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课晏子治东阿学习目标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及虚词的用法。2.分析景公的态度并联系现实,体会用人之道。3.了解晏子的政治主张,培养爱国之情。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东阿()(2)仓库少内()(3)曾赋敛() (4)数之()(5)便事左右() (6)参与()答案(1)(2)n(3)zn lin(4)sh(5)pin(6)y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陂池之鱼:_(2)属托不行:_(3)货赂不至:_(4)入于权家:_(5)便事左右:_答案(1)池塘。(2)走后门,说情。(3)钱财。赂,财物。(4)在朝中掌权的人家。(5)用花言巧语和钱财讨好(对方身边的)近臣。便,逢迎讨好
2、,玩弄手法。2写出下列通假字及意义(1)并曾赋敛:_(2)仓库少内:_(3)再拜便辟:_答案(1)通“增”,增加。(2)通“纳”,缴纳,纳税。(3)通“避”,退避。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古义:_今义:改变行走的路线;(河流)改变经过的路线。(2)于是明年上计古义:_今义:时间词,今年的下一年。(3)属托不行,货赂不至古义:_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4)便事左右古义:_今义: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支配,操纵;方位词,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概数;反正。答案(1)改变方针。(2)第二年。(3)不接纳。(4)身边的近臣。4解释下列加点实词的意义(1)治(2)数(3)谢(4)
3、便答案(1)动词,治理,管理/动词,医治/形容词,管理好,太平(2)动词,责备/名词,天命,命运/形容词,细密的/副词,屡次(3)动词,道歉/动词,谢绝/动词,辞别(4)形容词,逢迎讨好,玩弄手法/连词,就/形容词,能说会道5掌握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1)而君反以罪臣:_(2)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_(3)臣请死之:_(4)仓库少内:_(5)以利贫民:_答案(1)名词用作动词,怪罪(2)名词用作动词,离开 (3)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4)形容词用作动词,减少(5)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对有利名词的活用名词的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1)名词用作动词。如:驴不胜怒,蹄之。(柳宗元黔
4、之驴)(2)名词作状语。如: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3)名词的使动用法。如: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4)名词的意动用法。如: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王安石伤仲永)6写出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之(2)而答案(1)代词,他,指晏子/代词,此,指“三年不治”之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的(2)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就,接着/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因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然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然后/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然后/连词,表示转折关系,然而7写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1)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_(2)东阿者,子之东阿
5、也:_(3)寡人将加大诛于子:_答案(1)主谓倒装句(2)判断句(3)介宾短语后置句8翻译下列句子(1)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译文:_(2)君乃反迎而贺。译文:_答案(1)晏子治理东阿,三年后,齐景公召见他并责备他说。(2)国君您却反倒迎接我、祝贺我。三、名言警句晏子名言1衣莫若新,人莫若故。2分争者不胜其祸,辞让者不失其福。3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4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5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6富贵不傲物,贫贱不易行。一、作者简介刘向(约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汉成帝时改名为“向”,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
6、文学家。所撰的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等书。说苑是刘向散文的代表作,是刘向分类纂辑先秦至汉初的史事和传说,杂以议论,以阐明儒家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点为主旨。二、背景展示春秋时期,齐国名臣晏子受命治理东阿。上任伊始,晏子便实地调查,了解民情,制订方案,亲自指挥修筑道路,开垦荒地,维护社会治安,净化民俗民风,惩治懒人恶人,处事不卑不亢经过三年的精心治理,东阿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百姓乐业,一派兴旺景象。而此时,许多“佞人”四处告状,诉晏子治理不力,没有政绩,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于是齐景公召见他进行质问。三、文化常识1乞骸骨:请求退休(让位)。2再拜:先后拜两次,表
7、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春秋战国时期,每个国家都有一两个极具才华的人,而齐国最著名的就是晏子。传说晏子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这并不影响他作为政治家的出色的外交才干以及思想家的聪颖智慧。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处处维护国家的尊严;作为一个思想家,他勤政为民,常常把百姓的安危与国家的盛衰牢记心间。下面是本文的结构脉络导图,请阅读课文后把齐景公前后不同的表现填写在图中处。答案君反以罪臣君乃反迎而贺1晏子两次治理东阿,措施不一样,结果不一样,景公的评价也不一样。请探究其中的主要原因。答:_答案晏子第一次治理东阿采取的是“仁政”政策,严禁不正之风,触动了豪强统治者的利益,齐景公偏
8、信奸佞谗言,所以要治晏子的罪。第二次治理东阿,晏子实行“苛政”,虽“饥者过半”,却维护了豪强统治者的利益,权贵高兴,国君身边的人也得到贿赂,齐景公听到的都是称赞晏子的话,所以“迎而贺”。2为什么晏子在受到齐景公的责备后,还要继续治理东阿,而受到齐景公的赞美后却要“不能复治东阿”呢?答:_答案这正是晏子的高明之处。晏子在受到齐景公的责备后,如果选择据理力争或“退而自察”,就有可能断送自己的政治前途。在受到表扬后却表示要“乞骸骨,避贤者之路”而“不能复治东阿”,是晏子以退为进、欲擒故纵,因为他明白,齐景公知道真相后是不会允许他辞官的。晏子的这种做法正表现了他聪明而善于辞令的特点。晏子两次治理东阿,
9、理念不同,方法不同,结局也不同。请谈一谈晏子两次治理东阿给你的启示。答:_答案(观点一)执政者应秉承“以民为本”的理念,一方面要整肃吏治,严禁贪腐;另一方面要关注民生,扶助弱势群体,鼓励百姓共同富裕。这样才能使社会安定,百姓生活幸福指数才能提高。(观点二)要全面准确地评价官员的政绩,就必须建立在健全科学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真正把官员的政绩放到群众的检阅中去认定,放到实践的熔炉中去提炼。(观点三)治理国家要得到人民的认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的向背。因此,执政者要顺应民意,以人民是否满意为做事的标准。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本文用极为简短的篇幅、前后对比的方
10、法、精练的语言描写,通过晏子两次治理东阿的故事,告诫齐景公也启发后人:评价人(考核官员是否尽职尽责)要客观公正,不能偏听偏信,不做实际调查研究就轻下结论。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能够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技巧点拨(1)语言描写要能显示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经历。(2)语言描写要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3)语言描写要个性化,符合人物的身份。(4)语言描写还应用来预示和推
11、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或通过语言描写介绍环境或时代背景,或借人物之口作议论以深化主题,使语言描写成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5)语言描写要生动、简洁。迁移运用梧桐树下,一个石桌子旁坐着三个人父亲、儿子和女儿。他们都望着星空。啪!随着细微而清晰的一声爆裂,梧桐树的一块老皮剥落了,随风落地,露出鲜嫩的新皮。请写一段三人的对话,可有少量的神态、动作描写。200字左右。答:_答案(示例)女儿托着腮帮,对老树皮发出了一串赞叹:“瞧,多可贵的一种精神啊!那是奉献。自己还是新皮时,保护着比自己更新的那些皮,保护着树的内部细胞,可一经老了,便自动退出,落地,让新树皮受磨炼,而又把自己的营养重归大
12、地。这多像那甘当人梯的老师以及无私奉献的人啊!”儿子有神的眼睛盯着新皮:“看,新皮正贪婪地吮吸着新鲜的空气,不正像那初生的不怕虎的牛犊吗?它准备经受烈日暴雨的考验和继承老一代的事业呢!”父亲听着,深有感触地说:“我希望人世间的一切都能像你们俩所说的那样,老的奉献而不求索取,新的能继承老一代的事业,并用自己的冲劲儿去完成它。在这样的循环、衔接、进步中,社会何愁不向前进步呢?”一、课本素材点击素材兼听则明本文通过晏子两次治理东阿前后不同的方法、效果和齐景公不同的态度,告诉我们: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偏听偏信,轻下结论。运用示例古语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人才得之不易,关键是用
13、好人才。知人善任,物尽其用。“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智子疑邻”的寓言在当今社会依然上演。衡量一个人要知人论世,观其言,察其行,明其德。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评价一个人一定要摘掉有色眼镜,摒弃个人好恶,只有这样,才能得出公正的结论。二、课外素材习近平: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2016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实践证明,只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党风建设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己不正,焉
14、能正人。”我们要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员会抓起,从高级干部抓起,持之以恒地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抓常、抓细、抓长,使党的作风全面好起来,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选材感言执政党要搞好作风建设,如果人民不满意,执政党也就失去了民意基础。党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不可能取得一个又一个巨大的胜利,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每一次战争成功的背后,无不包含着人民群众给予我党的最无私、最深情的帮助和支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解决一切问题、保持其先进性的根本保障。纳谏与止谤重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臧克家读好文章,
15、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初小时就成诵了,觉得它故事性强,有情趣,引人入胜。六十年后,再读一遍,如故人重逢,格外亲切。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君子,也难免有过,不同的是“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而已。古代帝王置谏官,自己有了错误,臣下可以进谏。帝王,自以为是“天之子”,富有四海,臣服万民,行为万世师,言作万世法,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俯视一切,能倾听逆耳之言,采纳美芹之献的,历史上并不多见。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也有少数聪明一点的,为了坐稳江山,笼络人心,也能从谏如流。有圣君,有贤臣,使政治稳定,国泰民安,历史上称为太平盛世。像唐太宗与魏征,就是一例。而
16、最突出,最典型的,要数邹忌与齐威王了。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赤心耿耿,尽忠进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的悲惨故事,千古流传。因此,对这位勇于纳谏的齐王,既佩服他的大智,也赞赏他的风度。这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章,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宽大明智、精神高尚的形象,事隔几千年,栩栩如在眼前。想当年,他听了邹忌的讽谏之后,立即下令群臣,遍及全国,面刺错误,指陈弊病,不仅言者无罪,反而重赏,这是何等的气度,何等磊落的胸怀,千载而下,犹令人感奋不已!事因难能,所以可贵。在同一本古文释义里,小时候也读过召公谏厉王止谤这篇古文,至今还能背出其中
17、的名句。拿这位厉王和齐威王一比,真可谓天壤之别了。齐威王下令求谏,周厉王却以“能止谤”自喜,天下之人,满腹不平,他要钳住万民的口,自己也捂紧耳朵。“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止谤”使得老百姓“道路以目”。三年之后,土壅而川决,这个特大暴君人民之敌,被“流于彘”。齐王与厉王,那种对待谏谤的态度,得到的结果也截然相反。历史是一面镜子。邹忌讽齐王纳谏、召公谏厉王止谤这两篇古文,我们对照着读,大有可以借鉴之处。追古思今。现在我们有些作负责工作的领导同志,在言行方面有明显的缺点和错误,文过饰非,怕听逆耳之言,一听到正中要害的话,立即火冒三丈,像阿Q听到别人说他头上的疮疤一样。有的甚至对批评自己的同志,打击
18、报复,仗势凌人,以冰棍对付热情,什么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全成为过耳东风。这样做的结果如何呢?贻误工作,伤害同志,最后,自己也难免垮台。说到这里,我们自然会想到“四人帮”的所作所为。他们当道之时,得意忘形,凌驾一切。某人的一句话,成为“圣旨”,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以棒止谤,冤狱累累。人力无穷,天网恢恢,他们的滔天大罪,终于被清算。谏难,纳谏尤难。要得到成果,需要双方合力。有敢直谏或讽谏的良臣,还要有能纳谏的明君。邹忌的譬喻再妙,辞令再巧,没有齐威王善听的耳朵,也是白费唇舌,枉运心机。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之所以动人,不仅由于它的意义,也还因为它那委婉而讽的进谏方法。这样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邹忌
19、并没有板起面孔,摆出义正词严的态度,反之,却以徐公比美、妻妾评议之闺房琐事出之,如果遇到一个暴君,责以亵渎之罪,也是责无旁贷的。这种构思,这样的笔法,与触龙说赵太后如出一辙,而同样奏效。这么写,生动亲切,娓娓动听,饶有情趣。这篇文章,用了大半篇幅作了譬喻的描绘,三个人物的情态和心理,真实透彻,入情入理,令人信服。譬喻止于“皆以美于徐公”,接下去“今齐地方千里”来个陡转,入了正题。由于妻妾、朋友的“私臣”,联系全国上下“莫不私王”,譬喻与正题扣得极紧。谏议的结果是“战胜于朝廷”。读罢这篇绝妙佳作,掩卷沉思,忽发奇想。如果现在我们的某个部门或机关,也来个“悬赏纳谏”,那该是“门庭若市”,批评、建议
20、,雪片飞来。最后的结果呢,也可以想知。准是改进了工作,提高了效率,像不干净的身子洗了个清水澡,受到广大群众的鼓励与表扬,对四化的进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如若不信,盍试为之。(有改动)读后启悟这篇文章题目对比鲜明,发人深省。文中通过齐威王与周厉王对待谏谤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联系现实,告诫各级领导同志要正确对待批评意见,敢于“悬赏纳谏”,改进工作,推动四化建设。文章在层进式论证中采用了对照式的论证结构,对比强烈,是非鲜明,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文章的语言也十分考究,简练、形象、生动,不但用词丰富、准确,而且使用了排比、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并富有节奏感。左传名句赏析(18)1名句善不可
21、失,恶不可长。释义好事不能放弃,坏事不可任其发展。赏析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好事、好的机会、美好的因子,我们不要让其错失掉,而应该把握住,应该积极地去推动好事、善事的发展,要去多种善因,这样我们在未来就能不知不觉间收获很多善果,这些善果又会惠及更多的人。对于坏事、不好的机会、坏的因子,我们要尽量规避,不能任其滋长,不能去种恶因,因为坏事本身就是恶因,而在不好的机会、时机的情况下乱动也是在种恶因,未来则必结恶果。2名句量力而动,其过鲜矣。释义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去办事,过失就会少些了。赏析做事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按照能力的大小决定做还是不做,做到什么程度,不超过力所能及的范围,这样,事情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一些,而不易出现失误。否则,勉强行事,力不从心,就容易出现差错,导致失败。这句话多用于告诫人做事要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