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人教版必修上册单元测试(一) һ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97814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新人教版必修上册单元测试(一) һ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新人教版必修上册单元测试(一) һ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新人教版必修上册单元测试(一) һ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新人教版必修上册单元测试(一) һ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新人教版必修上册单元测试(一) һ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元测试评价(一)(120分钟120分)一、阅读鉴赏(50分)(一)(2019攀枝花高一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新诗以中华文化为依托,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出生和成长。臧棣曾评价新诗是“在中西文化冲突中不断拓展的一个新的审美空间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新诗如何接纳古今中外的影响所呈现的迷思是其百年发展及未来所需关注的。新诗是在古典诗歌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但是无论其间的反叛还是背向,在本质上是不可能将两者完全独立起来的。早期新文学的推手胡适大力贬低文言旧诗,提倡白话新诗,但他自身仍承认有向宋诗学习的诗作,除他之外,还有许多诗人的诗作皆有古典诗的影子,如废名、朱湘、戴望舒、卞之琳、林庚

2、中国新诗无论如何发展,都是在中华文化土地上生根发芽,汲取了古典诗歌精华,这一事实是不可否定的,也是不可忽视的。追溯历史可见,早期新诗的发展离不开国外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的推动,他们的学识和视野都经过国外教育的熏陶而得到了极大拓展。西方诗潮在中国的大力宣扬和广泛传播,这背后既有被迫推动的命运之歌,更有诗歌发展态势的必然趋向。留美归来的胡适对诗歌的构想无疑受到英美意象派的影响,以自己的尝试集率先为白话新诗铺路;深受日本俳句和印度诗人泰戈尔影响的冰心也推出自己“爱”的代表诗集繁星春水,为新诗注入新鲜血液。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人艾青、卞之琳等人主要受法国象征派诗歌观念的影响;40年代九叶诗派受西方现

3、代主义影响较大;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朦胧诗与西方现代派的关系也很密切;直到今天,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依然和西方诗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接受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诗歌的影响是新诗自身发展的一大动力,然而也很可能带来视野的局限,对这两者应如何结合和接受所呈现的迷思是新诗一直在摸索与调适的。新诗在古典诗歌的土壤中接受阳光雨露变革旧诗,结合西方诗艺追求新理念,两者结合从而指向重生,而两者在古今中外文化间的融合和失真状态,是其不断追求中所一直呈现的迷思。朱光潜曾指出:“我们的新诗运动正在开始,我们必须郑重谨慎,不能让它流产。当前有两大问题须特别研究,一是固有传统究竟有几分可以沿袭,一是外来影响究竟有几分可以接

4、收。”在不同的时期、文化、社会环境中,新诗的选择是不一样的。龙泉明也曾说:“新诗对传统与西方的选取,在各个时期,各个诗派与当今诗人那里,常常是有条件的,有其选择重点的。”接受古今中外的诗歌影响是新诗百年来的重要标识,在不同的时期和环境中有着不同的表现,而如何对待这标识所体现的交融迷思却仍在摸索中,这一自身特点将有待于诗歌的自身呈现和不断拷问,也有待于在今后的诗歌发展中得到更多的领悟与解释。(摘编自陈西西新诗的追逐与迷思)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新诗就是将古典诗歌的审美元素与外来诗歌的审美元素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B.我国新诗在发展中与古典诗歌出现了反叛与

5、背向,因为两者在本质上就是独立的。C.我国新诗早期受到留学国外的知识分子的推动,被迫与西方诗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D.我国新诗一直没有停止摸索与调适自身应如何将我国古典和西方诗歌结合的问题。【解析】选D。A项,从原文“在中西文化冲突中不断拓展的一个新的审美空间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及后文“两者结合从而指向重生”可知,新诗并非简单地将两者之间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新诗。B项,“因为两者在本质上就是独立的”分析错误,原文“在本质上是不可能将两者完全独立起来的”。C项,“我国新诗早期受到留学国外的知识分子的推动,被迫与西方诗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分析错误,原文“这背后既有被迫推动的命运之歌”指的是时代命运,而

6、不是留学国外的知识分子的推动。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段先写新诗产生的背景,再提出新诗如何接纳古今中外的影响所呈现的迷思的问题。B. 二、三段运用例证分别剖析了影响新诗发展的两大因素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诗歌。C.第四段引用朱光潜和龙泉明的新诗理论,论述了我国新诗追求过程中迷思的成因。D.末段指出如何对待新诗的迷思仍在摸索之中,呼吁人们深入审视新诗这一自身的特点。【解析】选C。这两则新诗理论主要是解决如何对待这种迷思的问题,而非其成因。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胡适作为早期新文学的助力者,虽然看不起文言旧诗,但是透过他的诗作能让人

7、看到宋诗的风格。B.繁星的出现为新诗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阅读繁星,我们也能感受到日本俳句和印度诗人泰戈尔对冰心的影响。C.不同诗歌流派、诗人在新诗发展过程中对如何接受古今中外诗歌的影响受时间、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得各不相同。D.现在我们还不能对新诗在中外诗歌影响下体现的交融迷思有清晰的认知,但这种认知会越来越丰富。【解析】选A。原文只是说胡适承认有向宋诗学习的诗作,但这并不意味着让人看到宋诗的风格。(二)(2019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理水(节选)鲁迅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

8、们接风。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卫兵们大喝一声,连

9、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

10、敬的问。“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查的怎么样?”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牛骨头。非常不自在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禀大人,”一位大员终于说。“倒还像个样子印象甚佳。松皮水草,出产不少;饮料呢,那可丰富得很。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点。”“这很好。”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第三位大员说,“学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

11、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 “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员道,“减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况且那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确是错误了。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假了。“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觉得天下兴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

12、决的抗议道:“湮是老大人的成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禹一声也不响。“况且老大人化过多少心力呢。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虽然触了上帝的恼怒,洪水的深度可也浅了一点了。这似乎还是照例的治下去。”另一位花白须发的大员说,他是禹的母舅的干儿子。禹一声也不响。“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一位胖大官员看得禹不作声,以为他就要折服了,便带些轻薄的大声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照着家法,挽回家声。大人大约未必知道人们在怎么讲说老大人罢”“要而言之,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白须发的老官恐怕胖子闹出岔子来,就抢着说道。“别的种种,所谓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坏在这一点上

13、。”禹微微一笑:“我知道的。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他变了三足鳖,也有人说我在求名,图利。说就是了。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 他举手向两旁一指。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有删改)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中,洪灾中的民间疾苦被筵宴上大啖酒肉的大员们转化为“水乡沿途的风景”等谈资,这不仅是讽刺,更表达了忧愤。B.鲁迅善以细

14、节传神,文中写胖大官员脸上“流出着一层油汗”,与写祥林嫂“眼珠间或一轮”一样,都是以外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C.针对禹提出的“导”的治水方法,众大员软硬兼施,口口声声“老大人”,是以所谓“孝”给禹施压,实质上还是反对禹的变革。D.文中有意使用“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现代词语,以游戏笔墨颠覆了“大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解析】选D。“颠覆了大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说法有误,将历史与现实结合,用现代真实词语,游戏的笔墨讽刺了部分当权者的无知与顽固,对现实做出冷静直观分析,针砭时弊,反面衬托了禹的严肃性与真实性。5.鲁迅说:“我们从古以

15、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6分)答:_【解析】设题点考查“塑造人物”的方法,“具体塑造”实则是联系原文,找出塑造人物的方法并加以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动作、语言、神态、外貌、心理、肖像等;侧面描写包括:他人他物的衬托和环境描写(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联系原文,作者从外貌形象、语言、动作、与他人对比等方面具体刻画了禹这一形象,具体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体现禹埋头苦干、为民请命、无畏无私的精神。外貌描写“面貌黑瘦” “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

16、茧 ”,体现禹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精神;语言描写“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 导不可! ”体现他了解民情,为民请命的坚定决心;而他作为官员,深入民间,公而忘私,面对施压意志坚定,不改初心,又与其他官员的吃喝享乐、无所作为形成鲜明对比。答案:形象描写。将禹及其随员描写为“乞丐似的大汉”,写出艰苦卓绝的实干家形象。言行描写。文中的禹坚毅寡言,一旦说话,则刚直有力。对比手法。始终在同众大员的对比中塑造禹及其随员,从而凸显其“中国的脊梁”形象。6.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分)答:_【解析

17、】鲁迅故事新编,属于中国现代重写型小说,“重写型小说”是对文学中恒常性的重写现象考证之后定义的小说类型,指以“前文本”为原型,在其基础上加工改变的小说。重写文本建筑在前文本的人物、情节、主题、细节的基础之上。重写文本保留了前文本的人物;保留或延伸、建构或解构了前文本的情节;对于前文本的主题进行了深度的颠覆,得出全新的合理的当下的诠释,得出了一种或多种的隐喻或讽喻式重写文本的主题。在细节方面,填充、想象或联想,或逻辑性推理出诸多新的细节。作者一方面依史写作,塑造了上古时代治水英雄大禹以“导”治水的新法,锐意革新,不怕保守势力的攻击和恫吓,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精神形象,同时又大胆突破传统

18、历史小说的形式规范,将社会的丑陋现象披上历史的外衣,讽刺性地嵌入上古的神话氛围里,刻画出视察大员、水利局官吏等众多角色,组成了一个古今怪诞的世界。答案:大禹治水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作品查考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语词掺入、杂文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对“故事”进行“新编”,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三)(2019泉州高一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9分)太 原 早 秋李白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注。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注】“大火”指星名,

19、二十八星宿之一,也就是“心宿星”,居于正南。“流”指向下行,这里点出了时至七月。7.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众芳歇”是说光阴逝去,花草凋零,“大火流”表明时至七月,天气开始转凉了。B. 颔联中的“早”“秋”两字巧妙点题,“霜威”“云色”则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景象。C. 镶嵌是一种修辞手法,指在词句中镶嵌有特定意义的字,具有突出和强调意义的作用。颔联即运用了该手法,巧妙照应标题。D. 颈联形式上相对,意义上层层递进,转入对边关国事的挂念,写的是诗人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解析】选D。“转入对边关国事的挂念”不当。颈联从前面描写“早秋”的景色中,

20、转入对家乡亲人的思念。8. 同样是写秋天,本诗在意象和表达的情感方面与沁园春长沙有什么不同?(6分)答:参考答案:沁园春长沙意象丰富,色彩绚丽;本诗意象简单,色调黯淡。(2分)沁园春长沙借湘江秋景抒发一种乐观积极昂扬向上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本诗借悲秋抒发思乡怀人的情感。(4分)(四)(2019唐山高一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9分)闻雨注陆游慷慨心犹壮,蹉跎鬓已秋。百年殊鼎鼎,万事只悠悠。不悟鱼千里,终归貉一丘。夜阑闻急雨,起坐涕交流。【注】此诗作于孝宗乾道四年秋天,陆游44岁,在山阴三山别业。诗人自罢归故乡,业已三年。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1、()A.陆游作此诗时,虽已被罢官归乡,但仍然不能忘怀于社会和现实,同时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茫然。B.颔联的“鼎鼎”谓人生不过百年,此句化用陶渊明诗“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悠悠”即邈远。C.颈联表达了作者做不到像鱼儿一样疾行千里,不能理解志在远方的志士,只得沦落于山野的无奈。D.尾联以叙事做结,作者写自己在雨夜伤心落泪,其所包含的痛苦之情与杜甫的家国情怀非常类似。【解析】选C。C项,颈联中“不悟”是不能理解,选项中“作者做不到”分析不当。10.“惊回万里关河梦,滴碎孤臣犬马心”是陆游秋夜闻雨中的诗句,请比较这两句诗与本诗首联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6分)答:_【解析】本题需要分别分析本诗首联和陆

22、游秋夜闻雨中诗句的情感。“慷慨心犹壮,蹉跎鬓已秋”,结合注释内容“陆游44岁,在山阴三山别业。诗人自罢归故乡,业已三年”,结合关键词语“心犹壮”“鬓已秋”等内容分析,志士暮年,心有余力不足,厌看了官场的阴暗,心有无奈的感慨,双鬓斑白,无法为国效力的悲凉与无奈。“惊回万里关河梦,滴碎孤臣犬马心”,结合关键词语“惊”“碎”“孤臣”“犬马心”等分析可知,对国事的担忧,不被重用、报国无门的痛苦。秋夜闻雨中的诗句和本诗首联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参考答案:相同之处: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不同之处:秋夜闻雨中的诗句侧重表达了对国事的担忧,不被重用、报国无门的痛苦;本诗首联着重表达了诗人虽心系祖国

23、,但岁月流逝、双鬓斑白,无法为国效力的悲凉与无奈。(五)名篇名句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_,_?”从而道出雄心壮志,表现博大胸怀。(2)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极端蔑视,表现出他们大无畏的战斗气魄的词句是:_,_,_。答案:(1)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二、语言应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9分)毛泽东诗词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深厚土壤,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元素,从文化名人到历史典故,从民间故事到神话传说,从哲学思

24、维到日常习俗,字里行间,_。毛泽东诗词中反复使用的意象,比如日月江河、风雪云雾、苍松腊梅、旌旗鼓角、炮声弹洞等,要么是历代文人骚客托物言志的传统物象,要么是现代作家用来描绘战争风云的常用素材。(),具有不同于别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中国诗坛上,很少有人能像毛泽东那样深刻地体现我们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民族特色,产生如此广泛深远的影响。毛泽东诗词蕴含着充满激情的理性,炽热而深邃,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毛泽东诗词史诗般地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使读者能够全面客观地体察中国人民的疾苦与心声,剖析中国革命的形势与任务,重温20世纪中国历史的_与沧桑巨变,追溯毛泽东跌宕起伏的奋斗足迹和心路历程。毛泽

25、东诗词又洋溢着充满理性的激情,深沉而浓郁,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毛泽东诗词想象独特、语言奔放、亦真亦幻、意味深长,在平淡中彰显神奇,在黑暗中出现光明,在困难中看到前途,在曲折中展现刚毅。正因为如此,毛泽东诗词读来使人_,能够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塑造人。毛泽东说过:“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各有兴会,应当兼读。”“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豪放派气势磅礴、意境雄浑,婉约派婉转含蓄、缠绵悱恻。毛泽东诗词明显偏重于豪放格调,包含寰宇、_,凸现出大国气象和伟人气度。1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俯拾皆是波澜壮阔荡气回肠贯通古今B.鳞次栉比波澜壮阔感人肺腑通今博古

26、C.鳞次栉比波诡云谲荡气回肠通今博古D.俯拾皆是波诡云谲感人肺腑贯通古今【解析】选A。“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形容房屋等密集。根据使用对象,应选“俯拾皆是”。“波澜壮阔”,形容声势雄壮浩大。“波诡云谲”,形容房屋建筑形式就像云彩和波浪那样,千姿百态。后多用来形容事物或文笔变幻莫测。根据上下文语境,使用“波澜壮阔”。“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感人肺腑”,使人内心深受感动。因前面有“使人”,故选用“荡气回肠”。 “贯通古今”,将古代和今天连接在一起。“通今博古”,现代和古代的事情知道得很多。

27、应用“贯通古今”。1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它们既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也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交流性和易理解性。B.它们既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也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理解性和易交流性。C.它们既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也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理解性和易交流性。D.它们既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也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交流性和易理解性。【解析】选C。此题考查语句的衔接连贯。两处需要注意:一是这些意象首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然后才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二是“广

28、泛的认同性、易理解性和易交流性”的正确语序。14.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毛泽东诗词蕴含着激情,充满着理性,炽热而深邃,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B.毛泽东诗词充满炽热的激情,蕴含深邃的理性,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C.毛泽东诗词包含着充满激情的理性,炽热而深邃,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D.毛泽东诗词蕴含着饱满激情的理性,炽热而深邃,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解析】选B。画线语句存在逻辑混乱的问题。“炽热而深邃”不能修饰“理性”,应改为“蕴含着理性,充满着激情”,而“炽热”只能修饰“激情”不能修饰“理性”,“深邃”只能修饰“理性”不能修饰“激情”。对

29、比四个选项,只有B项最恰当。15.(2019信阳高一检测)下面是一则寻物启事的初稿,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做修改。(5分)十月二十日上午,本人在金路易西餐厅吃饭时,不慎丢掉了一个白色提包,包内东西有身份证、信用卡、钱包等,另有一本小说青春之歌。多方寻找未果。如有人看到或代为收起来,请给本人打电话,手机号13612345678,本人必会重谢。答:【解析】结合生活中所积累的语言交际知识,判断错误,进行改正即可。答案(示例):“吃饭”改为“用餐”;“丢掉了”改为“丢失”;“东西”改为“物品”;“收起来”改为“保存”;“给本人打电话”改为“联系本人”。(每处1分。如有其他改法,亦可酌情

30、给分)16.(2019哈尔滨模拟)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示例:一枝一叶总关情,利民之事、兴民之业,以民为本是伟大复兴的康庄道。材料:里程碑 生力军 宣言书咬定青山不放松 绝知此事要躬行 腹有诗书气自华才做锋芒学为底蕴遇水架桥继续前进逢山开路不忘初心理想信念改革开放青年才俊答:_答案(示例):绝知此事要躬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改革开放是伟大复兴的里程碑。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为底蕴、才做锋芒,青年才俊是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咬定青山不放松,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理想信念是伟大复兴的宣言书。三、写作表达(50分)17.请以“凝望”为题,写一首小诗

31、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语言有文采。(10分)参考例文凝望我并不妄想穿过戴望舒的悠长的小巷我只想在安静的地方徜徉街角氤氤氲氲的绿叶是我对你深深的深深的凝望天气并不晴朗你的身影也并不够漂亮但因为我的凝望的眼透过你瘦削的肩于是你就成了我的凝望在宁静的午后轻轻地推开连着你的连着我的心窗【点评】本诗在一开始就设定了一种优雅、浪漫、幽静的氛围,以“街角氤氤氲氲的绿叶”“并不晴朗的天气”以及“宁静的午后”等意象,来表达自己在不同的时刻对朋友的“凝望”的状态,以此抒发对曾经的美好往事的回味与留恋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意境丰富,抒情真挚,很有特色。18.大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分)电影、电视片

32、的活动画面突然停止在某一个画面上,叫作定格。定格是动作的刹那间“凝结”,显示宛若雕塑的静态美,用以突出或渲染某一场面、某种神态、某个细节等。在你的脑海中一定也存留着许多定格的瞬间,或者美丽或者感动或者震撼或者请以“定格”为题,自定角度,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有生动的描写和抒情;不少于7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本题是一则命题作文,审题难度不大。材料提示考生,“定格”是动作的刹那间“凝结”,因此作文要写一个“瞬间”,一个“画面”,而且这个瞬间是令人感动的瞬间,这个画面是美好的画面。这个作文题目可选材料非常多,可以写人,也可以写物,可以描写大自然中的某个美景画面,也可以描写生活中的某个

33、场景、某一瞬间。写作中重要点要写出“定格”的原因,也就是要突出令人感动或震撼之处。【参考例文】定格荷香是夏季的一声叹息,我一直记得。那年夏季,荷花盛开在一片荷塘中,浑浊的水面映出荷花冰清玉洁的身影,身上处处散发着清香,荷叶像荷花的陪衬物似的,静悄悄地铺在水面上一动不动,整片池塘看起来像极了一幅别样的风景。我跟随父母一起到奶奶家玩。走到巷子尽头,一扇朱红色的木门,漆已经有些斑驳,我轻轻拿起泛绿的铜锁,小心翼翼地叩了几下,门被奶奶打开了。一跨进门,扑鼻而来的是一阵清香。走进厨房,浓郁的荷香和糯米的甜香满满地溢出来,我随手拿起一片未晒干的荷叶片仔细端详着,有条理的叶纹与青翠的绿色第一时间紧紧地吸引了

34、我的眼球,久久不能恢复。火苗映在奶奶的银发上,泛着温暖的光晕,跃入沧桑的沟壑间,散作一抹荷香。 “奶奶,您为什么喜欢做荷叶饭呢?”奶奶停下手中的活儿,捋了捋耳边的头发,认真地说:“人们往往只赞美荷花的美,忽视了荷叶这般清雅的存在,把荷叶都算作荷花的了。”她拿出一片晒干了的荷叶对我说:“你闻一下,荷叶即使枯萎老去,它仍会散发出清香。”奶奶温和地笑着,拉住我的手,温暖的触感透过粗糙的掌心传到我冰凉的指尖。 “孩子,要做荷叶那样的人,献出心头的清香啊!”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做荷叶那样的人吗?告别了奶奶,我走到巷子拐角处,看到了半亩青涩的荷塘。和田玉般温润的荷叶上缀着几星露珠,颤动地滚落,惊醒了打坐的莲子,荷叶柔和地吐纳着清香。那样似开不开,欲语不语,将青未青,历久弥香的荷叶,大概只有在夏季,才会被注意到吧。就像奶奶,为儿女们撑起了半边天,尔后在没有人注意的朱红小门的小院里,静静晕染着荷香,纺织模糊的心事。似乎触到夏忧伤柔软的内心,她叹出一抹荷香,那是她用一辈子去酝酿的,最优雅的一抹荷香啊!奶奶离开我们很久了,但每当我吃饭时似乎总能感受到那扑鼻的荷香,那是我生命的力量源泉。那抹荷香,定格在我记忆中的画面,将永远激励着我。- 2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英语 > 人教版 > 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