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2018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一教育署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一、积累与运用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海棠不惜胭脂色, 。(春寒)(2) ,菊残犹有傲霜枝。(赠刘景文)(3)子规夜半犹啼血, 。(春晚二首)(4)今夜明月人尽望,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5) ,惟吾德馨。(陋室铭)三、标题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骊歌 蹒跚 震撼 无动于衷B湛蓝 狼籍 络绎 踌躇满志C抽屉 开僻 蘸料 中规中矩D肿胀 毗邻 澜珊 味同嚼蜡3(3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山中访友作者是李汉荣,属于抒情散文B“不谙世事”一词中“谙”字是熟悉的意思C陋室铭一文作者
2、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D插叙是记叙文常用的一种叙述方法。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就采用插叙的叙述方法。4(3分)下列句子标点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绿色是多宝贵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B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C“闯练,闯练,英子。”我临去时爸爸还这样叮嘱我D上海是一个大都市,大到就像饭店里大厨子用的桌布一样,五味俱全。二、文言文阅读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选文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根据上文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师旷劝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4、”公曰:“善哉!”【注释】炳烛:点烛。盲臣:师旷为瞽者,故自称盲臣。昧行:在昏暗中行走。(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恐已暮矣( ) 盲臣安敢戏君乎(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3)晋平公起初认为师旷戏弄自己,是因为两人对“炳烛”理解有异:晋平公理解为 ;而师旷指的是: 。二、现代文阅读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
5、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qio cu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
6、,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
7、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第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qio cu( )(2)第段中画线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3)下列对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B“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C“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D“看花”是因为母亲想让我养花。(4)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8、。孤灯斜影王丹枫黄昏,夕阳像个醉鬼,红着脸倒向西天。碎影斑驳,坠在脏乱的胡同深处,一缕深幽的斜阳落在“中华老字号”五个字上。酱红色铁门紧闭,有人踩着自行车打门前闪过,揿铃,撒下一串“叮铃”脆响,门里迅疾传来几声狗吠。要不是门脸儿的发旧广告牌,很难留意到这里曾是老北京人耳熟能详的北京美术红灯厂。敲了几下门,一个五十岁上下的汉子径直带我进了工作间,他就是郭师傅,北京宫灯传承人。二十多平方的工作间被几张工作台占去了大半,一台刨床搭着布帘挤在角落里,看上去很久没用了。门口的立式电风扇,不时发出“吱吱”颤音。原本雪白的墙皮也发黄了,水泥地面上覆满了渍痕现实有点儿残酷,他已经好几个月没接到宫灯活儿了。很多
9、时候,他无事可干。现在,厂里做宫灯的师傅仅剩三人,最小的就是他了,53岁。时间快得瘆人,一个趔趄,郭师傅就栽倒进知天命的年轮里。十八岁高中毕业那年开始学做宫灯,现已入行三十五年。头都秃了,成老家伙了。没有年轻人肯来,老家伙们都等着退休就回家养老。虽然一直挣着微薄的工资,但郭师傅从没后悔过。“咱这人,比较传统,父辈都是干这个的,我就想吧,老老实实干这行得了,别的咱也干不了。”他呷了一口茶,若有所思地怔在那里,像一尊雕塑,皱纹无所不在地侵犯着他的倦容,“跟我一年进厂的十多个人,大多跑出租去了。”“年轻那会儿,干得可起劲了。”郭师傅说:“进厂学了一年多,木活都会干。这得益于耳r目rn少时,常看见父亲
10、晚上在家做木活,那会儿在单位干不完的,可以回家干,有时候他也跟着学。晕黄的灯光下,父子俩各拿一把刻刀,在木料上凿凿刻刻,夜深了,出奇地静”好时光总教人怀念。2004年红灯厂改为股份制后,迄今最大的一笔宫灯订单来自于什刹海旁边的恭王府,100多盏。那还是赶上恭王府修缮。而这样的机会也难得一遇。因为宫灯一挂就是几十乃至上百年,全是榫卯结构,很难坏。宫灯的造价远远高于灯笼,非寻常人家所能消费。全是木质结构,用料讲究,红木和紫檀为上选,梨、枣次之,桦木、栬木等硬杂木为三等。行当里有句老话叫“三分手艺,七分家伙”。手艺高超的宫灯技师,都使用自己制作的工具,雕刻镂花时要用到锼弓子,以铁丝磨其空隙,这个家伙
11、得自己捯饬。现在虽然有了更为先进的曲线锯,但是弯儿活出来的很毛糙,雕刻这一环还是要手工才有味道。机械化虽然提升了速度与产量,但却不能复制手艺人的灵气。那种神韵,非手工出不来。“大靠架子小靠扇,钉灯当然也关键,龙头龙脚要活现,镂空花牙牢固有神态,灯画雅气远近都能看得见。”这段顺口溜是北京宫灯制作的要诀,郭师傅说从架子、开料、开榫、拓样、锼活、溜活到雕刻、攒架子、粘牙子、磨活等,少不了还要堵腻子、上色、抛光打蜡、手绘玻璃片儿、手编灯穗,再制作圆光、卡子、灯钩,最后钉灯组装、包装制作一盏宫灯需要上百道工序。入行35年,制作宫灯的“木活”和“花活”,郭师傅早已驾轻就熟,以前绘玻璃片儿还得在纸上画草图,
12、现在不用勾图了,都在脑子里装着,很多工序合着眼都能干。2008年6月,北京宫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高兴了好一阵子,可是火焰的光芒会渐渐暗淡下来,一年里三盏宫灯都卖不出去。“有几个年轻人认识这玩意儿?国家现在叫它非遗了,为什么叫它非遗?肯定是没人要,认知度低啊!”他满脸的无奈,“纯市场化,准得灭亡。”屋外的斜阳,转瞬消隐在天际。送我到胡同口,几户人家门前的大红灯笼亮了,“再干个六七年,我也退了,那一天,我会送自己一个礼物六方宫灯,图样我都想好了”(1)在第段的横线上根据拼音写汉字。耳r目rn (2)请说说对第段“一台刨床搭着布帘挤在角落里”一句加点字“挤”的理解。(3)从文中看,造成
13、北京宫灯制作面临窘境的具体原因是: (4)“工匠精神”是近年来的热词,通读全文,分析郭师傅身上表现出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事例 精益求精 上百道工序一道不缺,驾轻就熟,闭眼也能做。(5)对于本文标题作用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孤灯”暗示了本文写作对象的萧条式微。B“斜影”借夕阳投影隐喻宫灯手艺的没落。C标题表达作者对传统工艺陷入困境的忧虑。D标题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四、作文9请以“一路有你”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1)叙事完整、详略得当、中心明确;(2)字迹端正,卷面整洁。2017-2018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一教育署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参考答案
14、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春寒)(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赠刘景文)(3)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春晚二首)(4)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分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解答】答案:(1)独立蒙蒙细雨中;(2)荷尽已无擎雨盖(重点字:擎);(3)不信东风唤不回;(4)不知秋思落谁
15、家;(5)斯是陋室(重点字:陋)。【点评】在复习和应试时应注意1、要整体背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3、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5、平时背诵既要“口到”,更要“心到”“手到”。6、要把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三、标题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骊歌 蹒跚 震撼 无动于衷B湛蓝 狼籍 络绎 踌躇满志C抽屉 开僻 蘸料 中规中矩D肿胀 毗邻 澜珊 味同嚼蜡【分析】本题考查汉字的准确书写,仔细分辨所给选项所提供的所有词语,找出错
16、误字词,用排除法去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答案。【解答】A正确;B有误,“狼籍”应写作“狼藉”;C有误,“开僻”应写作“开辟”;D“澜珊”应写作“阑珊”。故选:A。【点评】此题作答,可结合平时积累,仔细辨析作答。3(3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山中访友作者是李汉荣,属于抒情散文B“不谙世事”一词中“谙”字是熟悉的意思C陋室铭一文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D插叙是记叙文常用的一种叙述方法。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就采用插叙的叙述方法。【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
17、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ABD正确。C有误,陋室铭一文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陋室”主人品德高尚,“陋室”就不陋。故选:C。【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4(3分)下列句子标点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绿色是多宝贵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B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C“闯练,闯练,英子。”我临去时爸爸还这样叮嘱我D上海是一个大都市,大到就像饭店里大厨子用的桌布一样,五味俱全。【分析】本题考查标点使用正误的判断。平时学习要做到
18、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使用标点。【解答】ACD正确;B句子中的“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表示时间的流逝,中间应使用顿号;故选:B。【点评】标点的种类较多,要熟悉各种标点的作用是做题的关键,平时还要多加训练。二、文言文阅读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选文的作者是北宋(朝代)
19、的周敦颐(人名)。(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根据上文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分析】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20、。(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解答】(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及谦词和敬辞的区分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阅读积累判断作品和作者,了解作家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本文的作者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重点词语:染,沾染(污秽)。濯,洗涤。句意为: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来却
21、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媚。(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围绕“不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特立独行”“洁身自好”“庄重”“质朴”“正直”等作答。答案:(1)北宋周敦颐(2)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媚。(3)作者心中的君子应该具有洁身自好、不慕名利、庄重豁达的高贵品质。【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时要注意翻译的方法,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译文的基本方法“增、删、调、换、留”就能正确翻译。部分句子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师旷劝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
22、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公曰:“善哉!”【注释】炳烛:点烛。盲臣:师旷为瞽者,故自称盲臣。昧行:在昏暗中行走。(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恐已暮矣(迟,晚) 盲臣安敢戏君乎(怎么)(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3)晋平公起初认为师旷戏弄自己,是因为两人对“炳烛”理解有异:晋平公理解为点燃火炬;而师旷指的是:老年仍要好学。【分析】参考译文: 晋平公向师旷问道:“我年龄七十岁了,想要(再)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习)呢?”平公说:“哪有
23、作为别人的臣子(的人)戏弄他的君主的呀?”师旷回答:“我哪敢戏弄我的君主呀!我是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如同升起的太阳;壮年时喜欢学习,如同中午的太阳;年老时喜欢学习,如同点燃蜡烛的明亮。点燃蜡烛和在黑暗中行走,哪一个(更好)呢?”平公说:“说的好啊!”【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句意为:恐怕已经晚了。暮:迟,晚;句意为:我哪敢戏弄我的君主呀!安:怎么;(2)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
24、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有:少,年少。如,如同。句意为:少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文意,可知平公之意是七十岁学习是不是太晚了(“暮”)。师旷回答说,既然(天)晚(“暮”)了,那为啥不把蜡烛点上呢?两个人对“暮”理解是不一样的,师旷是借点上蜡烛,来表现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什么时候都不晚。答案:(1)迟,晚;怎么。(2)少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3)点燃火炬;老年仍要好学【点评】文言词积累:好秦氏有好女(美)好鸟相鸣(美)好收吾骨瘴江边(以便,能够)好为梁父呤(喜欢)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二、现代文阅读7阅读下面的文章
25、,完成下列小题。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
26、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qio cu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
27、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第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qio cu(憔悴)(2)第段中画线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3)下列对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理解不
28、恰当的一项是DA“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B“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C“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D“看花”是因为母亲想让我养花。(4)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分析】本文通过“我”瘫痪后母亲所做的一系列小事,表现母亲对我无私的关爱与期望,在母亲伟大精神感召下,我和妹妹坚强的面对生活苦难,好好地活下去。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我瘫痪后脾气的暴躁,母亲默默地忍受着病痛以及我的怒气;第二部分,写一天我终于答应和母亲一起外出看花,可是过于欢喜的母亲那天却因病离开了人世;第三部分,写秋天到来,我
29、和妹妹去北海看菊花,想起母亲临终时的交代。【解答】(1)本题考查字音的掌握。学生只有读准字音,才能得出相应的词语。在书写词语的时候,注意同音字、形似字、易错字的辨析,要准确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憔悴”不要写成“樵瘁”。(2)本题考查词语表达效果的分析。“一直”表示时间很长,总是。结合事件内容,可知这是在“我”得知母亲病情时的一种自责,因为之前“我”一直在为自己的双腿瘫痪而难受,从没有一刻去关注过母亲。(3)本题考查情节内容的理解分析。文中多次提到“看花”,母亲是想让“我”去看花,重新树起对生活的信心;结束处写我和妹妹看花,一是为了表现我与妹妹完成了母亲的遗愿,二是以“花”来象征新的生活。
30、而D项中的“看花”是母亲想让我养花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故选:D。(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根据第一段内容,可知母亲希望“我”能好好儿活下去;文章第六段“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说明“我”懂了,从“我”与妹妹在秋天去北海看花的行为也可看出这一点。答案:(1)憔悴(2)“一直”:长期以来,总是。“我”沉浸在双腿瘫痪的巨大痛苦中,根本没有去关注母亲,内心难过忧伤和遗憾自责。(3)D(4)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点评】词语表达效果的分析:第一步:解释词义或指出词语所用的修辞、描写方法等。第二步,揭示内容表现
31、力。即结合语境分析指定词语和描述对象之间的关系,重点分析动作行为和状态性质等产生的原因。第三步,揭示表达效果。分析该词是否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趣味性、生动性和形象性等,或指出其与中心、下下文的关系,揭示的作者或人物的特殊情感等。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孤灯斜影王丹枫黄昏,夕阳像个醉鬼,红着脸倒向西天。碎影斑驳,坠在脏乱的胡同深处,一缕深幽的斜阳落在“中华老字号”五个字上。酱红色铁门紧闭,有人踩着自行车打门前闪过,揿铃,撒下一串“叮铃”脆响,门里迅疾传来几声狗吠。要不是门脸儿的发旧广告牌,很难留意到这里曾是老北京人耳熟能详的北京美术红灯厂。敲了几下门,一个五十岁上下的汉子径直带我进了工作
32、间,他就是郭师傅,北京宫灯传承人。二十多平方的工作间被几张工作台占去了大半,一台刨床搭着布帘挤在角落里,看上去很久没用了。门口的立式电风扇,不时发出“吱吱”颤音。原本雪白的墙皮也发黄了,水泥地面上覆满了渍痕现实有点儿残酷,他已经好几个月没接到宫灯活儿了。很多时候,他无事可干。现在,厂里做宫灯的师傅仅剩三人,最小的就是他了,53岁。时间快得瘆人,一个趔趄,郭师傅就栽倒进知天命的年轮里。十八岁高中毕业那年开始学做宫灯,现已入行三十五年。头都秃了,成老家伙了。没有年轻人肯来,老家伙们都等着退休就回家养老。虽然一直挣着微薄的工资,但郭师傅从没后悔过。“咱这人,比较传统,父辈都是干这个的,我就想吧,老老
33、实实干这行得了,别的咱也干不了。”他呷了一口茶,若有所思地怔在那里,像一尊雕塑,皱纹无所不在地侵犯着他的倦容,“跟我一年进厂的十多个人,大多跑出租去了。”“年轻那会儿,干得可起劲了。”郭师傅说:“进厂学了一年多,木活都会干。这得益于耳r目rn少时,常看见父亲晚上在家做木活,那会儿在单位干不完的,可以回家干,有时候他也跟着学。晕黄的灯光下,父子俩各拿一把刻刀,在木料上凿凿刻刻,夜深了,出奇地静”好时光总教人怀念。2004年红灯厂改为股份制后,迄今最大的一笔宫灯订单来自于什刹海旁边的恭王府,100多盏。那还是赶上恭王府修缮。而这样的机会也难得一遇。因为宫灯一挂就是几十乃至上百年,全是榫卯结构,很难
34、坏。宫灯的造价远远高于灯笼,非寻常人家所能消费。全是木质结构,用料讲究,红木和紫檀为上选,梨、枣次之,桦木、栬木等硬杂木为三等。行当里有句老话叫“三分手艺,七分家伙”。手艺高超的宫灯技师,都使用自己制作的工具,雕刻镂花时要用到锼弓子,以铁丝磨其空隙,这个家伙得自己捯饬。现在虽然有了更为先进的曲线锯,但是弯儿活出来的很毛糙,雕刻这一环还是要手工才有味道。机械化虽然提升了速度与产量,但却不能复制手艺人的灵气。那种神韵,非手工出不来。“大靠架子小靠扇,钉灯当然也关键,龙头龙脚要活现,镂空花牙牢固有神态,灯画雅气远近都能看得见。”这段顺口溜是北京宫灯制作的要诀,郭师傅说从架子、开料、开榫、拓样、锼活、
35、溜活到雕刻、攒架子、粘牙子、磨活等,少不了还要堵腻子、上色、抛光打蜡、手绘玻璃片儿、手编灯穗,再制作圆光、卡子、灯钩,最后钉灯组装、包装制作一盏宫灯需要上百道工序。入行35年,制作宫灯的“木活”和“花活”,郭师傅早已驾轻就熟,以前绘玻璃片儿还得在纸上画草图,现在不用勾图了,都在脑子里装着,很多工序合着眼都能干。2008年6月,北京宫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高兴了好一阵子,可是火焰的光芒会渐渐暗淡下来,一年里三盏宫灯都卖不出去。“有几个年轻人认识这玩意儿?国家现在叫它非遗了,为什么叫它非遗?肯定是没人要,认知度低啊!”他满脸的无奈,“纯市场化,准得灭亡。”屋外的斜阳,转瞬消隐在天际。送
36、我到胡同口,几户人家门前的大红灯笼亮了,“再干个六七年,我也退了,那一天,我会送自己一个礼物六方宫灯,图样我都想好了”(1)在第段的横线上根据拼音写汉字。耳r目rn濡 染(2)请说说对第段“一台刨床搭着布帘挤在角落里”一句加点字“挤”的理解。(3)从文中看,造成北京宫灯制作面临窘境的具体原因是:宫灯榫卯结构,很难坏,需求量小宫灯的造价远远高于灯笼,非寻常人家所能消费现代社会宫灯不流行,认知度低(4)“工匠精神”是近年来的热词,通读全文,分析郭师傅身上表现出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事例坚守热爱干了35年从来不后悔,即使他人纷纷改行也不心动。精益求精虽有机器,仍坚持自己使用自己制作的工具,坚持手工
37、工艺技艺娴熟、严谨专业上百道工序一道不缺,驾轻就熟,闭眼也能做。(5)对于本文标题作用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DA“孤灯”暗示了本文写作对象的萧条式微。B“斜影”借夕阳投影隐喻宫灯手艺的没落。C标题表达作者对传统工艺陷入困境的忧虑。D标题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分析】这篇文章写的是探访北京美术红灯厂的经历,从自然环境、工作环境的描写渲染宫灯制作工艺没落的状况,从郭师傅的介绍表现了宫灯制作人才面临断代、工艺没落的现状和老一辈制作人对宫灯工艺坚守热爱、精益求精、严谨专业的特点。【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词语的能力。学生只有读准字音,才能得出相应的词语。在书写词语的时候,注意同音字
38、、形似字、易错字的辨析,要准确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濡”不要写成“孺”。(2)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既要理解词语的本义,又要结合句子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挤”字在本文表现了工作室的拥挤杂乱、刨床位于角落实际被闲置,体现了工厂好久没有活儿可干了。(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梳理概括。仔细阅读文章,文章写“我”探访郭师傅,北京宫灯传承人,从他口中,了解宫灯面临的困境,一方面是第6段中“宫灯榫卯结构,很难坏,需求量小”,一方面是第7段“宫灯的造价远远高于灯笼,非寻常人家所能消费”,还有第11段的“现代社会宫灯不流行,认知度低”造成的。(4)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概括能力。此类题可仔细读文,提取相关信息
39、并概括其体现出的精神品质。第3段“十八岁高中毕业那年开始学做宫灯,现已入行三十五年”、“虽然一直挣着微薄的工资,但郭师傅从没后悔过”表现了郭师傅对宫灯制作的热爱和坚守。第8段“手艺高超的宫灯技师,都使用自己制作的工具”表现了他对制作的精益求精,绝不敷衍。第9段“入行35年,制作宫灯的木活和花活,郭师傅早已驾轻就熟,以前绘玻璃片儿还得在纸上画草图,现在不用勾图了,都在脑子里装着,很多工序合着眼都能干”表现了他技艺的娴熟。(5)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ABC正确。D有误,标题不是文章的线索。故选:D。答案:(1)濡 染(2)“挤”字形象暗示了工作室杂乱拥挤,表明了刨床已被闲置,体现了工厂的萧条,好
40、久没活了。(3)宫灯榫卯结构,很难坏,需求量小。 宫灯的造价远远高于灯笼,非寻常人家所能消费。 现代社会宫灯不流行,认知度低。(4)坚守热爱 干了35年从来不后悔,即使他人纷纷改行也不心动。 虽有机器,仍坚持自己使用自己制作的工具,坚持手工工艺。 技艺娴熟、严谨专业(5)D【点评】在记叙文中标题有如下作用:1、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2、点明文章中心思想3、交代文章写作情感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5、作为文章的线索四、作文9请以“一路有你”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1)叙事完整、详略得当、中心明确;(2)字迹端正,卷面整洁。【分析】【审题立意】本次作文的题目是“一路有你”,
41、首先确定你是谁?你可以是人现实中的,朋友、亲人;也可以是非现实的:文学作品中的给你感触很深的、正面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人,崇拜的伟人;可以是动物、植物比如家乡的白杨、懂得感恩的柳树,可以是一个有纪念意义的东西曾给你教训、快乐、感动的东西,可以是梵高的画、各种书各种名著、三毛的作品然后写有其相伴的好处,你从中获得什么,你什么情况有其相伴怎么样了【文体选择】记叙文。【思路点拨】写作时,先要审清题意,看清题目和具体要求,然后再开始构思。这道题目写记叙文会更好把握一些,在写的过程中,要注意写清楚身边的爱是什么,选材一定要典型,尽量做到文从字顺,写出真情实感,内容具体充实。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
42、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另外,书写一定要整洁美观。【形式创新】写作文时,在拟写一个好的题目的基础上,可以加适当的创新形式,比如加一个与主题相关的题记;也可以使用几个小标题,串联起自己发现的几个生活中的画面;使文章层次清晰,能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解答】【例文】一路有你当手触及到被阳光镀上金边的绿叶,儿时的思绪重现眼前。五岁,肉嘟嘟的小手在树下分外显眼,怎么也够不着绿叶,只能嘟着嘴,眼巴巴地望着在阳光下,好似宝石般的叶子。你笑嘻嘻地走过来,轻轻一跳,便够着了。得意地在我眼前挥挥手,不服气的我追着你跑啊跑,笑声回荡天边。那时,你,八岁。低头,花儿的香味沁入我的鼻子,好似转开了记忆年轮,回忆依旧。七岁
43、,背上小书包,趾高气昂地走到你身边。你正埋头写作业。傲气地拿起你的书,读着我唯一认识的一些字,不会的就随便说说,你听了,笑着说我是“文盲”。你,好像永远在看我“笑话”,有的时候,我会一不留神摔一跤,你就在那里笑,还学我摔跤时的样子,让原本被疼痛弄得差点哭的我,也不由得笑了。如今,我大概知道是为什么了,你是想说,即使摔倒了,也要拍拍尘土,笑着站起来,是吗?那年,你,十岁。黄昏,秋日的落叶似只只蝴蝶,翩然来到我的肩头。忽醒,眼前仍是那片景:高大的枫树上开满了火红的枫叶,万物即将沉眠。远处,晚霞是那样瑰丽。脚踩在铺满枫树叶的地毯上,发出“咔咔咔”的声音。漫步林荫,童年的记忆变成了一个个泡泡,把每一个
44、精彩美丽的瞬间都捕捉了过来。张开双臂,拥抱自然。你,好似一缕阳光,当黑暗来临时,为我驱走阴霾;你,又好似一盏明灯,当我迷失方向时,给予我生的希望。虽然,哥哥,只是个名词。雨,总来的那么让人意外。这,便是淅淅沥沥的秋雨。细雨拂面,不像大雨那样强势,相反,像雨姑娘的纤纤玉手抚摸着你,让你感到如此惬意。多少次,在命运的十字街徘徊游走;多少次,在人生的旅途中跌倒;多少次,在“正确”“错误”的选择题面前茫然不定。而你,总陪在我身旁,陪我哭,陪我笑,陪我经历一切。谢谢你,有你相伴,生活充满阳光!漫步街头,迷失游走,抬头,回忆依旧。【点评】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类的文章,作者以自己与哥哥相伴成长的经历为写作素材,真实可感,以小见大,表现了兄弟情深。从语言上来看,语言质朴,洒脱自然,如一泓清泉,娓娓而谈。从感情上来看,感情真挚,不造作,不无病呻吟,言之有物,言之有情。