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课时作业(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16858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一、选择题1.资治通鉴在评述唐朝中央机构时写道: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以上材料说明()A.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之争愈演愈烈B.唐朝中央机构的职能分工日益完善C.唐朝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D.唐朝三省六部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解析题干体现出:中书、门下相互监督,门下对中书进行批驳改正。这说明唐朝中央机构中的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职能分工日益完善。答案B2.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

2、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解析题干中宰相的任用资历限制被打破,低级的官员也行宰相权,参预朝政,这是对传统相权的分割,从制定政策的统治者的角度出发,是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A、D两项不能从材料中获取信息,C项在实施三省六部制之初就有此作用。答案B3.宋代“参知政事宜与宰相分日知印,押正衙班。遇宰相、使相、亲王得议军国大政,并得升都堂。”(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7)材料直接反映了()A.宰相权力的分割 B.皇帝权力的加强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宰相权力的加强解析由“宋代”“参知政事”可知是宋代削弱宰相权力,故选A。B、C两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限制“直接”,皆排除;D项说法与题干

3、反映的信息相悖,排除。答案A4.伏尔泰说:“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他主要赞赏中国的()A.三公九卿制 B.察举制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解析由“层层严格考试”可知是指选官制度,A、C项是中央行政机构,不是选官制度。察举制是指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科举制”是考试选官的制度。答案D5.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解析唐书所载的830名进士出身于士族、寒族以及小姓,说明唐代

4、科举制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科举制选拔的不仅仅是士族子弟;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不是九品中正制的翻版;人才选拔的范围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扩大。A、B、C表述错误。答案D6.(2018山东实验中学月考)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A.监御史 B.郡守 C.州牧 D.刺史解析依据“汉武帝”可知是西汉时期的政策;由“省察治状”“周行郡国”可知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时期,全国划分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名,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答案D7.(2018湖南浏阳一中期中)晋代开始允许监察官“风闻奏事”,即可据传言奏事

5、,奏者不必署名,即使奏事有误,也不负任何责任;唐宋御史台“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明清也大致相同。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什么职权()A.谏诤权 B.弹劾权 C.司法权 D.审计权解析四个选项所述权力,古代监察机构都拥有,但最符合题意的是弹劾权。弹劾权指弹劾群僚结党营私、贪污渎职等非法行为的权力。本题易错选A。谏诤权指凡遇朝廷决策,谏官有权闻政事,并对政策得失发表意见。答案B8.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

6、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解析题干主要反映宋代御史与宰相的关系变化,以此说明相权的削弱,皇权的加强,说明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御史掌握的是监察权,A项题干无从反映,D项不符史实;宋代以前的历代统治者为了加强皇权,致力于削弱相权,如汉代的“中朝”和“外朝”制度、唐代的三省六部制,B项排除。答案C二、非选择题9.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

7、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第(1)问,结合汉代和魏晋选官制的史实回答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的名称,结合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信息和教材中科举制的历史作用,从选官途径、官吏来源和参政素质等方面概括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第(2)问,结合材料二中“儒家正统观念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从三方面概括回答。答案(1)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2)功能: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岳麓版 > 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