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单元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00393 上传时间:2019-11-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单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单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单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单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单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元检测试卷(四)(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做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做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

2、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

3、到统治阶级的耳中。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诗三百篇到

4、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答案A解析“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表述错误。第二段中说诗歌用以“颂美或讽谏”,发泄、申诉冤屈或不幸,可见诗经的作品具有深刻的含意。2下列理解和分

6、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答案C解析C项与第四段中“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的内容不符。3根据原文内容,下

7、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做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答案B解析第三段中说宋国人民做了歌儿对华元唱,可见“徒歌”并非都“没有曲调”。(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

8、面的文字,完成46题。叶嘉莹:一生与诗词相恋近日,92岁高龄的叶嘉莹在“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礼中获颁20152016年度“终身成就奖”。此前数十年间,她身挟满腹诗书,走遍中国台湾以及美国、加拿大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1924年7月,叶嘉莹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三四岁时,父母便教她背诵诗词。而她的伯父叶廷又,是一位有很深古典文化修养的中医。在伯父的引导下,深居大院的叶嘉莹常常把院子里的草木作为对象,吟诗作词。1941年,叶嘉莹高中毕业,进入辅仁大学专攻古典文学专业。在辅仁大学,叶嘉莹遇见了她铭记一生的恩师顾随。顾随古典文化功底极为深厚,他对诗歌的讲授令叶嘉莹如

9、痴如醉。师生二人常常诗词唱和,被师友传为佳话。顾随曾在给她的信中写道:“假使苦水(顾随别号)有法可传,则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尽得之。”但他希望叶嘉莹不仅要继承自己的衣钵,更要“别有开发,能自建树,成为南岳下之马祖注”。如果顾随泉下有知,最高兴的肯定是叶嘉莹果然如他所期望那般做到了“别有开发”和“能自建树”。师徒二人在诗词世界里研读的轨迹,也有相似之处。顾随是受蔡元培之命学习西洋文学,得益匪浅;而叶嘉莹则在机缘巧合下,前往北美访问交流,在此期间接触到了西方文学理论。叶嘉莹发现,西方文学理论与中国的传统词学理论有不少暗合之处,便逐渐尝试用西方文学理论中的诠释学、符号学、接受美学等来诠释中国的

10、古典诗词。这种将中西理论融合的研究策略很快为叶嘉莹的诗词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以西方文学理论解析古典小词,成为叶嘉莹治学的重要特点。南开大学原副校长、文学院院长陈洪评价叶嘉莹说:“融合中西以推进词学研究,卓有成效者,海内外自是不做第二人想。”在海外教书时,叶嘉莹常常感慨,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在翻译成英文后就要逊色不少。而用英文授课,也让她常常有不能阐尽其意之感。1979年,凭借一封寄给国家教育部的言真意切的信,叶嘉莹终于可以回国教书。从那年起,叶嘉莹便犹如候鸟一般,按照时令奔波于大洋两岸。她讲授古典诗词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1993年,她受邀担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并捐献出一半

11、退休金约10万美元,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奖掖后学。她自认,这一辈子,她完成了两件大事。一是在当年顾随的课堂上,她埋首苦记,犹如录音机一般一字不差地把顾随的讲课“录”了下来,并在几十年后整理出版。另一件事,就是她去海外以后,托人把台湾大学教授戴静山先生的古近体诗歌吟诵录了下来,并最终在内地推广吟诵的过程中发挥作用。这是她留给人们的两把钥匙。有了它们,人们要去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去感受中国古典诗词传统的吟诵之美,尽可以循迹而得。如今,她也在打造自己的钥匙。她教书70年,留下来的讲课、讲演录音,有2 000小时以上。学生们正在帮助她整理成书。等到出版之日,喜爱诗词的人们又将迎来一

12、场精神盛宴。她亲自体会到了古典诗歌里面的美好、高洁的精神,而现在的年轻人,他们进不去,找不到一扇门。她希望能把这一扇门打开,把不懂诗的人牵引到里面来。“这就是我一辈子不辞劳苦做的事情。”“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愿意我的生命结束在讲台上。”节选自东西南北看人物(上半月),有删改相关链接我很不喜欢“才女”这两个字,有人说过我是穿裙子的“士”。我身体是女性,但是我的品格是士大夫的“士”,就有中国儒家传统的“士”的品格和持守。(节选自叶嘉莹:我是穿裙子的中国“士”,有删改)注马祖道一是禅宗洪州宗的祖师,师承南岳怀让禅师。4下列对传主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学贯中西。她在北美访问交流期间,系统

13、学习了西方文学理论,并将这些理论运用到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中。B诗词研究自成一派。她师承名家,对诗词的研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中西,别有开发,能自建树。C注重人才培养。她出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出资设立奖学金和学术基金来鼓励年轻人。D个性鲜明。她身为女性,饱读诗书,却不喜欢人家称呼她“才女”,喜欢人送的雅号“穿裙子的士”。答案A解析叶嘉莹是否“系统学习了西方文学理论”,文中并没有直言。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叶嘉莹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为讲授古典诗词奔波于大洋两岸,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B叶嘉莹诗书满腹,离不开她出身于书香门第,幼年时期就开始

14、吟诗作词,后又遇名师指点。C叶嘉莹反对将古典诗词翻译成英文讲解,她认为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翻译成英文后会逊色不少。D叶嘉莹成为诗词研究大家,得益于她深受中国儒家传统熏陶,年轻时埋头苦读,教书时不断积淀。答案C解析“叶嘉莹反对将古典诗词翻译成英文讲解”错误,文中并无此意。6作为一代大家的叶嘉莹,对诗词研究有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6分)答:_答案理论研究上,引入西方文学理论,在诗词研究上有所创新。培养人才上,设立奖学金和学术基金奖掖后学,推动诗词研究。继承推广上,整理出版了恩师顾随的讲课实录;托人录下并推广戴静山教授的古典诗词吟诵。学术成果上,留下了丰富的讲课、讲演录音资料,正在整理成书。(三)文

15、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远山张世勤莽莽苍苍,四面青山。孤独的牛车,远远望去像一个小黑点,在大山深处移动。父亲刚逝,他的心情低沉而忧郁。今天天气放晴,他该出山,但他只能一个人驾着牛车出山了。他和父亲在这深山里已经二十多年,习惯了每天植树、护林、砍柴、卖柴这一套步调,从未感觉到日子有丝毫的单调,现在,父亲不在了,从今天开始他得习惯一个人出山。山路崎岖,又是一个转弯,转过弯去就是一个长长的缓坡,然后再转弯。这条山路他早已烂熟于心,每到一处转弯,他都要提醒父亲:爹,转弯了。可他再也听不见父亲的回答,父亲的确是不在了!不知什么时候,车竟然停下了,停在了一个转弯处。

16、这种情况从前还未有过,他说,咱们赶路吧,牛却仍然未动。他抚着牛,竟看到牛眼里闪着迷惘。这头牛,当年是父亲接生的,难道它还记着父亲对它的好?他也再次想起父亲,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唉,爹,转弯了。没想到,这一说,牛迈开步子,熟练地转过弯去。他终于明白,牛跟他一样,都习惯了父亲坐在车上,习惯了每到转弯处的提醒,现在到了转弯处,他不说话,牛就有些慌,不知该怎么办。也许,他和牛都需要一个转弯的过程。明白过来之后,接下来的路就顺畅得多了。到转弯处,他还是像往常一样,给父亲说一声:爹,转弯了。这么喊,又像是喊牛。望着老成持重的牛,他突然觉得把它看作父辈,似乎也没什么错。父亲和牛的秉性是一样的。过了些日子,

17、他再次从山外回来的时候,牛车上不再那么空荡荡的了,而是坐着一个年轻的女人。年轻的女人穿着红红的上衣,充满着对大山的新奇。过去,出山进山,远远看去都是一个小黑点,而现在却是一抹鲜红。这抹红,在青山绿水之间,想掩映都掩映不住。年轻的女人是他在山外认识的。每次木柴装车后,他都要带上一种小山果,红红的,是他打柴时顺手摘下的,不为卖钱,只供人品尝。半品半尝之间,木柴也就卖出去了。后来年轻的女人就来了,问他,卖的?他说,不是,随便让人吃的。真的?真的。第二天,他刚摆下摊,一小堆红山果红红地映着。年轻的女人又来了。她说,你怎么不卖呢?他说,山里有的是,不值钱。第三次来的时候,年轻的女人问,你叫什么?他说,叫

18、青树。住在山里?是的。你不觉得枯燥吗?不枯燥,山里有山鸡、野兔,山树上有樱桃、山楂什么都有。年轻的女人说,你怎么不问我叫什么。他便问,你叫什么?年轻的女人说,我叫红苗。此后,每次红苗都很准时地来到青树的摊前,一边与青树拉呱,一边吃着红山果。青树觉得卖柴原来挺有意思,怎么过去就没觉得呢!红苗决定要跟着青树进山了。红苗坐在牛车上向大山深处走去。新鲜的空气裹挟着她,蓝天白云笼罩着她,她觉得天地一下子宽广了。她对青树说,我想告诉我爹。青树说,怎么告诉,他听不见。红苗说,我喊。绵延的群山让红苗柔软的心情无限地舒展。她两手打个弧放在嘴边:爹,我转弯了。牛听了红苗的话,先是一愣,然后就要转弯,青树忙抚着牛头

19、,轻声说:不是喊你,是喊她爹的。牛似乎明白了青树的意思,不好意思地吧嗒了几下眼皮。第二天,青树要去打柴,红苗说今天不打柴了。今后也不打柴了。青树不解,红苗说我们可以种菜、卖山果。山果是山树自己结的,摘下来,是顺手的事,怎么可以拿去卖呢?红苗说树不也是自己长的吗?山果咱们也可以自己种啊。青树第一次驾着空空的牛车出山了,一路上,他不断地跟牛说转弯了,也像是给自己说。在这大山深处,青树知道,转一个弯,就能看到一片不一样的树,开一壁不一样的花。是不是过日子的路也要这样走,要不断地转个弯才好呢?一年后,青树栽培种植的各色山果和蔬菜都成了小镇上的抢手货。红苗像做窝的小鸟一样勤快,开发出的品种有二三十个之多

20、。青树出山的牛车上,不再只是一些硬邦邦的木柴,而是瓜果梨枣,色彩缤纷。打这,去一趟山外,青树就会装回一袋子钱。这天青树从山外回来,丰盛的菜肴让他想到了爹留下来的酒葫芦。喝了酒的青树抓着红苗的手,对着群山,高声大喊:爹。房前的老牛便“哞”一声。青树喊:爹,我转弯了。房前的老牛便“哞”一声。(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对大山环境的刻画,既有静态描写,也有动态描写,为下文的情节做了铺垫。B青树已习惯了父亲在时的生活,写出了对父亲的依赖,父亲去世,青树一直不能自立。C小说开头说“孤独的牛车”像“一个小黑点”,后文说红苗的上衣是“一抹鲜红”,二

21、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了主人公心境的变化与生活的转变。D作者极力渲染了山间景色的美丽与山间生活的美好,流露出对山间生活的赞美和喜爱。答案B解析“一直不能自立”错,由“他只能一个人驾着牛车出山了”“一年后,青树栽培种植的各色山果和蔬菜都成了小镇上的抢手货”这些内容可知,青树是可以独自出山、生活的。8小说中的红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1)聪慧。很有生意头脑,她让青树栽培种植山果和蔬菜,用来做生意。(2)勤劳。“红苗像做窝的小鸟一样勤快,开发出的品种有二三十个之多”。(3)大方、有主见。主动与青树交往,看重青树的朴实,决定嫁给他。9小说以“远山”为题,有人认为以“

22、转弯”为题更恰当,你认为“远山”与“转弯”哪一个更好?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_答案(示例一)以“远山”为题更恰当。“远山”富有象征意义,以“远山”为题,更能表现出山间生活的纯净、自然与温馨;“远山”寄寓了作者对纯粹质朴生活的向往;以“远山”为题含蓄而富有深意。(示例二)以“转弯”为题更恰当。小说的情节始终围绕是否转弯展开,青树与红苗都有一个转弯的过程;“转弯”暗示了人物心理、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的转变,从单调重复转向丰富多彩;“转弯”更符合小说的主题思想,过日子也要不断地转弯,只有善于转弯,放弃旧观念,才能追寻到美好生活。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

23、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九月,(朱元璋)还应天,论功行赏。先是,太祖救安丰,刘基谏不听。至是谓基曰:“我不当有安丰之行。使友谅乘虚直捣应天,大事去矣。乃顿兵南昌,不亡何待。友谅亡,天下不难定也。”二十六年夏四月甲子,如濠州省墓,置守冢二十家,赐故人汪文、刘英粟帛。置酒召父老饮,极欢,曰:“吾去乡十有余年,艰难百战,乃得归省坟墓,与父老子弟复相见。今苦不得久留欢聚为乐。父老幸教子弟孝弟力田,毋远贾,滨淮郡县尚苦寇掠,父老善自爱。”秋八月庚戌,改筑应天城,作新宫钟山之阳。辛亥,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帅师二十万讨张士诚。御戟门誓师曰:“城下之日,毋杀掠,毋毁庐舍,毋发丘垄。

24、士诚母葬平江城外,毋侵毁。”既而召问达、遇春,用兵当何先。遇春欲直捣平江。太祖曰:“湖州张天骐、杭州潘原明为士诚臂指,平江穷蹙,两人悉力赴援,难以取胜。不若先攻湖州,使疲于奔命。羽翼既披,平江势孤,立破矣。”甲戌,败张天骐于湖州,士诚亲率兵来援,复败之于皂林。二十七年冬十月庚申,召诸将议北征。太祖曰:“山东则王宣反侧,河南则扩廓跋扈,关陇则李思齐、张思道枭张猜忌,元祚将亡,中原涂炭。今将北伐,拯生民于水火,何以决胜?”遇春对曰:“以我百战之师,敌彼久逸之卒,直捣元都,破竹之势也。”太祖曰:“元建国百年,守备必固,悬军深入,馈饷不前,援兵四集,危道也。吾欲先取山东撤彼屏蔽移兵两河破其蕃篱拔潼关而

25、守之扼其户槛天下形胜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势孤援绝不战自克鼓行而西,云中、九原、关陇可席卷也。”诸将皆曰善。(节选自明史太祖纪,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欲先取/山东撤彼屏蔽/移兵两河/破其蕃篱/拔潼关而守之/扼其户槛/天下形胜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势孤援绝/不战自克/B吾欲先取山东/撤彼屏蔽/移兵两河/破其蕃篱/拔潼关而守之/扼其户槛/天下形胜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势孤援绝/不战自克/C吾欲先取山东/撤彼屏蔽/移兵两河/破其蕃篱/拔潼关而守之/扼其户槛天下/形胜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势孤援绝/不战自克/D吾欲先取山东/撤彼屏蔽/移兵两河/破其蕃

26、篱/拔潼关而守之/扼其户槛/天下形胜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势孤援绝/不战自克/答案D解析根据对语意的理解正确断句。开头是说“我想先取山东,撤除他们的屏蔽”,也就是说山东是元兵的屏蔽。A项在“山东”前断开,显然错误。B项“然后进兵元都/势孤援绝”,这样断句“势孤援绝”的主语就不是元兵了,显然错误。“天下”应该修饰“形胜”,而C项却将“天下”置于“户槛”后,显然错误。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祖是宋辽以后开始大规模使用的开国皇帝的庙号,以前开国皇帝的庙号多用高祖。B阳,与阴相对,是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阴则是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C御,对帝王所作所为及

27、所用物的敬称,如御用、御览、御旨、御赐、御驾亲征。D庚是地支之一,地支共10位,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答案D解析“庚是地支之一,地支共10位”错,应是“庚是天干之一,天干共10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元璋自我批评。他救援安丰,刘基劝阻不听,后来,他认识到了刘基建议的正确性,救援安丰才是一步险棋,又谈论天下走势。B朱元璋思慕乡土。他离乡十几年后,回乡扫墓,并与父老兄弟欢聚一堂,请父老们善自珍重,教导子弟忠孝勤农。C朱元璋严明纪律。他要求部下在攻下城池的时候,不许杀掠,不许焚烧房屋,不许挖掘坟墓,并嘱咐不毁坏张士诚母亲的坟墓。D朱

28、元璋深谋远虑。无论是讨伐张士诚,还是北伐灭元,他都是先让下属发表意见,然后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给出自己的意见。答案B解析原文中是说“朱元璋让父老兄弟教导子弟们要忠孝勤农”,并非“他直接教导”。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使友谅乘虚直捣应天,大事去矣。乃顿兵南昌,不亡何待。译文:_(2)以我百战之师,敌彼久逸之卒,直捣元都,破竹之势也。译文:_答案(1)如果陈友谅乘虚直接攻击应天,天下大势就难预料了。但陈友谅屯兵南昌,不自取败亡还等什么。(2)凭我们久经战斗的军队,去对付元朝长期享受安乐的士卒,直接攻击元朝首都,就如同破竹之势。解析(1)“使”解释为如果;“顿”,通“屯

29、”,解释为屯兵;“何待”解释为等待什么。(2)“以”解释为凭借,“敌”解释为对付,“逸”解释为享受。参考译文九月,太祖率大军回应天,论功行赏。当初,太祖救援安丰,刘基劝阻不听。现在对刘基说:“我不该有救援安丰之行。如果陈友谅乘虚直接攻击应天,天下大势就难预料了。但陈友谅屯兵南昌,不自取败亡还等什么。陈友谅一死,天下就不难平定了。”二十六年夏四月十三日,太祖到濠州祭扫坟墓,设守墓者二十家,赏赐旧友汪文、刘英粮食和布帛。设酒招待父老畅饮,尽情欢乐,太祖说:“我离乡有十几年,艰难征战,终于能够回乡扫墓,与父老兄弟再次相见。今天恨不能久留与大家欢聚为乐。希望父老们教导子弟忠孝勤农,不要远出经商,淮河沿

30、岸州县还在为盗寇劫掠所困扰,请父老们善自珍重。”秋天八月初一,改建应天城,在钟山的南面修建新宫。二日,任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军队二十万讨伐张士诚。朱元璋亲临宫门誓师说:“攻下城池的时候,不许杀掠,不许焚烧房屋,不许挖掘坟墓。张士诚母亲葬在平江城外,不要侵犯毁坏。”然后又召来徐达、常遇春询问先攻击何处。常遇春想直捣平江。太祖说:“湖州张天骐、杭州潘原明是张士诚最得力的部下,若平江陷于困境,两人就会全力救援,难以取胜。不如先攻湖州,使他们疲于奔命。羽翼折损之后,平江的势力孤弱了,可以一举攻破。”二十五日,在湖州击败张天骐,张士诚亲自率兵援救,又在皂林打败张士诚。二十七年冬十月二十一

31、日,太祖召众将商议北征。太祖说:“山东王宣反复无常,河南扩廓飞扬跋扈,关、陇李思齐、张思道嚣张猜忌,元朝的皇位将要失去,中原大地正遭受涂炭。现在我将要北伐,从水火之中拯救老百姓,怎么取胜呢?”常遇春回答说:“凭我们久经战斗的军队,去对付元朝长期享受安乐的士卒,直接攻击元朝首都,就如同破竹之势。”太祖说:“元建国百年,元都的守备必然牢固,孤军深入,粮饷供应达不到前面,对方的救兵可以从各地调集,这是危险的战法。我想先取山东,撤除他们的屏蔽,然后再将军队转移到黄河以南、黄河以北,打掉元都的外蔽,攻占并据守潼关,卡住元都的门槛。天下的战略要地都落入我的掌握之中,然后进兵,元都势力孤单,外援断绝,不用作

32、战,自然可以夺得。我们大张旗鼓西进,云中、九原、关陇就可像席子一样全都卷进来。”众将领都纷纷表示赞同。(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的“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句都借归鸟来写

33、诗人陶醉于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答案C解析望岳一诗没有不愿做官之意。15“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能否把“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6分)答:_答案(1)“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境。(2)不能改为“望”字。“见”字表现出诗人不是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而望字则有主动为之的意思。(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屈原离骚中“_,_”两句,表明了自己痛斥所处社会人们善于投机取巧而违背规矩的世俗流弊。(2

34、)归园田居中,陶渊明自比为鸟和鱼,感叹“_,_”。(3)归园田居中,陶渊明归园田居后,欣喜可以回归自然的两句是“_,_”。答案(1)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3)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外卖小哥与诗词达人,看似不搭界的两个身份集于一身,让雷海为成了“网红”。几天前,这个为生活默默奋斗的年轻人,一路_,获得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冠军。决赛播出的当天他依然穿梭于杭州的巷陌之中,诗词似乎没能改变他的生活和命运,()?由诗词,与千古圣贤神交。与友人告别,李太白“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的深情浮现眼前;_,更能理解杜工部观剑

35、舞毕“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的况味。在相关的诗句想起类似的场景,与作者的心律产生共识,在时移世易中理解历史,理解生命。由诗词,让生活节奏沉静。答题沉着,_,雷海为给很多观众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十几年里,他做过电话销售、马路推销、服务员、洗车工,也辗转了几座城市,在变动不居的生活中,诗词是唯一不变的行李。“腹有诗书气自华”,面对日晒雨淋、川流不息,仍能保持一份淡定和宁静,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是诗词给他带来的不凡。由诗词,坚定前行的脚步。华翰辞章,并不应该变成“躲进小楼成一统”的避世寄托。当雷海为在书店里默默背诗,当他利用送餐间隔的碎片时间读书,当他承受着生活的奔波与辛苦,他没

36、有_,也没有迁怒贰过,赛场上那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成了他自信人生的定场诗。正如主持人董卿所说:他是一位生活的强者。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高歌猛进人走茶凉坦然自若自怨自艾B披荆斩棘 曲终人散 泰然自若 自怨自艾C高歌猛进 人走茶凉 泰然自若 期期艾艾D披荆斩棘 曲终人散 坦然自若 期期艾艾答案B解析高歌猛进:放声歌唱,勇猛前进,形容行进中情绪高涨,斗志昂扬。披荆斩棘:比喻扫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根据语境,应选“披荆斩棘”。人走茶凉:比喻世态炎凉,人情淡漠。曲终人散:乐曲终了,听众散去,比喻事情结束,人们各自离去。根据语境,应选“曲终人散”。

37、坦然自若:态度安详,一如常态。泰然自若:形容镇定、毫不在意的样子。“泰然自若”强调应急能力,“坦然自若”强调坦然,问心无愧。故应选“泰然自若”。自怨自艾:本义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期期艾艾:形容口吃。根据语境,应选“自怨自艾”。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那么诗词有什么用呢,之于雷海为B那么雷海为之于诗词有什么用呢C那么诗词之于雷海为有什么用呢D那么雷海为有什么用呢,之于诗词答案C解析补写句子一定要有语境意识,注意“瞻前顾后,前后勾连”。本题补写的是一个总领句,由下文“由诗词,与千古圣贤神交”“由诗词,让生活节奏沉静”“由诗词,坚定前行的脚步

38、”,可知这个总领句应是指诗词对雷海为所起的作用,排除B、D两项。A项语言风格与文段不协调。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与作者的心律产生共鸣,在类似的场景中想起相关的诗句,在时移世易中理解历史、理解生命。B在类似的场景中想起相关的诗句,与作者的心律产生共识,在时移世易中理解历史、理解生命。C与作者的心律产生共识,在类似的场景中想起相关的诗句,在时移世易中理解历史、理解生命。D在类似的场景中想起相关的诗句,与作者的心律产生共鸣,在时移世易中理解历史、理解生命。答案D解析原句一共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是“在相关的诗句想起类似的场景”语序不当,应是“在类似的场景中想起相

39、关的诗句”,“与作者产生共识”搭配不当,应为“产生共鸣”。A项语序不当,“与作者的心律产生共鸣”“在类似的场景中想起相关的诗句”应互换位置。B项搭配不当,应为“产生共鸣”。C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应为“在类似的场景中想起相关的诗句,与作者的心律产生共鸣”。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前人有诗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此语当然有理,不过,在过去的时代里,不仅是国家不幸,_,才能写出血泪交迸与苍生息息相通的诗文。如果屈原得意于庙堂之上,李白沦为供奉之臣,杜甫也居画屋高楼,_,如同夜空最灿烂的星辰宣告缺

40、席。柳宗元在政治上失败,生活也坎坷困顿,但让他的政敌所始料不及的是,他们把他抛向了生活的底层,陷阱与荆棘造就的,却是中唐第一流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在“永贞革新”中,柳宗元是败军之将;但在精神领域,_,特别是在中国的诗歌史与散文史上,他都拥有黄金铸就的一章。答案而且诗人自己也有不幸那中国诗歌定将黯然失色他却是可以高视阔步的王者21下面是高一(1)班以“今天是您的生日我的中国”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6分)答:_答案(示例)高一(1)班“今天是您的生日我的中国”诗歌朗诵会以“庄重节约,爱国奋进”为宗旨,班干部负责活动发动、节目编审及采买奖品,团干部负责朗诵会主持、诗歌配乐及场地布置、邀请老师。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河流有河流的源头,生命有生命的源头,情感有情感的源头,历史有历史的源头,现状有现状的源头社会生活中,各种良莠不齐的事物之间相互错杂,只有关注源头进而把握源头,我们才能更好地驾驭事物,从而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读了上述材料,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发表对“源头”的看法,可以叙述与“源头”有关的经历或感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粤教版 > 必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