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错题集训11:常见的化合物及有机物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92573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错题集训11:常见的化合物及有机物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错题集训11:常见的化合物及有机物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错题集训11:常见的化合物及有机物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错题集训11:常见的化合物及有机物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错题集训11:常见的化合物及有机物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错题集训11:中考复习错题精选精练之常见的化合物及有机物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有A、B两种酸碱指示剂,它们显示的颜色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它们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显示的颜色如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溶液指示剂甲乙A黄色蓝色B无色粉红色A甲溶液呈酸性B乙溶液的pH可能为11C只用A指示剂就可鉴别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D在滴有A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地加入乙溶液,最后溶液一定呈绿色2小明同学归纳总结了初中所学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并用“H2SO4+X盐+Y”这种表达式进行整理。下列小明的观点正确的是()A若X为金属铜,则Y是氢气 B若X为铁,则盐是Fe2(SO4)3C若X为BaCl

2、2,则生成白色沉淀 D若Y为水,该反应一定是酸碱反应3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 Mg2+ SO42-和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过滤 加过量的NaOH溶液 加适量的盐酸 加过量的Na2CO3溶液 加过量的BaCl2溶液。下列操作顺序中最合适的是 ( )A B C D4要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的H2SO4,可加入的物质是( )铁粉四氧化三铁氧化铁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ABCD5初中科学的很多反应可以表示为:甲乙丙丁,其中甲、乙、丙、丁既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若甲、乙、丙、丁均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B若甲、乙、丙分别是酸、碱、盐,则

3、丁一定是水 C若甲是一氧化碳,乙是金属氧化物,则丙一定是二氧化碳 D若甲是锌,丙是氢气,则乙一定是稀硫酸6某些金属氢化物与水反应可生成碱和氢气,如:NaH + H2ONaOH + H2 。CaH2与足量Na2CO3溶液之间发生反应的产物有 ( )ACa(OH)2 和H2 BCaCO3、NaOH 和H2CNaOH 和Ca(OH)2 DCa(OH)2、CaCO3和H27某NaOH固体样品,可能含有固体KOH和不溶于酸的杂质A,取5.6g该样品与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m g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样品不含任何杂质,则m1.8B若m1.8,则样品中一定含有杂质

4、A,可能含有固体KOH C若m1.8,则样品中至少含有杂质A或固体KOH的一种D若样品中不含A,则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小于7.3%8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A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B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C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入氧化钙固体D分别向等质量的铝和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9一只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漂浮着一木块,往烧杯中加入少量某种固体物质后,木块浸沉在水中的体积变大,加入的固体物质可能为()AFe BBa(OH)2 CCuO DCu(OH)210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进行了

5、如下实验:取样品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稀硫酸,根据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间的关系绘制出图对该图的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Oa段发生的是中和反应B向b点时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为蓝色来源:学科网ZXXKCc点与d点的pH相等Dd点溶液中只有硫酸钠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1某科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某溶液进行了多次检测,其中三次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检测次数溶液中检测出的物质第一次KCl 、 K2SO4 、 Na2CO3 、 NaCl第二次KCl 、BaCl2、Na2SO4、 K2CO3第三次Na2SO4、KCl 、K2CO3 、NaCl(1)三次检测结果中

6、第 次检测结果不正确。(2)在检测时,为了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氯离子,先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溶液,检测的离子是 。12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小科同学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取少量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BaC1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段观察到的现象是 。(2)C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13测定BaCl2xH2O中结晶水数目的过程如图所示:(1)写出此过程中生成沉淀的化学方

7、程式 。(2)在灼烧过程中,如果空气不充足和温度过高,会有部分沉淀物质转化为BaS,这会使x的测定结果 (选填“偏低”、“偏离”或“不变”)。14小金通过图示装置验证CO2能与NaOH发生化学反应。推注射器活塞向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注入过量20%的NaOH溶液,振荡集气瓶后打开止水夹。 (1)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2)反应后将集气瓶中混合物过滤,所得溶液中除CaCl2外,还存在的溶质有 15科学课上,老师告诉学生“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盐通常是可溶的”。有“通常”就有“例外”,能否找到某些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的证据呢?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查阅资料】水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

8、一般朝着溶液中离子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减小的方向进行。 了解到某些难溶性盐的溶解能力和颜色。【实验取证】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AgNO3溶液,再加入过量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往该试管中加入少量KI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分析讨论】(1)为什么要加入过量的NaCl溶液?请说明理由。 (2)写出加入少量KI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Agl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AgCl(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得出结论】某些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16碱式氯化镁Mg(OH)Cl受热能分解,它分解后产物是什么?小科进行了探究。【猜

9、想】Mg(OH)Cl分解后产物可能有Mg、MgCl2、MgO、HCl气体、H2O、Cl2。老师告诉他产物就是上述猜想中的其中几种,并提示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实验一】取少量的Mg(OH)Cl放入试管中,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加热过程中观察到足量硝酸银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一段时间后,沉淀不再产生,大试管口也没有液滴形成,管内有固体剩余,无其他现象。由此推知Mg(OH)Cl分解后产物中有 气体,无其他气体。【实验二】取少量实验一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由此推知Mg(OH)Cl分解后产物中没有 。【实验三】再取少量实验一剩余固体加入足量稀硝酸,固体全部溶

10、解,再滴入AgNO3溶液,无沉淀产生。自此推知Mg(OH)Cl分解后产物中没有 。【结论】Mg(OH)Cl受热分懈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17某化学实验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参与他们进行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全部是NaOH;猜想:全部是Na2CO3;猜想: 。【实验与探究】(1)实验如下: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解释步骤一: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实验过程中始终没有气泡产生。则证明猜想 成立。步骤二:另取少量固体

11、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氯化钡溶液。实验过程中产生 。则证明猜想或成立。(2)为了进一步的验证猜想结果,小明同学提出如下实验方案:继续步骤二的实验,过滤,然后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酚酞变红,则猜想成立;若酚酞不变红,则猜想成立。小华同学立即对小明同学的方案提出了质疑,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氯化钡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因此他认为该方案的操作步骤中应该改进的是 。(3)实验小组的同学展开讨论,又提出了一个定量实验方案,通过测定产生沉淀的质量来证明猜想或成立。实验如下:准确称取m克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足量氯化钡

1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得沉淀的质量为n克,若猜想成立,则m与n的关系式为(用含m和n的等式或不等式表示,下同) 。【反思与交流】久置的固体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8小苏打(NaHCO3)和食盐(NaCl)是厨房中常用物质。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NaHCO3和NaCl 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某科学小组同学展开了系列拓展性研究。(一)定性分析实验目的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实验方案实验结论该白色固体由 NaHCO3和 NaCl两种物质组成来源:学|科|网Z|X|X|K(1)基于上述实验结论,则步骤中加入的过量稀酸应该是 。(2)写出步骤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13、(二)定量分析实验目的测定该白色固体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为了测定该样品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小吕、小周分别取 a克该样品,设计了如下方案:小吕方案 I:利用 NaHCO3与稀硫酸反应产生 CO2,通过测定生成 CO2的质量,计算样品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3)小吕用下列装置完成本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填装置的字母编号,装置不重复使用);(4) D装置中的反应完全后,需再次通入空气,其目的是 。小周方案 Il:小周用沉淀法测定样品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操作流程如下:(已知: NaHCO3+ NaOH =Na2CO3+H2O)(5)为使定量分析更准确,在操作 I之前,

14、需判断所加 BaC12溶液是否过量,请你设计一个合理方案: 。四、解答题(19题8分,20题10分,共18分。)19实验室有一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样品中只含碳酸钠杂质,且成分均匀),为测量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取质量、大小相同的3个烧杯,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100克;向上述3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份质量不同的样品;来源:Zxxk.Com充分反应后,再用电子天平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假设产生的气体完全逸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反应前稀盐酸+烧杯质量(克)150150150反应前固体样品质量(克)4812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烧杯质量(克)m1

15、55.8158.7已知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NaOH+HCl NaCl+H2O Na2CO3+2HCl 2NaCl+H2O+CO2(1)分析表中数据,写出判断实验二中的样品已完全反应的理由: 。(2)表中的m值为 。(3)根据实验二的数据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第19题图)电子天平 20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钠、硫酸铜、氯化钠、硝酸钡、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所加试剂均足量)。 (1)操作、的名称是 。(2)无色气体的质量是 克。(3)固体甲的成分是 。(4)这种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 。(5)求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的物质总质量。参考答

16、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DCDBBBBDBA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1(1)二 (2)碳酸根离子12(1)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 (2)NaCl、BaCl2,HCl13(1)H2SO4 + BaCl2 = BaSO4+ 2HCl (2)偏高14(1)CaCl2溶液通过导管进入集气瓶,且集气瓶原有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合理即可)(2)NaCl(NaOH、Ca(OH)2等)15(1)若AgrNO3过量,AgI沉淀可能是过量AgrNO3与KI反应生成的,无法说明该反应一定发生 (2)AgCl+KI=AgCl+KCl(3)小于16【实验】HCl【实

17、验】Mg【实验三】 MgCl2【结论】Mg(OH)ClMgO+HCl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17【猜想与假设】猜想:NaOH和Na2CO3【实验与探究】(1)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解释 白色沉淀(2)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3)n =197m/106( 或n=1.86m或m=106n/197或m=0.54n) 【反思与交流】CO2+2NaOH=Na2CO3+H2O18(1)硝酸(2)CO2+Ca(OH)2=CaCO3+H2O(3)ADBEC或ADBCE(4)把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装置E(或C)中,使之充分被经收(5)待浊液澄清后,继续滴加BaCl2溶液,若无沉淀产生财说明Ba

18、Cl2已过量四、解答题(19题8分,20题10分,共18分。)19(1)因为实验三产生的气体质量为150+12158.7=3.3(克),实验二产生的气体质量为150+8155.8=2.2(克),实验三产生的气体质量大于实验二,所以实验二中稀盐酸有剩余,8克样品已完全反应。(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2)152.9 (3)解:设8克样品中含Na2CO3的质量为x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150+8155.82.2(克) Na2CO3+2HCl 2NaCl+H2O+CO2 106 44 x 2.2克 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答: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66.25。(其它合理解法也给

19、分)20(1)过滤 (2)2.2 (3)碳酸钙与硫酸钡(4)硫酸铜 (5)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X,则 CaCO3高温Ca O+CO2 100 44 X 2.2克 100:44=X:2.2克 X5克 设参加反应的硫酸钠质量为Y,则 Na2SO4Ba(NO3)2BaSO42 Na NO3 142 233来源:学科网 Y 4.66克 142:233=Y:4.66克 Y=2.84克 设参加反应的硫酸钠质量为Z、硝酸钡的质量为w,则Na2SO4Ba(NO3)2BaSO42 Na NO3 142 261 233 Z W 2.33克 142:233=Z:2.33克 261:233=W:2.33克 Z=1.42克 W=2.61克 总质量为2.61克1.42克+2.84克5克11.87克来源:Z_xx_k.Co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科学 > 科学中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