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化学大题专项训练《无机定量与探究实验》及答案解析

上传人:Al****81 文档编号:127318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化学大题专项训练《无机定量与探究实验》及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0高考化学大题专项训练《无机定量与探究实验》及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0高考化学大题专项训练《无机定量与探究实验》及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0高考化学大题专项训练无机定量与探究实验1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里对Fe3+与I的反应进行探究,实现Fe3+与Fe2+相互转化。(1)甲同学首先进行了如下实验:编号操作现象先向2mL0.1molL1FeCl2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再滴加新制氯水_先向2mL0.1molL1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再滴加0.1molL1KI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变成血红色;滴加0.1molL1KI溶液后,血红色无明显变化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2、nbsp;       。(2)实验II的现象与预测不同,为探究可能的原因,甲同学又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编号操作现象向2mL0.1molL1KI溶液中滴加1mL0.1molL1FeCl3溶液,再滴加KSCN溶液滴加FeCl3溶液后,溶液变成黄色;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变成血红色根据实验,该同学认为Fe3+有可能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请结合实验现象说明得出该结论的理由:                   。(3)乙同学认为,还需要进一步设计实验才可证明根据实验中现

3、象得出的结论。请补全下表中的实验方案:编号操作预期现象及结论向2mL0.1molL1KI溶液中滴加1mL 0.1molL1FeCl3,溶液变黄色,取该溶液于两支试管中,试管中滴加                 ,试管中滴加                  。预期现象           ,            

4、   。结论              。(4)上述实验结果表明,Fe3+有可能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进一步查阅资料知,参加反应的Fe3+和I物质的量相同该小组同学结合上述实验结论,分析了实验中加入KSCN后溶液变血红色的原因,认为Fe3+与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写为:                   。【答案】(1)编号操作现象滴加KSCN后溶液无明显变化,加入氯水后溶液变成血红色2Fe2+Cl22Fe3+2Cl;

5、Fe3+3SCN=Fe(SCN)3;(2)溶液变成黄色,推测生成了I2;(3)编号操作预期现象及结论滴加淀粉溶液(或CCl4)滴加铁氰化钾溶液预期现象:溶液变蓝(或溶液分层,下层溶液为紫红色)出现特征蓝色沉淀结论:Fe3+能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I2和Fe2+(4)2Fe3+2I2Fe2+I2【解析】(1)亚铁离子和硫氰化钾溶液不反应,所以向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后,溶液不呈红色,再滴加氯水后,氯气把亚铁离子氧化呈铁离子,铁离子和硫氰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络合物,导致溶液呈血红色,所以实验I的现象为滴加KSCN后溶液无明显变化,加入氯水后溶液变成红色;氯化亚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反应离

6、子方程式为:2Fe2+ + Cl2 2Fe3+ + 2Cl-,Fe3+ + 3SCN = Fe(SCN)3;(2)碘水溶液呈黄色,根据溶液变成黄色,推测生成了I2;(3)如果碘离子和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和亚铁离子,亚铁离子和铁氰化钾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碘单质遇淀粉溶液变蓝色,碘溶于四氯化碳后溶液呈紫色,所以如果要检验碘单质和亚铁离子,可以用再滴加淀粉溶液(或CCl4;或铁氰化钾溶液)检验,反应现象是溶液变蓝(或溶液分层,下层溶液为紫色;或生成蓝色沉淀),结论:Fe3+能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I2(或Fe2+);(4)Fe3+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参加反应的Fe3+与I-

7、的物质的量相同,所以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2I-2Fe2+I2。2某小组以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为研究对象,探究NO2-的性质。实验试剂编号及现象滴管试管2mL1%酚酞溶液1 molL-1 NaNO2溶液实验I:溶液变为浅红色,微热后红色加深1 molL-1NaNO2溶液 0.1 molL-1 KMnO4 溶液 实验II:开始无明显变化,向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紫色褪去 KSCN溶液1 molL-1 FeSO4 溶液(pH=3)实验III:无明显变化1 molL-1 NaNO2溶液 1 molL-1 FeSO4 溶液(pH=3)实验IV:溶液先变黄,后迅速变为棕色,滴加KSCN溶液变

8、红资料:Fe(NO)2+在溶液中呈棕色。(1)结合化学用语解释实验I“微热后红色加深”的原因 _。(2)实验II证明NO2-具有_性, 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原因_。(3)探究实验IV中的棕色溶液为确定棕色物质是NO与Fe2+,而非Fe3+发生络合反应的产物,设计如下实验,请补齐实验方案。实验溶液a编号及现象1 molL-1FeSO4溶液(pH=3)i溶液由_色迅速变为_色_ii无明显变化加热实验IV中的棕色溶液,有气体逸出,该气体在接近试管口处变为红棕色,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解释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_。(4)络合反应导致反应物浓度下降,干扰实验IV中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及产物检验。小组同学设计实验

9、V:将K闭合后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向左侧滴加醋酸后偏转幅度增大。盐桥的作用是_。电池总反应式为_。实验结论:NO2-在一定条件下体现氧化性或还原性,氧还性强弱与溶液酸碱性等因素有关。【答案】(1)NO2-发生水解反应NO2-+H2OHNO2+OH-,温度升高水解平衡正向移动,碱性增强,溶液红色加深    (2)还原性    N原子最外层5个电子(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3价不稳定,易失电子,体现还原性 (3)浅绿色    棕色    0.5molL1Fe2(SO4)3溶液(pH=3)    

10、棕色溶液中的Fe(NO)2+受热生成NO和Fe2+,NO被空气氧化为NO2,加热有利于Fe2+被氧化为Fe3+,促进Fe3+水解,产生Fe(OH)3沉淀   (4) 阻碍Fe2+与NO接触,避免络合反应发生    Fe2+ +NO2-+2H+= Fe3+ +NO+H2O    【解析】(1)根据实验I的现象说明NaNO2为强碱弱酸盐,NO2-发生水解反应NO2-+H2OHNO2+OH-,温度升高水解平衡正向移动,碱性增强,溶液红色加深,所以在2mL1 molL-1 NaNO2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出现溶液变为浅红色,微热后红色加深,故答案为NO2-

11、发生水解反应NO2-+H2OHNO2+OH-,温度升高水解平衡正向移动,碱性增强,溶液红色加深;(2)根据实验II说明NaNO2溶液与KMnO4 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KMnO4 溶液的紫色褪去,即KMnO4被还原,说明NO2-具有还原性。NO2-具有还原性的原因是:N原子最外层5个电子(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3价不稳定,易失电子,体现还原性,故答案为还原性;N原子最外层5个电子(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3价不稳定,易失电子,体现还原性;(3)实验IV在FeSO4 溶液(pH=3)中滴加NaNO2溶液,溶液先变黄,后迅速变为棕色,滴加KSCN溶液变红,说明有Fe3+生成

12、,NO2-被还原为NO。若要证明棕色物质是是NO与Fe2+,而非Fe3+发生络合反应的产物,需要作对照实验,即向pH均为3,含Fe2+和Fe3+浓度均为1mol/L的FeSO4溶液和Fe2(SO4)3溶液中通入NO,若通入FeSO4溶液出现溶液由浅绿色迅速变为棕色,而通入Fe2(SO4)3溶液无现象,则可证明;故答案为浅绿色;棕色;0.5molL1Fe2(SO4)3溶液(pH=3);加热实验IV中的棕色溶液,有气体逸出,该气体在接近试管口处变为红棕色,说明加热后生成了NO气体;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说明生成了Fe(OH)3,原因是棕色溶液中的Fe(NO)2+受热生成NO和Fe2+,NO被空气

13、氧化为NO2,加热有利于Fe2+被氧化为Fe3+,促进Fe3+水解,产生Fe(OH)3沉淀,故答案为棕色溶液中的Fe(NO)2+受热生成NO和Fe2+,NO被空气氧化为NO2,加热有利于Fe2+被氧化为Fe3+,促进Fe3+水解,产生Fe(OH)3沉淀;(4)将K闭合后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向左侧滴加醋酸后偏转幅度增大,由图可知,该装置构成了原电池,两电极分别产生NO和Fe3+,U形管中间盐桥的作用是阻碍Fe2+与NO接触,避免络合反应发生;故答案为阻碍Fe2+与NO接触,避免络合反应发生;该原电池负极反应为:Fe2+-e-= Fe3+,正极反应为NO2-+e-+2H+=NO+H2O,所以电池总

14、反应式为Fe2+ +NO2-+2H+= Fe3+ +NO+H2O;故答案为Fe2+ +NO2-+2H+= Fe3+ +NO+H2O。3医疗上绿矾(FeSO47H2O)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特效药。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绿矾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制备产品】该小组由废铁屑(含少量氧化铜、氧化铁等杂质),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FeSO47H2O晶体,步骤如下:(1)预处理:先将废铁屑加入到饱和Na2CO3溶液中洗涤,目的是_,然后将废铁屑用水洗涤23遍。(2)将洗涤后的废铁屑加入到圆底烧瓶中,并持续通入N2,N2的作用是_。(3)再加入足量稀硫酸,控制温度5080之间,充分反应后,圆底烧瓶中剩余的固体为_。(4)获

15、取产品:先向步骤(3)中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少许蒸馏水,趁热过滤,_。滤出晶体,用少量冰水洗涤23次,再用滤纸将晶体吸干,密闭保存。【测定FeSO47H2O含量】(1)称取上述样品100g,溶于适量的稀硫酸中,配成100mL溶液,需要的仪器除天平、玻璃棒、烧杯、量筒外,还需要的仪器有(填仪器名称)_、_。(2)准确量取25mL该液体于锥形瓶中,用01000mol/L KMnO4标准溶液滴定,则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_。(3)用同样的方法滴定3次,平均消耗1000mL标准液,该样品中FeSO47H2O的质量分数为_。(已知Mr(FeSO47H2O)=278)。(4)若测量结果偏小,则可能是在定容时

16、_(填“俯视”或“仰视”)读数。【答案】(1)洗去铁屑表面的油污(2)排除装置中的空气或氧气     (3)Cu     (4)冷却 结晶  (1)100mL容量瓶(1分)    胶头滴管(1分)(2)当最后一滴标准液滴入时,溶液变为红色,且30s内不褪色(3)556%     (4)俯视(1分)【解析】I(1)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可以除去铁屑表面的油污;(2)FeSO4易被氧气氧化,持续通入N2排除装置中的空气或氧气;(3)氧化铜、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硫酸铁,铁单质与硫酸铜和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

17、亚铁和铜单质;(4)洗涤、过滤、冷却结晶可得FeSO47H2O晶体;II(1)步骤为:计算称量溶液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需要使用的仪器有:100mL 容量瓶,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可用可不用;(2)可利用KMnO4溶液自身的颜色作为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时,再滴加KMnO4溶液时,溶液将由无色变为紫红色;(3)测定样品中Fe2+的含量,采用在酸性条件下KMnO4标准液滴定,Fe2+Fe3+,铁元素化合价升高1价;MnO4-Mn2+,锰元素降低5价,化合价升降最小公倍数为5,故Fe2+系数为5,MnO4- 系数为1,根据元素守恒可知Mn2+与Fe3+系数分别为1、5,根据电荷守恒

18、可知缺项为H+,H+其系数为2+35-25-1=8,根据H元素守恒可知H2O系数是4,所以反应离子方程式为5Fe2+MnO4-+8H+Mn2+5Fe3+4H2O。令Fe2+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5Fe2+MnO4-5                 1xmol  001L01mol/L所以x=00101mol/L5=0005mol所以样品中FeSO47H2O的质量0005mol4278g/mol=556g,所以4g产品中FeSO47H2O的质量分数为100%=556%。(4)定容时仰视体积偏大,浓度偏

19、小。4工业制得的氮化铝(AlN)产品中常含有少量Al4C3、Al2O3、C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分别测定氮化铝(AlN)样品中AlN和Al4C3的质量分数(忽略NH3在强碱性溶液中的溶解)(1)实验原理Al4C3与硫酸反应可生成CH4,AlN溶于强酸产生铵盐,溶于强碱生成氨气,请写出AlN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3)实验过程连接实验装置,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称得D装置的质量为yg,滴定管的读数为amL称取xg AlN样品置于装置B瓶中;塞好胶塞,关闭活塞         &

20、nbsp; ,打开活塞            ,通过分液漏斗加入稀硫酸,与装置B瓶内物质充分反应待反应进行完全后,关闭活塞             ,打开活塞            ,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过量         (填化学式),与装置B瓶内物质充分反应。              (填入该步应进行的操

21、作)。记录滴定管的读数为bmL,称得D装置的质量为zg。(4)数据分析(已知:该实验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为Vm Lmol1)Al4C3的质量分数为            。若读取滴定管中气体的体积时,液面左高右低,则所测气体的体积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AlN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1)AlN+NaOH+H2O=NaAlO2+NH3;(3)

22、 K2、K3; K1;K1;K3;NaOH;打开K2,通入空气一段时间;(4) (4)100%;偏小;100%;【解析】从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上看,本实验的原理是用足量硫酸与样品中Al4C3完全反应,量取生成的甲烷气体,从而可测得Al4C3的百分含量;用足量NaOH溶液与样品中AlN完全反应,充分吸收生成的氨气,并称量其质量,从而求得AlN的质量分数;(1)根据题目信息:AlN溶于强碱溶液时会生成NH3,化学方程式为:AlN+NaOH+H2O=NaAlO2+NH3,故答案为:AlN+NaOH+H2O=NaAlO2+NH3;(3)通过分液漏斗加入稀硫酸,硫酸与样品中Al4C3完全反应,量取生成的甲

23、烷气体,从而测得Al4C3的百分含量,故应关闭活塞K2、K3,打开活塞 K1,故答案为:K2、K3; K1;用足量NaOH溶液与样品中AlN完全反应,充分吸收生成的氨气,并称量其质量,故应关闭活塞K1,打开活塞K3,故答案为:K1;K3;NaOH;装置中残留部分氨气,打开K2,通入空气一段时间,排尽装置的氨气,被装置D完全吸收,防止测定的氨气的质量偏小,故答案为:打开K2,通入空气一段时间;(4)甲烷的体积为(ab)mL,物质的量为mol,根据碳原子的守恒,Al4C3的物质的量等于甲烷的物质的量的三分之一,所以Al4C3的质量为mol144g/mol=g,Al4C3的质量分数为100%,故答案

24、为:100%;读取滴定管中气体的体积时,液面左高右低,气体的压强大于大气压,测定气体甲烷的体积偏小,故答案为:偏小;氨气的质量为(zy)g,物质的量为mol,根据氮原子的守恒,氨气的物质的量等于AlN的物质的量,所以AlN的质量为mol41g/mol=g,故AlN的质量分数为100%=100%,故答案为:100%。5某实验小组探究AgNO3溶液与Na2SO3溶液的反应。实验I操作现象滴加5滴0.1mol/L Na2SO3溶液,振荡产生白色沉淀,测得混合溶液pH=5继续滴加0.1mol/L Na2SO3溶液,振荡白色沉淀增多,继续滴加,白色沉淀消失,测得混合溶液pH=9资料:Ag2SO3,白色固

25、体,难溶于水;Ag2SO4,白色固体,微溶于水;AgOH,白色固体,常温下不稳定,易分解产生棕褐色固体。(1)测得0.1mol/L Na2SO3溶液pH=10,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_。(2)实验小组对白色沉淀的成分提出猜想:可能含Ag2SO3。可能含Ag2SO4,理由是_。可能含AgOH。实验产生的白色沉淀放置一段时间后未发生明显变化,排除猜想。(3)检验白色沉淀的成分(资料:Ag+2S2O32Ag(S2O3)23,Ag(S2O3)23在溶液中稳定存在。)测得沉淀C质量小于沉淀B,试剂1和试剂2分别是_、_,说明白色沉淀是Ag2SO3和Ag2SO4的混合物。(4)探究白色沉淀消失的原因。实验

26、小组设计对照实验:实验II实验III实验操作现象沉淀溶解 补充实验III的实验操作及现象:_,证明SO32使白色沉淀溶解。 查阅资料:Ag2SO3能溶于过量Na2SO3溶液中形成Ag(SO3)23。白色沉淀中含有Ag2SO4,但还能全部溶解于Na2SO3溶液的原因是_。(5)探究AgNO3溶液与Na2SO3溶液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实验IV操作现象步骤i:滴加一定体积0.1 mol/L Na2S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步骤ii:再加入NaOH溶液调pH=14,振荡白色沉淀变黑,经检验为Ag步骤ii中Ag2S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6)综合实验I和IV,说明AgNO3溶液与Na2SO3溶液的

27、反应类型与_有关。【答案】(1) SO32+H2OHSO3+OH    (2) SO32可能被O2氧化    (3) Ba(NO3)2溶液    盐酸溶液    (4) 操作:滴加NaOH溶液至pH=9,现象:白色沉淀不溶解    Ag2SO4微溶,溶液中存在SO32,Ag2SO4易转化为更难溶的Ag2SO3,进而被Na2SO3溶液溶解。(5)Ag2SO3+2OH= 2Ag+SO42+H2O    (6)反应物的相对浓度、pH    【解析】【分析】试验I

28、在AgNO3溶液中滴加Na2S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可以考虑生成Ag2SO3沉淀;同时考虑亚硫酸盐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又可以考虑白色沉淀中有Ag2SO4;加入的Na2SO3溶液呈碱性,所以还可以考虑AgOH。随着Na2SO3溶液滴入量的增加,PH值也逐渐增大,沉淀先增加后溶解,可见该反应与反应物的用量和PH有关。小题(3)是对于白色沉淀的检验:用Na2S2O3溶液溶解沉淀,使Ag+结合成Ag(S2O3)23而溶解,释放出白色沉淀中的阴离子,再用可溶钡盐+盐酸检验可能的SO32和SO42。小题(4)是对于白色沉淀溶解的原因探究:根据所给信息,沉淀的溶解应是生成了Ag(SO3)23。溶解过程中有

29、两个量在变:Na2S2O3的量和PH,因此可从这两方面进行探究。小题(5)是探究AgNO3溶液与Na2SO3溶液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实验现象可直接判断。【详解】(1) Na2SO3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弱酸根离子SO32的水解:SO32+H2OHSO3+OH,故答案为:SO32+H2OHSO3+OH(2)+4价硫的还原性较强,易被氧化。根据实验环境,可考虑Ag+或O2,由于Ag+的还原产物Ag为黑色,可排除,所以可能产生Ag2SO4的理由是SO32可能被O2氧化,故答案为:SO32可能被O2氧化(3) 对于白色沉淀的检验:用Na2S2O3溶液溶解沉淀,使Ag+结合成Ag(S2O3)23而溶解

30、,释放出白色沉淀中的阴离子,再用可溶钡盐将可能的SO32和SO42沉淀,分离出的沉淀用盐酸溶解,如果能全溶解,则不含SO42,如果不能全溶解,则含SO42,故答案为:Ba(NO3)2溶液;盐酸溶液(4) 为证明是SO32是使白色沉淀溶解的原因,本题设计了对照试验,为此要控制好变量,排除溶液PH值的影响,即应在对照组的白色沉淀中滴加NaOH溶液至PH=9,故答案为:操作:滴加NaOH溶液至pH=9,现象:白色沉淀不溶解    Ag2SO4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Ag2SO4(s) Ag+(aq)+ SO42(aq),加入的SO32将Ag+结合成溶解性更小的Ag2SO3,c(Ag+

31、)降低,促进Ag2SO4转化成Ag2SO3,并进一步转化成Ag(SO3)23,直至完全溶解,故答案为:Ag2SO4微溶,溶液中存在SO32,Ag2SO4易转化为更难溶的Ag2SO3,进而被Na2SO3溶液溶解(5) 试验IV通过改变沉淀所在环境的PH来探究AgNO3溶液与Na2SO3溶液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试验现象及产物可知,加入NaOH溶液至pH=14时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Ag,可知S应被氧化成SO42,所以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Ag2SO3+2OH= 2Ag+SO42+H2O,故答案为:Ag2SO3+2OH= 2Ag+SO42+H2O(6) 根据试验I和IV及以上分析可知: AgN

32、O3溶液与Na2SO3溶液在PH=5时先生成Ag2SO3,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如果提高Na2SO3溶液的相对浓度(即加入过量的Na2SO3溶液至PH=9)又溶解为络合离子Ag(SO3)23;而如果提高碱性至PH=14时生成的是Ag和SO42,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两者的反应类型与反应物的相对浓度、pH都有关,故答案为:反应物的相对浓度、pH【点睛】探究实验的两个问题:1.根据现象得出结论:根据题给已知的实验现象,结合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对现象的分析要细致,特别要注意现象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联性。2.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应先明确问题所在,再针对问题设计实验。本题(4)中,为探究

33、白色沉淀溶解的原因,应先分析白色沉淀溶解过程中什么在变化、如何变化,找出可能的相关因素(本小题为亚硫酸钠的量和PH值),再针对这些因素进行实验设计。否则思路不清,会造成无的放失。6阳极泥处理后的沉渣中含AgCl,工业上可用Na2SO3溶液作浸取剂浸出回收。某小组在实验室模拟该过程。已知:i25oC时,部分物质的溶解度:AgCl 1.9104 g;Ag2SO3 4.6104 g;Ag2SO40.84 g。ii25oC时,亚硫酸钠溶液酸化过中含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变化如图所示。.浸出氯化银取AgCl固体,加入1 mol/L Na2SO3溶液作浸取剂,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浸出液(pH=8),该过程

34、中发生的反应为AgCl +  Ag(SO3)23 + Cl。(1)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AgCl溶解的原因是_。. 酸化沉银(2)经检测,沉淀m为AgCl,则溶液m中含微粒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3)探究沉淀n的成分。甲同学认为沉淀n一定不含Ag2SO4,其依据是_。乙同学认为沉淀n可能含Ag2SO3,进行实验验证。i. 本实验设计的依据是:Ag2SO3具有_性。ii. 乙同学观察到_,得出结论“沉淀n不含Ag2SO3”。丙同学从溶液n的成分角度再次设计实验证明沉淀n不含Ag2SO3。i. 本实验设计的依据是:若沉淀n含Ag2SO3,则溶液n中含微粒的总物质的量_(填“”、“”或“”)Cl

35、物质的量。ii. 结合实验现象简述丙同学的推理过程:_。浸取剂再生(4)溶液m经处理后可再用于浸出AgCl,请简述该处理方法_。【答案】(1) AgCl(s)Ag+(aq)+ Cl-(aq) ,Ag+与SO32- 结合生成Ag(SO3)23 ,促进AgCl的溶解平衡正向移动(2) HSO3-    (3) Ag2SO4的溶解度远大于AgCl或Ag2SO3,溶液中Ag+ 的浓度很小    还原    b中清液的颜色与c相同,均为浅紫色溶液        e中无沉淀生成,说明清液中没有Cl-,则溶液

36、n中加入稀硝酸使Ag(SO3)23全部转化为Ag+,Ag+将Cl全部沉淀,由此可知溶液n中含Ag元素的微粒总物质的量不小于n(Cl)    (4)加NaOH溶液调节pH至910    【解析】【分析】I、(1)利用平衡移动的知识答题即可;II、(2)生成沉淀m时,溶液m的pH为5,观察图像,可以得知HSO3-的物质的量分数占100%;(3)溶液中Ag+的浓度很小,而Ag2SO4的溶解度较大,故不会形成Ag2SO4沉淀;依据Ag2SO3的还原性答题;e中无沉淀生成,说明清液中没有Cl-,则溶液n中加入稀硝酸使Ag(SO3)23全部转化为Ag+,Ag+将Cl

37、全部沉淀,由此可分析出溶液n中含Ag元素的微粒总物质的量不小于n(Cl);III、(4)m溶液中的溶质为NaHSO3,浸取剂为Na2SO3溶液,需要加入NaOH溶液将NaHSO3转化为Na2SO3。【详解】I、(1)AgCl(s)Ag+(aq)+ Cl-(aq),Ag+与SO32- 结合生成Ag(SO3)23-,促进AgCl的溶解平衡正向移动;II、(2)生成沉淀m时,溶液m的pH为5,观察图像,可以得知HSO3-的物质的量分数占100%,则溶液m中含微粒的主要存在形式是HSO3-;(3)Ag2SO4的溶解度远大于AgCl或Ag2SO3,溶液中Ag+ 的浓度很小;i、酸性KMnO4溶液具有强氧

38、化性,SO32-具有还原性,则该实验涉及的依据是Ag2SO3具有还原性;ii、沉淀中无Ag2SO3,则该沉淀不会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可以观察到a试管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b、c试管中酸性KMnO4溶液依然呈紫色;e中无沉淀生成,说明清液中没有Cl-,则溶液n中加入稀硝酸使Ag(SO3)23全部转化为Ag+,Ag+将Cl全部沉淀,由此可分析出溶液n中含Ag元素的微粒总物质的量不小于n(Cl);III、(4)m溶液中的溶质为NaHSO3,浸取剂为Na2SO3溶液,根据曲线图可知,加入NaOH溶液调整pH到9-10即可。7无水FeCl2易吸湿、易被氧化,常作为超高压润滑油的成分。某实验小

39、组利用无水FeCl3和氯苯(无色液体,沸点132.2)制备少量无水FeCl2,并测定无水FeCl2的产率。实验原理:2FeCl3C6H5Cl2FeCl2C6H4Cl2HCl实验装置:按如图所示组装好的装置,检查气密性后,向三颈烧瓶A中加入16.76g无水FeCl3和22.5g氯苯。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工业氮气(含有H2O、O2、CO2)制取纯净干燥的氮气。请从下列装置中选择必要的装置,确定其合理的连接顺序:a_上图中的j口(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实验完成后通入氮气的主要目的是_。(2)装置C中的试剂是_(填试剂名称),其作用是_。(3)启动搅拌器,在约126条件下剧烈搅拌30min

40、,物料变成黑色泥状。加热装置A最好选用_(填字母)。a酒精灯   b水浴锅   c电磁炉   d油浴锅(4)继续升温,在128139条件下加热2h,混合物颜色逐渐变浅,黏度降低。该步骤中加热温度已经接近或超过氯苯沸点,但氯苯实际损失量却非常小,其原因是_。(5)继续加热1h后放置冷却,在隔绝空气条件下过滤出固体,用洗涤剂多次洗涤所得固体,置于真空中干燥,得到成品。若D中所得溶液恰好与25mL2.0molL1NaOH溶液完全反应,则该实验中FeCl2的产率约为_(保留3位有效数字)。【答案】(1) fgdebc(提示:除水后再除氧气,防止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

41、)    将生成的HCl气体排入装置D中被水完全吸收    (2) 无水氯化钙    防止水蒸气进入装置A中使FeCl2、FeCl3水解    (3) d    (4)球形冷凝管可使挥发的氯苯冷凝回流    (5)97.0    【解析】【分析】(1)思路:先除CO2再除H2O(顺带除去吸收二氧化碳带出来的水蒸气)再除O2(除水后再除氧气,防止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2)由FeCl2、FeCl3易水解性质可解,前后一定要有干燥装置;(3)油浴锅的

42、好处是便于控制温度;(4)有冷凝管可使反应物冷凝回流;【详解】(1)由分析可知,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为fgdebc,吸收装置注意长进短出;实验完成后继续通入氮气的主要目的是:将生成的HCl气体排入装置D中被水完全吸收,防止测FeCl2的产率偏小。(2)FeCl2、FeCl3易水解,装置C中的试剂是干燥剂无水氯化钙,其作用是防止水蒸气进入装置A中使FeCl2、FeCl3水解;(3)结合温度约126,选择油浴锅的好处是便于控制温度,故选d;(4)由装置图可知,加热温度已经接近或超过氯苯沸点,但氯苯实际损失量却非常小,其原因是球形冷凝管可使挥发的氯苯冷凝回流;(5)n(HCl)=n(NaOH)=0.0

43、25L2.0molL1=0.05mol,n(FeCl2)=n(HCl)=0.05mol=0.1mol,加入16.76g无水FeCl3和22.5g氯苯,物质的量分别约为0.103mol和0.2mol,由反应方程式可知氯苯过量,则该实验中FeCl2的产率约为100%97.0。8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俗名“大苏打”,又称“海波”。己知它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加热易分解,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广泛地应用于照相等工业中。某实验室模拟工业硫化碱法制取硫代硫酸钠,其反应装置及所需试剂如图:(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装置B中通入SO2反应生成Na2S2O3和CO2,其离子方程

44、式为_,生成的硫代硫酸钠粗品可用_洗涤。(3)装置C的作用是检验装置B中SO2的吸收效率,C中试剂是_,表明SO2吸收效率低的实验现象是C中溶液颜色很快褪色。为了使SO2尽可能吸收完全,在不改变B中溶液浓度、体积的条件下,除了及时搅拌反应物外,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_(写出条)。(4)酸性条件下,S2O32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O2。试写出Na2S2O3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5)粗品中Na2S2O35H2O的质量分数的测定称取6g粗品配制250mL的溶液待用。另取25mL 0.01 mol/L K2Cr2O7溶液于锥形瓶中,然后加入过量的KI溶液并酸化和几滴淀粉溶液,立即用配制的Na

45、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耗Na2S2O3溶液25mL。粗品中Na2S2O35H2O的质量分数为_。(己知Cr2O726I14H2Cr33I27H2O、I22S2O322IS4O62)【答案】(1) 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2) 4SO2+2S2-+CO32-=CO2+3S2O32    乙醇    (3) 品红、溴水或KMnO4溶液    控制SO2的流速(或增大SO2的接触面积或适当升高温度)(4) S2O32-+2H+=S+SO2+H2O    

46、;(5) 62%    【解析】【分析】装置A为二氧化硫的制取: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B装置为Na2S2O3的生成装置: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二氧化硫能和品红作用,二氧化硫能被高锰酸钾氧化,能与溴单质,上述溶液均褪色,所以装置C中盛放品红、溴水或KMnO4溶液,其作用是检验装置B中SO2的吸收效率,二氧化硫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装置D作用为尾气吸收装置,吸收未反应的二氧化硫;(1)装置A为二氧化硫的制取,亚硫酸钠和浓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硫;(2)根据题目信息SO2、Na

47、2S和Na2CO3反应生成Na2S2O3,结合质量守恒确定产物并配平,硫代硫酸钠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生成的硫代硫酸钠粗品可用乙醇洗涤;(3)装置B的作用是检验装置A中SO2的吸收效率,说明B中物质能与二氧化硫反应,且有明显的现象,一般可为品红、溴水或KMnO4溶液;要加快反应速率,可增大接触面积,增大浓度、升高温度等;(4) 酸性条件下,S2O32-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O2 、S和水;(5) 依据反应的定量关系 2S2O32-I2,计算碘单质消耗的硫代硫酸钠,计算得到样品的纯度。【详解】(1)装置A为二氧化硫的制取,亚硫酸钠和浓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Na2SO3+H2SO4(浓)=N

48、a2SO4+SO2+H2O,生成二氧化硫;(2)三颈烧瓶B中制取Na2S2O3反应的总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SO2+2Na2S+Na2CO3=CO2+3Na2S2O3,离子反应为:4SO2+2S2-+CO32-=CO2+3S2O32-,硫代硫酸钠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乙醇易挥发,生成的硫代硫酸钠粗品可用乙醇洗涤;(3)装置B的作用是检验装置A中SO2的吸收效率,说明B中物质能与二氧化硫反应,且有明显的现象,一般可为品红、溴水或KMnO4溶液等,如A中SO2吸收效率低,则B中进入较多的二氧化硫,导致B中溶液颜色很快褪色。要加快反应速率,可增大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增大浓度,减慢二氧化硫的流速、升高温度等;(4) 硫代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硫、二氧化硫和水,离子反应方程式为:S2O32-+2H+S+SO2+H2O;(5) Cr2O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化学 > 化学高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