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6 记叙性文体阅读(第01期)-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解析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24037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88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6 记叙性文体阅读(第01期)-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专题16 记叙性文体阅读(第01期)-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专题16 记叙性文体阅读(第01期)-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专题16 记叙性文体阅读(第01期)-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专题16 记叙性文体阅读(第01期)-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16:记叙性文体阅读一、【2017届中考贵州黔东南卷】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各题窑变余显斌鲁山花瓷是瓷中名品,百闻难得一见,因此,市场上算稀罕物。可是,他的店里,有时也做着鲁山花瓷的生意。他开一爿(pn)店,在一弯水边,上写铺名:名瓷之家。各种瓷器,琳琅满目。客人来寻,踏过石桥,转过一道竹林,沿一道逼仄的门进去,眼前亮,面前柜上摆着罐、杯、壶、瓠等,有的天青色,有的白如银子。还有一种瓷,胎质厚实朴重,黑色质地上流淌着白斑蓝彩,泛着幽幽蓝光,让人眩晕。这,就是闻名的鲁山花瓷。买家只许看,不许摸。选准了,他才拿出瓷器让对方细看。在他这儿买瓷的,尤其鲁山花瓷的,一般都信任他。因为,他是鲁山花瓷的权威

2、。一尊鲁山花瓷拿来,不用放大镜,他用手一摸,鼻子一嗅,嗯,宋代的,绝对宋代的,瞧这质地,这手感。一查,果然是宋代的。也因此,他的那家店,人来人往,生意很好。当然,有时,买主一个电话,他也会乐呵呵地送货上门,仅限于本市。以他的说法,不为挣钱,纯为交友,志同道合嘛。有人出三万元钱,想买他这个罐。那天,是个细雨天,天青色的烟雨无边无沿地下着。他用纸盒随手装了个小小的鲁山花瓷罐,提着,走了出去。由于路近,他没打车,走过小巷,出了竹林。这时,一轮三轮车冲来,他躲闪不及,手一松,纸盒落地,“哐”的一声全碎了。三轮车司机傻了眼,跳下来道:“没事吧,大哥?”他火了:“没事?瞧我这罐。”三轮车司机说:“不就一个

3、罐吗?多钱!”就在这时,买主打来电话,说三万元已备好,罐怎么还不送来?他将电话让司机听了。三轮司机顿时结结巴巴道:“三三万元啊?”他眼一翻:“现在知道不是你家腌菜罐子了吧?”三轮司机呆了一会儿,一咬牙:“我赔!”他哼一声:“民工吧,你有钱吗?算了算了,就当我募捐了,做了善事。”说着,他不想再纠缠下去,转身就走。回到家,他拿了另一件鲁山花瓷罐,四耳的,黑底白釉,装入纸箱,去了买主那儿。三万元钱也就到了手里。这样的生意,他一天会做几起。所以,撞碎那件鲁山花瓷的事,他也就慢慢忘了。一个冬日的早晨,他刚开门,一个人影戳在眼前。抬眼一望,不是别人,正是那个民工司机。司机吸溜着鼻子,显然站了一会儿了。看见

4、开门,司机连忙把手上紧紧握着的蛇皮袋层层打开,抖抖缩缩捏出几卷钱,一张张地数,整整三万,放在他手中。司机交了钱,嘘了口气,好像多大一个心事了了。他张张嘴,想说什么,可又没说出来。直看着那民工骑上三轮车,嘟嘟嘟地走了,一直消失在晨雾中,消失在他视线的尽头。他拿着钱仍呆呆地站在那儿,心中有股烈焰在燃烧,在蒸腾,在激流澎湃,以至于他虚汗淋漓。因为,只有他知道,自己卖出去的鲁山花瓷里,有个别是赝品,是自己手制的。那天,民工撞碎的就是一尊赝品。他当时之所以没让赔,一则赝品不值钱。再则怕闹开了,被行家发现,看出其中的猫腻。鲁山花瓷,是高温下的一种美丽的窑变。他没想到,一个民工司机,竟让自己心中发生了剧烈的

5、窑变,也如鲁山花瓷一样,放射着一片洁净的蓝色。当天,他找到民工退还了钱。以后,他的“名瓷之家”中,再也没有赝品了。(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第六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为下文埋下伏笔。B联系标题“窑变”,可以看出,这篇小说重点刻画的人物是民工司机。C从第17自然段画线句子可以看出,人要想成为如鲁山花瓷一样的瓷中极品,有时需要经历“窑变”。D第九自然段画横线句子“他不想再纠缠下去,转身就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同情农民工的人。(2)第12自然段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3)谈谈你对标题“窑变”的理解。(4)“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现实生活中,相信

6、你也有过“窑变”的经历。请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简要谈谈你的“窑变”过程。【答案】(1)AC(2)动作描写,表现出民工司机非常珍惜他的血汗钱,每一张钱都来之不易,同时表现了民工司机敢于担当,诚信朴实、善良的高贵品质。(3)“窑变”指次瓷器土胚在窑中经过数次高温烧烤后,最终形成美丽鲁山花瓷的过程在文中,”窑变“的深层含义是指“他”在民工司机敢于担当、讲诚信美德的影响下,心灵得到净化后发生变化的过程。(4)示例:小学三年级时,我是语文课代表,练习册上的一些看图说话题做起来真是麻烦,我将收来的同学们的作业翻开看,其实是想看他们怎么写的,来抄个现成的答案一天,同桌为了一道题在那铭思苦想,我悄悄地说,不行

7、,你拿我的看看吧他说:不行,这次抄了,如果考试怎么办?我一定要自己做他的话让我知道了抄袭的危害,从此后我任何题都自己想,自己做,不懂的问老师,才有了今天的优秀成绩。【解析】(1)试题分析:B联系标题“窑变”,可以看出,这篇小说重点刻画的人物是“他”,表示“他”在民工司机的行为感染下有了巨大的变化分析错误。D第九自然段画横线句子“他不想再纠缠下去,转身就走”,在文章第十五段交代了原因:“他当时之所以没让赔,一则赝品不值钱再则怕闹开了,被行家发现,看出其中的猫腻”,分析错误。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描写的种类

8、及其作用效果:人物描写包括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神态、侧面描写等然后根据具体的语句做出判断,并结合所处文段加以理解,分析出描写的效果。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试题分析:完成此题,结合自己的经历写出变化的过程即可,注意表述流畅,语言要简洁明了,最好能做到有创意的表达。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二、【2017届中考贵州遵义卷】(12分)高贵的“伪证”李良旭拜罗伊特小学校长多丽丝接到法院一张传票,要她到法庭作证,20年前,她是否收留过一个女人的私生女。传票上特意

9、写明,您的证词很重要,直接关系到案件的性质。看到传票上安迪的名字,一下子勾起多丽丝对往事的回忆。20年前的一天,一个年轻的女人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女孩找到多丽丝。女人俊俏的脸上有些倦容和疲惫,特别是她左边眉毛上的那颗黑痣,很妩媚。女人让小姑娘站到一边,然后抽泣着对多丽丝说,这孩子的父亲是谁我至今不知道。现在,我染上了毒瘾,要到戒毒所戒毒,请多丽丝小姐暂时收下这可怜的孩子,让孩子在这里上学,等我戒了毒,就来接女儿。多丽丝看了看不远处的小姑娘,她有一头金色的头发,大大的眼睛,弯弯的眉毛,正不时向这边张望着。不知怎的,就那一眼,多丽丝一下子喜欢上这位小姑娘。多丽丝郑重地对这女人点了点头。女人一下子紧紧地

10、拥抱着多丽丝,感激的泪水流淌下来从此,多丽丝就将这个叫安迪的小姑娘带在身边。安迪不仅懂事,而且学习很好,在学校里,就像快乐的“百灵鸟”。有时,她两眼泪汪汪地望着窗外,好像有什么心事。多丽丝轻轻问道,想妈妈啦?安迪擦去脸上的泪痕,抬起头,甜甜地说道,不想,老师就是我的妈妈!多丽丝吻了一下安迪的脸颊,说道,真是可爱的孩子!多丽丝发现,安迪的左边眉毛上也长了一颗黑痣,像她妈妈一样漂亮。几年过去了,安迪考取了不莱梅市的重点中学,以后,她俩渐渐失去了联系。一晃,20年过去了。如今多丽丝已担任拜罗伊特小学校长。当她接到法院的传票时,感到很困惑,她不知道法庭让她做什么证。多丽丝如期来到法庭,在法庭上,她看到

11、一个中年妇人,苍白的脸上,有一种茫然和无助。当看到妇人左边眉毛上有颗黑痣时,多丽丝心里不禁一惊。妇人看到多丽丝那一刻,脸上顿时显出一丝惊慌和不安。法官西蒙告诉多丽丝,有人指控你,20年前曾收养了这个毒贩的私生女,女孩名叫安迪。现在,安迪被评为不莱梅市形象大使,请您作证,这个安迪是不是这个毒贩的私生女。如果不是,安迪将担任不莱梅市形象大使;如果是,将取消这一称号。听明白了吗?现在传被告人安迪到庭。被告人安迪,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女人,她俊俏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和活力,她左边眉毛上那颗黑痣,很妩媚。那一刻,多丽丝真想冲上前去,紧紧地拥抱她,并喊到,安迪,我又见到你了,我的孩子。但是,多丽丝很快控

12、制了自己的感情,她努力保持了内心的平静。她看到,安迪看到她那一刻,眼睛里闪烁着幸福的光芒。多丽丝将右手放在胸前,掷地有声地回答道:我以上帝的名义回答法庭,眼前这两个女人我都不认识,回答完毕!被告席上,那两个女人紧绷的脸上,顿时闪烁着激动的神色,眼睛里噙满了泪水。法官西蒙看了多丽丝好一会儿,用力敲响法槌(chu),严肃地说道:证人证言有效,法庭宣布休庭。庭审结束了,法官西蒙走到窗前,眺望着遥远的天际,喃喃自语道:法庭是神圣的地方,无论是证人、被告人、还是原告,都不能欺骗法庭,但是,有一种证言,上帝都会原谅的,那里面蕴藏着一颗高贵的灵魂,它被上帝称为高贵的“伪证”。(选自2016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13、)7请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3分)8文章多次写到左边眉毛上的“黑痣”,这样写有哪些作用?(3分)9结合上下文,简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10标题用“高贵”来修饰“伪证”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答案】7多丽丝收到传票;回忆收养安迪的过程;到法庭作证;法院判决证词有效。(答对一题得1分,共3分)8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写出了安迪和女人的美丽外表;暗示安迪与中年妇女为母女关系;为下文多丽丝作伪证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答对一题得1分,共3分)9动作描写。(1分)“看了多丽丝好一会儿”写出了西蒙对多丽丝的证词感到意外,而考虑是否采用多丽丝证词的矛盾心理(2分)。(共3分)10不

14、矛盾。“高贵”指多丽丝无私收养安迪,培养安迪,为安迪的前途不惜作“伪证”的品质(1分);“伪证”指多丽丝的证词与事实不符(1分)。“高贵”修饰“伪证”突出了多丽丝人性的伟大,灵魂的高贵(1分)(只做判断不得分,共3分) 【解析】7试题分析:情节概括的题目是小说常见的题目,注意有直接要求概括情节,通过哪些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人物的心理或情感的变化过程怎样等提问方式,答题时注意分清题干的要求概括的什么情节,是关于哪个人物的情节。注意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单的段落的划分,重点注意文中表现情感变化的重点词语。此题注意收到传票、到法庭作证、法院判决几个环节。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15、C。8试题分析:小说和散文中经常见到分析某个细节或某种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的作用的题目。回答这类题目首先在文中找到这些语句,然后结合文章的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时小说主要从反应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是文章的线索。此题主要是推动情节发展和塑造人物形象。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9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0试题分析: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

16、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此题注意结合小说的主旨和情节以及人物的性格分析词语之间的合理性。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三、【2017届中考海南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为梦想拼尽全力骊尘从小到大我栽过的第一个跟头应该是中考。在那个燥热的夏天,我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却在最后一门英语考试时忘了带准考

17、证,等我返回住处拿到准考证重新进入考场,时间已经过了20 分钟。成绩出来,满分120 分的英语我只考了89 分。老天跟我开的这个致命玩笑,致使我以一分之差与日思夜想的高中实验班失之交臂。那种感觉就像你跋山涉水终于赶到了心心念念的城堡,却发现那扇门关上了。那个假期,我把自己关在房里,嘴里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脸上没有丝毫笑意,整天都在埋怨:我的运气怎么这么差?A 偶尔打开窗户,看看窗外的那片天,也总是阴郁灰暗,完全没有了夏日的晴朗高远。进入高中后,我像变了一个人,不似初中那般神采飞扬,整个人内敛沉默了很多。尖子生们组建的实验班,在很多人心里都是神一般的存在,甚至有老师开玩笑说,进了实验班就是踏进了重

18、点院校的大门。论正常实力,我就应该属于那里,然而因为中考那个意外,我却被无情地拒之门外,心底的不甘和委屈只有自己知道。每次从实验班门前经过,我都会特意从门口假装不经意地往里面瞟一眼, 偷偷对那些埋头苦读的身影流露出羡慕之情。我的好朋友林悦就在实验班。在食堂吃饭遇上时,她会主动跟我说起一些班里的事情,这些事情让我那颗心变得越发躁动不安。“我要冲进实验班”这个念头不时冒出来拉扯着我,曾经的遗憾与不甘,都化作内心的春雨,那里草木葱茏,一片繁盛。高一那段时间,我像打了鸡血一样,每天早上5 点准时起床,洗漱完毕去操场跑完圈到教学楼,我总是最早到的那个人。时间长了,楼管爷爷认识了我,每天早上都会准时跟我打

19、招呼:“闺女,今天早上又是第一个,好好加油!”每天清晨,我坐在靠窗的位置上,一边争分夺秒地大声晨读,一边看天空渐渐亮起来一个学期后,我的势头越来越猛,不仅稳居年级第一,而且与第二名的差距越来越大。班主任很器重我,好朋友林悦也向我投来了佩服的目光。那几年,我不仅在考试的红榜上始终排名第一,课余时间写的文章也陆续在各杂志发表,拿了好几个作文比赛和学科竞赛的奖项,生活好像将之前亏欠我的一一做了补偿。随着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摆在我的面前,一直蒙尘在我脸上的阴云,如被利剑 割开,久违的笑容绽放了出来。即便如此,我依旧不敢掉以轻心,坚持与时间赛跑,继续脚踏实地努力。高考那年,我考取了一个不错的分数,更重要的

20、是,我的英语成绩是142分。手里紧紧攥着成绩单的我,B 整颗心一下子透亮起来,一种想在夏风里大声欢叫的冲动,让我有说不出的畅快!放眼远望,阳光明媚,碧空如洗,周边的一切都让人赏心悦目。中考时那种被命运一拳打倒在地的感觉,经过三年的隐忍与蜕变,终于成为我身后迈过的一道坎儿。现在想起来,甚至会有些感激自己在人生最顺遂的时候跌过一跤。正因为这样,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才更加懂得努力的意义。在拼尽全力之前,永远别说自己运气不好。因为,最努力的时候运气才最好。(选自文苑 破茧成蝶 有删改)(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偷偷对那些埋头

21、苦读的身影流露出羡慕之情。一直蒙尘在我脸上的阴云,如被利剑割开,久违的笑容绽放了出来。(3)请从AB 两句中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A偶尔打开窗户,看看窗外的那片天,也总是阴郁灰暗,完全没有了夏日的晴朗高远。B整颗心一下子透亮起来,一种想在夏风里大声欢叫的冲动,让我有说不出的畅快!(4)第段中“楼管爷爷认识了我,每天都准时跟我打招呼”这一情节能否删去?为什么?请说说理由。(5)文章最后一段说“最努力的时候运气才最好。”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答案】(1)(2分)写中考失利后,“我”没有放弃,继续为梦想拼尽全力,终获成功的故事(或:写“我”在中考栽过跟头后,重拾信心,继续努力,最终赢得高考的故事

22、)【评分标准:2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2)(4 分)答案示例:“偷偷”是瞒着别人的意思用神态描写的方法刻画出“我”不能进入实验班的委屈和不甘,同时也写出了“我”对实验班既渴望羡慕又害怕别人知道的复杂心理“割开”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经过努力取得优异成绩后,信心骤增的心理【评分标准:每小题2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3)(3分)答案示例:A运用环境描写的方法,衬托出“我”中考失利后伤心、失落、沮丧的心境B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刻画出“我”高考成功后喜悦、激动、兴奋的心情【评分标准:3分描写手法回答正确给1分,赏析正确给2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4)(3分)不能因为

23、这一情节运用了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的方法,侧面衬托出“我”的勤奋刻苦如果删去,就不能突出“我”为梦想而拼尽全力的执着【评分标准:3分判断正确不说明理由给1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5)(2分)运气往往是为那些努力付出的人做准备的,越是努力,运气越好【 评分标准:2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解析】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作用这两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句中的“偷偷”是不为别人知道的意思表现了我对实验班的渴望与羡慕,同时又怕这种心情被别人知道。句中的“割开”具体形象地写

24、出了我成功后喜悦之情来临之快根据这些理解整理作答。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选择好赏析的角度,语句赏析的角度一般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从A句内容来看,这句话是环境描写,可以从环境描写对人物情感的渲染与衬托作用来赏析;B句是我的心理描写,可以从心理描写的作用来分析。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4)试题分析: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刻画人

25、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本文写楼管爷爷和我打招呼的情节就是侧面描写的具体运用作者意在以楼管爷爷这个每天如一的“招呼”,来侧面衬托出我的勤奋与坚持答题时,一定要注意先明确观点:不能删。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5)试题分析:句子深层含义的把握,应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结合中心思想来分析。结合文中的事件来看,作者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努力了,付出了,那么他成功的机会也就会多,所谓的“运气”是靠自己的努力创造的。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6、四、【2017届中考黑龙江龙东卷】阅读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一文,回答下列各题。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有一年,一夜秋风劲,郭德纲家的柿子树叶子落尽,红红的柿子,就像院子里升起的灯笼。很快,就有喜鹊登枝,一口一口地啄食柿子。家中小儿急了,不由分说,就去驱赶。老郭看到,急忙拦阻,道:“别这么独,让它吃!”接着,老郭对儿子说:“人的一生很长,不差这一个柿子吃。而这只喜鹊这辈子顶多吃这么一个柿子。看它有东西吃,也是种快乐。”我觉得这实在是很好的教子素材。“别那么独,让它吃!”天下的父母,若都把这个故事借过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孩子的教养一定不会差。前些日子坐火车,四个铺位的软卧包厢,除了我们三个人,还有一

27、个空着。车开动不久,老人说,咱们早点儿休息吧。是啊,这几天玩累了,我们倒头便睡。车过嘉兴,上来一位女士,轻轻敲门,见包厢里黑着灯,她便借着走廊里的灯光,放妥行李,整理好床铺,然后关好门,蹑手蹑脚上了自己的上铺。直到躺下,她都没有开灯,哪怕是自己的床头灯。而那时,也就是晚上7点多,列车里还播放着音乐。一夜无话。早上列车员来换车票,通知她该下车了,她便窸窸窣窣地整理。起初,我认为她是在收拾自己的行囊,哪料,她是叠被子。出了无数趟门,坐了无数次车,阅了无数的人,哪里见过这个被子还需要叠的?只见她耐心地把被子舒展开,换了好几种方式,终于叠成昨晚展开之前的模样。然后,她还把两个枕头的每个角都抻平了,抻舒

28、展了,那“唰唰”的抻枕头的声音,听着真悦耳。她下车的那一站是山东德州。不管她是不是德州人,因为她,这个地方一下子变得亲切起来。你说,还需要知道女士姓什么叫什么吗?教养就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摘自今晚报2016年3月6日)(1)本文写了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赏析文章第段中的画线句子。(3)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4)请谈谈你对“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的认识。在生活中你又是如何践行良好教养的?【答案】(1)郭德纲拦阻儿子驱赶喜鹊的行为并教育他。(儿子不让喜鹊吃柿子,郭德纲拦阻并教育)一位女士上车后不影响旅客休息,晨起后认真整理床铺。(2)示例: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

29、写出作者的出乎意料,表现这位女士的良好教养。(3)结构上:照应题目,总结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升华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有良好教养的人的高度赞美。(4)名字是一个人的代名词,拥有良好的教养,是对这个人的最高评价,正所谓名副其实。示例一: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 学;示例二:遵守交通规则。【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利益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出事件,分别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本文主要写了两件事,分别为:郭德纲阻拦儿子驱赶喜鹊;一位女士上车后不影响旅客休息,晨起后又认真整理床铺后才下车。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

30、级为分析综合C。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特殊段落在文中的一般作用首段的作用一般是:引出下文,开篇点明,点明中心等;中间段的作用一般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篇末点题,点明主旨,深化主旨,升华主题等从结构上看,末段总结全文,又起到篇末点题的作用从内容上看,“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就是本文的主旨,本段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并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试题分析: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认识,并能写出体现中学生良好教养的例子即可。从本文

31、阐述的内容来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养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是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中学生的教养就体现在生活的一举一动中,比如:打饭时不争不抢,不在公共场合大吵大闹等。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五、【2017届中考黑龙江齐齐哈尔卷】阅读孩子,有些东西不属于你一文,回答2427题。 (共8分)(1)我在始发站上了公共汽车,坐到最后一排。在我的后面,紧跟着上来一对母女。妈妈三十多岁,戴着无框眼镜。她的女儿五六岁,怀里紧抱着一只毛绒玩具。那时车厢里尚有部分空座,可是小女孩瞅瞅那些空座,然后坚定地指指我,对她妈妈说:“我要坐那里。”(2)我愣住了。(3)女人抱歉地冲我笑笑。

32、她低下头,对小女孩说:“咱们去那边靠窗的位置坐吧。”(4)“不,我要坐那里!”小女孩再一次指指我。(5)我不知道小女孩为什么非要坐到我的位置。但我知道,现在她与妈妈犟上了,任女人如何哄她,就是站在那里,不肯随女人去坐。她不去坐,女人也不去,两个人站在狭窄的过道里,任很多人用异样的目光打量她们。(6)我想,现在小女孩想要的并非是一个座位,而是一种满足。习惯性的满足,有理或者无理要求的满足。或许大多数时候,她的这种满足可以在家里得到,在她妈妈那里得到。问题是,现在,她并不是在家里。(A)(7)“你应该向我要这个座位,而不是你的妈妈。”我终于忍不住了,提醒她说。(8)小女孩似乎没有听到我的话。她看着

33、妈妈,拽着妈妈的手,说:“我要坐那里,我要坐那里。”(B)(9)“那你们过来坐吧。”我说,“你和你妈妈挤一挤,或者你妈妈抱着你”虽然我并不想惯着她,可是我实在不忍看到女人尴尬的模样。(10)“不!”她说,“我不要和妈妈一起坐!我要一个人坐!”(11)这就太过分了。或者说,对她的妈妈来说,这已经远非胡搅蛮缠,而是威胁了。 (12)我告诉小女孩,她乘公共汽车是免费的,她的妈妈并没有为她花一分钱。既然是免费,公共汽车上就没有给她准备座位。现在我把座位让给她,她应该把座位让给妈妈。或者,就算她花了钱,就算她有一个座位,有老人或者孕妇上来,她也应该给他们让座。现在,全社会都在这样做。(13)“我要坐那个

34、座位!”小女孩对我的话充耳不闻,她一门心思缠着她的妈妈。(14)我想起一个词:教养。(15)那天,直到终点,我也没有给她让座。我始终坐得安安稳稳,再也没有和小女孩说一句话。而她则始终站在我的面前,拽着妈妈的手,每隔一会儿,就要说一遍“我要坐那个座位”。(16)可是,没有用。她的要求在今天、在这辆公共汽车上、在我的面前,注定不会得到满足。(17)车上的人看着我,看着她,看着她的妈妈,目光里,各种情绪都有。但不管如何,我想,大概没有人觉得这个小女孩可怜,也没有人觉得我应该把座位让给她。(18)那天我必须拒绝她,不仅要用语言,还要用行动。我想告诉这个小女孩:这世上,有些东西并不属于她。不属于她的东西

35、,并非撒娇,或者威胁唯一可以对她没有立场和底线的妈妈就可以得到的。(19)小女孩终会长大。但愿长大后她会明白:世界不是她家的客厅,别人的东西不是她怀里的毛绒玩具,别人也绝非她的妈妈。(20)这是世间最为简单的道理。(选文有改动)2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25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标题“孩子,有些东西不属于你”的表达妙处。(2分)26 品读AB两处画线的句子,任选一处加以赏析。(2分)27读了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请你从孩子或家长的角度谈谈。(2分)【答案】24公交车上一个小女孩缠着妈妈要独自一人坐“我”的座位,“我”因其任性没有满足她的愿望。25鲜明地表明了作者的观点,突

36、出了文章主。创设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26A处 运用心理描写,写出了“我”对小女孩非要占“我”座位的过分行为的不满, 为下文“我”拒绝给小女孩让座作铺垫(或:A处连用三个 “满足”,运用反复,突出强调了“我”的不满心理,侧面表现小女孩的固执、任性,为下文“我”拒绝给小女孩让座作铺垫)。B处 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写出了小女孩坚持的状态,表现了小女孩的固执、任性。(从反复的修辞角度赏析也可。)27做孩子的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固执、任性、自私),要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要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做家长的要有自己的立场和底线,不要溺爱孩子,要有教育智慧,要把孩子培养成明辨是非,有修养的人。【解析

37、】24试题分析:情节的概括是散文常见的命题方式,往往概括物象的特征,事情的经过,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注意锁定文章的区位,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5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6试题分析: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中的重要手法,主要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正面描写主要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式,侧面描写主要是环境和其它人物的烘托等,散文中主要是引用故事、传说等、通过特殊的艺术手法比如对比、烘托、排比等手法塑造,当然有时也有小说常用的方法,比如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等,注

38、意答出手法还要答出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征。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7试题分析:注意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六、【2017届中考黑龙江绥化卷】阅读美文低到尘埃的愿,完成下列各题(8分)。路过一个工地,几个农工吃完饭,聚在一起打牌,每个人面前堆着一堆面值很小的角币。“要是每个月给我们发两倍的工资,那我们打牌就不像现在这样说手缩脚了。”“是啊,是啊,那就妥妥的了。”在东北,人们爱说“妥了”,那是一种心灵满足后的肯定。就像给生命放了一张舒适的床,生命跟着熨帖了。知足是

39、一种境界,口袋里只有5元钱,妥了,那就吃4元钱的“大餐”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炸酱面。剩下的1元给蹲在墙角瑟瑟发抖的小乞丐,他已经给路人行了无数个礼,却还没有“开张”;没钱坐车去上班,妥了,那就骑自行车或者跑着去,正好这个年龄该减肥了。人的心永远想去山那边看上一眼,并非为了明白,也非为了征服。人的心总在远方财富、权力、名声以及许多,人常常会忘记当下。殊不知,回到自己的生活,一样可以精彩。简单如一的生命,也可以是那根最优美的琴弦,上面满是快乐而炫目的音符。听着那几个民工畅快的笑声,我想这何尝不是一种生的境界,简简单单的向往,踏实而天真,温暖着社会你死我活的残酷。人世间有多少愿望,在旁人看来触手可及,可

40、于他们却是奢侈的。比如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他的愿望是在假期多编几个篮子卖掉,有了学费就可以继续上学了;比如一个拾荒的老人,他的愿望是明天早上可以第一个去占领那个富人区的垃圾箱;比如一个乞丐,他的愿望是今夜不要下雨,因为窝棚盖被风刮掉了;比如一个流浪汉,他的愿望是冬天再迟一天来,缩在墙根儿再多取一天阳光的暖;比如两头相爱的猪抢食吃,彼此希望明天早上自己的重量超过对方而被宰杀,那样就可以让对方苟活下来;比如一个车辙里的两尾鱼,希望能再吐出一点唾液给对方,以求延长一秒此生的幸福苏轼写过“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无灾无难,便是他对孩子的愿望。安德烈问他的母亲龙

41、应台:如果将来我成为一个普通的人,你会失望吗?龙应台告诉她的儿子:对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有无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朋友在新年短信里说,不祝愿我飞得有多高,只祝愿我飞得不那么累这些很低很低的愿里,藏着很深很深的爱。忽然想起自己一个个简朴的生日和一张张亲人的脸,那很低很低的愿的蛋糕里,不是一样插着很饱满的蜡烛吗?26幸福是个比较级,在相对的平衡中才能感受其真实的存在,选文中作者是通过一件什么事顿悟到幸福的?(2分)27文中第段的划线句在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2分)28阅读强调情感共鸣。选文第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引发了你怎样的情感体验?(2分)29时下,每个人都在努力提升幸福指数,现在你是否

42、有被幸福紧紧包围的感觉。请晒出你的“幸福账单”。(提示:至少从三个角度来谈;50字以上)(2分)【答案】26作者由民工打牌时满足和愉悦的状态顿悟到幸福其实很简单。27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或者过渡作用。内容上的作用:承接上文简单而美好的愿望引出了下文生活中许多渺小的愿望。28“不祝愿我飞得有多高,只祝愿我飞得不那么累”,饱含着朋友对“我”的关爱;生命是一个不断前行向上的过程,在“行走”的过程中要更多地收获快乐,而不仅仅是疲惫追逐。29来自学校、家庭、自然或社会的幸福账单。【解析】26试题分析:情节概括的题目是小说常见的题目,注意有直接要求概括情节,通过哪些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人物的心理或情感的变

43、化过程怎样等提问方式,答题时注意分清题干的要求概括的什么情节,是关于哪个人物的情节。注意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单的段落的划分,重点注意文中表现情感变化的重点词语。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7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8试题分析:句子主要有情感句、哲理句、意蕴句、修辞句接榫句等,分析含义首先要抓住句子中的词语,然后在结合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同时要注意句子的类型。此题是情感句,注意分析情感。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9试题分析:注意从学校、家庭、自然或社会的角度作答。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

44、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七、【2017届中考湖北荆门卷】新年礼物侯发山进入腊月,年的味道便越来越浓了。一街两行都挂上了火红的灯笼,大的,小的,圆的,长的,各种形状的都有。超市、商场门口的大海报,你方唱罢我登场,打折、降价的信息扑面而来。街口巷角的空地也全被小商小贩们占领了。过年了,城管也睁一眼闭一眼的,他们也知道弱势群体的不容易。卖衣服的,卖年货的,还有现杀活羊的都来了。有商家门口的音响放着“新年好啊新年好”,不时炸响的鞭炮,更是把年味送到了城市的各个角落。李娟走进商场,打算给母亲买件礼物。迎宾小姐穿着大红的旗袍,脸似乎比平时笑得还灿烂:“欢迎光临!” 每到年关,李娟必给老母亲

45、买一件礼物。她自小没了父亲,是母亲屎一把尿一把,既当娘又当爹地把她和弟弟拉扯大的,不容易。记得进城的头一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洗脚盆。还是李娟在雇主家看到洗脚盆后,才决定给母亲买的。李娟是一个家政服务员,说白了,就是保姆。李娟在电话里给母亲说,睡前泡泡脚,胜似吃补药。这话也是雇主给李娟说的。李娟又问了雇主一次,才记住。先前在老家,晚上睡觉前谁洗过脚?即使偶尔洗一次,也是用的洗脸盆,谁用过那种木制的、带按摩的洗脚盆?第二年,给母亲买了一个袖珍音响,里面装了个卡,录满了家乡戏,豫剧、曲剧,还有大鼓戏。弟弟和弟媳在外打工,不常在家,母亲一个人在家孤独,听听戏也不寂寞。这玩意也是李娟在公园里见到的,不少

46、城里老人都有,腰里挎着,手里拿着,口袋里装着,想听谁的就听谁的,比收音机方便多了。 第三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按摩椅,母亲经常腰疼,都是干农活给累的。这也是刘娟看到雇主家里有这个,才想起给母亲买的李娟东瞅瞅,西看看,给母亲买什么合适呢?衣服?平时没少给她寄,弟媳也给她买,到老也穿不完。用的?电视机,家里有,冰箱,家里也有,除了过年派上用场外,其他时间都罢着工。洗衣机,在弟弟的屋里锁着。李娟想再给母亲买一个,母亲不要,说村里不少人家都有,使用的却很少,都当成柜子塞满衣服了,说洗衣机老费电。即便是给母亲买了,会不会用还得一说。吃的?母亲饭量不大,也不吃肉,说老了,吃啥都不香甜了。开心果、核桃之类的坚

47、果,她的牙也退化了,咬不动。 李娟在商场转悠了半天,也没想好给老母亲买什么礼物好。她打通家里的电话,问问母亲还缺少什么。听到是她的声音,母亲在电话那端显得挺激动:“娟,是你吗?你五天都没打电话了。家里啥都不缺你啥时间回来?”家里装的是座机,母亲却不会拨号,不能主动打电话,只能接受电话。 又是这句话。每次打电话,母亲都问李娟啥时间回去。李娟耐心解释道:“娘,我最近工作忙,回不去。”前不久,李娟刚换了雇主,这一家有一个老太太,她的儿子媳妇都在国外,忙,没时间回来陪老人家,老太太晚上睡不着,想找个人说说话,晚上陪她睡觉。老太太的儿子给的价钱也诱人,李娟就答应了。 母亲在电话那端不说话。母亲似乎不高兴,李娟忙换了欢快的语气:“娘,我弟弟他们回去了吧?我们几天前通过电话。我有时间就回去。”弟弟他们回去了,这个年也就热闹一点,家里也不至于太冷清。 “娟,给你寄的礼物你收到了吗?”母亲在电话那端怯怯地说道。给我寄礼物?李娟感到新奇:“娘,您老人家给我寄啥子礼物,真是的。”母亲又说:“我让你弟弟寄的,他说丢不了,你会收到的。你弟弟他们今个儿去镇上赶集了” 电话挂断后,李娟就给弟弟拨通了手机,闲聊了一会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分类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