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对点训练(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16895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对点训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对点训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对点训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对点训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题组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1(2018西宁高一第一学期期末,11)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十年“文革”充分说明()A脱离党的组织和人民群众必然会招致挫折B民主法治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C“红卫兵”“四人帮”是罪魁祸首动乱之源D遭受迫害的知识分子都是走资派答案B解析文化大革命是以人民群众的名义发动的,故A项错误;由材料“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得出中国民主法治的不完善,故B项正确;材

2、料强调的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而非“红卫兵”“四人帮”,故C项错误;D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2(2018惠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小说平凡的世界描述20世纪70年代初,主人翁孙少平“不关心无产阶级政治,光看反动书的行为很快就被人揭发,每天被人监督”。小说的故事背景是()A“文化大革命”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改革开放以后答案A解析由材料“20世纪70年代初”“不关心无产阶级政治,光看反动书的行为很快就被人揭发,每天被人监督”可知为“文化大革命”时期,故A项正确;1946年至1949年是解放战争时期,故B项错误;1931年至1945年是抗日战争时期,故C项错误;1978年

3、底开始改革开放,故D项错误。3某纪录片中有这样的镜头:中国各地“毛主席语录家喻户晓,到处传诵”,有的毛泽东语录还被改编成歌曲,如什么人是革命派,什么人是反革命派,什么人是口头革命派等。这一时期()A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被破坏C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答案B解析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3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涉及毛主席语录,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一时期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人民代表大会不能如期召开,不能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力,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当时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而不

4、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故C项错误;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是在20世纪80年代,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题组2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4(2018洛阳高一第二学期期末,20)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颁布后,已受理的行政案件几乎涉及所有行政管理领域。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统计显示:1989年至2008年,各级人民法院共受理各类一审行政案件超过140万件,结案率为99.7%。这主要反映了()A政治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效果B政治腐败案件不断增加C国家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加强D民主法制建设亟待完善答案C解析行政诉讼法是涉及行政管理领域的,不是国家政治体制,故A项错误;行政案件不一定是政治腐败案件,故B

5、项错误;“几乎涉及超过140万件”说明加强了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主法制建设成果,故D项错误。5(2018广东学业水平)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表明()A“依法治国”方针已经写入宪法B领导人的专制作风得到了改变C基层民主选举开始实行D亟待进一步完善国家法律体系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邓小平在1978年的讲话,故排除A、C项。“依法治国”方针是1999年写入宪法的。基层民主选举从1989年开始实施,讲话内容指出了当前领

6、导人的意图取代了法律作用,B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6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于2018年2月25日公布。实际上,从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诞生至今,中国宪法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过程中。下列法律性文件能够体现其“不断完善过程”的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答案D解析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故A项错误;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民主主义性质,具有临时宪法性质,故B项错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颁布的,不符合“不断完

7、善过程”,故C项错误;1982年宪法是在1954年宪法后,符合社会主义和“不断完善”,故D项正确。题组3基层民主选举7广西河池市屏南乡合寨村在1980年草创了我国第一个农村村民委员会。在村委会成立之初,村内农民团结一致,积极开展本村工作,相互监督、相互管理、相互支持,促进了社会治安稳定,使村民专心搞农业生产。这反映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B政治协商制度得到了巩固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D基层民主政治的实践尝试答案D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处理的是人民与政府的关系,故A项错误;政治协商制度处理的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故B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处理的是民族自治区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故C

8、项错误;题干中“1980年草创了我国第一个农村村民委员会村内农民团结一致,积极开展本村工作,相互监督、相互管理、相互支持”,可知这是农村的基层民主政治,故D项正确。8据新华网报道,记者从湖北省纪委监察厅获悉,大悟县有关部门查处了一起吕王镇杨山村“两委”换届选举贿选案件,涉案人员受到了严肃处理。材料中所述贿选案件()A摧毁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影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促进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D破坏了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在当地的有效实施答案D解析材料未涉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杨山村两委换届”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杨山村两委换届”不符,故B项错

9、误;材料未涉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杨山村两委换届”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杨山村两委换届”,反映了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故D项正确。9(2018邯郸高二第二学期期末,20)村民选举是我国农村自治的基础环节。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选举还培养了农民参与民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和素质。这一事实表明村民选举()A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B开辟了直接选拔政府官员的有效途径C使农民开始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使农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答案A解析材料中村民选举反映出新时期民主政治的下移,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故A项正确;村民选举

10、产生的是村官,而非政府官员,故B项错误;村民选举前,农民已经拥有选举权,选举基层人大代表,故C项错误;材料村民选举村官,间接行使对村务的管理权,故D项错误。10(2018济南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14)“革委会”是“文革”期间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其领导成员采取“三结合”方式,即包括部分没有被打倒的“革命干部”、群众代表和“工宣队”“农宣队”或军管代表。这个机构()A发展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是民主建设遭到破坏的产物C消灭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表现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采取三结合方式,即包括部分没有被打倒的革命干部、群众代表和工宣队农宣队或军管代表”得出政权组织形式缺乏民主

11、色彩,违背社会主义民主原则,是民主建设遭到破坏的产物,故B项正确。11某村委会公开拍卖本村的两辆公车。之所以卖掉,是因为在村民代表大会上,70多名村民代表提出:村里经济还相对落后,绝不能这么铺张浪费。会议表决通过了卖掉公车的决定。这反映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B基层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C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反映的是村委会在村民代表大会表决拍卖本村的公车,这是基层民主的体现。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2(2018辽宁六校协作体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2)党的十八大首次以这二十四个字来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其中“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一个核

12、心点,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在民主法制建设中取得了辉煌成就,其中不属于20世纪九十年代法制建设成就的是()A行政复议法B依法治国写入宪法C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D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答案C解析题干主要说明“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在民主法制建设中取得了辉煌成就”,题目把时间限定在“九十年代”。行政复议法是1999年4月通过的,属于“九十年代”的法制建设成就,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是在1999年3月,属于“九十年代”的法制建设成就,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是1989年颁布的,不属于“九十年代”的法制建设成就,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1998年11

13、月颁布的,属于“九十年代”的法制建设成就,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3(2018河南中原名校高三第二次质量考评,24)1982年宪法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一章放在“国家机构”之前,使本次修宪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据此可知,这次修宪“新”在()A凸显了宪法保障人权的核心价值B体现了对人文主义的一贯追求C表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D反映了主权在民的宪法原则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呈现的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肯定即肯定人权,故A项正确;材料与人文主义精神无关,而且人文主义不是中国的一贯追求,故B项错误;材料保证公民的权利没有呈现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故C项错误;主权在民是公民拥有对主权的使用权,材料呈现

14、的是公民对个人权益的尊重,故D项错误。14(2019贵阳高一检测,10)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A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B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C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D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与重建和完善民主制度不符,故A项错误;1982年修订的宪法起到了为拨乱反正提供法律依据的作用,但1954年宪法没有这一作用,故B项错误;1954年宪法确立了新型国家架构,1

15、982年宪法没有这一作用,故C项错误;两部宪法分别适应了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需要,故D项正确。15习近平强调,大学生“村官”是党政机关培养和储备来自工农一线后备人才的重要来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新时期的上山下乡运动B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D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答案A解析上山下乡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发起的,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城镇人口的压力,和大学生“村官”设置的主要目的截然不同。故选A。16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16、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做主的权利。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材料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

17、家做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以上均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青年评论家俞可平所说,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征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中国新闻网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

18、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近代前期,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哪些斗争和探索?(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期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依据材料三、四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何重大创新?(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答案(1)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探索: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特点: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人民充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既借鉴吸取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又坚持独立自主道路。创新: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扩大基层民主。(4)认识:新中国成立是民主政治实现的必要前提;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必须相适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岳麓版 > 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