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 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99837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巷 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雨巷 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雨巷 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雨巷 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雨巷 学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文本7雨巷戴望舒核心素养目标1.思维:赏析意象、意境,理解作者情感。2.审美:评析反复手法,领会表达效果。任务情境:一到阴雨的天气,天是湿漉漉的,地是湿漉漉的,让我们的心情不由得也有几分湿漉漉的。雨总是带给我们忧郁和哀伤,但这种微妙的情绪又很难准确把握和用语言传神地表达出来。然而“雨巷诗人”戴望舒却非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雨巷,一起去感受他笔下的忧郁和哀伤。下面是本诗的内容结构思维导图,读后思考后面的问题。雨巷全诗紧紧围绕“丁香一样的姑娘”,运用意象表情达意,请将最能体现意象特征和诗人情感的六个两字词语填入图中处。答案悠长寂寥哀怨彷徨凄清惆怅微任务活动一赏析意象、意境,理

2、解作者情感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雨巷这首诗在意象选择上独具特色,请结合下面的问题认真体会。1.雨巷全诗中有哪些意象?请找出来。答:_答案雨巷、油纸伞、丁香、篱墙、“我”、姑娘。2.雨巷在描写“我”“姑娘”“雨巷”等意象时,主要运用了一些怎样的词语进行修饰?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答:_答案(1)描写“我”:“彷徨”“彳亍”“冷漠”“凄清”“惆怅”等表现了“我”的孤寂、迷惘。(2)描写“姑娘”:“结着愁怨”“哀怨又彷徨”“凄婉迷茫”等表现了“姑娘”像“我”一样迷惘、彷徨。(3)描写“雨巷”:“颓圮”“寂寥”突出了雨巷的寂寞、凄清。3.“丁香一样的姑娘”有怎样的特

3、点?作者刻画“丁香”这一意象的用意何在?答:_答案(1)美丽、高洁、愁怨。(2)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诗人的感情是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的,诗人把这种感情借助象征体美丽、高洁和愁怨的丁香表达出来,化抽象的感情为具体可感知的形象。4.雨巷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答:_答案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营造了一种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迷离、缥缈、超然、朦胧的抒情意境。微任务活动二评析反复手法,领会表达效果5.雨巷第三节中“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和第四节中“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答:_答案运用了反复手法。将诗歌的内容巧妙拉长,形

4、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6.比较雨巷首尾两节的内容、结构特点,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_答案(1)雨巷的第一节与最后一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结构形式。首尾呼应,强化了诗歌的音韵美。(2)强化了诗歌的抒情性。“飘过”与开头一节中的“逢着”相呼应,写“丁香姑娘”消失后,“我”继续彷徨追求,突出了诗人的愿望,拓展了诗的意境,让人久久地咀嚼、回味着诗人的希望与理想,强化了诗歌朦胧深邃的内涵,使读者在反复回响的韵律中获得阅读的美感,从而使情感的表达余音绕梁,令人回味无穷。微任务活动三品味语言,鉴赏评价7.雨巷第二节中,“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

5、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答:_答案排比。用排比手法把丁香一样的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充分表达出诗人想追求美好理想,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8.雨巷中,“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中的“飘”能否换成“走”?答:_答案不能。因为这个姑娘不是真实的,是作者想象出来的,而且这个“飘”与后面的“梦”相吻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丁香姑娘飘忽朦胧的特点。雨巷中“丁香姑娘”内蕴丰富,试作探究。答:_答案(观点一)寄托“我”爱的情愫的姑娘。姑娘是具有浓厚古典韵味的美丽女子,她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

6、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她的内心又是哀怨的,迷茫的,她与诗人有着同样的精神世界;“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可以把她看作诗人寻觅的、能与他产生情感共鸣的红颜知己,展现青年诗人爱的情愫,表达“我”对爱情的追求与向往、憧憬与期望以及因爱而不得而产生的忧伤。如果把“丁香姑娘”看作一位美丽的姑娘,这首诗就是一首超越时代、超越阶级的爱情诗。(观点二)“我”的影子。诗词中自古就有以香草美人喻指抒情主人公的传统。诗中的“我”在寂寥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高洁、美丽的丁香姑娘,这个姑娘带着淡淡的忧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相同,仿佛就是“我”的影子。诗人希望她

7、能找到出路,正折射出自身的迷茫苦闷,丁香姑娘的出路也是诗人渺茫的希望。然而最后,希望消失了“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旧彷徨在这雨巷。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缥缈哀伤,正是诗人自己空虚、幻灭心境的真实写照。雨巷是诗人落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观点三)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悠长的“雨巷”是一个没有声音、没有欢乐、没有阳光的世界,象征着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诗人就在这样的现实中彷徨,他在寂寥中期望美好的理想能在现实中实现。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美好的理想。然而这美好的理想是难以实现的,故而丁香一样的姑娘也是愁苦和惆怅的。她又是倏忽即逝的,像梦一

8、样从自己身边飘去。美好的理想如丁香姑娘般无可追寻,“我”只能“彷徨”寻找,这正是当时青年知识分子不满现实,但又找不到出路的迷茫、痛苦情绪的真实写照。助读材料1.走近作者(1)从书房诗人到抗战诗人戴望舒(19051950),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代表人物。原名戴梦鸥,曾用笔名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杭州。共出版4本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中国新诗自产生之初便深受西方诗学与传统诗学的影响。戴望舒将二者很好地糅合在一起,既脱离了古典诗的藩篱,又回归现代诗本身。通过一系列意象,运用象征、隐喻的方式,表达自己潜藏的情绪。这既是对西方象征派的借鉴,也是对中国古典诗歌“托物言志”手法的继承。他的诗作可

9、大致分为两期:前期为“书房里的诗人”,后期为“抗战中的诗人”。除了后期几首比较昂扬的反战诗,称戴望舒为“雨巷诗人”毫不为过。雨巷既是他的成名作、代表作,也是他诗风的最佳注脚。“书房里的戴望舒”是一个“多愁善感”“顾影自怜”的抒情诗人,着重表现的是诗人内在的自我观感,是诗人的自我独白。他前期诗作中的“感伤”基调,大部分应该来自作者自身的人生经历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后期他在灾难的岁月中,在颠沛流离中,走出书斋。面对破损的大地,面对家毁人亡的同胞,“用残损的手掌”,饱含殷切的希望,抚摸着“那里,永恒的中国”。(2)戴望舒笔名由来望舒的笔名,取自屈原的离骚。原文:“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意思

10、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做跟班。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这一笔名给人美丽温柔、纯洁幽雅之感。(3)戴望舒名句辑录你是叶儿,我是那微风,我曾爱你在枝头,也爱你在街中。来啊,你把你微风吹起,我将我残叶的生命还你。星来星去,宇宙运行,春秋代序,人死人生,太阳无量数,太空无限大,我们只是倏忽渺小的夏虫井蛙。我夜坐听风,昼眠听雨,悟得月如何缺,天如何老。2.背景展示雨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血腥的“四一二”大屠杀之后。因投身革命曾被捕的戴望舒,面对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隐居在江苏松江朋友家,在孤独中嚼味着“在这

11、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夜坐听风,昼眠听雨”,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可生活贫乏,整天“窗头明月枕边书”,诗人只能在“旧时的脚印”“青春的彩衣”和星光下的盘桓中寻求慰藉。个性的轻柔、忧郁和时代的重压,使雨巷成为现实黑暗和理想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3.文学常识现代诗派现代诗派是20世纪30年代初出现的诗歌流派。在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激荡下,现代诗派自觉追求“纯诗”艺术美,得名于1932年5月施蛰存创办的现代杂志。代表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施蛰存、何其芳等。他们继承和发展了象征派的诗歌主张,提倡写作“纯然的现代的诗”,作品大多不讲究诗形的整齐和韵脚,而以口语和自

12、由的形式表现情绪的节奏,追求诗的散文美,以意象繁复、内涵丰富、组合奇特著称,形成朦胧而晦涩的诗风。诗作多表现诗人瞬间的情绪和遐想,被称为“意象抒情诗”。必备知识积累卡片1.字词知识(1)彳(ch)亍(ch):走走停停的样子。(2)凄婉:哀伤或(声音)悲哀而婉转。(3)颓圮(p):坍塌,破败。2.文化常识“望舒”是月亮的别称,除此之外,月亮还有很多的美称、代称、别称,这在古代诗词中俯拾皆是。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桂魄(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苏轼)玉兔(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辛弃疾)夜光(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屈原)冰轮(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陆游)玉轮(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

13、相逢桂香陌李贺)玉蟾(凉宵烟霭外,三五玉蟾秋方干)蟾蜍(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贾岛)顾兔(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李白)此外,月亮还有许多别致的雅号,如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嫦娥、玉羊等。外国人对月亮的称呼:古叙利亚人称月亮为“阿斯泰罗”女神;古罗马人称月亮为“狄安娜”女神;古希腊人称月亮为“阿尔忒弥斯”女神。一、山行戴望舒 见了你朝霞的颜色, 便感到我落月的沉哀, 却似晓天的云片, 烦怨飘上我心来。 可是不听你啼鸟的娇音, 我就要像流水地呜咽, 却似凝露的山花, 我不禁地泪珠盈睫。 我们彳亍在微茫的山径, 让梦香吹上了征衣, 和那朝霞,和那啼鸟, 和你不尽的缠绵意。赏析这首山行是

14、戴望舒早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结构优美,节律感好,寄情于景,借景叙情。本诗描写了一个特定的场景:一对情人离别时在幽寂的山中相聚。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即将出征,投身到抗日的浪潮中去,个人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山中的相聚,实际上是在告别。情感上的聚散离合,在这里熔铸在一起。山行的主要风格是文字委婉、章法严谨。全诗每一句话都散发出哀愁、浪漫的气息,洋溢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芬芳。例如第一节描写了早晨的风景,不但写景,还引出了诗的主人公“你”和“我”,并奠定了这首诗的感情基调。第二节按照前一节的结构,深化了主题情绪:“我们”就要分离了,在没有“你”的日子,“我”会寂寞如凝露的山花。第三节

15、才点出诗歌描写的具体场景,是在山路上,一个早晨,“我”与“你”离别,使读者豁然明了。由于前两节的铺垫,此处回应朝霞、啼鸟等景物,寓意得到深化而动人心弦;再结合题目“山行”可以体会到诗人的创作大意:情爱是美好的,但是生活如同在山中攀行一样需要努力;与“你”的美好记忆,是伴随“我”继续生活的征衣。二、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

16、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 那里,永恒的中国!赏析这首诗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虽然自己的手掌已经“残损”,却仍然要摸索祖国“广大的土地”,触到的只是“血和泥”,从而感觉到祖国笼罩在苦难深重的“

17、阴暗”之中。第二部分写诗人的手终于摸到了“那辽远的一角”,即“依然完整”,没有为侵略者所蹂躏的解放区,诗人对这块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了深情的赞美。描写沦陷区阴暗,从实处着笔,用一幅幅富有特征的小画面缀连。抒写解放区的明丽,侧重于写意,用挚爱和柔情抚摩,加之一连串富有亲切、温馨气息的比喻,使诗歌透现出和煦明媚的色彩。可以说这首诗既是诗人长期孕育的情感的结晶,也是他在困苦抑郁中依旧保持着的爱国精神的升华。这两首诗歌在内容方面有何异同?答:_答案(1)相同点:它们都以抗战为背景,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紧密联系起来。(2)不同点:山行写一对情人的聚散,表现了情爱的美好与分离的伤感,富有浪漫情

18、怀,洋溢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芬芳。我用残损的手掌前后对比,渲染出两种不同的冷暖色调,表现了诗人对敌人恨之切,对祖国爱之深。你对戴望舒的诗歌有怎样的认识和评价?请写出你的想法。答:_答案(示例)戴望舒的诗歌作品虽然不多,而且大多是短诗,但在诗歌艺术上,却呈现出独特的成就与魅力。他的诗歌中内含的多种思想艺术气质,都显示着或潜存着新诗的发展与流变的种种动向。新诗发展的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多少名噪一时的闻达者随着时光的流逝只剩下文学史价值,不再具备文学本身的价值;而戴望舒的诗虽几经命运沉浮,却始终魅力不减,风流了几十载。诗人从汲取中国古典诗词的营养到采撷西方现代派手法,最终走向咏唱现实之路

19、,几经寻觅和创新,形成了自己诗歌的特殊风格和色调。尤以其诗境的朦胧美、语言的音乐美和诗体的散文美为主要特色。素材点击古语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介文人,戴望舒热切地关注着时局的发展,他积极地参加各种进步活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处于低潮。他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和朦胧的希望,雨巷就是这种心情的真实反映。1938年5月,戴望舒赴香港,与许地山等人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任理事。1941年,在日本占领香港后曾被捕入狱,受伤致残,所作的狱中题壁和稍后的我用残损的手掌,表现了他崇高坚贞的民族气节。套用顾城和艾青的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

20、用它寻找光明”“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来描述戴望舒的思想,或许是可以的。运用角度精彩片段现代诗人戴望舒在雨巷中塑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借这个美好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的追求。诗人写这首诗时,全国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他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在迷惘和失望中仍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爱因斯坦说:“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尚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再看另一位诗人流沙河,他在20世纪50年代被打成了“右派分子”,遭遇不公待遇二十余年,但他始终怀着对未来的憧憬,战胜坎坷,最终走过了人生那段黑暗的时光

21、。他在诗中说:“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妙用反复课文借鉴雨巷运用了反复手法。如雨巷第三节“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第四节“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等诗句。而首尾两节,除“逢着”换为“飘过”外,其他语句完全相同。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情感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运用点拨反复,就是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从形式上,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当中没有其他语句相隔,相同的语句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叫作“连续反复”;另一种是相同的语句隔离开来反复出现,当中插入其他语句,叫作“间隔反复

22、”。从内容上,反复修辞手法有词语反复、句子反复、语段反复等几种类型。运用反复手法需要强调的是:(1)必须符合表情达意的需要。反复不是“重复”,不必要的反复,会使文章语言啰嗦、累赘;没有充实的内容、强烈的感情,一味采用反复的形式,会让人厌烦。(2)必须抓住关键的词、句、段进行反复,不是随便重复哪些语句都可以的。(3)与排比区别开来。反复和排比类似,但它们的侧重点不同:反复着重于突出某种情感或强调某个意思,侧重点在重复的句子或词语上;而排比的侧重点却是在不同的词语上。即时训练仿照下面的表达形式,反复咏叹“社会需要爱心”,另写两个句子。社会需要爱心,因为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答:_答案(示例)社会需要爱心,因为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命的希望。社会需要爱心,因为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中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苏教版 > 必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