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0课《在桥边》ppt课件(1)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10834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0课《在桥边》ppt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0课《在桥边》ppt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0课《在桥边》ppt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0课《在桥边》ppt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0课《在桥边》ppt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在 桥 边,【德国】 伯 尔,我们学过伯尔的什么作品?,请简单介绍一下伯尔。,关于作者,我躺在手术台上,看见自己的身影清晰地映照在上面那只灯泡的透明玻璃上,但是变得很小,缩成一丁点儿的白团团,就像一个土色纱布襁褓,好似一个格外嫩弱的早产儿。这就是我在玻璃灯泡上的模样。 我感到左大腿上挨了一针,全身猛地震颤了一下,我想抬起身子,可是坐不起来;我向自己的身子望去,现在我看到了,因为他们已经把我的包扎解开了,我失去了双臂,右腿也没有了!我猛地仰面躺了下来,因为我不能支撑自己。我失声呼叫,医生和消防队员愕然地望着我。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伯尔是战后德国最早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被誉 为是“当

2、代德国的歌德”。他的著作有四十多种译本,在全世界拥有广大的读者。伯尔的作品既弥漫着下层人民同命运抗争的痛苦,也渗透着欢乐的精神。,海因利希伯尔,伯尔出生在德国科隆一雕刻匠家庭,中学毕业后, 曾在书店当学徒。1939年在科隆大学学习,不久即应召入伍,随军到过法国、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增长了不少见识。二战结束后,曾在战俘集中营待了几个月。六年战争生活经历,成为伯尔早期创作的主要题材。战后除继续在科隆大学研究语言与文学外,还当过木匠和人口统计员,因此对下层人民的生活较为熟悉,并在许多作品中有所反映。主要作品有正点到达、小丑之见和短篇小说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等。1971年发表的与一位女士的合影是其全部

3、创作的结晶,获次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故事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历,使伯尔感触甚深。战后初期,他的创作主要取材于“二战”,反映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20世纪50、60年代伯尔的创作主要描写“小人物”在经济复苏过程中的痛苦挣扎和悲惨遭遇,表现他们的苦闷彷徨,揭露和批判战后西德社会的种种不公正现象。60年代以后伯尔的作品着重表现了西德社会在“自由”“民主”的幌子下对“小人物”的迫害,其中“小人物”的精神面貌已由“一声不吭”发展到奋力抗争。,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用一两句话概括小说最主要的情节内容。,他们让我数在一座新桥上走过的人,我每次都故意把一位可爱的姑娘漏数掉了。,整体感知,情节是一系列具有前

4、因后果的事件的展开,这些事件展开的过程就是它的运行过程。在情节的运行方式中,整体上遵循着一个基本模式:发生(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知识链接,开端,发展,高潮,结局,1-3段,交代主人公的基本现状以及他对职业的态度。(现实生活乏味),4-5段,主人公暗恋过桥的姑娘,她成了主人公乏味生活中的亮色。(暗恋过桥姑娘),6-7段,“我”逃过检查,被调去数马车。(逃过突击检查),8-9段,主人公被调去数马车,反而获得了与姑娘进一步接触的机会(数马车,交鸿运),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开端,发展,高潮,请画出在桥边的情节发展的曲线图,无聊,因姑娘的出现而心情娱悦,要来检查而紧张,被调去数马,获得与

5、姑娘接触的机会,有波澜,摇摆发展,曲折发展,1、根据第一段文字你能猜出故事发生的背景吗?,“他们替我缝补了腿”故事发生在战争之后(二战之后),阅读思考,2、“我”每天的工作是做在那里数过桥的人数,一个、两个、三个、四个这样的工作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觉?,枯燥、单调、乏味。,3、对于这样一个单调乏味的工作,“我”的工作态度是怎样的呢?哪些句子写出了“我”的工作态度?,第三段“我以此暗自高兴我就用五位数来表示我的慷慨。”故意数错,“乱数”。,4、“我”的故意“乱数”出于什么原因?,对乏味生活的不满和反抗,5、哪些词表现“我”对这种生活不满和嘲讽?,精明能干、陶醉、捷报、心满意足等,6、“当我的心爱的

6、姑娘过桥时”,“我”有什么样的表现呢?,“我的心简直停止了跳动”,“当我不再看见她时,我才又开始数起来”。,7、 “我的心爱的姑娘”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为什么“我”会把这么重要的一个人漏数了呢?,“我一辈子也不会把这样漂亮的女孩子转换到未来完成式中去;我这个可爱的小姑娘不应该被乘、被除、变成空洞的百分比。”,8、假若另换一位可爱的姑娘,“我”是否会“漏数”?,会。那个“可爱的姑娘”代表“我”心中美好的事物,是我的精神寄托,并不代表我的现实追求,所以不具有特殊的固定性。换另一个可爱的人,甚至动物,“我”也会这么做。,字音字形容光焕发 焕然一新 涣然冰释 涣散 慷慨 气概 林阴道 树阴/

7、树荫 荫庇 绿草如茵郑重其事:形容说话做事态度严肃认真永垂不朽:形容光荣的事迹、伟大的精神永不磨灭,永远流传, 第6节“漏数”的背景同第4节有什么不同?,主任统计员来检查,面临着生计威胁。,重点探讨:, 当主任统计员来检查工作时,“我”还是把姑娘漏数了,这样的“漏数”有意义吗?(结合姑娘的象征义),“漏数”并不能改变现实什么,但它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坚守, 一种精神追求。,小说主题,表面上看,爱情对于一个处境堪忧的小人物具有如何强大的精神力量。深层来看,德国战后重建中偏重物质而缺乏精神关怀。,小说的四要素是情节、环境、人物、主题。 这四要素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所以,小说答题自 然也应从这四要素及其

8、相互关系角度入手。于 是,产生了“情节环境人物主题” 四级循环的答题模式。这种模式的精髓就在于: 答情节题,既要从情节本身来思考,又要综合环 境、人物、主题这三个要素考虑;答环境题,既 要从环境自身特点考虑,又要从情节、人物、主 题这三个要素考虑;以此循环往复。但不是所有 的题都必须从四要素综合作答,要从题目本身出 发灵活考虑。,构建小说“情节环境人物主题”四级循环答题模式,小说情节类的题目类型,1 情节概括题 2 情节鉴赏题 3 情节探究题,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温馨提示: 模式,什么

9、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1、情节概括题,(1)文中写了XX情节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情节的高潮或结尾有什么作用?,2、情节鉴赏题,知识储备:情节的作用,对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 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使情节波澜起伏; 照应前文XX情节; 为后面的XX情节发展作铺垫; 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或刻画了人物XX的性格; 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3)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点题或突出主题、升华主题。,3、情节探究题,(1)关于某个情节设置或安排的处理,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2)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温馨提示:分别从小说的整体情节的安排技巧、人物的塑造方法、主题的表现三个角度思考探究。,补充相关知识:情节安排评价,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作用是制造悬念。 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教 > 职教语文 > 高教版 > 基础模块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