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单元总结学案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16844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3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单元总结学案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单元总结学案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单元总结学案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总结一、近代前期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前(18401894年)(1)时代背景: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法、美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开展并取得巨大成就,因而他们迫切要求开辟世界市场。(2)侵华史实:西方列强利用工业革命发展起来的雄厚力量,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3)阶段特征:以商品输出取代直接抢掠为主要方式,以相互勾结、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为主要手段。侵华的主要国家是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和相对落后但侵略成性的沙皇俄国。(4)主要抗争:禁烟运动、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国运动、两次鸦片战争中爱国官兵的

2、抵抗、林则徐等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等。2第二阶段:中日甲午战争到一战结束(18941918年)(1)时代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同时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毕。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矛盾加剧,19141918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2)侵华史实: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列强还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以大举输出资本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一战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迫使袁世凯接受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3)阶段特征:侵华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政治上,

3、由掀起瓜分狂潮到逐渐实行“以华制华”政策;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过渡;文化侵略也日益加强。侵华的主要国家除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外,还有后起的德、日、意、奥等国,它们在中国既勾结又争夺。侵华的主要格局先是共同支配,英占优势,后在“一战”期间日本独霸。(4)主要抗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政府新政立宪、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二、近代前期民主革命运动的特点1革命具有广泛性。2普遍向西方探求真理。3革命具有层次性。4革命具有继承性。5取得一定成果,但都未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例题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

4、,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解题规范关键信息五四运动、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真题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而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B项正确。A、C两项均出现在五四运动之前,不符合“新的方向”这一要求。D项开始于1924年,故排除。真题探源教材第66页:五四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答案B表述型选择题包括肯定型选择题和否定型选择题。肯定型选择题题干中常用“标志是”“内容是”“性质是”“特点是”

5、“表现在”“反映出”等提示语。否定型选择题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性词语,如“错误”“不正确”“没有”“不是”“不包括”“无关的”“不属于”等。表述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及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表述型选择题一般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通常的解题方法有: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史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排除法,通过排除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岳麓版 > 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