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3期)-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解析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24045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69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3期)-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3期)-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3期)-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3期)-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3期)-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年中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第3期一、【2017年中考广东卷】(9分) 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节选自渑水燕谈录)(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是时西边用兵/当是时,妇手拍儿声B常被发面铜具/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C士大夫翕然称之/往来翕忽D匹夫之勇,不足尚也/风力虽

2、尚劲(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3)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下称贤。(3分)【答案】(1)A(2)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使用4条以上“/”的,给0分;其他情况,对1处给1分。)(3)因为狄青作战骁勇(频立战功);博古通今(通究古今);辅佐朝政。(每对1处给1分。)【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分析。A:都指:这个时候。B:面具/当面C:一致/迅疾D:推崇/还。故选:A【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

3、生的对文言文的理解,结合最后一句话:“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分析即可。【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参考译文】武襄公狄青,当初凭借侍从官的身份担任延州指使。这时西部边境正在打仗,武襄公因智勇双全且有谋略,屡次建立战功。(他)经常披散头发,戴着铜面具,飞奔着冲入敌阵,敌人畏惧,没有谁敢抵挡他。武襄公见识高远,气度宏大,士大夫一致称赞他,而且特别受韩魏公和范文正公赏识,被称为国器。范文正公把春秋汉书授给他说:“将领不了解古今,只是个有勇无谋的人,不值得推崇。”武襄公从此就广泛阅读经史,透彻地钻研古今变化,不

4、久立了大功,登上辅佐大臣之位,记录在史册中,配享在宗庙里,成为宋代著名将领,天下人都称赞他贤能。二、【2017届中考广西贺州卷】文言文阅读(13分,10-12题,每小题2分,共6分)赵普【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刘宣【乙

5、】景泰间,吉安刘公宣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取解时,刘文恭公铉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焦竤玉堂丛语)【注释】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刘公宣:即刘宣。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普少习吏事习:熟悉B家人发箧视之发:发现C每归私第第:府第,大的住宅D讶其文 讶:感到惊奇1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而乐亦无穷也(

6、醉翁亭记)B卒用其人 岁赋其二(捕蛇者说)【来源:】C谓必山林老儒之作 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D以语使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12下列对选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写赵普沉着镇定,描写了“跪而拾之”的细节。一个“拾”字表明,赵普此举非常冒险,很可能再次触犯龙威。B【乙】文中写到了卫使爱惜人才,刘铉慧眼识才。C【甲】文通篇没有说明赵普奏荐的是何人,为什么奏荐此人,而把笔墨落在一奏、再奏、三奏、四奏上,通过“复奏如初”,显示赵普的为人。D【甲】【乙】两文刻画人物时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分别写了赵普和刘宣刻苦读书,奏荐人才的事例,都表现了一个中心:能以天下为己任。13把第卷文言

7、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2)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14除赵普和刘宣之外,古人还有许多刻苦读书的事例,请举出一例,并谈谈你的感受。(3分)【答案】10B11C12D13(1)(赵普)关上门,打开书箱,取出书,整天在读。(2)(他)日夜在马棚中读书,卫使起初不知道。14事例:匡衡凿壁偷光 车胤囊萤苦读 孔子韦编三绝感受:可围绕“刻苦读书”“专心勤奋”说出自己的感受,要求言之有理,语句通顺。【解析】10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如

8、本题中B项“发”为古今异义,打开,“家人发箧视之”意思是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所以B项解释错误。【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2试题分析:阅读全文,了解内容,分析各选项表述的要点,梳理文章内容,找到相关的内容,比较判断正误。D“都表现了一个中心: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表述错误,【乙文】的中心是:苦读成才、勤奋刻苦。所以选D。【考点定位】: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13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

9、语有:“阖户”“启箧”“竟”“厩”“初”,别忘了补出人物。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4试题分析:注意本题有两个答点,根据所读所记,按要求举一刻苦读书之例,再谈谈自己的感受。【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学.科.网参考译文: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

10、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太祖这才明白,终于任用了那个人。三、【2017年中考黑龙江牡丹江卷】(13分)阅读张溥与“七录斋”,回答下列各题。张溥与

11、“七录斋”明人张溥,名高一时,其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日“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项立就,以故名高一时。(选自明史张溥传有删改)注释:斋:书房。钞:同“抄”,抄写。一过:一遍。管:笔管。索:讨取,要。(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日沃汤数次: 俄顷立就: (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3)请用“/”给下面语句划出两处停顿。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4)张溥给自己书房起名为“七录”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5)从选文看,张溥是

12、一个怎样的人?【答案】(1)热水一会儿(2)他从小就热爱学习,他所读过的书一定亲手抄写。(3)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4)其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5)示例:张溥是一个学习勤奋刻苦,写诗作文才思敏捷,名高一时的人。【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该句重点词语有:嗜:爱好。钞:抄写。句意为:他从小就热爱学习,他所读过的书一定亲手抄写。【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

13、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5)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根据人物言行来分析。反复抄书体现学习勤奋刻苦;写诗文不打草稿,说明他才思敏捷。据此总结即可。【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参考译文:明朝人张溥,名气轰动一时,他从小就热爱学习,他所读过的书一定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重新抄写。这样持续了六七遍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泡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张溥写诗作文思路敏捷,各方人士问他索取诗文,他不打草稿,当着客人的面挥笔就写,一会儿就写好了,因为这个原因在当时很有名气。第(2)题考查文言

14、文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翻译时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四、【2017年中考湖北黄石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其家世代受射。其后四岁,广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骑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

15、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广为人长,猨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专以射为戏。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节选自史记 李广将军传,有删改)(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行十余里,广佯死(佯:假装)B广暂骑腾而上胡儿马(暂:暂时)C广之将兵,乏绝之处(将:带领)D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陈:通“阵”,阵地)(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见水/士卒不

16、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勇猛机智,被匈奴捉住,也能伺机逃脱。B李广爱护士兵,与他们同甘共苦,士兵们都乐于为他效力。C李广身高臂长,善于射箭,他的子孙和向他学习的人,都赶不上他。D李广射术高超,在战场上射杀敌人,任何时候都能百发百中。(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鞭马南驰数十里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答案】(1)B(2)A(3)D(4)(李广)用鞭子打马向南飞驰几十里。(李

17、广)估计射不中就发射,只要一发射,(敌人)立即随着弓弦之声倒地。【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士卒不全喝过水,他不到水边去;士卒不全吃过饭,他不吃饭。【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3)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 D有误,不是“任何时候都能百发百中”,文中是“不在几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发,一发箭敌人立即应弦倒下”

18、;【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试题分析: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学.科.网参考译文: 李广将军,陇西成纪人,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四年以后,李广由卫尉被任为将军,出雁门关进攻匈奴。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军队,并生擒了李广。单于平时就听说李广很有才能,下令说:“俘获李广一定要活着送来。”匈奴骑兵俘虏了李广,当时李广受伤生病,就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装在绳编的网兜里

19、躺着。走了十多里,李广假装死去,斜眼看到他旁边的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一纵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把少年推下去,夺了他的弓,打马向南飞驰数十里,重又遇到他的残部,于是带领他们进入关塞。匈奴出动追捕的骑兵几百名来追赶他,李广一边逃一边拿起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因此才能逃脱。李广很廉洁,得到赏赐常常分给部下,饮食与士卒在一起。李广带兵,每到缺粮缺水的地方,士卒不全喝过水,他不到水边去;士卒不全吃过饭,他不吃饭。他待人宽厚不苛刻,士卒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出力。李广身材高大,臂膀象猿一样,他的善射也是天赋。虽然子孙或别人向他学,但谁也不能赶上他。李广口舌笨拙很少说话,与人在一起就在地上

20、画阵势,饮酒专以射箭作游戏。他射箭的办法是,见到敌人逼近,不在几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发,一发箭敌人立即应弦倒下。五、【2017届中考湖北省孝感卷】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小题【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选自礼记学记)【乙】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

21、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注】进:继续学(新内容)益:增加、加深有间:过了一段时间。为人:作曲的人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10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其此之谓乎 丘未得其为人也。B弗学,不知其善也 孔子学琴于师襄子,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学而不思则罔 丘得其为人,黑而长11.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弗食,不知其旨也。(2)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12. 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2、)(3分)A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B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过程。D乙文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13. 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乙文具体分析。(3分)【答案】10B11(1)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甘美。(2)我已经熟悉了这首曲子,(但是)还没有掌握它的(弹奏)技法(技巧)。12D13示例:孔子学习了十天,熟悉曲子后,发现自己没有掌握技法:再学习了一段时间,发

23、现自己没有领会到曲子所表达的志向;又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没有融入作品理解作者,于是一直学习,最后融入作品中,他真正做到了“学然后之知不足。”【解析】10试题分析:B项的两个“学”都是“学习”之意。A项中的“其”字第一个是表示推测的语气;第二个是代词。C项中的“反”字第一个是“反语”之意,第二个通“返”;D项中的“而”字第一个表示转折,第二个表并列关系。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2试题分析:他并没有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而是不愿在学习上浅尝辄止。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24、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3试题分析: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的分析,物象的特征等,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六、【2017年中考江苏泰州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14分)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有乞书者,正色责之,或终不与一字。元祐中锁试礼部,每来见过案上纸,不择精粗,书遍乃已。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yu)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谑弄皆有义味,真神仙中人,此岂与今世翰墨之士争衡哉?(节选自黄庭坚题东坡诗后)【注】锁试:文中指东坡

25、任主考官近两月间,不能与外界联络。龠(yu)古代容量单位。谑弄:开玩笑,嘲弄。翰墨:借指文章书画等。(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来源:ZxxkCom】有 乞 书 者不择精粗书遍乃已虽谑弄皆有义味(二)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东坡居士极不惜书 ,然不可乞A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幼时记趣B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晏子使楚C吴广以为然,乃行卜陈涉世家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然 不 能 四 五 龠(yu)已 烂 醉(3)翻译下列句子(4分)

26、正色责之 ,或终不与一字。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2分)(4)为什么黄庭坚称苏东坡是“神仙中人”?(用自己的话概括)【答案】(1)的人 选择 停止、止 即使(2)D(2)然 /不 能 四 五 龠(yu)/已 烂 醉(3)(1)(他都会)神情严肃地责问他,有时到底(最终)也不给(他)一个字。(2)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4)为人率真(自己喜欢书法,从不给别人;酒量不行也要喝醉);书法技艺高超(酒醒后写的字潇洒飘逸)。在做题时,第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对词语的语境意进行思考,再结合熟悉的文章回忆词语的意义。另外,要注意检验,将想好的词义代进原文,通顺就对不

27、通就错。(2)例句中的“然”是转折连词,然而。A项中的“然”是“的样子”,B项是“这样”,C项是“正确”,D项是“然而”,与例句意思一样。【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句首联词“然”后要停顿,“不能四五龠” 是一个联系紧密的短语,“已烂醉” 又是一个联系紧密的短语,自然这两

28、个短语之间停顿。【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赏析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扣住“神人”,从内容分析称为“神人”的具体原因。【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附译文:苏东坡平时极不吝啬自己的书法,但却不可求他写。凡是求他写的,他都会严肃地拒绝,有时到底也不给一个字。元祐年间他在礼部任职,每次来见到桌上有纸,他会不择好坏地在上面写,写完了才停止。他天性好酒,然而饮上四五龠便会醉,不管什么场地,倒头便睡,鼾声如雷。不久醒后所写的字落笔如风雨般潇洒,即

29、使是开玩笑也是非常有意味的,真像是神仙中的人呀!这哪里是当世的书法创作者能与他争高下的呢?七、【2017届内蒙古包头卷】阅读下文,完成811题。宋初古文往岁士人多尚对偶为文,穆修、张景辈始为平文,当时谓之“古文”。穆、张尝同造朝,待旦于东华门外。方论文次,适见有奔马践死一犬,二人各记其事,以较工拙。穆修曰:“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张景曰:“有犬死奔马之下。”时文体新变,二人之语皆拙涩,当时已谓之工,传之至今。【注释】穆修、张景:北宋初年人,提倡散文,对后来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欧阳修等都有影响。平文:即散文,是区别于当时骈体文的一种文体。8(2分)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1)往岁士人多尚对偶为

30、文(2)穆、张尝同造朝9(4分)翻译下面的句子。(1)适见有奔马践死一犬。(2)二人各记其事,以较工拙。10(2分)穆、张二人描述“逸马毙犬”的用语,后人认为“拙涩”,为何当时“谓之工”?11(2分)穆、张二人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答案】8崇尚 朝会 9(他们)恰好看到有一匹奔跑的马踏死-条狗两人各自记述这件事情,来比较谁写得好谁写得差10因为当时文体新变,可供参照的范例少,人们的评价标准还不够高11珍惜时间在上朝之前的空暇还在探讨写作问題;关注生活把生活看作写作的源头活水。【解析】8试题分析: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

31、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句意为:往年士人大都崇尚对偶的骈体文尚:崇尚句意为:穆、张曾一同参加朝会朝:朝会【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1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设想合理即可【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参考译文

32、:往年士人大都崇尚对偶的骈体文,穆修、张景等人始提倡散文,当时称之为“古文“穆、张曾一同参加朝会,在东华门外等待天亮正讨论古文章法,恰好看到有一匹奔马踏死了一条犬,二人于是相约各描述其事,以比较各自的工拙穆修说:“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张景说:“有犬死奔马之下“其时文体刚开始发生变化,二人之语都朴拙硬涩,而当时已认为精工,故流传至今八、【2017届中考山东济南卷】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共6分,每小题2分) 景公登射,晏子修礼而侍。公曰:“选射之礼,寡人厌之矣。吾欲得天下勇士,与之图国” 晏子对曰:“君子无礼,是庶人也;庶人无礼,是禽兽也。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杀其长,然而不敢者,维礼之谓

33、也。礼者,所以御民也;辔者,所以御马也。无礼而能治国家者,吾未之闻也。”景公曰:“善。”乃饰射,更席,认为上客,终甚问礼。(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释】登射:指走上射箭的位置。古代有通过射箭选拔人才的制度,射箭时有套礼仪,所以下文说“选射之礼”。修:依照。饰射:整治射礼。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断一处)(2分) 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杀其长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以为上客,终日问礼。11景公“欲得天下勇士,与之图国”,晏子却认为,治理国家必须要 ;从“景公曰:善。乃饰射”可见景公 的品质。(2分)【答案】9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杀其长 10将晏子奉为上宾,整日向他请教礼仪问题

34、。11修礼 善于纳谏(或“接受正确意见”)【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在一一对应的基础上,根据句意进行适当调整,做到词达句顺。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提取重要信息。通过阅读文段可知,晏子认为“有勇力的人多了,会杀害他们的君长,破坏(分封制下的)长幼尊卑秩序。但他们不敢这样做,是因为有礼的约束。礼,是用来驾驭百姓的,就像辔头是用来驾驭马的。没有礼而能够治理好国家的,还没有听说过”,因此他主张修礼,维护现有社会秩序。齐景公在听了晏子的话之后,充

35、分认识到“礼”的社会和政治功能,改变了对“礼”的看法,表现了他闻过能改,善于纳谏的品质。 【考点定位】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学.科.网九、【2017届山东淄博卷】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 景公登路寝之台,不能终,而息乎陛,忿然而作色,不说,曰:“孰为高台,病人之甚也?”晏子曰:“君欲节于身而勿高,使人高之而勿罪也。今高从之以罪,卑亦从以罪,敢问使人如此可乎?古者之为宫室也,足以便生,不以为奢侈也,故节于身,谓于民,及夏之衰也,其王桀背弃德行,为璇室玉门。殷之衰也,其王纣为顷宫灵台,卑狭者有罪,高大者有赏,是以身及焉。今君高亦有罪,卑亦有罪,甚于夏殷之王;民力殚乏矣,

36、而不免于罪,晏恐国之流失,而公不得享也!”公曰:“善!寡人自知诚费财劳民,以为无功,又从而怨之,是寡人之罪也!非夫子之教,岂得守社稷哉!”遂下,再拜,不果登台。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路寝:台名。陛:帝王宫殿的台阶。足以便生:够用就行了。节于身,谓于民:自身省力,又教育了百姓。璇室玉门:华丽的宫室。顷宫:巍峨的宫殿。(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忿然而作色,不说 寡人自知诚费财劳民 (2)下列句中加点的“于与“甚于夏殷之王”中的“于”意思和用法相同一项是( )(2分)A饮于河、渭 (夸父逐日)B贫者语于富者曰 (为学)C相于步于中庭 (记天寺夜游)D贤于长安君 (触龙说赵太后)(3)用

37、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2分)君欲节于身而勿高,使人高之而勿罪也。 (4)晏子在与齐景公的对话中,讲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5)从课文晏子使楚中,我们已经领略了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请你针对本文做简要分析。(2分) 【答案】10(1)通“悦”,高兴 实在(2)D(3)君王如果想节省体力,就不要让人(把台)修得这么高;既然让人(把台)修得这么高,就不要怪罪修建的人。(4)君主修建宫室,是为了便于生活,不是为了用来享受,君主只有爱民惜才,才能维持社稷。(5)示例:晏子劝诫齐景公的对话部分集中体现了晏子的语言艺术。晏子巧借话题指出罪在齐景公,使齐景公了解到是当初自己下的命令,自己有错在先;再

38、精当举例,夏桀、商纣都是亡国之君,其教训深刻,值得记取,警醒齐景公要反思自己于国于民是否有过错,是否担起了国君的责任,言语委婉,举例精当,达到了良好的劝谏效果。【解析】试题分析:(1)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解释文言实词,要在了解句意的基础上,根据语境分析其意义。句的意思是“气愤地变了脸色,不高兴”,因此“说”通“悦”,是“高兴”的意思; “诚”在古代汉语中的意义有a真诚,真心;b实在;c果真,如果。根据句意判断“诚”应该是“实在”的意思。【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甚于夏殷之王”中的“于”是介词,表比较,译为“比”;A介词,表示动作发生

39、的处所,译为“在”;B介词,表对象,译为“对”;C介词,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译为“在”;D介词,表比较,译为“比”。【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本题考查文章主旨。解答本题,要通读文段,文段的主要内容是齐景公在感觉台高时责备修筑台的人,然而他却忘了这是当时自己的命令,晏子通过夏桀、商纣的例子来劝谏君王要爱民惜才,以维持社稷。【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本题考查语言艺术赏析,解答本题,要结合文段中的重点句子赏析。文段中晏子劝诫齐景公的对话部分集中体现了晏子的语言

40、艺术,劝谏时若直言相劝显然不妥,晏子巧借话题,以亡国之君为例,使齐景公警醒,达到了良好的劝谏效果。【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十、【2017年中考陕西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12分) 任城威王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大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

41、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建安二十一年,封鄢陵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注释】彰:曹彰。膂力:体力。课:督促。卫、霍: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1)少善射御,膂力过人 ( )(2)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 ( )(3)将十万骑驰沙漠 ( )(4)被坚执锐,临难不顾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A而好乘汗马击剑 云归而岩穴暝B此一夫之用 甚矣,汝之不惠C使各言其志 其真无马邪D为将奈何 吴广为都尉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4分)(1)数从征伐,志意慷慨(2)赏必行,罚必信20对于曹彰好武,太祖曹操起

42、先制止,为什么后又大笑并封曹彰为候?(2分) 【答案】17(1) 擅长 (2)看重 (3)带领,率领 (4)通“披”,穿着18D19(1)(曹彰)屡次跟随太祖(或:曹操)征战讨伐,意气慷慨,斗志昂扬。(2)奖赏一定实施(或:做,施行),(宣告)惩罚一定信守诺言。20因为太祖听了曹彰的话,明白了他的理想是做一个身先士卒、赏罚分明、建功立业的将军,而不是做一介武夫。【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8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虚词的掌握A而:转折连词,顺接连词;B之:助词,的,宾语提前的标志;C其:代词,他,语气词,难道;D都是担任。【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43、。能力层级为理解B。19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十一、【2017年中考四川眉山卷】(10分)课外文言文阅读。商於子论治国商於子,商国之布衣也,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商君,商国之君也,微访乡野,过而责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

44、。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不说,弗应。商君曰:“今子以之代耕,不亦颠乎?”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予亦以子颠之。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责我者责牧民者耶?”商君立有间,面有惭色,顾谓左右从者曰:“尔辈以此究物理。耕者,能善晓天下之治,而治者乃愚也。论国之道,自恨弗如远甚矣。”比至国,乃除旧弊,施新策,广招天下之士以治。数年之后,富民安邦,盖商於子之功也。【注】商於子:虚构的人名;后面“商君”,商国的国君,也是虚构的国君。豕(sh):猪。淖(no):烂泥。服田:驾牲口耕田。牧:统治、管理。(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子过矣尔辈以此究物理比至国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子何不以责我者责牧民者耶?论国之道,自恨弗如远甚矣。(3)此文主要采用了“类比”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分类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