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部版编必修上册单元测试(六)含解析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97998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0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部版编必修上册单元测试(六)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部版编必修上册单元测试(六)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部版编必修上册单元测试(六)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部版编必修上册单元测试(六)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9--2020学年部版编必修上册单元测试(六)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元测试评价(六)(120分钟120分)一、阅读鉴赏(50分)(一)阅读登泰山记,完成14题。(18分)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

2、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

3、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B.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C.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D.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解析】选C。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观”的对象是“道中石刻”,不要断开,据此排除A、

4、D两项。其中,“道中石刻”是一个名词性短语,中间不应断开;另外,“尽漫失”是“远古刻”的特征,且句子较短,不要断开,据此排除B项。【状元秘籍】文言断句“三注意”1.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2.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词语的考查。3.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阳、阴: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B.城郭: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

5、,外边的一道为“郭”。“望晚日照城郭”一句中,“城郭”泛指城。C.晦: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D.桐城:“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解析】选D。“桐城”只是标明籍贯,这也是古人写文章的习惯做法。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文章围绕作者的游踪,叙述了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雪后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B.选文第三段,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泰山日出时、日出后这两个时间段的景色,展示出一幅泰山日出变化迅速的画面。C.本文的侧面描写很巧妙。如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

6、七千有余”暗暗点出,再借山顶俯视时“半山居雾”和在日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D.本文是姚鼐的代表作,也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之一。文章语言简洁生动,全文只有不到五百字,却充分表现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解析】选B。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泰山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这三个时间段的景色。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4分)译文:_(2)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2分)译文:_(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3分)译文:_参考答案:(1)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去,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

7、,再沿着西边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2)大风扬起积雪打击脸颊。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都是云雾弥漫。(3)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照着,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鞠躬致敬的样子。(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8分)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嘉祐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

8、。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道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

9、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曰:“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曰:“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选自宋史苏轼列传,有删改)5.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徐州/河

10、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B.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C.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D.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解析】选B。“决”后省略介词“于”,应该是“河决(于)曹村”,“黄河在曹村决口”的意思,所以“曹村”后断句,排除A、C、D三项。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冠,指冠礼,古人二十岁(天子诸侯可提前至十二岁)举行的加冠之礼,表示其成人。B.殿试,科举考试的最高一段,由皇帝亲自出题考试,又称廷试。C.丁母忧,辞官回家为去世的母亲守制,古代官员在位期间,如若

11、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D.表,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解析】选A。冠礼,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的加冠之礼。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从小就以东汉范滂为榜样,母亲赞许他的志向,并说儿子你能做范滂那样的人,母亲我也能像范母一样。 B.苏轼在徐州当政期间,遇到水灾,他身先士卒,发动城里的富人和禁军一起修筑城墙,最后徐州城得以保全。 C.路过金陵,苏轼劝王安石面对国家危险的政治局势要勇于向皇上进言,两人针砭官场现状,

12、相谈甚欢。 D.苏轼才学受到欧阳修称颂,文章得到宋仁宗、宋神宗夸赞,可惜他最终没有得到重用。【解析】选B。“发动城里的富人”错,原文为“富民出”“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没有发动富人。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4分)译文:_(2)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 岂可以常礼乎?(5分)译文:_参考答案:(1)后来凭推荐信谒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应当让这个人出人头地了。”(2)皇上对待你不是通常的礼节,你对待皇上,难道可以用常礼?附【译文】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去

13、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要害。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很有感慨,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答应吗?”程氏说:“你能做范滂。我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到二十岁时,就博通经史。嘉祐二年,参加礼部考试。以春秋经义策问取得第一,殿试中乙科。后来凭推荐信谒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应当让这个人出人头地了。”苏轼因为母亲去世服丧在家。嘉祐五年,调任为福昌主簿。欧阳修因他才识兼优,举荐他进秘阁。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泛滥到梁山泊,城墙将要被浸坏,富裕的百姓争着出城避水。苏轼说:“富人出去了,百姓都动摇,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水一定不能冲塌城墙。”又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

14、苏轼到武卫营去,对卒长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给我出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雨日夜下个不停,苏轼住在堤上,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调任湖州知州,上表谢恩。又因为有些事对百姓不利而不敢说,就用诗来讽刺,以求有益于国家。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摘取他章表中的话,并且引申附会他所作的诗说是诽谤皇上,逮捕进御史台监狱,想处以死罪,罗织罪名很久不能判决。神宗独自怜惜他,把他作为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苏轼与农夫老翁,一起在溪谷山林间生活,在东坡建造房屋,自称“东坡居士”。苏轼路过金陵,见到王安石,说:“大的军事行动和大刑狱

15、,是汉、唐灭亡的预兆。祖宗用仁厚治理天下,正要改变这些。现在对夏用兵,连年不停,东南又多次兴起大狱,你没有一句话去补救吗?”王安石说:“两件事都是吕惠卿发动的,我王安石在外地,怎么敢说?”苏轼说:“在朝廷就说话,在外地就不说,这是服事君王的通常礼节。皇上对待你不是通常的礼节,你对待皇上,难道可以用常礼?”王安石厉声说:“我王安石要讲。”又说:“话出在我王安石的口,进了你苏子瞻的耳朵。”又说:“人必须知道做一件不义的事,杀一个无罪的人,即使得到天下也不能这样做,终可以算是好人。”苏轼开玩笑说:“现在的君子们,争着减少半年的磨勘期,即使杀人也能做出来。”王安石笑着不说话。仁宗刚读到苏轼、苏辙的制策

16、,退朝后高兴地说:“朕今天给子孙寻到两个宰相了。”神宗尤其喜爱他的文章,在宫中阅读,御膳送来竟忘了吃,称他为天下奇才。(两个皇帝都能够了解苏轼,)而苏轼终究没有得到重用。(三)(2019信阳高一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9分)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有很多写到“海”的名句,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等。不过,这里的“海”恐怕很难说有什么象征意义,而流水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作为一种意象,则被文人们赋予了多种意义。水的洁净和滋生功能,使它象征了纯洁和生命的代序,直接地渗透到诞生、成年、婚嫁与丧葬等重大人生礼仪中。胡朴安的中华全国风俗志中记述

17、安徽“婴儿三日后,必为之净洗,谓之洗三朝”。上巳节这天王公平民多踏青水边,杜甫丽人行即有“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吟咏。中国古人常因这种水畔聚会唱和而感发深刻的生命意识。 儒家经典孟子告子上巧妙地用水性的善变喻人性的易为扭曲,言人之善良本性同流水趋下的本性类似;孟子尽心上孟子离娄下认为:流水之有本有源和奔流不息,如同君子之立身行事。而老子亦褒扬流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褒扬的实际是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的道家理念。而庄子秋水则以流水入海后的浩渺无垠喻得道后的境界。在唐代以后三教合流的文化氛围中,流水意象呈现出多种文化“涵化”的倾向。流水意象也蕴含了无限人

18、生之慨,每每展示了文人群体的双重性格与两难处境:其执着进取与悲观幻灭往往胶着一体。 流水无往不在,而且具有运行的持续性,最为贴近和形象地体现了事物递进的特征,因而流水总是被古人用来感叹时光、机缘、情爱、功业以至年华、生命、国力的不可复返性,表达惜时叹逝的情愫。论语中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句子,用流水的永逝无回,譬喻时光一去不返。李白的古风江上吟感流水悟富贵功名不可久驻:“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陆游黄州“江声不尽英雄恨”等,倾诉了岁月蹉跎带给人难以排解的失落感。流水意象在文学内部中的运用,在后世的叙事文学中更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如三国演义卷首

19、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由浩荡东流的长江缅怀历史上风云人物的短暂人生。而牡丹亭中也有杜丽娘的“似水流年”之嗟。上述例子反映了主体无法超越时间规定性与自身有限性的永恒悲剧和痛苦。流水意象固然强调了文人的感伤与忧患情怀,使之常常悲凉地感发人生苦短的危机感,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便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悲慨”诗风。然而,流水意象并非只有消极意义,它往往也作为人们珍惜光阴年华、不甘庸碌无为的积极象征符号而存在,反映了华夏民族柔韧、沉稳的精神。 (摘编自中国象征文化,有删改) 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20、分)()A.在中国古代,水有洁净和滋生功能,象征着纯洁和生命代序,民间为婴儿“洗三朝”的礼仪就是水意象象征意义的体现。 B.孟子认为水性与人性相似:流水有趋下的本性,人有善良的本性;流水的有本有源、奔流不息就像君子的立身行事。 C.老子关于水的“柔弱”与“坚强”的论述体现了道家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的理念,而庄子认为水的浩渺无垠象征着得道后的境界。 D.因儒、释、道合流文化的影响,唐代以后,流水意象出现多种文化“涵化”的倾向,蕴含了无限人生之慨,展示了文人群体的双重性格与两难处境。【解析】选D。结合文本内容“在唐代以后三教合流的文化氛围中,流水意象呈现出多种文化涵化的倾向。”“流水意象也蕴含了无限

21、人生之慨,每每展示了文人群体的双重性格与两难处境:其执着进取与悲观幻灭往往胶着一体”分析可知,第一句与末两句非因果关系,“蕴含了两难处境”并非在唐代之后。10.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中国古典文学中有关“海”的诗歌名句入笔,意在引出下文对水的意象的重点论述。B.引用论证是本文最为突出的论证方法,而且引用的资料比较经典,增强了论证的力量。C.文章引用老子中的话和庄子中有关流水的内容进行正反对比论证,说明了流水意象不同的象征意义。D.文章倒数第二段运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观点,中间分别引述材料加以论证,最后总括归纳,结构十分严谨。【解析】选C。结合文

22、本第二、三段内容分析可知,“正反对比论证”错。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文叙写了三月三日在兰亭水边聚会唱和的情景和由此引发的对生命的感慨,这与本文的有关内容是一致的。B.在文人的作品中,流水既可象征着执着进取,也可象征着悲观幻灭,流水意象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都蕴含了无限人生之慨。C.流水的特性是奔流不息,无往不在,因此古代文人常借流水意象感叹事物一去不复返,抒发惜时叹逝之情。D.李白的古风江上吟、陆游的黄州、三国演义卷首的临江仙牡丹亭等作品中的流水意象都包含了消极意义和积极意义,二者胶着一体。【解析】选D。“都包含了消极意义和积极意义”错,结合

23、“上述例子反映了主体无法超越时间规定性与自身有限性的永恒悲剧和痛苦”分析可知,只有消极意义。(四)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2.(1)在赤壁赋中苏轼认为,从变的角度来看,“_”;从不变的角度来看,“_”,而又羡慕什么呢?(2)赤壁赋中,“客”被苏轼说服后同苏轼“_,_”,与文章开头的“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相呼应。(3)登泰山记中描写山上大风猛烈的句子是“_”。答案:(1)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2)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3)大风扬积雪击面二、语言运用(20分)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

24、)自京师乘风雪(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B.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C.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磴几不可登(几乎)D.倚歌而和之(循,依)其远古刻尽漫失(模糊或缺失)【解析】选B。危坐:端坐。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A.顺流而东也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C.舞幽壑之潜蛟D.侣鱼虾而友麋鹿【解析】选A。A项和例句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渔樵”,打鱼砍柴;“东”,名词活用作动词,向东流。B项,“南”,名词作状语,向南;C项,“舞”,动词使动用法,使舞动;D项,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15.下列

25、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A.月出于东山之上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解析】选D。D项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安在”即“在安”,“何羡”即“羡何” 。16.学校将在2019年10月日至日召开2019年秋季运动会,学校体育部拟邀请校长参加运动会开幕式。下面是邀请函的内容,请找出运用不得体的词语,并加以修改。(5分) 尊敬的张校长: 贵校运动会拟于2019年10月日至日召开,知道您日理万机,但还是想让您在开幕式上说话。开幕式在10月日上午八点准时召开,不要迟到。 体育部 2019年8月30日 答

26、:_【解析】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文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贵校”称呼错误,应为“我校”;“日理万机”使用对象错误;“让”“说话”“不要迟到”口语色彩过浓,应用书面语。答案(示例):“贵校”改为“我校”;“日理万机”改为“很忙”;“让”改为“请”;“说话”改为“致辞”;“不要迟到”改为“敬请准时参加”。17.最近有网友整理了各大网络平台上种种令人啼笑皆非的留言,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年轻人的文化素质。请对以下留言分别进行评说,表达自己的看法。(6分) 曹雪芹红楼梦:现代感太强,不古风。 老子道德经:看不懂,作者再练

27、练文笔。 苏轼水调歌头:写得比林夕好。 答:_【解析】要求就网上的留言发表自己的评论,答题时注意题干的提示要求,“种种令人啼笑皆非的留言”“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年轻人的文化素质”“请对以下留言分别进行评说,表达自己的看法”,所以答题时应该是引出“啼笑皆非”的原因,反映出“什么素质”,注意观点明确,理由充分。答案(示例):这种评说明显脱离了对经典的全面理解,未能深入红楼梦这部经典深厚的文化底蕴,只从其阅读难度便认为“现代感太强,不古风”,是缺少文化素养的表现。这种评价表现出年轻人“浅阅读”的特点,道德经作为经典,意蕴丰富,如果沉浸在现代数字化媒体之中,只拥有信息,却没有知识;只想表达观点,却失去原则

28、,自然会产生对经典的不理解。这种评价是缺少对古今文化发展认知的表现。苏轼的水调歌头和林夕的歌词,表现的是不同时代的文化特点,刻意地评价其优劣,是浅薄幼稚的表现。 三、写作表达(50分)18.微写作:赤壁赋第一段,苏轼写与朋友夜游赤壁的情景。假如你是吹洞箫的那位朋友,请用现代散文改写第一段。200字左右。(10分)【参考例文】壬戌年七月,“乌台诗案”后子瞻被贬到黄州已两年了。听说赤壁美景胜天,子瞻邀请我们几个友人十六日月夜游赤壁,借此排遣心中的郁闷。和风温存地亲吻人们的脸,感觉一丝凉爽、亲切,像小孩在我身旁细诉快乐。埋头看到静的像琉璃瓦的江面,不忍心将它击碎!多么美丽,多么幸福。此刻子瞻与大家举

29、杯换盏,把酒迎风,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我们喝得迷迷糊糊,几近睡去,撑着那双惺忪的双眸,看到了东山月出,在斗宿与牛宿间徘徊。这时一层层白气升上了江面,把我们笼罩起来,在这人间仙境,我们驾着一叶扁舟,仿佛来到仙界瑶池,真像一场梦啊!19.大作文。(4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90后普遍显得乐观、务实、雄心勃勃,自信心和幸福感较强,“世界属于这一代中国人”。(英国路透社报道)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共有13名优秀大学生获奖。其中有潜心学术、本科期间多次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并发表学术论文的丁中贤,有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填充式和自支撑搅拌

30、摩擦焊新技术的专利达人万龙,还有在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金奖的创业先锋刘皓帆,热心公益的刘皓帆还牵头开展“周末圆梦大学”项目, 4年间帮扶农民工子女4 000人入选大学生奋发向上,是大学生群体中的杰出代表,彰显了当代大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时代风貌。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700字。【写作提示】此题由三则材料组合而成,材料之间有一种内在的逻辑联系。第一则材料通过伟人毛泽东的名言引出当代青年人物,第二则材料讲外国人眼里的中国这一代青年,第三则材料具体展示中国这一代青年的特性。面对“

31、这一代青年”,学生可写的东西太多;但材料中“这一代青年”特性不是泛泛而谈的,而是有所实指的:乐观,务实,雄心勃勃,自信心和幸福感较强,潜心学术,热心公益,奋发向上,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等。对这一代青年的认识,材料弘扬的是一种正能量,但生活中不乏释放负能量的青年,应当进行辩证思考。【参考例文】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时代的号角划过静谧的长空,头上的红旗飘在心灵的田野,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时代,是新青年在祖国大地迸射激情的时代,在这一香径中,踏过荆棘迈向未来,去探寻诗和远方。 于清风无尘之夜寂时分,我们仰望这一轮皎月,我见一人驾马挥鞭而来,气吞山河。他,向我走来。身后闪烁着光芒。 王国维曾对

32、这些“他”,这些担当重任的他描绘道:“从今不复梦承恩,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偶开天眼能否观红尘?以自信乐观向上的方式赏这镜中人,也以此心扛时代之大任。 过去的英雄人物担起了民族崛起的大任,而现如今,在21世纪中华文化正踏上“文艺复兴”之路时,又由谁来尽收眼中呢? 新时代不缺这样的人物,万千风流人物尽在今朝。 “90后”年轻女博导杨树用“开挂”的人生向我们展示了“大器未必晚成”,“00后”青年学生武亦姝用浓厚的诗词文化功底,向我们展示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底蕴以年轻乐观的形象与礼仪向人民大众讲述了中国青年人的朝气,抨击了“资历浅,见识窄”的无理评论。我想,这就是新一代青年的面貌,将才华与底气尽

33、并心中。 时代在历史的进程中前进,我停留在信息的驿站,正准备起步奔向远方。 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浊濯之中见清婉。一缕阳光射入,我感受到温暖的光芒,传播希望的种子,我想这便是创新的力量。 时代的进步离不开创新,个人的进步更离不开创新的助力供燃。潜心学术,自主研究的“专利达人”万龙;大型创新比赛的先锋刘皓帆他们是优秀青年学生的代表,是新时代创新学生的模范。这样有创新能力的青年人,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带动其他青年迈向创新的轨道,实现自身的抱负,体现自身的责任与担当。 牡丹花上香正浓,最浓是这中国红。青年人恰似璞玉,需经过不断磨砺才能变得华美,唯有对时代的承担与创新方至“有日琢磨成大器,惟期卞氏献丹墀”。赏自身、赏未来,相信新时代身躯的步伐迈得更自信。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大地上写下:相信青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部编版(2019) > 必修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