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语文选修5短篇小说欣赏(粤教版)演练:模块综合测试卷一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99336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秋语文选修5短篇小说欣赏(粤教版)演练:模块综合测试卷一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9秋语文选修5短篇小说欣赏(粤教版)演练:模块综合测试卷一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9秋语文选修5短篇小说欣赏(粤教版)演练:模块综合测试卷一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9秋语文选修5短篇小说欣赏(粤教版)演练:模块综合测试卷一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9秋语文选修5短篇小说欣赏(粤教版)演练:模块综合测试卷一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模块综合测试卷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期待新诗与旧诗的共舞蔡毅新诗与旧诗,是中国诗坛的两朵鲜花,两者相互关联、不可割裂,本应并肩携手,共创中国诗歌的辉煌前程,但可惜两者间似乎一直存在深沟高垒,不由得令人感慨万端。诗歌作为一门艺术,当然有新旧之别。但新旧之分仅是从时间、内容与形式上作出的区分,并不代表质量、成就的高低之别。新的作品好,旧的作品未必不佳,有许多艺术形式与艺术品,所历年代越久,价值反倒越高。艺术不是时装,不能以追新逐奇来掩饰内中的空虚。简单的线性进化思想并不足以概括艺术的发展。艺

2、术作用于人类的灵魂,因此触动心弦、深入人心才是它的价值所在。唯有将人类的体验深化、升华,清晰准确地予以美的表达,给人以无穷启迪的艺术,才永远是新的、伟大的、不朽的艺术。新诗旧诗皆是诗。古体诗中有不少宣扬封建落后思想的作品,这是需要我们加以摒弃的,但另一方面,它又有许多风清骨峻、思精韵美的流芳之作,有许多感时忧国、魂牵中华的灿烂篇章,怎么能将其一笔勾销而全盘否定呢?如果以相同的标准来衡量新诗,同样不也是精品稀少,而多有应时应景、歌功颂德、肤浅跟风之作吗?若说诗歌是人类文化的无价珍宝,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那么这珍宝和明珠是由旧诗新诗共同组成的。倘若说中国曾是诗的国度,那么这诗指的主要是旧诗而非新诗

3、。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近百年来,旧诗被放逐得太久,被不加分析地排斥得太厉害,已到了该重新认识它的时候。新诗与旧诗需要结盟。新旧诗相互以自己的意趣与标准去评价不同的东西,不是致力于求同存异、互相学习,而是希望以己驭人,让别人来归顺自己,这都是不可取的。诗歌的天地大得很,与其独演独舞,何如联手共舞?新诗旧诗合手联盟,绝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大于二、大于三。从实际来说,只需将现今散落在民间的旧诗词组织、刊物,吸引、纳入到文联、作协和诗歌学会,给予他们同等的政治待遇、经济资助,帮助他们更好地存活成长,就可以大大增强诗歌的创作力量。同时,积极开展相互间的沟通、交流和深度对话,在交流中不断消除分歧,扩大融

4、通。总之,对新诗旧诗需要一视同仁,不能怀抱歧视与偏见而区别对待。新诗旧诗要互相学习,具体来说,新诗可以向旧诗学习其严谨、简洁、精练,学习其重音韵、重意境,音调铿锵,朗朗上口,易记易流传。旧诗可以向新诗学习其自由无拘、求新求变、永不满足、永远探索的精神。新诗旧诗本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只要能打消人为芥蒂,相互学习,博采众长,一定能接续诗经传统,彰显汉语音、形、义的内部特质和精妙关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诗歌审美言志、表情达意的深刻内涵,推动中国诗歌进一步的发展。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想要让旧体诗词重新振兴,与新诗一道发展,除了需要各方面的支持配合外,每个写诗爱诗和关注诗歌命运的人都应尽己之力,献计献

5、策,去接续文脉,创造佳构。最根本的是要写出音韵铿锵、神足意满、打动人心、能传之久远的诗来,“让金子般的诗句出现”,就一定能迎来诗歌繁荣昌盛的美好明天。(选自2016年1月4日人民日报,有改动)1根据文意,下列对“新诗与旧诗的关系及现状”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诗与旧诗本应该是密不可分的,因为两者相互关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B新诗与旧诗有着本质的联系,但我国近百年来注重发展新诗,对旧诗不加分析地排斥。C新诗、旧诗同属诗歌艺术,二者只有内容、形式的新旧区别,没有质量、成就的高低。D新诗、旧诗在当今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彼此想以己驭人,衡量标准不一。解析:C项,说法绝对化。原文是“但新旧

6、之分仅是从时间、内容与形式上做出的区分,并不代表质量、成就的高低之别”,所在选项中“二者只有内容、形式的新旧区别”,缺少了“时间”这一限制词。答案:C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新诗旧诗本应互相学习,共同发展,但二者之间似乎一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B诗歌作为一门艺术,它的价值就在于能触动人的灵魂、深入人心。所以新诗不必注重形式和内容,发扬它的自由无拘、求新求变、充满探索精神即可。C旧体诗要想在新时代辉煌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写出有思想内涵、触动心弦的、符合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作品。D新诗旧诗是中国诗坛的两朵鲜花,可惜二者现在没有一道发展,令人感慨。解析:B项,曲解文意。原

7、文的表述是“旧诗可以向新诗学习其自由无拘、求新求变、永不满足、永远探索的精神”,所以选项中“新诗不必注重形式和内容,发扬它的自由无拘、求新求变、充满探索精神就可以了”,偏离原文意思,且不合逻辑。答案:B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旧体诗中有部分作品思想内容不健康,宣扬封建落后思想,这些都需要摒弃。而新诗需要学习旧体诗的严谨、简洁、精练、重音韵、重意境、音调铿锵等特点。B作者认为旧诗才是人类文化的珍宝,文学皇冠上的明珠。因此在写作新诗时勿忘继承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重视中华民族独有的审美取向。C诗歌的发展天地很大,新诗与旧诗应该“共舞”,对此作者满怀期待,希

8、望彼此之间能求同存异,互相学习。D对于新诗与旧诗的结盟,目前具体的措施是要把民间诗词组织等人员纳入到正式机构内,提高他们的待遇,积极开展沟通交流、深度对话等活动。解析:B项,以偏概全。原文的表示是“那么这珍宝和明珠是由旧诗新诗共同组成的”,所以选项中“旧诗才是人类文化的珍宝,文学皇冠上的明珠”说法片面,缺少了“新诗”。“重视中华民族独有的审美取向”无中生有。答案:B(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位置秦德龙“文化馆里没文化。”这话是马作家说的。文化馆里40多号人,读不下来报纸的,大有人在。马作家窝在文化馆30年了,早就修成正果了。是看透不说透,大家做朋友。知足者常

9、乐,不是吗?但是,新馆长一来,马作家就乐不起来了。新馆长叫常六。常六上任后,放出风声说,要把文化馆卖了,说是有个老板相中了文化馆的黄金地段,要在这里开个家电大卖场。狗屁,黄金地段。马作家在心里骂。说来也是个荒诞。文化馆这条街,一直叫商业街。可早些年,商业并没兴起来,只有两家小店铺,半死不活。有道是“商业街没商业”。而本市商业最兴盛的地段却是文化路。也不知是谁造成的阴差阳错,马作家曾写过一篇小说,做了暗讽。马作家没想到,常六找他谈话了。常六说:“马老,我叫您马老,您不会不高兴吧。当然了,您要是个老百姓,我就不叫您马老了,就叫老马了。”马作家矜持地说:“叫什么都无所谓,我已年过半百,图个安逸喽。一

10、般地说,50岁以上的人,就是固守喽。除非一刀切,把我切回家抱孙子去!”常六笑道:“马老,我知道您对文化馆拆迁有看法,今天,我就是来和您沟通的。我对老作家是很尊重的。马老,我要做一件事,就是抢救您的文化遗产!如果有可能的话,我要将您的作品,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级的申报不成,咱就申报国家级的;国家级的申报不成,咱就申报省级的;省级的申报不成,咱就直接给你发个市级的证书!” 马作家一哂:“我那算什么文化遗产?你要抢救文化遗产,就先把地方戏拾起来!”常六继续说:“新文化馆的格局,我已经谋划好了,就叫文博楼!马老,您想想,文博楼比文化馆美吧?档次高吧?您坐在文博楼里写小说,多好的事呀!”马作家

11、说:“文化馆在市中心,群众来往很方便。你把文化馆迁到东区去,大老远的,群众怎么开展活动?”“这有什么呢?交通、通讯这么发达,距离不是问题。”“怎么不是问题?离群众远了,就是问题。”“马老,看来您真是个反对派。实话对您说,大部分人,是同意搬迁的,支持建筑文博楼,放弃陈旧的文化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还是少数服从多数吧。”“算你牙齿硬。”谈话不欢而散。第二天,马作家再和常六照面,彼此的脸色都不好看了。马作家暗骂:什么狗屁馆长?花钱买了张假文凭。也敢到文化馆来冒充文化人?你把自己当根葱,谁拿你炝锅呢?马作家也听说了常六在背地里说孬话。常六说,什么马作家、驴作家,我就不信我领导不了他!他

12、不就是个写书的吗?我虽然不写书,我也不看书,但并不说明我不能领导他!更不能说明我不能修理他!我之所以留着他,是把他当个参照物。我这个人,是需要参照物的,否则的话,就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就没有乐趣!这些话,传到马作家的耳朵里,马作家的心情就很灰很灰了。马作家索性报名下乡去了。他联系了个乡下朋友,找了个穷乡僻壤,写小说去了。到了乡下,手机就关了,让文化馆的人找不到他。家里人,打过了招呼,有急事,可通过朋友找他。办公室的钥匙留在家里了,没啥急事,别来烦他。工资卡,也留在家里了,老婆能按月取钱花就行了。三个月过去了,马作家完成了一部长篇小说的初稿。回到市里,马作家先去了商业街,却找不到文化馆的影子了

13、。文化馆的遗址,成了建筑工地,一些工人正在建高楼大厦。站在文化馆的“遗址”前,马作家无话可说。打开手机,一条短信息跳了出来:“欠个人钱的是穷人,欠国家钱的是富人;喝酒看度数的是穷人,喝酒看牌子的是富人;写书的是穷人,盗版的是富人;吃家禽的是穷人,吃野兽的是富人。”马作家看看短信息,咧嘴苦笑。半年后,马作家参加了家电大卖场的开业典礼。商业街终于有商业了。大卖场设了个图书角,销售各种书籍。马作家为自己刚刚出版的长篇小说,签名售书。排队来买书的粉丝们,多是常六招呼采的。常六把书款先发给粉丝,粉丝拿钱来买书就是了。当然了,长篇小说也是常六拿钱给出的。文博楼也竣工了。楼里有马作家的一间创作室,很宽敞,很

14、排场。只是,马作家挂笔了。当然,他很忙,忙着开班讲课,讲文学创作。他也当评委和嘉宾,穿西装打领带。举牌打分。文博楼有啥活动,都少不了马作家的位置。常六经常把马作家塞进小车里,拉他出去喝酒。每次,马作家都烂醉如泥。(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文化馆搬迁、家电大卖场的建立为主线,展现了两种不同身份的人在产生冲突时不同的性格特点,具有代表性。B常六要把文化馆搬迁后建成家电大卖场,是因为文化馆影响了商业街的商业发展,导致了“商业街没商业”。C马作家报名下乡,找了个穷乡僻壤写小说,且关了手机,一方面是为了静心创作,另一方面是出于对

15、常六的厌恶。D文中马作家看短信息的情节是人物内心的一次剧烈动荡,“苦笑”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痛苦与无奈,让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解析:因为“有个老板相中了文化馆的黄金地段。”答案:B5小说中的马作家主要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答:_答案:明哲保身、世故。看透不说透。正直,不惧强权。在文化馆搬迁的问题上,敢于表明和领导不同的看法。流于世俗,贪恋名利。最终为了名利,屈服于常六,放弃了作家的身份,变换了自身的位置。6小说为何以“位置”为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情节上:文章围绕文化馆和家电大卖场的位置选定而展开。“位置”是文章的线索。人物形象上:刻画了处在作家和领导不同位置

16、上的两个人物。主旨上:批判了对手握权力的处于领导位置的常六之流,表达了对没有摆正自身位置,流于世俗的马作家之流的惋惜。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这就是“互联网教育”的结果。去年从西北一所知名大学毕业的王航,现在在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某乡镇中学担任语文教师。在学校一些中老年教师眼中,年轻、有活力的王航是见多识广的,在大城市接触到的新鲜教学方式也是较多的。然而,当这位年轻的教师被问及是否接触过微课、慕课以

17、及翻转课堂时,他摇着头表示,“只是听说过”。“对学校老师来说,互联网的最大用处就是下载课件。”王航解释说,所谓的下载课件,就是去网上寻找相关科目的课件,下载后适当做一些修改,上课的时候拿来用。“这可能是互联网跟教育联系最紧密的地方了吧。”王航笑着说。记者从王航所在的学校了解到,该校严禁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如果学校发现有学生携带手机,会当场没收,并通知家长带学生回家反省,有些家长甚至会当着老师的面把孩子的手机摔碎。“所以,像微课、慕课这样的教学方式,对我们来说,目前还仅仅停留在听说过的层面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具体推行。”王航说,“我倒是希望那一天早点到来,毕竟孩子们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需要接触

18、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还发现,不单是西北偏远学校跟不上互联网时代的潮流,中东部地区基层的学校情况也不容乐观。很多学校即使具备了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的客观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设施设备仅仅被当作摆设,没有真正利用起来。河北省邢台县某中学教师李琼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学校,多个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用得久了开始出现质量问题,投影到白板上的字,讲台下的学生很难看清楚。“用于投影的白板,不得不用来写板书。”“由于是寄宿制学校,又不准学生带手机,电脑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学生通过互联网接触外面世界的渠道受到很大的限制。”李琼认为,相对于大城市能随时接触到互联网的学生而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自己的

19、学生已经被甩开了一大截。“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教育差距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被拉得更大了。”李琼说,“不能让寒门出贵子变得越来越难。”在李琼看来,“互联网教育”真正推广到基层,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像慕课、翻转课堂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基层教育中推广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比如教学设备的问题、教师的观念问题以及学生接受能力的问题等。”(摘自 2015年5月4日中国教育报)材料二“互联网”会给教育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互联网”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人人能够创造知识,人人能够共享知识,人人也都能够获取和使用知识。在开放的大背景下,全球性的知识库正在加速形成,优质教育资源正得到极大程度的充实和

20、丰富,这些资源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使得人们随时、随事、随地都可以获取他们想要的学习资源。知识获取的效率大幅提高,获取成本大幅降低,这也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传统的教育生态中,教师、教材是知识的权威来源,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因其拥有知识量的优势而获得课堂控制权。可在“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的“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知识已变得非常快捷,师生间知识量的天平并不必然偏向教师。此时,教师必须调整自身定位,让自己和学生成为学习的伙伴和引导者。另外,社会教育机构的灵活性正对学校教育机构发起强有力的冲击。育人单位和用人单位也不再分工明确,而是逐渐组成教育共同体,共同促进教育协同

21、进步。从实质上看,“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上。一方面,互联网极大地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和价值,从传统一个优秀老师只能服务几十个学生扩大到能服务几千个甚至数万个学生。另一方面,互联网联通一切的特性让跨区域、跨行业、跨时间的合作研究成为可能,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低水平的重复,加速了研究水平的提升。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的因地域、时间和师资力量导致的教育鸿沟将逐步被缩小甚至被填平。(摘自 2015年6月9日光明日报)材料三传统的教育中,教师面对面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此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会将德、智、体、美的育人工作融入其中,给孩子以美德、艺术等层面的熏陶感染。

22、然而,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中,师生之间更多是知识和信息层面的交互,教育的育人功能被弱化。学习者,尤其是低龄学习者,他们还没有足够的道德判断能力,若让他们在没有教育工作者的引导和熏陶的情况下独自面对开放的鱼龙混杂的互联网信息,如何保证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思想方法?“外事问百度,内事也问百度”,如此一来,学习者几乎可以在网络上找到任何他们需要的学习资源。然而,长此以往,凡事一“搜”了事,真的有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加工和学习者本身的智力发展吗?长期运用各种互联网设备辅助学习,网络游戏逐渐替代了日常的线下游戏,对学习者身体健康的影响也不言而喻,如何增强体质、强健体魄、培养意

23、志力?“足不出户遍知天下事”的互联网时代,学习者的学习方便快捷,但是他们与学习伙伴日渐疏远,与大自然渐行渐远,真正用多种感官去接触世界的机会越来越少,那么学习者的艺术教育何来灵感呢?互联网降低了人们学习的门槛,学习的广度大大增加,人们可以涉猎学习自己熟悉的、不熟悉的各领域知识。然而,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却严重碎片化,学习者会利用乘坐公交车、课间休息、睡前十分钟等等的零碎时间,学习了解一些零碎知识。学习时间的碎片化会导致学习者养成懒于思考和知识加工的坏习惯,对于唾手可得的大量碎片化知识和信息一目十行而不加以思考;学习内容的碎片化会使得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联难以建立,从而使学习者学习到的都是很多零散的

24、点,而难以加工成为有意义的知识网络。如此,学习者的学习深度很难保证。互联网下的教育与各行各业的知识在不断融合,知识不断更新拓展,知识的复杂度加强,信息以指数式增长,可用的资源虽丰富却也鱼龙混杂。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快速学习大量新知识?如何应对指数式增长的信息?如何选择自己需求的资源?这对传统学习环境下成长学习能力和信息加工与处理能力不足的学习者而言,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摘自 2015年6月9日光明日报)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于很多学校禁止学生携带手机、电脑,学生通过互联网接触外面世界的渠道就受到很大的限制,这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互联网教育”的真正的基层推广。

25、B在“互联网”时代,学生依靠互联网获取知识已变得非常快捷,教师必须调整自身定位,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引导者,积极营建新的教育生态。C低龄学习者还没有足够的道德判断能力,应该在教育工作者的引导和熏陶下面对开放的互联网信息,以保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方法。D互联网降低了人们学习的门槛,人们可以涉猎各领域的知识,但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的碎片化会导致学习者养成懒于思考和知识加工的坏习惯。解析:D项,原文是说“学习时间的碎片化会导致学习者养成懒于思考和知识加工的坏习惯”,没有“学习内容的碎片化”。答案:D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在西北偏远学校和中东部地

26、区的基层学校,互联网的作用就是帮助教师寻找相关科目的课件,以便提高教学效率。B材料一从记者的视角,通过语言描写,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互联网教育”在现实中面临的困境,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感和可信度。C“互联网教育”的影响不可低估,它能摧毁传统的教育生态,重塑一个开放创新的教育生态,传统的学校将不断减少、萎缩。D“互联网”能极大地放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和价值,让人们有可能跨区域、跨行业、跨时间地合作研究,加速研究水平的提升。E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中,由于师生之间的交互在知识和信息层面,教育的育人功能被弱化,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解析:A项,以偏概全,原文说的只是说话者自己所在学校的情况,选项

27、扩大了范围;C项,“传统的学校将不断减少、萎缩”推断错误,无中生有;E项,“师生之间的交互在知识和信息层面”说法绝对,原文只是说师生“更多”“知识和信息层面的交互”。答案:BD9面对“互联网教育”时代,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与应对策略?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答:_答案:“互联网教育”将影响、改变学校教育,抓住机遇,顺应潮流是必然选择;面临“互联网教育”带来的挑战,我们要扬长避短,让互联网更好地为教育所用;要跟上时代潮流,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互联网只是工具和手段,我们应保持冷静和理性,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

28、文,完成1013题。杜暹(xin),濮州濮阳人也。自暹高祖至暹,五代同居,暹尤恭谨,事继母以孝闻。初举明经,补婺州参军,秩满将归,州吏以纸万余张以赠之,暹惟受一百,余悉还之。时州僚别者,见而叹曰:“昔清吏受一大钱,复何异也!”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寻而孚迁大理正,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开元四年,迁监察御史,仍往碛(q)西覆屯。会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史献等不叶,更相执奏,诏暹按其事实。时暹已回至凉州,承诏复往碛西,因入突骑施,以究虔瓘等犯状。蕃人赍金以遗,暹固辞不受。左右曰:“公远使绝域,不可失蕃人情。”暹不得已受之,埋

29、幕下,既去出境,乃移牒令收取之。蕃人大惊,度碛追之,不及而止。暹累迁给事中,丁继母忧去职。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使安西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黄门侍郎兼安西副大都护。明年,于阗王尉迟眺阴结突厥及诸蕃国图为叛乱。暹密知其谋,发兵捕而斩之,并诛其党与五十余人,更立君长,于阗遂安。暹在安西四年,绥抚将士,不惮勤苦,甚得夷夏之心。二十年,为户部尚书。上行幸东都,诏暹为京留守。暹因抽当番卫士,缮修三宫,增峻城隍,躬自巡检,未尝休懈。上闻而嘉之曰:“卿素以清直,兼之勤干。自委居守,每事多能,政肃官僚,惠及黎庶。慰朕怀也。”二十八年,病卒,年六十余,诏赠尚书右丞相。暹在家孝友,爱抚异母

30、弟昱甚厚。常以公清勤俭为己任,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以终其身。及卒,上甚悼惜之,遣中使就家视其丧事,内出绢三百匹以赐之。尚书省及故吏赙赠者,其子孝友遵其素约,皆拒而不受。(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四十八,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使安西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黄门侍郎兼安西副大都护B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使安西/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黄门侍郎兼安西副大都护C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使安西/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黄门侍郎兼安西副大都护D十二年/

31、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使安西/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黄门侍郎兼安西副大都护解析:根据大意及提示性词语断句。答案:B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初举明经”的意思是起初通过明经科考试。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B“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C“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中“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

32、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D“授”“迁”“补”“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徙”“升”等。“授”“拜”“转”“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解析:“转”是关于职务调动的,张衡传中有“再转复为太史令”。答案: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暹孝顺友爱。自高祖到杜暹,五代同居,他在家里不仅特别恭敬谨慎地侍奉继母,而且十分关心爱护异母弟弟杜昱;在任给事中时,还因继母去世而辞去官职,回家守丧。B杜暹为官清廉。在他进入突骑施

33、营帐查究蕃人与郭虔瓘等人的冲突时,不得已接受了蕃人赠送的黄金,但他把黄金埋在幕帐之下,走出蕃境以后,才传书让蕃人去收取。C杜暹行事果敢有方。在他出使碛西期间,于阗王尉迟眺秘密勾结突厥和一些蕃国图谋叛乱,杜暹暗中探知他的阴谋,便发兵逮捕斩杀了他,并诛杀其党羽,重新选任君长,使于阗得以安定。D杜暹勤干多能。他在安西四年,安抚将士,不怕劳苦,深得蕃汉人民拥戴;皇上巡幸东都,作为京城留守的杜暹抽调轮流值勤的卫士,修缮三宫,加高城墙,受到了皇上的称赞。解析:C项,应为“杜暹担任安西副大都护期间”。答案:C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

34、(5分)译文:_(2)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5分)译文:_答案:(1)不久杜暹被任命为郑县县尉,又因清廉节俭而被人所知。华州司马杨孚非常赏识器重他。(2)杜暹因公事获罪交由法司断罪,杨孚对人说:“如果这个县尉获罪,那么公正清廉之士怎样加以劝勉呢?”参考译文:杜暹,濮州濮阳人。自杜暹的高祖到杜暹,一家五代同居,杜暹特别恭敬谨慎,侍奉继母以孝顺闻名。起初通过明经科考试,补任婺州参军,任满将还乡,州吏赠送他一万多张纸,杜暹只接受了一百张,其余全部归还。当时来告别的州府官员,看到这种情景感叹道:“从前清廉的官吏只接受一枚大钱,杜暹之举又有什么不同!”不久杜

35、暹被任命为郑县县尉,又因清廉节俭而被人所知,华州司马杨孚非常赏识器重他。不久杨孚升任大理正,杜暹因公事获罪交由法司断罪,杨孚对人说:“如果这个县尉获罪,那么公正清廉之士怎样加以劝勉呢?”开元四年,杜暹升任监察御史,并前往漠西检查屯田驻军。适逢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史献等不和,互相上奏指责,诏令杜暹查明事实。此时杜暹已返回凉州,接到诏令又前往漠西,于是进入突骑施营帐,以查究他们与郭虔瓘等人冲突的情况。蕃人以黄金相赠,杜暹坚决推辞不受,左右的人说:“您远道出使这边远的地方,不可辜负了蕃人的情意。”杜暹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接受了黄金,埋在幕帐之下,走出蕃境以后,他才传书让蕃人收取。蕃人大惊,越过沙

36、漠追赶他,追赶不上,方才作罢。杜暹多次升迁,任给事中,因继母去世辞去官职回家守丧。开元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调任太原尹,有人推荐杜暹前往安西任职,蕃人佩服他的清廉谨慎,十分思念仰慕他,于是杜暹丧期未满起任黄门侍郎,兼安西副大都护。第二年,于阗王尉迟眺秘密勾结突厥和一些蕃国图谋叛乱,杜暹暗中探知了他的阴谋,便发兵逮捕斩杀了他,并诛杀了他的党羽五十多人,重新选任了君长,于阗才安定下来。杜暹在安西四年,安抚将士,不怕劳苦,很得少数民族和汉人的拥戴。开元二十年,杜暹任户部尚书。皇上巡幸东都,诏令杜暹为京城留守。杜暹因此抽调轮流值勤的卫士,修缮三宫,加高城垣疏通城河,他亲自巡查,从不懈怠。皇上听说后称赞

37、他说:“卿一向清廉正直,而且又勤劳能干。自从担任留守,事事都能尽职,治政使官员整肃,恩惠能施及百姓。朕心中十分欣慰。”开元二十八年,病逝,终年六十多岁,诏书追赠尚书右丞相。杜暹在家孝顺友爱,十分关心爱护异母弟弟杜昱。杜暹常以公正清廉勤劳节俭为己任,年轻时立誓不接受亲友馈赠,一生如此。他去世后,皇上感到十分惋惜,派宦官到他家中探望丧事的办理,宫内拿出三百匹绢赐予他家。尚书省及过去与他共事的官吏赠给的丧葬财物,他的儿子杜孝友遵守父亲以往的约束,一概拒绝不曾接受。(二)古代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415题。减字木兰花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

38、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14词中所写的春天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5分)答:_解析:描写景色的句子集中在词的上片,将上片描绘成画面就是:黄莺刚刚啼叫,毛毛细雨,小草刚发芽。诗人所写的这些景物“黄莺”“细雨”“小草”都独具初春的特点,因而描写的季节是早春(初春),可以从“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特点可以看出。答案:初春。这时莺儿开始鸣叫,细雨滋润大地,青草长出嫩芽,花朵含苞欲放,万物充满了生机,所以初春的时节最美好。15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答:_解析:这首词上阕重在写景。词人集

39、中描写了初春的景象。春天来临,黄莺婉转啼鸣;微雨润滑如酥,给人轻柔舒适的感觉;最惹人喜爱的是初生的青草,远远望去一层淡淡的嫩绿,走近去看,却几乎看不到春草的踪影。这些景物给人以生机和活力。上阕后两句化用了唐代诗人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句,运用贴切自然,不露痕迹。下阕重在抒情。词人触景生情,感慨“花不看开人易老”,美景易逝,年华易老。但词人并未由此而消沉,反而更加萌生了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豪放情感。答案:上片描写“莺语”“草色”“微雨”等景物,表现春天开始时的生机与美丽;下片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休。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尽情享受

40、生命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豪放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每空1分)(1)诗经氓中“_,_”两句,通过叶子衰败的景象预示不如意的事情就要发生。(2)师说中,韩愈指出“彼童子之师,_”,不是他所说的能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3)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_,_”一联,以想象手法来写对方的相思之苦。解析:做好情景式默写题,在平时背诵名句名篇的时候,要注意领悟含意,结合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注意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字、同义异形字等。该题中易错字有“陨”“授”“鬓”等。答案:(1)桑之落矣其黄而陨(2)授之书而习其句

41、读者(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_的迁徙盛举。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_。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

42、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_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_的故事出现。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3分)()A波澜壮阔随波逐流宵衣旰食引人入胜B波澜壮阔随遇而安全力以赴引人入胜C声势浩大随遇而安宵衣旰食娓娓动听D声势浩大 随波逐流全力以赴娓娓动听解析:本题从词义范围、适用对象方面考查成语的辨析。波澜壮阔:形容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声势浩大:是指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文段中动物的迁徙是一种群体性的运动,应该用“波澜壮阔”。

43、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随遇而安: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文段中是指动物是为了环境而迁徙的,在这里应该选用与环境有关的“随遇而安”。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全力以赴:指把全部力量投入进去。这里是科学家研究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不是“政务”,应选用“全力以赴”。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作品等)。娓娓动听: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生动,使人爱听。文段中用来修饰故事,应选用“引人入胜”。答案:B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

44、明方向。B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C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析方向。D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识方向。解析:本题从句式杂糅的角度设误。“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句式杂糅,可以改为“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排除A、D两项。“辨别”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侧重于在几个对象之间进行分类、选择。“辨析”指辨别、分析,侧重于分析。句子强调的是迁徙动物根据环境中的参照物找出前进的方向,宜用“辨别”。综合起来,B项符合修改要求。答案:B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迁徙的方向感已经被上

45、一代遗传给它们B它们已经从上一代遗传了迁徙的方向感C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D上一代已经遗传给了它们迁徙的方向感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前后文的照应及句式的选择。从上下文来看,上文是“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下文是“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A项和C项紧承上文“迁徙”,又与下文“它们”照应,表达更连贯,排除B项和D项。从句式来说,A项是被动句,C项是主动句,而方向感是与生俱来的,不是被动获得的,排除A项。答案:C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以来,除了载人航天飞行器会回收之外,其他上天的人造物体陆续被遗弃在太空中,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粤教版 > 短篇小说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