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写作:运用恰当的写作技法改写古诗 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14935 上传时间:2020-01-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写作:运用恰当的写作技法改写古诗 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单元写作:运用恰当的写作技法改写古诗 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单元写作:运用恰当的写作技法改写古诗 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单元写作:运用恰当的写作技法改写古诗 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单元写作:运用恰当的写作技法改写古诗 学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运用恰当的写作技法改写古诗训练目标学习掌握把古诗改写成叙事类文章的写作技法。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璀璨夺目。诗人们张目人间,寄情世外,漱涤万物,牢笼百态,人情物理,体察入微,或醉或醒,或执着或洒脱,或沉郁或飘逸,或振拔或淡远,风情万种,千古流芳。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批判地吸收和创造性地继承这些精神养料,对于滋养性情、陶冶灵魂、重铸民族精神具有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作用。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诗歌以其深邃广博的思想内容、简约跳跃的语言形式、含蓄丰富的情感世界滋养人的品格情操,启发人的心灵智慧。诗

2、歌改写更能在体味诗歌的意境中,创造性改写中提高语文素养。诗歌改写的关键在于“丰富诗歌已知的形象,填补诗歌的艺术空白”。改写的步骤是:确定故事确定场面再现情境表达旨趣。1确定故事的操作方法便是根据诗歌提供的信息,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确定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2确定场面的方法是找出地点、主要活动。3再现情境的关键是根据已确定的场面,丰富诗歌的形象,填补诗歌的艺术空白。具体方法如下:(1)丰富并填补还原此时此地意象的方位、形状、色彩、声音、气味等;(2)丰富并填补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4表达旨趣的方法主要有:(1)直抒胸臆;(2)

3、借景抒情。作文命题:把木兰诗改写成一篇现代文。文本借鉴佳作赏读亮点评析木兰还乡近了,近了。(1)只需半个时辰,就可以再见阔别多年的亲人了。木兰的眼睛湿润了:娘啊,女儿十年疆场冲杀,今天,终于回来了!一时间,过去的一幕幕,又闪电般的从她眼前掠过。(1)怎能忘记,离家前夕的那次父女长谈。(2)“孩子啊,让你一个女儿家上战场,是爹无能啊,爹不放心。”老父亲须发皆白,老泪纵横。“爹,女儿自幼习武,你又教导我行军布阵。这次代您从军,正好让我一显身手,您应该高兴才对啊!再说,只要打败了敌人,我们不就又可以团圆了吗?”(2)怎能忘记,夜宿黄河边的绵绵思乡之情。军情紧急,一整天的急行军,让宿营的军士们一搭好营

4、帐就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只有木兰毫无睡意,她信步走出营帐。夜幕下的黄河显得雄壮而又安静。听着河水冲刷两岸的声音,木兰不觉想起了家里的父母兄妹:他们在做什么呢?是在灯下谈心?还是默默的祈祷和祝福?(3)怎能忘记,两军阵前智取敌先锋。我军两员大将啊,都被敌方那黑塔一般的先锋用狼牙棒砸得脑袋开花。悲痛不已的老元帅就要催马上阵。木兰一咬牙上前请令。“小伙子,那可是敌营第一猛将,你能行吗?”木兰点点头。上阵后一交手,发现那人果然力大棒沉。十余回合,木兰回马便走。敌将紧紧追来。马头马尾相衔之时,木兰回身就是一箭。弓弦声响,敌将赶紧俯身躲避。不过,当他直起身子时,木兰的枪尖刚刚扎进他的咽喉。(4)怎能忘记,

5、老元帅的谆谆教导和倚赖器重。乱世出英雄,木兰凭着一身武艺赢得了将士们的尊重。特别是老元帅,木兰越来越觉得他就像自己的老父亲。元帅呢,对木兰的称呼由“小伙子”变成了“花将军”,又变成“花贤侄”,并且视她为心腹爱将,参赞军机,制定战略。一次,老元帅居然说:“战争结束,老夫定会奏请皇上,这帅印当由你来掌管!”(5)怎能忘记,凯旋回京后的依依惜别。十年征战,敌人终于递交了降书顺表。在京城的庆功宴上,木兰婉拒元帅的挽留、皇上的封赏,只求早日还乡。皇上、元帅、将士们好不敬佩和惋惜。他们哪里知道:这位温文尔雅却又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年轻将军,其实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女孩儿。(6)“花将军,快看,你的亲人来接你来了!

6、”随行军士的声音将木兰从回忆中唤醒。可不是,黑压压的人群!“爹,娘,孩儿回来了!”木兰翻身下马,扑向人群最前面那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7)(1)以“近了,近了”开篇,抛弃原诗结构,起点不凡。“从她眼前掠过”自然地引出后文的回忆。(2)舍弃诗歌直至“北市买长鞭”的内容,“父女长谈”更显亲情绵绵。(3)细写“暮宿黄河边”,“不觉想起”其情确是,毕竟,木兰是一个代父从军的女子啊,远离家乡,怎能不深切思念!(4)联系“百战死”“十年归”的合理想象,突出木兰的智勇双全,也为后面的“倚赖器重”做铺垫。(5)作者的即兴发挥,充满了人情味。(6)依据诗歌第五节改写,“哪里知道”巧妙地对应“不知木兰是女郎”,颇

7、具情趣。(7)戛然而止,余音袅袅。名师评语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改写作文。作者抛开原诗的结构层次,从“木兰还乡”切入,将十年征战的思亲与柔情、惨烈与悲壮融入片刻的回忆之中。这样从时间、空间上高度浓缩,体现出作者高度驾驭课文和大胆创新的能力。作文撷取了诗中“暮宿黄河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等因素进行了合理的虚构和想象,并增添了一些人物和故事情节,增加了作文的故事性和可读性。另外,每一段回忆都由一个“怎能忘记”引起,文章层次明晰,读来一目了然。技法总结改写是改变原文的表现形式或部分内容的一种作文训练。改写的过程是一个新的构思过程,是一个全新剪裁、全新布局的过程,是较有难度的写作训练。改写古诗,要

8、做到“三要”。1要理解古诗的意境2要把握古诗的原意3要展开合理的想象宿新市徐公店前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点出了儿童捕蝶的背景。篱笆和小路,点明了这是农村;“花落未成阴”和结句中的“菜花”都说明了这是暮春季节。因此,在改写的时候要把握住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人将彩笔转入画面的中心,描绘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这是这首诗的传神之处。“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而“飞入菜花无处寻”则将活动的镜头突然转为静止。“无处寻”三字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仿佛我

9、们面前又浮现出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因此,此处要展开合理的想象,抓住孩子的动作、神态,想象孩子的语言,让古诗丰满起来,这样,才能让古诗所表达的内涵凸显出来。改写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纯粹地翻译诗句。(2)改写的内容不能脱离古诗词原来的意境。(3)在符合古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可适当地进行想象、创新。(4)行文过程中适当地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等,可令改写的文字更加生动。(5)描写人物可适当地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6)补充背景材料。在改写一些古诗时,还可以根据古诗的内容特点和自己的理解情况,适当地补充季节特征、天气状况、地理环境、人物身份、事

10、情起因等方面的背景材料。这样一来,就能进一步使改写的内容更加具体,更加生动形象。总的来说,在深入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只要能恰当地翻译出诗的意思,充分地想象和领略诗的意境,和谐地融入人物的感受,并自然地添加有关背景材料,就一定能使改写出的习作具体、生动。虽然改写后已不再是古诗的体裁,却仍然充满诗意,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作文命题:把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改写成一篇现代文。病文呈现秋思张籍出身寒微。幼年家贫,年纪很小,就远离故乡,到二十五六岁时,已经历了浪迹天涯的羁旅生活。常年四处奔波、漂泊异乡。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张籍吃完了晚饭,坐在小院里欣赏

11、皎洁的月光。圆圆的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给暗暗的大地增添了无限生机。他看着看着,忽然一阵秋风吹来,张籍冷得直打颤,他只得回到屋里,从衣柜里找出了一件临走时母亲给他缝的旧棉袄。(1)他看着棉袄就想起了他年迈的母亲,于是,他就拿起毛笔在纸上写道:“母亲,您的身体可好?天气渐冷,您要多加衣服,以免着凉。请您别担心我,我过得很好。今年家里收成还好吧?”好像有许多话要说,但又不知从何说起。(1)第二天,太阳刚爬上山腰,张籍就把信交到王三手里。王三正准备和他告别的时候,张籍又把信拿回来,拆开后反复检查了一遍,又添上了一句:“你们要快乐地过好每一天,不要为了一点小事就不开心”写完这些,张籍才将信交给了王三,王

12、三骑着马,飞奔而去。张籍看着远去的王三,心里既是喜,也是悲。喜的是,母亲可以看到自己的信了;悲的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呀。(2)病因分析(1)诗歌改写缺乏感染力,缺少打动人心的地方,对于诗人的内心挖掘得不够,对亲情的渲染缺乏力度。要在诗歌原句的内容上加大联想和想象的力度。(2)原诗改写用了第三人称,修改本文可以尝试用第一人称,使之更亲切,拉近读者和诗人的距离,更有利于表情达意,增强历史的真实感。要加强联想和想象的力度,多些细节描写,如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运用修辞,对语言精雕细刻,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佳作再续秋思我是唐代诗人张籍,我离开家乡,孤身一人在

13、洛阳城里居住,掐指一算,已经一年多了。站在窗前,一阵秋风吹在我的身上,此刻离我最近的也只有它了,它正用那冰凉的手触摸着我的脸,冷飕飕的。远处的花草树木用它那顽强而柔软的身躯抵挡寒风。青山早已脱去青纱,换上了秋袍。我抬头望着天空,大雁排成人字形急匆匆地往南飞,咿咿呀呀地,好像在说:“再见了大地,明年春天我一定还会回来看望您的!”落叶簌簌而下,像无家可归的弃儿,飘向远方。我就像它们一样,四处飘零,一股酸楚之情涌上我的心头。此时此刻,我的故乡一定是丰收的景象吧!家乡的田野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稻秆压弯了腰,充满丰收的喜悦。路旁的野花竞相开放,有的昂首远眺,好像在等待着谁;有的低头俯视,好像在寻找着什么

14、;有的躲在枝叶后面偷偷地笑,好像在和谁玩“躲猫猫”;有的迎着风儿翩翩起舞,好像在和谁比舞姿。老家庭院里的那棵大枣树已是硕果累累,枣儿像喝醉了酒似的,面容通红,个头也胀得鼓鼓的,细长的枝丫随树枝弯了下来。小时候,我总会约几个好伙伴来摘枣子,胆大的爬上树直接把枣子摘下来,或者用竹竿把枣子打下来,胆小的,拿着箩筐拾枣子。庭院的上空回荡着我们银铃般的笑声。“哇哇哇哇”一群归巢鸟的叫声把我拉回现实。唉,落叶迟早都要归根,而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我魂牵梦萦的家人身边呢!想着想着,几颗冰冷的泪珠从我的脸颊上滚下。我抬起手,拂起袖子,轻轻拭了几下眼角。“沙沙沙”,我回头一看,原来是风把桌上的纸吹得直作响。我想:应

15、该给家人写封信,报个平安。于是我拿起桌上的毛笔,铺好纸张,想写封家书,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父亲的工作是否顺利;母亲的风湿病又犯了没有,有没有去看郎中;最辛苦的还是我的妻子,打理着家里点点滴滴的事;最担心的是我那调皮的儿子,离别时他的稚气还在,不知现在是否用功读书他们的笑貌在我眼前呈现,声音在我耳边回荡。“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已经三更了,我奋笔疾书。“喔”不知不觉天空已露出了鱼肚白。“咚”“张兄,我要出发了,你有没有什么事要交给我办?”从门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来了,来了!”我起身把写好的信封好,打开门。“李兄,我这有封家书请交给我的家人,一定要保管好!千万别弄丢了。”“张兄,

16、你放心,难道你还不相信我吗?我一定会把信亲手送到你家人手上的!”李兄拍了拍我的肩膀,自信地说道。我双手合拢,作了个揖说:“一切就有劳你了!”李兄下了楼梯。“慢!”我说。“还有什么事吗?”李兄问。“我还有几句话没写。”李兄又把信递给了我,我打开信仔细地看了一遍又一遍。“张兄,快点。再晚我就来不及了。”我只好把信封好,依依不舍地再次把这封沉甸甸的家书交给李兄。李兄来到大树前,把马缰绳解开,上身策马,扬长而去。我望着李兄远去的身影,喊道:“保重啊!一定要把信送到我家人手上。”命题呈现把下面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现代文。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

17、钟声到客船。审题导引方法先找出诗歌中已知的形象和需要填补的艺术空白,然后运用联想和想象唤起曾经相似的体验去丰富和填补诗歌的意境。明确环境:已知意象月落、乌啼、渔火、寒山寺、夜半钟声。需填补环境“空白”江风、江水、树木等。人物:已知人物形象羁旅、忧愁、思乡等。需填补人物“空白”外貌、神情、心理等。佳作展台不朽的失眠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啊!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画地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件事,令他羞惭沮丧。离开京城吧!议好了价,他踏上小舟。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

18、来也许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刺股,琼林宴上,却并没有他的一角席次。船行似风。江枫如火,在岸上举着冷冷的爝焰,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夜晚该睡觉以便养足精神第二天再读。然而,今夜是一个忧伤的夜晚。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江水,可以无限度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这样的夜晚,残酷地坐着,亲自听自己的心正被什么东西啮食而一分一分消失的声音。并且眼睁睁地看自己

19、的生命如劲风中的残灯,所有的力气都花在抗拒上,油快尽了,微火每一刹那都可能熄灭。然而,可恨的是,终其一生,它都不曾华美灿烂过啊!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唯有他,张继,睡不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余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起先,是睡眠排拒的他。(也罢,这半生,不是处处都遭排拒吗?)而后,是他在赌气,好,无眠就无眠,长夜独醒,就干脆彻底来为自己验伤,有何不可?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有乌啼,粗嗄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暗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凄绝。在须角在眉梢,他感觉,似乎也森然生凉,那阴阴不怀好意的凉气啊,正

20、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来贴缀他惨淡少年的容颜。江上渔火二三,他们在干什么?在捕鱼吧?或者,虾?他们也会有撒空网的时候吗?世路艰辛啊!即使潇洒的捕鱼者,也不免投身在风波里吧?然而,能辛苦工作,也是一种幸福吧!今夜,月自光其光,霜自冷其冷,安心的人在安眠,工作的人去工作。只有我张继,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个,是既没有权利去工作,也没福气去睡眠的一个钟声响了,这奇怪的深夜的寒山寺钟声。一般寺庙,都是暮鼓晨钟,寒山寺庙敲“夜半钟”,用以惊世。钟声贴着水面传来,在别人,那声音只是睡梦中模糊的衬底音乐。在他,却一记一记都撞击在心坎上,正中要害。钟声那么美丽,但钟声自己到底是痛还是不痛呢?既然失眠,他推枕而起,摸

21、黑写下“枫桥夜泊”四字。然后,就把其余二十八字照抄下来。我说“照抄”,是因为那二十八个字在他心底已像白墙上的黑字一样分明凸显: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落第的张继,诗的历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诗,我们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人来为我们一语道破。一千二百年过去了,那张长长的榜单上(就是张继挤不进去的那纸金榜)曾经出现过的状元是谁?哈!管他是谁。真正被记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张继”。有人会记得那一届状元披红游街的盛景吗?不!我们只记得秋夜的客船上那个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场不朽的失眠。总评“失眠”在世人的眼里一般只被视为高度的悲伤或欢喜,而在作者的心里却

22、是一幅永不褪色的图画,是一种不朽。文章中,作者赋予了“失眠”新的含义,同时也给予了“失眠”人的灵性。“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落第的张继,诗的历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诗,我们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人来为我们一语道破”,确实,张继的失眠恰好成就了他的不朽。本文作者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巧妙地截取了这一历史人物的一个侧面,紧扣“失眠”这一主题,通过大胆的联想和想象,并且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结合景物勾勒出一幅凄清、冷淡的“无眠图”。文章语言轻灵,娓娓道来,场景活灵活现,感情至真至深,仿佛是在安慰自己的朋友,又似乎是在为朋友鸣不平;而更可贵的是,作者打破板着面孔说理的传统笔法,用富含散文韵味的灵动笔墨展开,通过对“失眠”的深入刻画,告诉了读者“文学的审美价值是永恒的,而应景的作品是很难不朽的”这个道理,文章读来如行云流水,令人赞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版 > 必修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