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墙上的斑点》同步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13264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 墙上的斑点》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2课 墙上的斑点》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2课 墙上的斑点》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2课 墙上的斑点》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2课 墙上的斑点》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2课墙上的斑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一切与现实相关的理论必然建立在对当下现实的判断之上。蓝金的作者们也对地球水资源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判断,这个判断与我们惯常的想象_。长期以来,水循环的概念_,大部分人都相信,地球上的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虽然人们知道,();虽然人们也知道,地球上的淡水已经遭到了人类严重的污染。但是,人们把希望寄托在未来的科学和技术之上,相信污水治理、海水淡化等技术将会解决人的困境,并将满足人的更多需求。这种鸵鸟政策使人们依然乐观地保持着并加强着现在的生活方式。然而,在蓝金的两位作者看来,地球已经_了地球上的淡水已经到了临界状态,并且正在遭到日益严重的破坏。能否保护好

2、水资源,是关系人类持续发展的大事;人类如何对待水资源,将决定人类是继续发展还是衰落。如果不迅速地、果断地采取措施,人类将_。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截然相反 家喻户晓 山穷水尽 长夜难明B不尽相同 家喻户晓 岌岌可危 长夜难明C不尽相同 深入人心 山穷水尽 万劫不复D截然相反 深入人心 岌岌可危 万劫不复答案D解析截然相反:形容事物或事件毫无共同之处。不尽相同:指多个事物之间不完全相同。深入人心:理论、学说、政策等为人们深切了解和信服。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岌岌可危: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山穷水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前面再没有路可走了,比喻陷

3、入绝境。万劫不复:永远不能恢复。长夜难明:漫长的黑夜难以见到光明,比喻社会的黑暗。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能够为人所用的只是淡水,淡水虽然占了全球水量的2.6%,但并不能完全为人所用B能够为人所用的只是淡水,而淡水只占全球水量的2.6%,并且不能完全为人所用C只有淡水能够为人所用,淡水虽然占了全球水量的2.6%,但不能完全为人所用D只有淡水能够为人所用,而淡水只占全球水量的2.6%,并且不能完全为人所用答案B解析淡水量是全球水量的2.6%,可见其量少,所以选择“只占”的说法,可排除A、C两项;B、D两项比较,B项的“能够为人所用的只是淡水”与紧跟的“而淡水”衔接紧密,

4、所以B项最为恰当。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人类持续发展的大事;人类如何对待水资源,将决定人类是继续发展还是衰落。B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人类持续发展的大事;人类对待水资源的态度,将决定人类是继续发展还是衰落。C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人类是否持续发展的大事;人类对待水资源的态度,将决定人类是继续发展还是衰落。D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人类是否持续发展的大事;人类如何对待水资源,将决定人类是继续发展还是衰落。答案C解析原句前一分句两面对一面,应在“持续”前加“是否”、“能否”等词语或删掉“能否”。后一分句搭配不当,应把“人类如何对待水资源”改为

5、“人类对待水资源的态度”或“人类对待水资源的方式”。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意境与意象具有共同的审美特征,都是作家根据抒情传意的需要而从生活中选择、提炼出来的,或者干脆就是由心灵幻化出来的,因而_,即情与景、心与物、意与象、意与境的统一。当然,在这种主客观的统一关系中,也有侧重,矛盾的主导方面是主观,即_。在意象和意境中,当然要描绘大量的景象、物象、事象乃至于人物形象,但这些都不是作家着意表现的中心,作家的目的_,而是在为“情思”寻找和创造合适的载体。透过载体所抒发的情感,是作家的心灵。答案(示例)(都)是主客观的统

6、一更注重作家的主观情感不是为了描绘它们本身5下面是某学院的一则招聘启事,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妥当,请找出并作修改。为加大外国留学生来我院学习汉语的需求,拟招聘10名兼职对外汉语教师。待遇报酬从优。具体要求如下:语言、文学、政治等文科专业毕业;硕士及以上学历;年龄不超过40周岁以上;工作态度认真,教学效果高质量;有对外汉语教学经验。有意向的老师请从我校校园网下载应聘教师信息表,填好后发至邮箱。截止日期:5月20日。欢迎各位老师到我校高就。答:_答案(1)“加大”可改为“满足”。(2)“报酬”可删去。(3)“40周岁以上”可删去“以上”。(4)“高质量”可改为“好”。(5)“高就”可改为“任职”。一、

7、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大约是在今年一月中旬,我抬起头来,第一次看见了墙上的那个斑点,为了要确定是在哪一天,就得回忆当时我看见了些什么。现在我记起了炉子里的火,一片黄色的火光一动不动地照射在我的书页上;壁炉上圆形玻璃缸里插着三朵菊花。对啦,一定是冬天,我们刚喝完茶,因为我记得当时我正在吸烟,我抬起头来,第一次看见了墙上那个斑点。我透过香烟的烟雾望过去,眼光在火红的炭块上停留了一下,过去关于在城堡塔楼上飘扬着一面鲜红的旗帜的幻觉又浮现在我脑际,我想到无数红色骑士潮水般地骑马跃上黑色岩壁的侧坡。这个斑点打断了这个幻觉,使我觉得松了一口气,因为这是过去的幻觉,是一种无意识的幻觉,可能是在

8、孩童时期产生的。墙上的斑点是一块圆形的小迹印,在雪白的墙壁上呈暗黑色,在壁炉上方大约六七英寸的地方。我们的思绪是多么容易一哄而上,簇拥着一件新鲜事物,像一群蚂蚁狂热地抬一根稻草一样,抬了一会儿,又把它扔在那里如果这个斑点是一只钉子留下的痕迹,那一定不是为了挂一幅油画,而是为了挂一幅小肖像画一幅鬈发上扑着白粉、脸上抹着脂粉、嘴唇像红石竹花的贵妇人肖像。它当然是一件赝品。这所房子以前的房客只会选那一类的画老房子得有老式画像来配它。他们就是这种人家很有意思的人家,我常常想到他们,都是在一些奇怪的地方,因为谁都不会再见到他们,也不会知道他们后来的遭遇了。据他说,那家人搬出这所房子是因为他们想换一套别种

9、式样的家具,他正在说,按他的想法,艺术品背后应该包含着思想的时候,我们两人就一下子分了手。这种情形就像坐火车一样,我们在火车里看见路旁郊外别墅里有个老太太正准备倒茶,有个年轻人正举起球拍打网球,火车一晃而过,我们就和老太太以及年轻人分了手,把他们抛在火车后面。6小说的开头有什么特点?答:_答案叙述开门见山,情节设置有偶然与随意的特点,内容也很奇特。小说主人公在冬日里坐在壁炉前吸烟,透过烟雾,看到墙上的一个斑点,就开始反复猜想它是什么,于是无数的幻觉像潮水般一哄而上。它究竟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小说围绕这个斑点展开思绪,借此表达精神世界纷繁复杂的意识活动。7“我想到无数红色骑士潮水般地骑马跃上

10、黑色岩壁的侧坡”,作者让“红”与“黑”先后出现,其作用是什么?答:_答案形成巨大的反差,预示着作品中两种对立的情感:亢奋与压抑,渴望与沉沦,开放与封闭,自由与禁锢。8选文画线句子对文章表达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用来引导过渡,对斑点展开联想之前,这句话既说明了人的思维与意识的特点,也为后面自己的联想做铺垫。9结合两段文字,简要说说意识流小说的特点。答:_答案(1)侧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潜意识活动。(2)主要表现手法是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象征。(3)善于通过跳跃、交叉、重叠形成一种枝蔓式的主体结构。(结合文本略)二、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钻石鼻圈印度宾杜V什里德哈闻春国编

11、译帕塔朝镜中看了一眼。如今她虽然三十有五,却依然楚楚动人。她那饱满的前额上沁出了几粒汗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一双杏眼涂上了眼影,显得更加乌黑发亮;深红色朱砂粘在皮肤上还没有洗去,散发着檀木的香味;前额正中点了一颗鲜红色的吉祥痣。她知道自己天生丽质,即使是穿着那件褪了色的旧棉布莎丽也毫不逊色。帕塔喜欢丝绸莎丽、精美的食物、珍珠宝石这类的奢侈品,喜欢它们所具有的那种诱人的魔力。可她的丈夫西瓦拉曼只是一个平凡、朴实的普通职员。他在税务办公室工作,上要照顾年迈的父母,下有两个半大的孩子。毫无疑问,他们买不起任何稍微有点奢侈的东西。她曾在金匠铺里看过一只非常漂亮的鼻圈,上面镶有八颗钻石、一颗红宝石。帕塔

12、知道自己永远也不可能拥有它,但她还是问了一下价钱。“两万卢比。”金匠告诉她。帕塔将那只钻石鼻圈握在手中,小心翼翼地转动着。在朝霞的映照下,那钻石发出耀眼的光芒。“拉曼太太买了一只,和这一模一样。”拉曼太太是帕塔的邻居。她的丈夫与西瓦拉曼同在一个办公室,但比西瓦拉曼高一个级别。拉曼太太随时都想让她记住这一点,而且也从来不会错过任何一次机会在帕塔面前炫耀自己的丝绸莎丽和珠宝首饰。帕塔经常在西瓦拉曼面前抱怨那个女人。“她的丈夫肯定在私下接受了别人的贿赂。你想想,要不然她怎么会过得如何奢侈呢?”西瓦拉曼劝导她。突然有一天,西瓦拉曼买回一只钻石鼻圈:上面镶有八颗钻石、一颗红宝石,和她在金匠铺里看到的完全

13、一样。这让她大吃一惊,也让她兴奋不已。可帕塔压根儿就没有想到去过问一下她的丈夫从哪里得到这么多钱。她的心里只想着钻石鼻圈,如今她终于如愿以偿了。帕塔戴上钻石鼻圈,在镜子前面反复打量着自己。那一颗颗钻石在光线照射下放出璀璨夺目的光彩。帕塔看起来简直像一位美丽的女神。帕塔朝自己一笑,心想,瞧她拉曼太太还有什么神气的!然而,随后不久她便注意到西瓦拉曼的眼神总躲躲闪闪,好像有什么事要瞒着她似的。每当帕塔问及此事,他不是有意避开便是转移话题。显而易见,西瓦拉曼的心上有一种沉重的负罪感。几个星期后,便发生了一桩拘捕丑闻。所有邻居都聚集在这座房子的周围。帕塔从市场采购回来,便听到了一条传闻:税务办公室的什么

14、人在接受贿赂时被当场发现了。帕塔听了大惊失色。几个星期来一直在苦苦折磨她的疑虑如今变成了现实。现在,她终于明白了那钻石鼻圈的钱是从何而来的。想到这,帕塔的心中涌起无限的悔恨:丈夫那样做全都是因为她。多少年来,丈夫光明磊落,从没有做过任何见不得人的事,如今却为了她而接受别人的贿赂,断送了自己的前程。一切都是因为她的虚荣心以及对那么一块毫无用处的石头的迷恋!帕塔的眼里噙满了泪水。此时此刻,那钻石鼻圈一下子失去了往日的魔力。只要能挽救丈夫,帕塔准备放弃一切。不知什么时候,帕塔听到有人在喊着自己。她转过身去,看见丈夫西瓦拉曼正朝自己走来。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西瓦拉曼看见她的脸庞挂满了泪痕,有些疑

15、惑不解。“你到底在哭什么?”“唉,你不是给我买了那只钻石鼻圈吗?我知道靠我们自己是买不起的!我也看得出来,你的心里一直非常内疚,最近又所以,我猜想你一定是接受了别人的贿赂而被警察带走了。”“亏你想得出!不过,你说得也没错。我也确实为那只钻石鼻圈感到内疚”“它怎么啦?”帕塔心里又感到忐忑不安起来。“嗯,钻石鼻圈”西瓦拉曼结结巴巴地说。“看在老天的分上,你快点说吧!”“嗯,那只钻石鼻圈其实是假的!”说完,西瓦拉曼似乎感到心里一下子轻松了许多。(有删改)1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第一段对女主人公帕塔的肖像描写,不仅突出了她的美丽,也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她的自信,

16、与她平凡、普通的生活形成对比。B“钻石鼻圈”是小说的题目,也是小说的线索,帕塔喜欢奢侈品,在金匠那里看上了一只钻石鼻圈而买不起,由此引出了后面的故事情节。C小说很多语句看似随意,内涵却很丰富,如“拉曼太太买了一只,和这一模一样”,既写出了帕塔的嫉妒心理,同时也为下文做了铺垫。D小说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围绕一只钻石鼻圈设置情节,揭示出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生活哲理:虚荣心理有时会毁了一个家庭的幸福。答案D解析“先扬后抑”错误。所谓“扬抑”,是运用曲笔描写人物或事件的方法。“扬”指“褒扬”,“抑”指“贬抑”。作者想褒扬(贬抑)某个人物或事件,却不从褒扬(贬抑)处着笔,而从相反的贬抑(褒扬)处落笔。小说

17、中开头写帕塔爱慕虚荣,后文写她误以为丈夫因为给自己买钻石鼻圈而受贿,悔恨不已,没有运用先扬后抑的手法。11善于设置悬念是本小说在情节上的重要特点,请指出其中的两处并加以分析。答:_答案“她的丈夫肯定在私下接受了别人的贿赂。你想想,要不然她怎么会过得如此奢侈呢?”这不仅仅是西瓦拉曼的疑问,也是读者的疑问。“然而,随后不久她便注意到西瓦拉曼的眼神总躲躲闪闪,好像有什么事要瞒着她似的。” 这一情节不仅引起帕塔对丈夫的怀疑,也引起了读者对西瓦拉曼的怀疑。“税务办公室的什么人在接受贿赂时被当场发现了。帕塔听了大惊失色。”这一处会让人产生被拘捕的人是不是西瓦拉曼,他是否真的接受了贿赂的疑问。12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帕塔性格有其复杂性,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简要分析。答:_答案帕塔有些虚荣,喜欢丝绸莎丽、精美的食物、珍珠宝石这类的奢侈品,但她是有度的,知道自己家的经济条件,看到钻石鼻圈只是问了价钱。帕塔羡慕嫉妒拉曼太太,向丈夫抱怨拉曼太太,但她内心是正直的,不愿丈夫因为自己的虚荣收受贿赂。帕塔知错能改,听说拘捕丑闻,痛苦不堪,愿意放弃一切挽救丈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版 > 外国小说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