳量,16 亿为人为控制的最大值,并不是 K 值。 答案 D 3.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现状与前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较高和逐渐降低的死亡率 B.我国人口发展正处于低增长率、低增长量的态势 C.计划生育是我国采取的控

3、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D.人口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解析 我国人口发展正处于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的状态,但由于人 口基数大,我国人口增长量并不低。 答案 B 4.我国西部因历史和气候的原因,生态环境较差。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为实现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考虑( ) A.发展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以保持和改善西部的生态环境 B.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以减轻人类对环境的压力 C.治理严重的水污染,从而解决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 D.发展乡镇企业,增加收入,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解析 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缺水问题从而改善生存

4、环境,B 错误;从生态和环境的角度考虑,防比治更为重要,而且西部缺水不是由水污染 引起的,C 错误;经济发展后再解决污染问题,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主题,D 错误。 答案 A 5.下列关于人口增长过快可能直接引发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森林砍伐过多导致植被破坏 B.自然资源消耗过多造成生态恶化 C.粮食生产不能满足需求 D.工业生产加剧环境污染 解析 砍伐森林过多,林地面积锐减是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之一,A 不符合 题意;人类消耗过多资源,使许多资源变为废物进入环境,造成环境污染,这也 是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之一,B 不符合题意;粮食短缺并不是人口增

5、长直接 引发的环境问题,C 符合题意;工业生产加剧环境污染是人口增长过快引发的环 境问题之一,D 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6.为解决粮食和环境问题,科学、有效、合理的途径是( ) A.在废弃的重金属矿区栽培饲料作物 B.利用小麦、玉米的种子生产的酒精来替代石油作燃料 C.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 D.培育具有高光合效率的农作物新品种 解析 为解决粮食和环境问题,不能在废弃的重金属矿区栽培饲料作物,因为这 样容易导致重金属发生生物富集作用,引起人和动物重金属中毒,A 错误;能利 用小麦、玉米秸秆生产的酒精来替代石油做燃料(即生物柴油),但不能用小麦、 玉米的种子来生产酒精,因为这样反而

6、浪费粮食,B 错误;不能把沼泽地改造成 农田,因为这样减少了湿地的面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态,C 错误;通过培育 具有高光合效率的农作物新品种,能够提高粮食产量,D 正确。 答案 D 7.如图为我国近几百年来人口增长的曲线图,请分析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图示曲线为“J”型曲线,表明近几百年来我国人口增长不受任何限制 B.图示曲线的形成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无关,只取决于人口 的自然增长率 C.人口的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激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经济的 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D.我国地大物博,受人口激增影响不大 解析 虽然曲线为“J”型曲线, 但人口增长

7、还是受到生活条件和医疗水平等条件的 限制;其增长虽然反映了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但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水 平的提高密切相关;人口激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 平的提高;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人均量就没有优势可言了。 答案 C 强化点 2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8.下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 识到( ) 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 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行解决 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的工业 D.应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解析 环境污染不可避免,但不能采取“先污

8、染,后治理”策略,应该预防为主, A 错误;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不会自行解决,过度消耗的资源仍需不断治理恢 复,B 错误;保护至关重要,必须减少兴建大量排污的工业,C 错误;可以采取 措施减少或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D 正确。 答案 D 9.下列关于环境污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环境污染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B.水体中 N、P 等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含量越多,对水生植物生长越有利 C.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首先应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D.环境污染是造成多基因遗传病发病率升高的原因之一 解析 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包括四个方面,其中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 坏是

9、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A 选项错误;水体中含有适量的 N、 P 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是水生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但如果 N、P 等矿质 元素大量地进入水体,就会使水生植物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这些生物死亡 后被微生物分解,最终产生出硫化氢、甲烷等有毒物质,对水生植物和其他生物 生长不利,B 选项错误;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 应考虑发展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以保持和改善西部的生态环境,C 选项错误; 环境污染可以使遗传病和其他先天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D 选项正确。 答案 D 10.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的

10、大量燃烧既可引起温室效应,又可产生酸雨 B.人造含氟制冷剂是造成臭氧层空洞扩大的主要原因 C.开发新能源能缓解温室效应,但解决不了酸雨问题 D.种植大量吸收 SO2的植物,可缓解酸雨问题 解析 化学燃料的燃烧在短时间内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了温室效应同时还 有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产生,会形成酸雨,A 正确;臭氧层破坏主要是因为氟 利昂, B 正确; 开发新能源不仅能缓解温室效应, 又可以缓解酸雨问题, C 错误; 酸雨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硫过多造成的,所以种植大量吸收二氧化硫的植物时可以 缓解酸雨,D 正确。 答案 B 11.下列选项中,由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影响是( ) A.永冻土融化,造成冻土区

11、域公路的破坏 B.水体富营养化,对近海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C.酸雨加剧,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D.臭氧层破坏,使全球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 解析 温室效应最直接的表现是气温升高,冰川、雪山、永冻土融化;富营养化 是水体中 N、P 等增加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会发生水华或赤潮;酸雨形成与含硫 的化石燃料燃烧有关,使大气中 SO2、SO3增多,随降雨而形成;臭氧层破坏主 要是使用氟利昂引起的。 答案 A 12.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被破坏。过早出现的漫天黄 尘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专家就此提出:频率加快、间隔变短、强度增大,将成为 今后沙尘暴的新动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12、与人为的高强度经济活动有关,如对沙漠边缘荒地的开垦 沙尘暴强度不断 增大是土地沙化大面积扩展的标志 要抑制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 植 树、种草、加强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A. B. C. D. 解析 由于人为的滥砍乱伐,盲目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植被破坏,易产生土 地沙化。植树、种草增加植被可防风固沙。由此可见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 响环境。 答案 D 综合强化 13.分析“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表” ,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表 年龄结构指标 1953 年 1964 年 1982 年 1990

13、 年 014 岁人口/% 36.28 40.69 33.59 27.62 65 岁以上人口/% 4.41 3.56 4.91 5.57 老少比例/% 12.15 8.74 14.60 20.16 (1)19491982 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_,而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每年出生的人数有所下降, 其原因是_ _。 (2)1990 年和 1953 年相比,我国 65 岁以上的人口所占比重总体上趋于_, 发展到目前,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已出现_的趋势。 (3)我国现在人口增长的特点是_。 (4)在全世界范围内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有_、_、_、 _。 解析 从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可以

14、发现,19491982 年,曲线的斜率增大,因此 该时间段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上升,而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 实行了计划生育,人口的出生率有所下降,人口增长率也有所下降。 答案 (1)上升 计划生育 (2)上升 老龄化 (3)人口基数大,低增长率、高增长量 (4)水资源危机 森林破坏 土地资源丧失 环境污染 14.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连续多次发生蓝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周边居民 也有出现某种有毒物质中毒现象。请回答: (1)湖泊中导致蓝藻爆发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过量的_。导致水草死亡的主 要原因是水草生长的环境中缺少_和_这两种非生物因素。 (2)某小组分别于早晨和下午

15、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 甲组 pH 为 7.3,乙组 pH 为 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_组,理由是 _ _。 甲组水样中的 O2含量_于乙组的,理由是_。 (3)如果居民中毒是由于蓝藻中的某种有毒物质经食物链的传递引起的,这类食物 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_人。 解析 蓝藻的大量出现是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 氧微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 等气体,从两个方面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藻类及其 他浮游生物残体在腐烂过程中,又把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释放入水中,供新 一代的藻类等生

16、物利用。 大量的蓝藻在黑暗环境中进行呼吸作用, 放出大量 CO2, 导致水体 pH 下降。生物体可通过食物链使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积累, 最终伤害到人类自身,这就是生物富集作用。 答案 (1)无机盐 光 氧 (2)乙 由于蓝藻等夜晚呼吸产生大量 CO2,CO2与水结合产生碳酸后使水的 pH 下降 大 蓝藻等白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大量 O2,使水中含 O2量上升 (3)蓝藻 浮游动物 鱼 15.每年的 7月 11日被定为 “世界人口日” , 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下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 (1)16 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 a 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

17、后果有 _。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 _曲线。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_曲线,该曲线与 a 曲线 产生差别的原因是_。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 110 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 (3)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 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 11 调整为 14, 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 是原来的_倍。 (能量传递效率按 10%计算, 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解析 人口激增如得不到改善,最终会由于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太大,造成环境容 纳量下降,从而使人口增长呈现 c 曲线所

18、示的情况,根据生态学原理,种群数量 在达到环境最大容纳量 K 值时,会保持数量相对稳定,种群数量 K/2 时,种群的 增长速率最大,即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 55 亿;人类处于食物链的末端,其能量 最终来自绿色植物,(3)小题中,可设定人所获得能量为 A,则相当于共需食植物 为 55A;若(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为 14,人获得的能量为 B,则相 当于共需食植物为 28B,故 55A28B,则 B/A55/281.96(倍)。 答案 (1)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 少) c (2)b 环境阻力(资源或空间有限) 55 亿 (3)1.96 16.(

19、实验探究)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进行“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课题研究 时, 确定了对 “使用家庭煤炉产生的气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的子课题进行研究, 并制定了研究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该研究方案主要包括的内容有: _ _(至少写出三项)。 (2)简述该课题研究的两点主要意义:_;_。 (3)你对该课题研究作出的假设是_ _。 (4)该小组开展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如下: 取两盆生长状况相似的大蒜,一盆(编号 1)置于阳台上,一盆(编号 2)置于厨房煤 炉旁, 白天给予同样的处理, 并进行同样的光照, 经过一个月的观察, 结果如下: 项目 编号 原来形一周后 二周后 三周四周 态 后 后

20、 长度 1 4.8 5.1 5.8 6.7 8.1 2 5.1 5.3 5.7 6.1 6.6 颜 色 1 绿色 绿色 绿色 绿色 绿色 2 绿色 绿色 顶尖变黄 黄色 扩大 顶尖 枯掉 该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有_。 A.调查法、实验法 B.同位素标记法、样方法 C.实验法、观察法 D.观察法、调查法 你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 解析 研究性学习包括提出课题、设计方案、实施实验、处理信息、成果的展示 与评价等方面。 答案 (1)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计划(研究分工、完成时间等)、结果预测、 报告交流形式等 (2)学会调查研究环境污染对植物影响的基本方法 了解大气污染对植物生 长的不利影响 (3)煤球燃烧产生的气体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一段时间后,在煤炉 旁生活的植物会出现病症 (4)C 家庭煤炉燃烧产生的气体影响植物的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生物 > 苏教版 > 必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