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十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91427 上传时间:2019-10-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8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大庆十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大庆十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大庆十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大庆十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大庆十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0分)1. 下列有关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正确的是A. A族与A族元素间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B. 第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高正价从1递增到7C. 同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从上到下依次减弱D. 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第一主族包括H元素,所以H与第VIIA族之间形成共价化合物,而碱金属与第VIIA族之间形成离子化合物,正确;B、第二周期中F元素的最外层是7个电子,但F元素无正价,错误;C、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弱,

2、则其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错误;D、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说明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则越不易失去电子,错误,答案选A。考点: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判断2. 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如表所示,其中X元素的原子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YZWQA钠与W可能形成Na2W2化合物B由Z与Y组成的物质在熔融时能导电CW得电子能力比Q强DX有多种同素异形体,而Y不存在同素异形体【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Y处于第二周期,Z、W、Q处于第三周期,X元素的原子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最外层电子数

3、为4,故X为碳元素,则Z为Si元素、Y为氧元素、W为硫元素、Q为Cl元素, A.Na和S可形成类似于Na2O2 的Na2S2,正确; B.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熔融状态下,不导电,错误; C.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得电子能力增强,故S得电子能力比Cl弱,故C错误; D.碳元素有金刚石、石墨等同素异形体,氧元素存在氧气、臭氧同素异形体,C、O元素都能形成多种同素异形体,错误。考点:考查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的知识。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B. 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均依次减弱C. 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

4、依次增强D. 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答案】D【解析】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存在着静电作用,包括静电引力和静电斥力,A错。HF、HCl、HBr、HI中含有的共价键分别为HF、HCl、HBr、HI,键能逐渐减弱,故热稳定性依次减弱,还原性依次增强,B错。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从左向右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C错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形成了元素周期律,D正确。4.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A. 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B. NH4Cl的电子式:C. 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18 80D. 对氯甲苯的结构简式:【答案】C【解析】A图是S2的

5、结构示意图,所以错误;B中没有Cl的电子式,所以也错误; D中苯环上的Cl原子和甲基不在对位上,所以D错误;正确答案为C。5.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A.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属于吸热反应,故A正确;B.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属于放热反应,故B错误;C.浓硫酸稀释放热,故C错误;D.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属于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A。【点睛】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就放出能量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就吸收能量。6.

6、下列条件一定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升高温度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加入生成物加入MnO2A. 全部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若反应物的状态是纯固体或液体物质,则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化学反应速率不变,故错误;升高温度,会使体系的内能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加,故正确;对于无气体参加的反应,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反应速率不变,故错误;加入生成物状态是固体或液体,则反应速率不变,故错误;加入MnO2是固体物质,若不作催化剂,则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故错误。所以一定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故选C。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N2和3mol H2可生

7、成2mol NH3B. 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该反应就达到了这一条件下的最大限度C. 对于任何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均增大D. 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条件改变,原平衡状态不会被破坏【答案】B【解析】N2和H2生成NH3的反应为可逆反应,1mol N2和3mol H2不能完全反应生成2mol NH3,A项错;压强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一个因素,但并不适合于所有的反应,必须有气体参与的反应才适合,C不正确;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该平衡是建立在一定条件下的平衡,如果条件改变,平衡将发生移动,D项不正确。8.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

8、图如下。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g 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B. H2O2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 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pH 增大D. 溶液中Cl向正极移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组成原电池的负极被氧化,在MgH2O2电池中,镁为负极,而非正极,A项错误;B. H2O2在石墨电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B项错误;C.工作时,正极反应式为H2O2+2H+2e-2H2O,不断消耗H+离子,正极周围海水的pH增大,C项正确;D.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形成闭合回路,所以溶液中的Cl向负极移动,D项错误;答案选C。【考点定位】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名师点睛

9、】本题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等知识。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为解答该题的关键,镁-H2O2酸性燃料电池中,镁为活泼金属,应为原电池的负极,被氧化,电极反应式为Mg-2e-Mg2+,H2O2具有氧化性,应为原电池的正极,被还原,电极反应式为H2O2+2H+2e-2H2O,根据电极反应式判断原电池总反应式,根据电极反应判断溶液PH的变化。9. 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该电池以金属锂和钢板为电极材料,以LiOH为电解质,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关于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水既氧化剂又是溶剂 B. 放电时正极上有氢气生成C. 放电时OH-向正极移动 D. 总反应为:【答案

10、】C【解析】D. Li 与Na处于同主族,化学性质相似,所以总反应为2Li2H2O=2LiOHH2,故D正确;A. 在反应2Li2H2O=2LiOHH2中,水是氧化剂,同时水又是溶剂 ,故A正确;B.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所以放电时正极上有氢气生成,故B正确;C. 阴离子移向阳极,放电时OH向负极移动,故C错误。故选C。 10. 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乙酸和油脂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B. 蛋白质、纤维素、蔗糖、油脂都是高分子化合物C. 淀粉水解与纤维素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相同D. 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乙酸含有羧基,油脂都属

11、于酯类,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A正确;B蛋白质、纤维素都是高分子化合物,蔗糖、油脂都不是高分子化合物,B错误;C淀粉水解与纤维素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相同,均是葡萄糖,C正确;D乙醇与碳酸钠溶液互溶,乙酸和碳酸钠反应放出CO2气体,乙酸乙酯不溶于碳酸钠,因此三者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D正确,答案选B。【考点定位】考查有机物结构、性质、鉴别等有关判断【名师点晴】本题属于有机化学基础中必考部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平时要重点关注必修二中几种重要有机物(甲烷、乙烯、乙炔、苯、乙醇、乙醛、乙酸、乙酸乙酯、葡萄糖、蔗糖、纤维素、淀粉、油脂、蛋白质等)的性质与应用。熟练掌握常见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是解

12、答该类试题的关键,尤其要注意高分子化合物和高级脂肪酸的区别,高级脂肪酸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11. 分枝酸可用于生化研究。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分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B. 可与乙醇、乙酸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C. 1mol分枝酸最多可与3molNaOH发生中和反应D. 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答案】B【解析】A、根据分支酸的结构简式可知分枝酸含羧基、羟基和碳碳双键三种官能团,错误;B、分枝酸含有羧基和羟基,可分别与乙醇、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反应类型相同,正确;C、分支酸分子中含有2个羧基,所以1mol分枝酸最多能与2mol NaOH发生中和反

13、应,错误;D、分支酸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发生了加成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发生了氧化反应,原理不同,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包含了通过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判断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反应类型的判断、有机物的性质。12.某烃结构简式如下:CHCHCH3 其分子结构中处于同一平面内的原子最多有()A. 18种B. 17种C. 16种D. 12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苯环有12原子共面、乙烯分子有6原子共面、碳碳单键可以旋转,当苯环所在的面与CHCHC 所在的面共面时,CH3中也有1个H原子可能在这个平面,故CHCHCH3 分子结构

14、中处于同一平面内的原子最多有17个,本题选B。【点睛】有机物分子中的共面问题,通常都以苯环12原子共面、乙烯6原子共面、乙炔4原子共直线、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为基本模型,将有机物分子分成不同的片断,逐一分析其共面可能。要注意题中问的一定共面还是可能共面。13. 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 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B. 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C. 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存水果D. 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 A、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硅胶具有吸水性,可防止食品受潮,属于物理变化;铁粉可防止食品氧化,属于化学变化,

15、错误;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是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较为彻底的水解反应,属于化学变化,错误;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存水果是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将催熟水果的乙烯氧化,属于化学变化,错误;D、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属于物理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正确;考点:考查化学与生活、化学常识,涉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及相关物质的性质。14. 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CH3CH=CH2+Br2CH3CHBrCH2BrCH3CH2OHCH2=CH2+H2O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C6H6+HNO3C6H5NO2+H2O

16、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发生的是加成反应;发生的是消去反应;发生的是取代反应;发生的是取代反应,所以有机反应中,反应类型相同的是,答案是选项B。考点:考查有机物发生的反应类型的判断的知识。15.分子式为C4H9Cl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 2种B. 3种C. 4种D. 5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化合物具有相同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式为C4H9Cl从饱和度看只能是饱和氯代烷烃,同分异构只是氯在碳上面连接位置不同而已。因为丁烷有两种同分异构体,即正丁烷和异丁烷,分子

17、中含有的等效氢原子分别都是2种,则它们一氯代物的种数即为C4H9Cl的种数,正丁烷两种一氯代物,异丁烷两种一氯代物,共4种,答案选C。考点:考查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和应用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同分异构体含义以及判断的熟悉了解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该题的关键是进行思维转换,然后依据等效氢原子的判断灵活运用即可。16. NaCl是海水中提取出来的一种重要物质,除食用外,它还是一种工业原料,下列以NaCl为原料的产品(或物质)是()烧碱纯碱金属钠氯气盐酸A. B. C. D. 【答案】A【解析】在氯碱工业中,2NaCl2H2O2Na

18、OHH2Cl2,H2与Cl2化合被水吸收可得盐酸。2NaCl(熔融)2NaCl2。在制纯碱工业中主要利用如下原理:NaClCO2NH3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H2OCO2。17.以下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A. 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乙烯和CH2=CHCH3B. 将铁屑、稀溴水、苯混合制溴苯C. 苯和硝基苯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D. 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铜丝恢复成原来的红色【答案】D【解析】A. 乙烯和CH2CHCH3都含有碳碳双键,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鉴别,A错误;B. 将铁屑、液溴、苯混合制溴苯,不是溴水,B错误;C. 苯和硝基

19、苯互溶,不能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应该是蒸馏,C错误;D. 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铜转化为氧化铜,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乙醇把氧化铜还原为铜,铜丝恢复成原来的红色,D正确,答案选D。1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对废旧金属的最好处理方法是回收、再利用B. 提炼金属要经过矿石的富集、冶炼、精炼三步C. 活泼金属的冶炼都是通过电解其盐溶液D. 热还原法中还原剂有焦炭、一氧化碳、氢气和活泼金属等【答案】C【解析】活泼金属的冶炼是通过电解其熔融状态的盐制得。故C项错误。19.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实验结论A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氧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B乙

20、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详解】A.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氧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说明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A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 B. 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但两者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故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的活性不同, B由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 C.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说明乙酸的

21、酸性强于碳酸的酸性,C由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 D.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中含有HCl和一氯甲烷两种气态产物,该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由于 HCl的水溶液显强酸性,故不能证明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D由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综上所述,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本题选A。20.实验室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实验结束后,取下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再沿该试管内壁缓缓加入紫色石蕊试液1毫升,发现紫色石蕊试液存在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层与乙酸乙酯液层之间(整个过程不振荡试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 制备的乙酸乙酯中没有杂质B. 该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和

22、脱水剂C. 石蕊层为三层环,由上而下蓝、紫、红D. 饱和碳酸钠溶液主要作用是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及吸收乙醇、中和乙酸【答案】D【解析】【分析】由于乙酸、乙醇和乙酸乙酯都是易挥发的液体,故试管中收集的产品中一定混有乙酸和乙醇,乙酸显酸性,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详解】A. 制备的乙酸乙酯中有杂质,A不正确;B. 硫酸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性质保持不变,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有利于化学平衡向正反方向移动,该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和吸水剂,B不正确;C. 石蕊层为三层环,乙酸乙酯的密度比水小,其中的杂质乙酸使石蕊变红;中间的石蕊显紫色;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故下层的石蕊显蓝色,故由上而下是红、紫、蓝,C不正确

23、;D. 饱和碳酸钠溶液主要作用是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及吸收乙醇、中和乙酸,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D。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I.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A、B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反应中A、B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得:(8分钟时A为0.2mol 、B为0.5mol)(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反应开始时至4min时,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3)4min时,反应是否达平衡状态?_(填“是”或“否”), 8min时,V正_V逆(填“”“”或“”)。II在2L密闭容器中,800时反应2NO(g)O2(g) 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时间/s01

24、2345n(NO)/mol0.0200.0100.0080.0070.0070007(1)上述反应_(填“是”或“不是”)可逆反应。(2)如图所示,表示NO2变化曲线的是_。(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填序号)。a. 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c. v逆(NO)2v正(O2) d. 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答案】 (1). 2AB (2). 0.05mol(Lmin)1 (3). 否 (4). (5). 是 (6). b (7). bc【解析】【分析】由图象可知,A为反应物,B为生成物,当A和B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由II 的表中数据可知,NO的

25、物质的量在第3min后保持不变,达到平衡状态。【详解】I.(1)由图象可知,在4min时,A和B的变化量分别为0.4mol和0.2mol,变化量之比为2:1,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2)反应开始时至4min时,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mol(Lmin)1。(3)4min时,反应没有达平衡状态,因为此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仍在变化中。由图象中信息可知, 8min时,A和B的量保持不变,故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故V正V逆。II(1) 由II 的表中数据可知,NO的物质的量在第3min后保持不变,达到平衡状态。因此,上述反应是可逆反应。(2)前3min,NO的浓度的变化量为0.0065mol/L

26、,则该段时间内NO2的浓度的变化量也是0.0065mol/L,因此,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表示NO2变化曲线的是b。(3) a. v(NO2) 2v(O2) ,不能表示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b. 反应前后的气体分子数不同,故当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时,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c. v逆(NO)2v正(O2) ,表示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故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d. 反应过程中容器内的气体的质量和体积一直保持不变,故当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时,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综上所述,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c。【点睛】本题给出了2个图象和一个表格,要

27、求学生能够从表格和图象中获得解题所需的关键信息。分析图象时,要先看面、再看线,后看点。面找的是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线指的是看线的走势;点指的图象的起点、拐点、交点等特殊点,这些点往往能够提供解题所需的关键信息,要注意相关物理量的单位。22.X、Y、Z、L、M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Z、L是组成蛋白质的基础元素,M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回答下列问题:(1)L的元素符号为_ ;M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用元素符号表示)。(2) Z、X两元素按原子数目比l3和24构成分子A和B,A的电子式为_,B的分子式为_。(3)硒(se)是人体

28、必需的微量元素,与L同一主族,Se原子比L原子多两个电子层,则Se的原子序数为_,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为_。【答案】 (1). O (2). 第三周第A族 (3). AlCNOH (4). (5). N2H4 (6). 34 (7). H2SeO4【解析】【分析】X、Y、Z、L、M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Z、L是组成蛋白质的基础元素,则X、Y、Z、L分别是H、C、N、O等4种元素;M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则M是Al元素。【详解】(1)L的元素符号为O ;M是铝元素,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第A族;由于同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依次减小、同一主族的元素的

29、原子半径从上到下依次增大,H元素的原子半径是最小的,故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AlCNOH。(2) Z、X两元素按原子数目比l3和24构成分子A和B分别是NH3和N2H4,两者均为共价化合物,A的电子式为。(3)硒(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与O同一主族,Se原子比O原子多两个电子层,O元素在第2周期,则Se为第4周期元素,第3周期有8种元素,第4周期有18种元素,则Se的原子序数为34,由于其高化合价为+6,则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为H2SeO4。23.已知乙烯能发生以下转化:(1)乙烯的结构式为:_。(2)写出下列化合物官能团的名称:B中含官能团名称_;D中含官能团名

30、称_(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乙烯B_;反应类型:_。BC_;反应类型:_。B+D乙酸乙酯_;反应类型:_。【答案】 (1). (2). 羟基 (3). 羧基 (4). CH2=CH2H2OCH3CH2OH (5). 加成反应 (6). 2CH3CH2OHO22CH3CHO2H2O (7). 氧化反应 (8). CH3CH2OH+ CH3COOH CH3COO CH2 CH3 + H2O (9). 取代或酯化反应【解析】【分析】由图中的转化关系及反应条件可知,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B,则B为乙醇;B发生催化氧化生成C,则C为乙醛;B和D在浓硫酸的作用下生成乙酸乙酯,则D为乙酸。【详解】(1)乙烯是共价化合物,其分子中存在C=C,其结构式为。(2) B中含官能团为羟基;D中含官能团为羧基。(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乙烯B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H2OCH3CH2OH;反应类型:加成反应。BC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反应类型:氧化反应。B+D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 CH3COOH CH3COO CH2 CH3 + H2O;反应类型:取代或酯化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