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 课时作业(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19924 上传时间:2020-02-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3 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3.3 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3.3 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3.3 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3.3 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0课时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1已知某物种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B、C、D、E五个基因,下面列出的若干种变化中可使基因内部结构发生改变的是()已知的染色体状况解析据图分析选项A、B、C分别由染色体变异中缺失、增添和易位造成,没有新基因产生,而选项D中c出现的原因既可能是基因突变(基因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又可能是交叉互换。答案D2下列有关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二倍体的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B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C多倍体都是可育的D单倍体都是不可育的解析多倍体的单倍体体细胞中不止含1个染色体组,B项错误;多倍体不一定可育,如三倍体高度不育,C项错误;单倍体不一

2、定不育,如四倍体的单倍体就是可育的,D项错误。答案A3韭菜的体细胞中含有32条染色体,32条染色体有8种形态结构,韭菜是()A二倍体B四倍体C六倍体D八倍体解析一个染色体组内的每条染色体形态、大小各不相同。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可推断一个染色体组内染色体的数目,根据同源染色体的数目,可推断染色体的组数。答案B4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A二倍体水稻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C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含三个染色体组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解析单倍体植株弱小,且高度不育,故二倍体水稻的花

3、粉经离体培养,所得到的单倍体植株一般不能结出米粒。答案D5已知某小麦的基因型是AaBbCc,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N株小麦,其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约占()ABCD0解析二倍体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全为含一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不会出现aabbcc这样的二倍体。若要获得aabbcc这样的个体,需用秋水仙素处理由abc花粉发育而来的单倍体幼苗。答案D6对于“低温诱导蚕豆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描述错误的是()A低温诱导的染色体数目变化将引起可遗传变异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C用根尖分生区作材料,在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

4、体变为四倍体的全过程D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解析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和结构的变异都是可遗传变异。蚕豆本身就是二倍体,低温和秋水仙素都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是细胞没有分裂成两个细胞,所以可以看到四倍体的细胞。在制片过程中利用卡诺氏液固定时,细胞已死亡,所以看不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全过程。答案C7将二倍体芝麻的种子萌发成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四倍体芝麻,有关该四倍体芝麻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其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可得到二倍体芝麻B产生的配子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无遗传效应C与原来的二倍体芝麻杂交,产生的是不育的三倍体芝麻D秋水仙素诱导染色

5、体加倍时,最可能作用于细胞分裂的后期解析二倍体芝麻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是同源四倍体,体细胞内有4个染色体组。由四倍体的配子发育来的芝麻是单倍体,含两个染色体组,所以该单倍体芝麻是可育的。四倍体的配子中有两个染色体组,二倍体的配子中有一个染色体组,所以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产生的是三倍体芝麻,由于三倍体芝麻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所以不育。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时,起作用的时期是细胞分裂的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答案C8用花药离体培养法得到马铃薯单倍体植株,当它进行减数分裂时,能观察到染色体两两配对,共有12对。据此可推知马铃薯是()A二倍体B三倍体C四倍体D六

6、倍体解析据题意可知,该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而单倍体植株的染色体组数只有体细胞的一半,说明马铃薯体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即四倍体。答案C9将杂合的二倍体植株的花粉培育成一株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能正常开花结果。该幼苗发育成的植株具有的特征是()A单倍体B能稳定遗传C高度不育D含四个染色体组解析杂合的二倍体植株的花粉培育成单倍体植株,用秋水仙素处理后成为纯合的二倍体,A错误;杂合的二倍体植株有两个染色体组,花粉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花药离体培养后得到单倍体植株,再用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基因型为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即能稳定遗传,B正确;该植株为纯合二倍

7、体,能正常开花结果,C错误;得到的纯合子植株含有两个染色体组,D错误。答案B10普通小麦为六倍体,有42条染色体,科学家用其花药经离体培养出的小麦幼苗是()A三倍体,含3个染色体组,21条染色体B单倍体,含3个染色体组,21条染色体C六倍体,含6个染色体组,42条染色体D单倍体,含1个染色体组,21条染色体解析花粉是普通的六倍体小麦的雄性生殖细胞,其含有体细胞一半的染色体,即为21条,3个染色体组。由花药离体培养出的小麦为单倍体。答案B11如图是利用野生猕猴桃种子(aa,2n58)为材料培育无子猕猴桃新品种(AAA)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和都可用秋水仙素处理来实现B若是自交,则产生AA

8、AA的概率为 1/16C新品种AAA为三倍体D若是杂交,产生的AAA植株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87解析和都可用秋水仙素处理来完成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植株AAaa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AAaaa141,所以AAaa自交产生AAAA的概率1/61/61/36,B错误;二倍体AA与四倍体AAAA杂交产生的AAA为不育的三倍体,C正确;该生物一个染色体组含有染色体58229(条),所以三倍体植株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9387(条),D正确。答案B12如图所示的四个细胞中,属于二倍体生物精细胞的是()解析二倍体生物精细胞中应只有一个染色体组,不含同源染色体,故排除A、B两项;精细胞中不含染色单

9、体,故不会是C选项。答案D13如图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型无影响B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C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型无异常解析个体甲的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由于基因互作,缺失了e基因对表型可能有影响,A选项错误;个体乙的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变异后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四分体异常,B选项正确;若E、e基因与其他基因共同控制某种性状,则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不一定为31,C选项错误;个体乙虽然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但是基因的排列

10、顺序发生改变,可能引起性状的改变,D选项错误。答案B14分析下图中各细胞内染色体组成情况,并完成相关问题。(1)一般情况下,一定属于单倍体生物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的图是_。(2)由C细胞组成的生物体可育吗?_;如何处理才能产生有性生殖的后代?_。(3)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而言,在何种情况下,由B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二倍体?_;在何种情况下,由B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单倍体?_。(4)假若A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单倍体,则其正常物种体细胞内含_个染色体组。解析(1)根据图示分析,D只有一个染色体组,一定属于单倍体生物。(2)C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是奇数,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故C细胞组成的生物体不

11、可育。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后,可育。(3)B细胞组成的生物体,若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是二倍体生物;若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是单倍体。(4)A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且为单倍体,则正常物种体细胞内含8个染色体组。答案(1)D(2)不可育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诱导使之发生染色体数目加倍(3)该个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4)815下图表示某种农作物和两种品种分别培育出三种品种。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用和培育所采用的方法称为_,方法称为_,该育种方法是_。(2)用培育出的常用方法是_,由培育成的过程中用化学药剂_处理的幼苗,方法和合称为_育种,其优点是_。(3)由培育出的常用方

12、法称为_,形成的叫_,依据的原理是_。解析(1)由图示过程可看出方法是杂交,方法是自交,由和利用方法和培育出是杂交育种。(2)用培育出所采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基因型为Ab的单倍体,由该单倍体再培育成通常利用秋水仙素处理的幼苗从而得到稳定遗传的品种,该育种方法称为单倍体育种,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3)由图中培育出,常用方法是人工诱导多倍体,形成的是多倍体,该育种方法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答案(1)杂交自交杂交育种(2)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单倍体明显缩短育种年限(3)人工诱导多倍体多倍体染色体变异16(实验探究)四倍体大蒜比二倍体大蒜的产量高许多,为探究诱导大蒜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最佳

13、低温,特设计如下实验。(1)实验主要材料:大蒜、培养皿、恒温箱、卡诺氏液、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显微镜、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0.02 g/mL龙胆紫溶液等。(2)实验步骤:取5个培养皿,编号并分别加入纱布和适量的水;将培养皿分别放入4 、0 、_、_、_的恒温箱中1 h; _; 分别取根尖 1.01.5 cm,放入_中固定0.51 h,然后用_冲洗2次; 制作装片:解离_制片; 低倍镜检测,统计_,并记录结果。 (3)实验结果:染色体加倍率最高的一组为最佳低温。(4)实验分析:设置实验步骤的目的是_; 对染色体染色还可以用_等。 解析(2)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诱导大蒜染色体数目加倍

14、的最佳低温,所以温度应设置为变量,可设置4 、0 、4 、8 、12 等温度。选取根尖1.01.5 cm,不可过长,主要取分生区的组织细胞。将根尖放入卡诺氏液中固定,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冲洗。装片制作包括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四个步骤。低温并不能使所有细胞的染色体加倍,所以要统计加倍率来确定最佳低温。(4)不同温度处理是为了进行相互对照,在DNA复制时尽可能使细胞处于设定温度中,以排除其他温度的干扰。只要不对染色体造成损伤的碱性染料均可对染色体染色,如醋酸洋红液等。答案(2)4 8 12 取大蒜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放入5个培养皿中诱导36 h卡诺氏液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漂洗染色每组视野中的染色体加倍率(4)进行相互对照,恒温处理1 h是为了排除室温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醋酸洋红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生物 > 苏教版 > 必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